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里发现了苍蝇怎么办?日本女人择偶要求高吗?天皇祖先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丰田总装厂的工人自杀后留下什么字条?狗和马桶间还能奄什么讲究?北京的“驴屎蛋”为什么会大惊小怪?“小肥羊”和孔子学院哪个更有名气?奥巴马夫人的羊毛衫是什么材料?中国企业“收购日本”进程如何?……姚耀的《日本VS中国——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从不同于以往的新颖角度出发,在文化历史、庶民生活,社会细节、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对中日两国这对长期纠结互动的近邻进行了剥茧抽丝般的观察和分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VS中国--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姚耀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汤里发现了苍蝇怎么办?日本女人择偶要求高吗?天皇祖先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丰田总装厂的工人自杀后留下什么字条?狗和马桶间还能奄什么讲究?北京的“驴屎蛋”为什么会大惊小怪?“小肥羊”和孔子学院哪个更有名气?奥巴马夫人的羊毛衫是什么材料?中国企业“收购日本”进程如何?……姚耀的《日本VS中国——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从不同于以往的新颖角度出发,在文化历史、庶民生活,社会细节、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对中日两国这对长期纠结互动的近邻进行了剥茧抽丝般的观察和分析。 内容推荐 中国以令世人惊愕的速度和力度,在21世纪伊始取代日本成为GDP实际老二。但回望日本走过的路和正在走的路,我们不应该小看它。中国和日本,博弈和纠结几乎是永远的主题,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不单单是中国的专利。以文化魅力为代表的软实力,才能使我们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姚耀的《日本VS中国——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从不同于以往的新颖角度出发,在文化历史、庶民生活,社会细节、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对中日两国这对长期纠结互动的近邻进行了剥茧抽丝般的观察和分析。 《日本VS中国——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涉猎面广泛,从财经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口国家十二五期间强调的文化和软实力的主题,在一个新名词“跨文化”方面,提供读者一个全新的视野…… 目录 一 “老大”和“老二” 二 世界老二的女人的追求 1.从GDP开始的数字游戏 2.日本女人的要求真的不高 3.民族自豪感的本末之间 三 吐痰和晒衣服的文化内涵 1.高档社区里的尴尬 2.吐痰亦文化 3.中国人在跨文化交流中最缺乏什么 四 中国的跨文化VS日本的异文化 1.跨文化的中日解释 2.日本的跨文化和软实力 五 天皇的祖宗是朝鲜人还是中国人 1.日本天皇的血脉传了126代 2.日本武士本质上是贫农阶级 3.中日历史差异所引起的民族性格差别 六 “看着碗里的。想着墙角里的” 1.招待外国人的老套路 2.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3.多此一举还是多管闲事 七 中国员工饺子投毒VS日本员工自杀后的纸条 1.自杀者的遗言 2.日语里的“迷惑” 八 没人答对的跨文化提问 1.天皇穿的是什么衣服? 2.风度气概,不如科学和规范 九 东亚四国千丝万缕的纠结 1.在韩国说日语的感觉很不错 十 引进消化的原生态化和简约化 1.日本人与汉字 2.汉字在日韩的不同境遇 十一 日本人对道歉和责任的理解 1.汤里的苍蝇 2.日本人道歉的实质和方式 十二 日本料理并非健康和品位的代名词 1.日本料理的山寨成份 2.饮食以外日本人长寿的原因 3.中国乃至世界美食天堂的短板 4.告诉你一些真实的海鲜知识 十三 世界老二的“高工资”和“高消费” 1.日本的胶囊宾馆VS中国“蚁族” 2.日本城乡和地区差异不大 3.日本“富士康”现象的隐忧 4.日本各行各业的收入一览 十四 北京“驴屎蛋”的大惊小怪 1.在日本,扔东西比买东西难 2.输在起跑线上的狗和马桶圈 3.能源消耗增长为零的细节秘密 4.环保和低碳之路不平坦 5.环保和低碳应该少说多做 十五 尊重,来自坦诚和透明 1.别把我们当大熊猫! 2.一次不寻常的默哀 3.鬼子的涵义 十六 世界最大的市场并非消费者的天堂 1.日本人为什么留在上海看病 2.中日两国消费行为比较 3.出口转内销只是权宜之计 4.把最好的产品卖到中国 十七 感受中国力量 1.讨厌而伟大的中国银行 2.真切感受中国力量的存在 十八 水到渠成的“文化渗透” 1.“汉办”和孔子学院 2.中国有个“小肥羊” 3.不能仅仅依靠“孔子学院”和“上层路线” 4.阿童木和迪士尼没准更有腔调 十九 日本人永远活在“危机”之中 1.财政收入世界第二VS希腊第二 2.融入血液的危机感 3.借亲戚家的钱,慌什么? 二十 人才啊人才 1.日本企业里的“假洋鬼子” 2.日本五年、中国一年 二十一 日本的“观光立国”很有底气 1.日本政府差点为中国税务局打工 2.日本人,比我们自己更看得起我们 3.中国人在日本的“穷玩” 4.从《小兵张嘎》到《非诚勿扰》 5.日本享受当“爷”的感觉 二十二 日本首富是卖衣服的 1.Fast Fashion的日本式输入 2.农村包围城市 3.无穷无尽的细节 4.这个SPA不是那个SPA 5.奥巴马夫人的羊毛衫 6.稻盛和夫VS柳井正 二十三收购日本。从数字开始 1.中国人喜欢的数字游戏 2.学习中国、改革开放 二十四 日本的“反收购” 1.收购之后,跨文化管理缺乏腔调 2.学习中国改革开放 编后记:速成后的老二不应该小看日本 试读章节 从文字表达上看,中国的“跨文化”很积极很进取,日本的“异文化”很消极很静态,但是,至少目前为止,日本在传播自己的“异文化”方面做得比我们更自然、更有效。日本的动漫,在向海外扩张的力度上无法与我们的孔子学院相提并论,但结果是,在以文化和创意为国粹的法国,日本漫画作品也占了其市场总额的64%左右……日本对外援助和交流的民间组织非常活跃;而且,很多在海外传授日语、日本文化,帮助培育种植耐寒稻米,培训环保理念和方法,教授数学和自然科学等等。海外志愿者中大多数是善解人意的中年女性和老年人,其实在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效果上,他们的实际表现远远超过只有朝气的年轻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海外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不需要政府特别支持、普通国民和民间团体自觉参与的活动,很多家庭背景良好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海外旅行过程中,被所见所闻所感动,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甘愿放弃优越生活而加入这个群体,加入到在他们看来连“奉献爱心”都谈不上的志愿者活动中去。 在二次大战中给世界尤其是亚洲人民造成巨大苦难的日本,现在正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软实力”来改变自己的形象。相比中国、企业家的大笔金钱捐助、国有大企业的庞大投资,日本的“海外渗透”的个体是那么渺小和平静,但却很有渗透力。 图中的原田燎太郎不愿以志愿者身份自居,更不觉得这是在奉献爱心。他举了一个例子:你去麻风村给一个老人推轮椅,你是志愿者,你觉得自己在献爱心;可是如果有一天你妈妈或者你的朋友出了车祸,你给她推轮椅,你会觉得自己是志愿者,自己在献爱心吗? 在他获得2009广州十大杰出志愿者表彰后,有记者采访他时好奇地问他那非常潮的破洞牛仔裤是不是自己弄破的,原田说不是,是自己破的,穿了七八年了,所以破了。记者又大叹:破得真有型啊!颇有犀利哥之风范。他竟一脸疑惑:谁是犀利哥?采访将尽,记者与原田聊起了日本的物价,他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记得了,八年前的事,忘了。 按照我们现在的衡量标准,他是不是一个连犀利哥都不如的不解风情的男人? 世界权威的国家和国民的国际形象评比,日本排名第二,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对日本国民的好感度,要远远超过我们中国。至少,日本的这个老二地位,或者说目前的“软实力”综合评分,与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很不一致,坦率地说,我们在短期内也无法追赶和超越。 远山正瑛(1907~2004):被称为“日本治沙之父”的远山在83岁高龄之时,义务到中国的库布其沙漠种树治沙,一种14年,直到逝世,被称为来自日本的“治沙愚公”。2004年远山正瑛去世时,他已带领日本的志愿者在内蒙古黄河河套南部的库布其沙漠内种下了340万棵白杨树。而在内蒙古的最东边、通辽市郊的科尔沁沙漠,另一位日本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大龙隆司:日本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网络”(Green Net)中国区负责人。自2000年起便投入内蒙古科尔沁沙漠的绿化工作。近十年间,大龙组织来自日本和中国本土的志愿者一共种树350万棵,为科尔沁重现了25000亩绿地。1997年,日本国内第一次感受到了从中国吹来的沙子,在内蒙古集结的沙尘暴竟然越过了太平洋抵达日本本土。这一年大龙隆司刚刚大学毕业,他来到内蒙古的西部伊盟(现在的鄂尔多斯市)进行考察,当地沙漠化的严重程度触动了他,萌生了种树绿化的想法。回到日本后,与好友斋藤晴彦一起成立了日本“绿化网络”(Green Net),一个以沙漠绿化、预防荒漠化为主要目的的NGO。他们将Green。Net的工作地点选在距离日本最近的沙漠——科尔沁沙漠,与日本直线距离大约1500公里,从成田机场直达科尔沁最近的通辽机场需3小时。 日本人像苦行僧一样成群结队来到中国植树防沙,中国人对此却少有觉醒,更冷眼视之。 大龙刚到科左后旗的时候,大部分当地人非常不解,为什么一个日本人千里迢迢地跑到这片沙漠来种树,有人猜测这片沙漠下面发现了石油,更多老百姓认为大龙来种树是为了以后卖木材;也有人猜测是由于日本面积太小,没有地方种树,于是到中国搞林业,等树木长大后就卖回去;还有的认为日本人到中国植树是在为二战的侵华战争和南京大屠杀赎罪……总之,几乎没有什么正面的、站在环保角度上的崇高理解。 今天,附近的村民开始主动参加Green Net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2007年,大龙隆司与一名叫屠兴卫的库伦旗姑娘结婚,这位美丽的满族姑娘曾经是Green Net的一名员工。自1999年至今,Green Net在科尔沁沙漠已完成造林约25000余亩,种下约350万棵树。虽然他们的环保行动朴实偏僻到连媒体都很少关注的程度,但是与远山正瑛获得日本普通民众支持不同,大龙隆司与他的Green Net更多借助了大企业的力量。自2001年开始,美国户外用品公司Timberland已协助种树近100万棵,他们以负担全程食宿与交通费用的方式招募消费者前往科尔沁。 日本人一直自责民族适应力不强,在海外不像华人那样能见缝插针、坐地开店,日本人在海外大多喜欢依附于一个大企业、一家大品牌,一本正经规规矩矩地作为外派人员工作生活。日本也不乏为了艺术、为了纯粹体验异国风情而容居他乡的人士,这一群人一般不屑与过度商业化的人和事搅在一起。也许正因为日本人的这种“蹩脚的适应力”,使他们在海外首先想到的不是创业发财,而是如何把自己追求的信念传达给当地人。 世界上,现实到一贯使用金钱砸开市场的美国人和美国企业,也懂得商业利益的狼性需要披上文化的羊皮的道理,于是,NBA、KFC、迪士尼……无一不以文化的形式或借口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中国人,如果懂得点输出软实力的技巧,或许海外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会比现在要高出很多。P17-19 序言 四大发明之外,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其实是科举制度。 中国废弃科举制度多年,学童们的名次观念却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愈来愈强了…… 电话、英特网之外,美国人最伟大的发明是“全球化”,它给全世界下了个大套。套完日本,开始套中国了。 美国华裔笑星黄西有个经典段子:我儿子问我:“为什么我要学两种语言呢?”我告诉他,有朝一日他当上美国总统,可以用英文签署法案,用中文和债主谈判。 中国成了美国国债的最大债主,中国有钱了,国债收购的触角伸向日本和西班牙,大有超越当初日本经济腾飞时SONY等公司在美国纽约和好菜坞呼风唤雨的架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第一次访问日本时,坐在新干线上感叹的是速度。而如今,随着日本新干线建设项目在越南立项的失败、中国高速铁路项目甚至把触角伸到了美利坚合众国(虽然只是传闻,但阿根廷等国的项目却是实实在在的)。三十年间,中国速度,成了超越和梦幻的代名词。 全球化成全了中国追根和超越的神话,同时也把中国推到了举世瞩目的风口浪尖,放眼世界,商品定价、贸易壁垒、失业率高低、地区冲突、非法移民,甚至世界杯的呜呜组啦,几乎每一件新闻、每一个新生事物,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与中国扯上关系。 所谓世界老二,也是“套”的一部分。其实全球化之前,好几个世纪中国就是全球老大,现在被人忽悠着、追捧者,很快就将登上老二的领奖台了。 我们一直在追赶,当一个又一个对手被我们甩到身后,我们似乎忘记了超越的过程是追赶,追赶是艰辛的,超越是风光的:为了超越而超越,迟早会成为忘记过程的超越,迟早会成为没有追赶的超越,这种超越,缺乏内涵、缺乏基础,也不一定会长久。 其实,老三也好、老二也罢、直至所谓老大,美国和日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在小学中学的操场、在大学的图书室,根本没学会如何排名和计算。人家学的是知识和文化,学的是如何消化并融合这些文化,学的是如何做人做得更有滋味: 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 跨越的河流多了,自然就会了水; 名次排多了,自然就什么都不是了。 后记 日本人经历过“日本可以对美国说不”的癫狂之后,泡沫崩裂,终于理解了美国人的高明:让你收购怎么了?就忽悠你高位买下洛克菲勒中心,就忽悠你高位买下我的国债……然后等大跌的时候再赎回来,顺带让你的货币升值,彻底赖掉利息;欠你钱怎么了?债多不愁,我成熊猫了,打死我你找谁还钱啊?只有让我健健康康的,你才有讨债的对象:只有让我潇潇洒洒的,我才有偿还可能,哪十白这种可能只有1%! 现在,日本国内经济不振,国外对日本信心不足。包括H&M等新兴时尚品牌,在海外拓展时,都把中国放在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大有把日本遗忘的趋势。日本人稍稍哀叹之余,立刻明白过来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敞开胸怀地融入整个大环境,以便在中国概念的大砂锅里分一大杯羹。于是,吸引游客、吸引留学生、吸引投资、吸引买房、吸引并购、吸引买国债等等,彻彻底底地改革开放起来。 日本民族有着超乎全球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当其上下一致为一个目标达成意见统一之后,行动效率很高。由此,当我们在为中国国力的提升、世界各国的追捧而洋洋自得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绝对不是中国的专利。同时,劳动力成本和人口红利的优势,也迟早会慢慢耗尽。中华民族一直擅长的大智慧、大手笔,需要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发掘、认真实施。 日本固然无法达到把自己国家建立在债务基础上的“美国境界”,但它在风风雨雨之后,终于明白了把钱藏太多就是死钱的道理。如同一潭水,必须要活起来才有鱼,必须要有鱼才能活起来,管它这个鱼是海里的还是河里的,只要有鱼在游,就有了生气…… 30年,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封闭大国,摧枯拉朽般地速成到了世界GDP等一连串数据的榜眼、甚至状元,我们开始有点小看日本:“瞧!当初你们的新干线不是很牛吗?现在我们有世界上最长里程的动车组和磁悬浮了!”于是,自得之余,“收购日本”的论调开始流行起来。民资自豪感是我们保持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的确有资本这样自豪和兴奋;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世界上任何身处盛世环境的人,都是最容易沉醉在骄傲和享乐的一群人,就像中国的盛唐时代,谁会想到日后安史之乱的浩劫和磨难? 中国正在走的路,或许日本已经走过:而当我们也不得不踏入日本曾经走过的路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走得比日本更好呢? 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中,从管理者和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日本的老百姓是“优等生”。我们数数近二十年来日本换了多少任首相?恐怕连日本人自己也数不清了,可是,日本照样在“不景气”的迷雾中安稳地前行,有什么秘诀吗?似乎有,又似乎没有。文化角度可以有很多解释,现实角度呢?那就是,政府让绝大多数基层老百姓享受到了与有钱人和成功人士一样的住房、一样的医疗保障、一样的教育体系,而这些享受到的内容又不似欧美部分国家那样泛滥和丰富……于是,日本的老百姓能够在这么动荡的首相更迭、政府这么多欠债的前提下,照样自顾自地按照原来的节奏和规律去生活、去工作。 中国的成功人士,尤其是白手起家、功成名就后的富二代,以及靠IT和中国概念在美国上市后信心无限膨胀起来的年轻企业家,本质上是不太喜欢挽起袖子投身到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他们更喜欢金融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资本游戏,收购日本,也属于他们乐意尝试的游戏之一。而被收购的日本,恰恰是一个金融资本市场远远不如实体产业活跃的国度,其民众的思维模式里,也一直隐含着程度不亚于中国百姓的“仇富”基因。 花大量精力或大量金钱去收购日本,还不如先把多余的热钱花在自己的员工和自己的老百姓身上。收购日本,是为了收购而收购吗?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当然,最高境界是名义上让别人把你收购,你却比收购你的人过得更自在、更舒服! 我们还没有资格小看日本,我们的复兴之路才刚刚开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