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北宋文坛,群星闪耀。而婉约词宗秦少游,则别具一格,兼杂古今,具屈原、宋玉之姿才。他多情而浪漫,词作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淡语有味,浅语有质。他易感而坎坷,一世多艰,虽遍尝仕途不顺、多番贬谪、空寂孤独,却寸心如水,将满怀情思寄于词作之间,被盛赞“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其凭借柔婉精微之写作特质,还原了一个真实、动人的“千古伤心人”形象。 本书由词学泰斗叶嘉莹主编,叶先生亲传弟子李东宾注,以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乾道高邮军学本《淮海集》中长短句三卷为底本,完整收录秦观词96首。每阙词均附题解、注释,另有叶先生原声讲解吟诵音频。 目录 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秦观词?上卷 望海潮 沁园春 水龙吟 八六子 风流子 梦扬州 雨中花 一丛花 鼓笛慢 促拍满路花 长相思 满庭芳 江城子 满园花 何意一经迁谪后,深愁只解怨飞红 秦观词?中卷 迎春乐 鹊桥仙 菩萨蛮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 画堂春 千秋岁 踏莎行 蝶恋花 一落索 丑奴儿 南乡子 醉桃源 河传 浣溪沙 如梦令 阮郎归 满庭芳?咏茶 桃源忆故人 郴水郴山断肠句,万人难赎痛斯才 秦观词?下卷 调笑令?王昭君 调笑令?乐昌公主 调笑令?崔徽 调笑令?无双 调笑令?灼灼 调笑令?盼盼 调笑令?莺莺 调笑令?采莲 调笑令?烟中怨 调笑令?离魂记 虞美人 点绛唇 品令 南歌子 临江仙 好事近?梦中作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秦观词补遗 如梦令 木兰花慢 醉蓬莱 御街行 阮郎归 满江红?姝丽 画堂春?春情 海棠春 忆秦娥 菩萨蛮 金明池?春游 夜游宫 一斛珠?秋闺 青门饮 鹧鸪天 醉乡春 南歌子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秦观小传 导语 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携弟子系统全面普及古诗词,好读、好看、好听的国民诗词课 大师亲授,经典难以复刻!堪称系统、完备的秦观词 打破单一注释讲解的特点,真正做到集“诗词体系+名家解读+精美装帧+知识普及+国潮美学+音频吟诵”于一体,经典难以复刻! 董卿、白岩松、王蒙、蒋勋、白先勇、席慕蓉、戴锦华等力荐作家! 完整全收录:婉约词宗毕生词作,他 “把人的心思、男女的情感都写透了”! 收录秦观词全作96首,除题解、注释外,另有叶先生近两万字导读,附人物小传。读婉约词不可绕过秦观,读懂秦观才能读懂宋词的半壁江山! 附赠叶先生讲解吟诵音频,在平仄韵律里回归诗词本身 当我国宝贵的诗词吟诵即将失传之际,叶先生原声讲解、吟诵秦观词,带读者回归诗词最本真的格律美,感悟诗词背后的纯粹美学。 国潮至美!让经典再复兴,一本对标年轻人的国潮诗词读本,让古诗词真正属于这个时代 打通古人与我们的心灵链接,100%复刻古籍版式,“书中有书”,再现诗词质感;纸页做旧泛黄,古色古香;锁线装订,可180度摊开;全彩印刷,收录近百幅花草图。创意小开本,随时翻开都是一场视觉盛宴。 书评(媒体评论) 叶先生是引导我进入古典诗词殿堂的人。 ——中国当代作家 白先勇 叶嘉莹老师在台上的光辉,是她顾盼之间那种自在与 从容,仿佛整个生命都在诗词中涵泳。人和话语合而为一 ,她就是那个美的本身……叶老师的美是罕有的。我们或 许是真的很久没有遇到美好的事或人,但不是这个原因让 我们感动。真正的原因是,我们面对的是世间难得一遇的 才情和生命! ——中国当代诗人、作家 席慕蓉 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 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往诗词国度的路灯和 灯塔。她的一生命运多舛却才情纵横,颠沛流离却度人无 数。 ——央视著名主持人 董卿 叶嘉莹是中华诗魂、中华诗韵、中华诗风的感受者、 体现者、回应者。如今,中华诗风已“下载”到叶先生的 身上,她把中华文化作为立身之本、立人之本。同时,她 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使者,一直用中华诗教感染着全世界 。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 王蒙 曾经有幸在北大的课堂上听她讲《古诗十九首》和杜 甫的《秋兴八首》,被她的演讲所征服、所召唤。 ——北京大学教授 戴锦华 精彩页 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当词之发展已经因苏轼之出现而扬起了一个诗化之高峰的时候,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虽然是苏轼的好友,但在词之写作方面,却并未追随苏氏之“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开拓创新的尝试,而毋宁是仍然停留在《花间》词之闺情春怨的传统之中的。不过,秦观的词在内容方面,自表面看来,虽与《花间》之传统有相近之处,然而在意境方面,却实在又有其个人所独具的特色与成就。刘熙载在其《艺概?词概》中就曾经说:“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卷二中也说:“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黄山谷、秦少游、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与长公为近。唯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擩染之外。”这些评语都不失为有见之言。 秦观的词确实有其本质方面的一种特美,虽然源于《花间》,但却不仅与《花间》之词有所不同,就是与其他源于《花间》的北宋词人,如晏、欧诸人相较,也是有所不同的。这其间原来有着许多精微细致的差别,本文就将对秦观词之此种特质,及其与《花间》和晏、欧诸家的不同之处,一加探讨。 首先,我们将要谈一谈《花间》词的传统。据欧阳炯《花间集序》之所叙写,则此书之编辑,原来乃是由于“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于是遂编集了这些“诗客曲子词”,为的是“将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因此,《花间集》中所收录的,原来应该只是为了写给那些歌筵酒席间美丽的歌儿酒女去演唱的艳曲歌词。这一类的歌词,当然本来并没有什么深意可言,然而其柔婉精微之特质,却恰好足以唤起人心中的某一种幽约深婉的情意。所以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乃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以为其虽然“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然而却“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因此,“词”遂形成了与诗并不全同的一种特美。于是这种本来并无深意的艳歌,遂在文士手中逐渐融入了较深的意蕴,而成为更能传达出人心中某种幽微隐约之情意,足以与诗分庭抗礼的另一种韵文形式。 自晚唐之温庭筠、韦庄,经过五代之冯延巳、李璟、李煜,以迄北宋之晏殊与欧阳修,其以精美之物象及深婉的情意以唤起读者之联想与感动,并且将一己之人生际遇与学养胸襟都逐渐融入小词之中,这种演变之过程,可以说是明白可见的。于是当初在歌筵酒席间随意写付歌儿酒女去吟唱的本无个性的艳歌,乃终于有了可以抒情写志的作用,所以我们曾经将此一演化之过程,称之为“诗化”之过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在足以引起人联想感动及足以抒写情意方面,虽然有了“诗化”的作用,但就其外表所叙写之情事而言,则大多仍只不过是伤春怨别之词,而其使用之牌调,也大多仍是《花间》以来所沿用的短小的令词。所以就其脱离无个性之艳歌性质而融入一己之情志方面而言,虽然可以目之为“诗化”,但就其伤春怨别之情与婉约幽微之致一方面言之,则却仍保留了词之源于艳歌的一种女性化的柔婉精微的特美。我以为,这种演化,可以说是词之发展的第一阶段的成就。 而另一方面,其使词完全脱离了《花间》之风格,造成了词在形式与风格两方面极大改变的,则一个自当是为乐工歌妓谱写歌词而把俗曲长调带入了文士手中的柳永,另一个则当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把逸怀浩气都写入了词中的苏轼。此种演变,可以说是词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之成就。在这两期的发展演变之中,前后曾经有过两个属于逆溯之回流式的重要作者,一个是晏殊的幼子晏几道,另一个就是苏轼的门客秦观。 晏几道词之所以曾被我目之为逆溯之回流者,盖以其未能追随其父晏殊与前辈欧阳修词中所表现的、可以融入作者之胸襟与学养的深微之意趣,因之其所写之词乃似乎由诗化之趋势反而又退回到《花间》词的艳曲的性质之中了。至于秦观词之所以亦被我目为回流者,则是以其未能追随苏轼所开拓的高远博大之意境,而只是写一些伤春怨别之词,因此在内容方面,也就似乎与《花间》《尊前》之词,有更为相近之处了。不过,这两次逆溯之回流,就词之发展而言,却实在各自有其不同之意义。当晏几道为词之时,其父晏殊与前辈之欧阳修虽然在词之意蕴方面,已隐然融入了自己之学养胸襟,但其融会乃全出于无意之自然流露,而就外表之内容及形式言之,则与《花间》以来之风格,并无明显之不同。晏几道之未能追随他们在意蕴方面的拓展,也只不过是由于他自己的学养经历有所不及而然。所以晏几道之为回流,只能证明作者之学养经历与小词之写作亦有重要之关系,而就词之发展演变而言,则并没有十分重大之意义。 至于秦观为词之时,则较其年长十余岁的一代高才的苏轼,已经早在词之疆域内开拓出了一片脱除绮罗香泽之态的高远博大之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