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珠重新打量了一番邱载慧,觉得与巴里摩尔、范朋克、张石川这些明星们有几分相似,却没有想起来在哪个熟悉的家庭中见过。钟奇发拍手说:“他正是天枢的小表弟!”林碧珠“啊”了一声,说:“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怪不得天枢总是自叹弗如呢。”
没有想到大家早有渊源,邱载慧提议到拉丁广场的Dod Begot(上帝赐予)餐厅落落脚,叙叙旧谊新交。林碧珠歉然道:“抱歉,今天已经约好向爱丽丝老师辞行了,她有一位亲戚要同我们一起回上海,如果二位方便就定在明天吧。”邱载慧姜立聪欣然允诺。
第二天,姜立聪来到Dod Begot(上帝赐予)时,邱载慧迎了过来说:“钟大哥和林小姐还没有到,我们边喝边等。”姜立聪见桌上摆有四只饰有苏格兰图纹的平底酒杯和一瓶皇室敬礼牌的威士忌,再看看金碧辉煌的大厅,禁不住说:“地也华贵,酒更尊贵,价钱不菲吧。”
“我也是慕名而来,不晓得竟是这样昂贵,只得选了最廉价的酒。”邱载慧笑笑说,“不过有这瓶‘皇室敬礼’也算值得——你我在外多年,何曾受过外国人的敬礼?”
两个人闲谈一阵,邱载慧问道:“你们格拉斯哥大学是不是有位叫丁文江的毕业生?”
姜立聪说:“有哇,动物学及地质学双博士学位,我们常引以为自豪呢。”
“那你们晓得最令他内心遏塞的是什么事吗?”
邱载慧见姜立聪一时语塞,就接着说:“就是不幸在淞沪商埠督办公署做了八个月的总办。”
“嗬,我还真是孤陋寡闻了,你往细里说说。”
“丁总办在任时,关于上海城市建设有一段血泪诉:‘从租界到中国城就像跨过阴和阳之间的分界线。租界是阳间世界;中国城是阴间世界。中国城的道路、房屋和公共卫生,完全不能与租界的相比。这是我们最大的民族耻辱,比丧失主权更加可耻得多。’随后,丁总办拟定了合并南市、闸北、浦东以及周围区域的大上海计划,可谓雄心勃勃。然而,仅在任八个月,丁先生深为政界人士的自私颟顸所困扰,借着一次车祸身伤,凄然而去了。”
姜立聪默默地叹了口气说:“真是够遏塞的。”邱载慧不失时机地说:“所以说呢,仕途可畏呀。”
“不过,如今北伐已成,会不会另是一个天地?”
“立聪,你该读过《歇浦潮》吧,开篇是怎么说的?”
姜立聪想了想说:“我记不准了,是不是有这么几句:‘据说春申江畔,自辛亥光复以来,便换了一番气象。表面上似乎进化,暗地里却更腐败。上自官绅学界,下至贩夫走卒,人人蒙上一副假面具,虚伪之习,递演递进。’”
“好记性!”邱载慧赞了一声接着说,“立聪,学而优则仕只是一条路而已——我散淡惯了,无法适应官场习俗,不如到大学徜徉学海,或许有扬帆远航的那一天。”
姜立聪无奈地说:“我怕是没有你这样的勇气呢。”
瓶中的酒不知不觉被喝光了,酒助诗兴,邱载慧建议说:“你我这些天所谈既深且广,颇有意义,为什么不附庸一遭吟诗作赋的风雅,联袂一篇,以资纪念呢。”姜立聪当即赞同,“好呀,立聪在家曾陪小妹玩过,也还不算生疏,请仁兄开篇。”邱载慧忙说:“我属于‘小热昏’,抓来能唱,但登不得大雅之堂,你可得担待着点。”
“浦江少年……”
邱载慧口出四字,姜立聪弄不清楚依照什么格律来联,于是问道:“邱兄请明示格律,立聪好来凑字。” “我最怕局限,你我干脆信口联来,通顺上口即可,其它不必拘泥,如若落人先人巢窠,就顺水而去;或许我等才艺雄伟,谱成另类曲牌留世也未可知呢。”
姜立聪也觉新鲜,于是信口接上:“漂洋海,悉意汇习西技。”
“呀,‘悉意汇习西技’,六字叠韵,幸好衣七辙为宽韵,否则不坏了我的脑筋。”
“我也觉得这叠韵十分拗口,而且‘衣七’过于细柔,邱兄抒怀非洪钟大吕之声不可,容立聪再想想。”
“此韵抑扬顿挫曲折婉转,是我极爱;至于叠韵嘛,有通押的‘汇’字作为转折,并不拗口;而且,唯此六字叠韵的咬文嚼字,方可显示我等肚腹中的那点墨水。”P6-7
民国初年上海新城的建设,在中国建筑史上值得一书。《心城》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章。目睹华彩,情何以堪。
——英若聪
“旧上海”几乎一度是浮华奢靡的同义词,但隐藏在那段生色犬马中的叱咤风云,沁润心脾却又实实在在值得用充满思辨激情的文字来重新注释,王先生那颤抖而细腻的语言如暗涌的流水滚烫着读者的心,特荐之。
——陈坤
上海滩的故人旧事总是令人心生向往,让我们一同跟着主人公邱载慧,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的爱恨情仇。
——邓超
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很快成为中国的领跑城市,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伐告成后,上海首次在中国人的主导下,开始了逾十年的虽则艰辛但也辉煌的建设与发展。无奈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流行于世的历史典籍、文学著作中,上海那段建设与发展史,无不被淹没被扭曲。正如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先生的感慨:“伴随着上海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的文学描写,大多是丑恶的、阴暗的。上海几乎成为荒淫无耻、邪恶堕落的同义语。”
正是怀着历史的责任感,我撷取了被遗忘的那段历史的一个片段,在波澜壮阔的背景前,为我的主人公重新搭建了舞台。让曾经活跃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重出江湖,为我们现代的读者,展示他们:怎样执著情爱于奔放,怎样挥洒才情于不羁;怎样思索种种现状,怎样放飞翩翩理想;怎样虔诚于报国情怀之中,怎样刚毅在声色犬马之前;怎样黄钟大吕般地叱诧风云,怎样涓涓细流似地浸润亲谊……
他(她)们的展示,或许令我们现代读者不解甚至不安:我们本以为最时尚的情操,他(她)们早已习以为常;我们本以为超前的意识,他(她)们竟早已癫狂如斯。——我们真的应该反思:我们究竟比他(她)前进了多少?又比他(她)们退步了几何?我们真的应当知晓,那时的上海滩,不仅仅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更是充满勃然生计的中国大地!那里并非是都市恶棍、黑帮老大、龌龊洋奴、妖冶荡妇、无良商人和帝国主义侵略者们的一统天下;那里有更多更多的我们的同胞,繁衍生息于斯,竭尽劳力于斯,耗费才思于斯,奉献毕生于斯……
我不是一个依赖虚构和杜撰的写家;清华大学严格的、几近刻板的工科训练,使得我习惯性地拘泥于事实与数据。我研读了有关那段历史的大量典籍文献(感谢上海出版人,近年来出版了许多还原那段历史的著作与译著),原意是写一本科学著作。但我被那些文字感动了;被那些用准确但难免枯燥、干涩的文字叙述的事实、的人物、的事迹、的思想感动了——我常被指认具有胆汁质的性格。我禁不住或掩卷叹息,或思绪奔腾,或嘻笑于心,或凄然流涕……我猛地觉得,我离那段历史不仅不遥远,而且很近很近。——原来,那正是我的父辈师辈们燃烧青春的时节,挥洒豪情的所在。
那段历史曾给国人以太大的希冀;也留下太多的伤痛和思索……我再也耐不住内心的潮起潮伏,日复一日地颤动着双手,敲击着电脑的键盘,把一场场恢弘的操演、一幕幕哀伤的场景;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幅幅悲泣的颜容;一阵阵激昂的长嘶、一声声铭心的叹息;一波波澎湃的心潮、一缕缕缠绵的情思……记录到word文档里。
当我终于将这三十余万字奉献于读者眼前时,我内心充满安详与喜悦。我不敢指望我这双精于使用绘图笔的手,能够给读者以多么强烈的感官刺激。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当你听着这个娓娓道来故事,一幅历史长卷将展现在你眼前,那上面的一切细节都是经过我仔细考证过后绘制的,你会切切实实地觉得,在陶冶情操和获取知识两个方面,都是开卷有益的。——这就是我最希冀的。
二○一○暮春作者谨识于北京寓所
1843年上海开埠后,很快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领跑城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摆脱皇权统治,结束四分五裂,国家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上海开始了以中国人为主导的城市建设并取得相当成就,给大众以希望。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群“快乐少年”,他们并非英雄,但意趣不俗;他们时有迷茫,但喜爱思考;他们或沉沦或清高,但报国之心常在;他们有传统的拘谨,又爱得那么执着、浪漫……
无良商人的包围,异域情敌的骚扰,强势洋人的觊觎、社会局势的动荡……他们很快被卷入漩涡之中,沉浮挣扎,险遭灭顶……最终靠着洁身自好的意志力和匹夫有责的决心,以燃烧的青春践诺了他们“大事争先,小事不拒”的诺言,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但“家梦”虽园,却“国梦”难成,——“七七事变”和接踵而来的“八一三事变”破碎了他们的梦想,留下了无尽的心酸……
正是怀着历史的责任感,我撷取了那段历史被遗忘的一个片段,在波澜壮阔的背景前,为我的主人公重新搭建了舞台。
《心城》娓娓道来的家国故事,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心城》堪比《金粉世家》的情感纠葛,更胜《青春之歌》的理想宣言!《心城》还原父辈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繁华上海滩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