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牢记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土的这句经典名言,一起为养成孩子的好习惯而努力吧!
可是,怎么培养好习惯?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已有的坏习惯该怎么纠正?看看这本书,或许,你就能从中得到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3岁前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靳和平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牢记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土的这句经典名言,一起为养成孩子的好习惯而努力吧! 可是,怎么培养好习惯?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已有的坏习惯该怎么纠正?看看这本书,或许,你就能从中得到帮助。 内容推荐 嘴皮磨破了、眼睛盯酸了、人也累瘦了,孩子还是做事拖拉、自私自利、粗心大意、沉迷网络…… 相信很多父母都遭遇过这样的难题。其实,教育孩子光有热情可不行,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翻开本书,您将发现它是一本为培养孩子好习惯量身定做的教育宝典。关于如何培养好习惯、纠正坏习惯,我们都为您提供了很实用、很有效的方法。 目录 上篇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揭开习惯的面纱 ·习惯是什么/4 ·培养好习惯,收获好人生/5 ·悲剧,从陋习开始/7 ·习惯是怎样形成的/9 ·每个学生只能有两双袜子/11 ·不会走路的小伙子/14 培养好习惯的十大法则 ·抓住关键期/18 ·制定具体的目标/19 ·对好行为不断进行强化/22 ·给予理解与尊重/24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8 ·拥有宽容和耐心/30 ·寻找激励的突破/33 ·注重孩子的第一次/37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39 ·教育不能有例外/41 中篇 成就一生好习惯 培养做人方面的好习惯 ·孝敬父母一小黄香的故事/48 ·关爱他人——一把椅子和一份订单/51 ·勇于承担责任——懊恼的威尔逊/52 ·诚信—逃票的研究生/55 ·自信——詹妮妈妈的一句话/58 ·积极乐观——马粪里还藏着一匹小马/60 ·独立自主——该放手时就放手/63 ·知法守法——保安和小偷/65 ·谦虚待人——一封感谢信/69 ·善于合作——一根手指的无奈/71 ·宽容别人——妈妈,我能这样做吗/73 ·自我克制——好漂亮的钥匙链/75 ·不怕竞争——不服输的耶鲁女孩/78 ·有耐心——一个软糖实验的启示/81 培养高效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的教子经/87 ·虚心好问——问是学之师,知之母/90 ·勤于思考——聪明的小高斯/92 ·科学用脑——用脑也要讲卫生/95 ·乐于想象——蓝色的苹果/98 ·善于观察——达尔文的秘诀/100 ·积极创造——所有的问题都不止一个答案/101 ·专心学习——撞大树的陈景润/104 ·勤于动笔——好脑子不如烂笔头/106 ·珍惜时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108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善于自我保护——不要与陌生人搭话/112 ·懂礼貌——让你的孩子人见人爱/113 ·干净整洁,讲卫生——请小手帕帮帮忙/115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谜路的大学生/118 ·喜欢运动——我运动,我健康/120 ·勤俭节约——让孩子学会合理消费/123 ·从小爱劳动——蒂娜的脏衣服/125 ·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28 下篇 怎样纠正坏习惯 纠正做人方面的坏习惯 ·任性妄为——孩子要宠不要惯/134 ·冷漠孤僻——融入集体,不做落单的小朋友/137 ·不守信用——曾参杀猪的故事/139 ·骄傲自大——表扬要适度,奖励不过度/141 ·自私自利——小气鬼李栩/143 ·怯懦胆小——做勇于行动的好少年/145 ·做事磨蹭、拖沓——遵守时间,按时做事/148 ·顺手牵羊——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150 ·爱撒谎——逼问会使孩子成为撒谎高手/152 ·脾气大——瑞克做得对吗/156 ·喜欢打人——男子汉不欺负人/158 ·爱打断别人说话——好孩子,会倾听/161 ·嫉妒他人——承认差异,奋进努力/163 ·虚荣攀比——给孩子一架正确的“价值天平”/165 ·依赖别人——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168 ·说脏话——孩子为啥说粗话/172 ·自卑情结——成功经验多多,孩子自信满满/174 纠正学习中的坏习惯 ·效率不高——与疲劳战术说“拜拜”/179 ·不爱阅读——这本书有录音带,181 ·厌学、逃学——遇上一个“坏小子”/185 ·抵触老师——心理换位法/187 ·被动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189 ·不爱问问题——只学不问,难成学问/191 ·粗心大意——给孩子制一个“错题集”/193 ·偏科——刘海洋悲剧的潜台词/195 纠正生活中的坏习惯 ·偏食、挑食一营养均衡,健康成长/200 ·赖床——选择恰当的时机叫孩子起床/202 ·乱扔东西——奥秘藏在表扬之中/205 ·乱涂乱画——信手涂鸦是孩子的天性/207 ·从小吸烟——拒绝荼毒生命的杀手/209 ·网络游戏——别沉迷于“电子海洛因”/212 ·沉迷于电视——给孩子找个电视替代品/215 ·不注意护眼——劳逸结合,眼睛不累/217 ·纠正孩子的早恋——一个9岁孩子的“爱情”故事/219 试读章节 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人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一下习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首先,习惯是注意的结果 注意依赖于本能、习惯和价值这三方面组织要素的相互作用。本能使得人们会不自觉地注意那些与自己生存紧密相关的事物;在生活中,人们逐渐获得了习惯,并开始学会忽略一些事而注意另一些事;价值则指导人们在另一方面按照未来的期望去塑造注意的模型。 本能、习惯、价值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都会介入到形成注意模式中。在指导注意力分配的过程中,比如,是应该按照本能与习惯所提出的那样去打网球呢,还是应该按照价值所要求的那样去复习功课。意识必须在两种相对抗的原则之间进行调节、选择。这就为我们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条件。 ◎其次,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对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这个问题,在心理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比较为公众认可的一种看法是:行为、环境、个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决定,构成了一种三角互动关系。根据这一观点,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能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非成是”,而应该主动地以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引导主体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对此结论,柏拉图曾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那么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各种>中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我调节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 人是一种可以自我调节的动物,人们的行为不仅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最后,习惯是动力定型 任何习惯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通常把习惯形成的过程分成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处于不自觉阶段,在外力的督促教育下,不断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就成了最低层次的习惯;第二个层次开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靠内部的自我监督,它也是在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形成的,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就得进行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这时达到了类似本能的程度,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成为了一种行为习惯。 比如说孩子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认真地听讲,学习中耳、眼、手、口并用;自我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等,那么家长和老师就不需要每天监督孩子学习,他们自己也不会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了。 简单地说,习惯是通过对行为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习惯的养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正向诱导或督促而形成习惯,另一种是基于主观意志努力而养成习惯。这两类习惯的形成都要经历行为强化的过程。 比方说,一个孩子可以经由两种途径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 第一种途径是通过外部强化,即父母在孩子偶然早起锻炼时,及时加’以赞扬和奖励,以后每当孩子早起锻炼的时候父母都这样做,经过多次强化以后,孩子的这种行为便能转化为习惯了。不过,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进行外部强化时,我们所施加的奖励或鼓励不仅仅要符合孩子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更要考虑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内部强化,即孩子自己认识到早起做运动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对学习、生活都有好处,从而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种行为,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这一过程是依靠孩子的意志力来维持的。“某种做法对自己很有好处”这种自我认同的内心体验实际上是与物质、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强化。 可见,习惯是人类行为经过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每个好习惯或者坏习惯都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有意识地培养某种好习惯,或纠正某个坏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P9-11 序言 草丛边,整整齐齐排列着的蛋壳“啪、啪”先后都裂开了,一只只毛茸茸的小东西陆续从蛋壳中爬了出来。只见它们昂了昂细细的脖子,抖了抖身上稀少的羽毛,小眼睛骨碌碌地瞅来瞅去,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它们在寻找什么?食物还是妈妈? 忽然,有一位和蔼可亲的伯伯出现在田野里,看了它们一眼便转身走开。这群刚钻出蛋壳的小东西立刻迈开细细的小腿,一摇一摆地跟着这位伯伯在田野里走来走去。 这时,一只白白肥肥的鹅妈妈从远处赶来,不用说,它一定是来看自己的小宝宝的。但小东西们跟着伯伯走得正欢,对鹅妈妈不理不睬。尽管鹅妈妈对它们百般“示爱”,但它们却“视而不见”。鹅妈妈只能伤心地在草丛边等着小鹅们回来。 那位伯伯走到一个小山顶上,小鹅们心存犹豫地停下了跟随的脚步。伯伯面带微笑在山顶上挥动着双臂,小鹅们则拍打着翅膀立刻奔向了他。看得出来,小鹅们与这位伯伯的关系真不一般,它们简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伯伯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以上就是他跟小鹅们做的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小鹅有一个认亲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就是它们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在这期间,它们会把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运动着的物体当成自己的妈妈。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运动着的物体就根本不可能与它们形成这种亲情关系了。 通过进一步实验,生物学家还发现,与小鹅相同的情况在其他多种动物身上都得到了证实。比如小鸡、小羊、小狗等,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上的关键期。 那么,小孩子是不是也有这种关键期呢?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明确指出:“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期是从出生到13岁,在此期间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到后来想采取手段去纠正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很难拔掉了。” 有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0~13岁是一个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记忆力最佳、最富有可塑性的年龄段,也是奠定人的智能和性格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强大。因此,孩子从出生到13岁前这一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教育黄金期。 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13岁之前为其提供正确的教育,孩子的个性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如果错过了这个“最有效的教育期”,等到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方式时,家长再来教育已经晚了,即使付出10倍的努力,也极有可能是无效或收效甚微的。 有了以上认识之后,家长们下一步最想问的一定是“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其实,低年级教育的重点浓缩起来就是四个字——培养习惯,或者说是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习惯。”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明确提出,“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牢记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土的这句经典名言,一起为养成孩子的好习惯而努力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