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珍藏本)(精)》是南宋学者洪迈以散文形式写作的一部读书笔记,囊括了他一生涉猎书籍的所得,内容广泛,诸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医卜星算、诗文语词、史事考辨等,无所不有,充分显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书中笔记,写法灵活多样,有的是叙述史实,于叙事之中间杂考据或议论;有的明确提出考辨,于辨析之外兼及相关人事之比较;有的大量罗列史事或诗文,不加议论或判断,引发读者自己去揣摩;有的依据耳闻目见之事实或以大量史料作见证,或补史载之不足,或纠前人之谬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容斋随笔(珍藏本)(精) |
分类 | |
作者 | (南宋)洪迈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容斋随笔(珍藏本)(精)》是南宋学者洪迈以散文形式写作的一部读书笔记,囊括了他一生涉猎书籍的所得,内容广泛,诸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医卜星算、诗文语词、史事考辨等,无所不有,充分显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书中笔记,写法灵活多样,有的是叙述史实,于叙事之中间杂考据或议论;有的明确提出考辨,于辨析之外兼及相关人事之比较;有的大量罗列史事或诗文,不加议论或判断,引发读者自己去揣摩;有的依据耳闻目见之事实或以大量史料作见证,或补史载之不足,或纠前人之谬误。 内容推荐 《容斋随笔(珍藏本)(精)》是宋代学者洪迈撰写的一部著名笔记,是中国古代笔记中的精髓。《容斋随笔(珍藏本)(精)》中内容博大,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文翰,从典章制度到医卜星历,无所不包,无所不吝,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备受称道。该书问世之际便震动朝野,就连当朝皇帝赵脊也对其爱不释手,将其作为自己的案头书。此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决不亚于任何一部史书,其中的政治历史、人物轶事、文章典籍,甚至各朝各代的制度无所不包,堪称宋朝之前的百科全书。此书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目录 《容斋随笔》卷一 浅妄书 文烦简有当 《容斋随笔》卷二 长歌之哀 秦用他国人 信近于义 忠恕违道 汉采众议 《容斋随笔》卷三 李太白 三传记事 张九龄作牛公碑 《容斋随笔》卷四 温公客位榜 李颀诗 为文矜夸过实 王文正公 《容斋随笔》卷五 汉唐八相 晋之亡与秦隋异 汉武赏功明白 廿卅卅字 字省文 《容斋随笔》卷六 韩退之 《容斋随笔》卷七 孟子书百里奚 韩柳为文之旨 李习之论文 洛中盱江八贤 《容斋随笔》卷八 诸葛公 陶渊明 论韩公文 《容斋随笔》卷九 朋友之义 范增非人杰 《容斋随笔》卷十 唐书判 临敌易将 司空表圣诗 《容斋随笔》卷十一 汉二帝治盗 唐诗戏语 《容斋随笔》卷十二 曹操用人 古人重国体 《容斋随笔》卷十三 谏说之难 虫乌之智 《容斋随笔》卷十四 士之处世 绝唱不可和 《容斋随笔》卷十五 唐诗人有名不显者 连昌宫词 《容斋随笔》卷十六 文章小伎 和诗当和意 真假皆妄 《容斋续笔》卷一 存亡大计 田宅契券取直 《容斋续笔》卷二 岁旦饮酒 汉唐置邮 唐诗无讳避 《容斋续笔》卷三 诗文当句对 《容斋续笔》卷四 弱小不量力 田横吕布 《容斋续笔》卷五 秦隋之恶 《容斋续笔》卷六 文字润笔 戊为武 锺繇自劾 大义感人 《容斋续笔》卷七 俗语算术 《容斋续笔》卷八 蜘蛛结网 诗词改字 《容斋续笔》卷九 史汉书法 《容斋续笔》卷十 曹参不荐士 民不畏死 《容斋续笔》卷十一 东坡自引所为文 《容斋续笔》卷十二 无用之用 东坡论庄子 列子书事 《容斋续笔》卷十三 曹子建论文 《容斋续笔》卷十四 帝王训俭 《容斋续笔》卷十五 李林甫秦桧 书籍之厄 《容斋续笔》卷十六 唐朝士俸微 周礼非周公书 《容斋三笔》卷一 上元张灯 《容斋三笔》卷二 刘项成败 魏收作史 《容斋三笔》卷三 东坡和陶诗 兄弟邪正 《容斋三笔》卷四 三竖子 《容斋三笔》卷五 缚鸡行 《容斋三笔》卷六 贤士隐居者 杜诗命意 韩苏文章譬喻 《容斋三笔》卷七 赦恩为害 《容斋三笔>卷八 唐贤启状 《容斋三笔》卷九 君臣事迹屏风 《容斋三笔》卷十 朱梁轻赋 河伯娶妇 老子之言 《容斋三笔》卷十一 东坡三诗 《容斋三笔》卷十二 人当知足 渊明孤松 《容斋三笔》卷十三 僧官试卿 《容斋三笔》卷十四 瞬息须臾 《容斋三笔》卷十五 杯水救车薪 《容斋三笔》卷十六 杨涉父子 《容斋四笔》卷一 云梦泽 诏令不可轻出 《容斋四笔》卷二 汉人姓名 《容斋四笔》卷三 韩公称李杜 李杜往来诗 吕子论学 《容斋四笔》卷四 杜韩用歇后语 《容斋四笔》卷五 饶州风俗 《容斋四笔》卷六 徙木债表 《容斋四笔》卷七 人焉度哉 久而俱化 《容斋四笔》卷八 得意失意诗 《容斋四笔》卷九 誉人过实 文字书简谨日 《容斋四笔》卷十 富公迁官 《容斋四笔》卷十一 东坡诲葛延之 《容斋四笔》卷十二 当官营缮 《容斋四笔》卷十三 执政赠三代不同 《容斋四笔》卷十四 太宗恤民 《容斋四笔》卷十五 讨论滥赏词 《容斋四笔》卷十六 曹马能收人心 《容斋五笔》卷一 狐假虎威 徐章二先生教人 《容斋五笔》卷二 庆善桥 《容斋五笔》卷三 人生五计 《容斋五笔》卷四 毛诗语助 《容斋五笔》卷五 万事不可过 贫富习常 《容斋五笔》卷六 知人之难 《容斋五笔》卷七 韩苏杜公叙马 《容斋五笔》卷八 醉翁亭记酒经 《容斋五笔》卷九 何恙不已 《容斋五笔》卷十 绝句诗不贯穿 丙午丁未 试读章节 这一则讲友朋、兄弟之间的厚谊深情,在诗歌中表现的感人力量。元稹受到宦官仇士良欺侮,朝廷非但不指责宦官,反而把他赶出京城,贬至江陵供职,这天大的冤枉,引起友人纷纷为他申辩,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当面向宪宗诉说求情,白居易连写三状上达朝廷,都未能解救他。元稹在谪居中,心情恶劣,重病缠身,奄奄待毙,恰在此时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诬也遭迫害,如五雷轰顶,本已是垂危在床的病人,居然惊得起来坐着。这“惊起坐”三字写出了元稹重病中听到这消息的震惊,既切题目《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的“闻”字,又生动地刻画了元稹和白居易之间荣辱与共的情谊。苏辙的《逍遥堂会宿二首》序中说到幼时与兄一同读书,从未分离,到了壮年,宦游四方,彼此思念,这次重逢,“追感前约”赋此二诗。知此再读苏辙的诗,确实给人一种凄然之感。苏轼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乃和诗自解,且慰子由。诗云:“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但令朱雀长金花,此别还同一转车。五百年间谁复在?会看铜狄雨咨嗟。”这是写在相聚之时,人的面貌虽有变化,可是语音未变,这比“相逢不相识”要好。苏辙用“朱雀长金花”一语是说,朱雀长金花需经过五百余年,朝代也变了,谁还存在呢?用这话来安慰子由,是说兄弟相会,面貌虽变,还能相识,可见苏辙此言所表达的感叹。 P6-7 序言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认为是南宋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洪迈是南宋文学家,曾历任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读等官职,后官至端明殿学士。他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读书每有心得,便随笔记录下来。历时数十年,集腋成裘,撰写成《容斋随笔》这一皇皇巨作。 《容斋随笔》分为《容斋随笔》、《容斋续笔》、《容斋三笔》、《容斋四笔》、《容斋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宋代专著评介,天文、历算、星相等。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本书依照原书卷次的先后顺序编排,并列于文前,以示出处。每篇先列原文,后作注释,最后点评。从各卷中选编条目时,一是注重选择那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二是选择更有现代意义的篇章,所选内容各卷都有,可谓原书的精华。关于注释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鉴于洪迈原文多为严肃的命题,内容涉及历史上的诸多人物和事件,因此在注释中不得不把有关的人和事作出解释,尽管文字多些,但针对这些知识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显然要比译出全文更有意义,对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原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二是对大量史实的考证既参照了学界定论和约定俗成之说,又遵循古籍整理的“保真”原则,针对一些有价值的异文予以保留,对洪迈所述有疑议之处则提出待考,以便学者作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点评文字尽可能地把对原文的理解铺展开来,其中或有点滴心得,供读者参考。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