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虎所著的《中国农民工养老金的价值与选择》拟从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入手,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该制度如何既保护了作为社会变革中的建设者——农民工的养老权益,又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能够相对满足社会转型期各个阶层收入保障的不同诉求,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完善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民工养老金制度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最终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农民工养老金的价值与选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论文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潘虎 |
出版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潘虎所著的《中国农民工养老金的价值与选择》拟从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入手,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该制度如何既保护了作为社会变革中的建设者——农民工的养老权益,又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能够相对满足社会转型期各个阶层收入保障的不同诉求,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完善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民工养老金制度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最终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内容推荐 《中国农民工养老金的价值与选择》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二元制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但城乡一体化的脚步从未停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民工提供的劳务是不定期和间歇的,而社会身份制度改革采用激进式的时机还未到来,农民工在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频繁流动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其养老金权益容易断裂而减损,人力资本不易持续积累。 从1998~2009年,国家出台的城镇职工和新型农民养老金政策对农民工越来越开放和优惠,现在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潘虎所著的《中国农民工养老金的价值与选择》根据农民工形成的原因、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收入和消费特点,构建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配比模型,对农民工的养老金最优行为选择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缴费率与替代率的紧密性、相对人力资本价值和平滑消费水平、财务生命周期和无忧生存年龄曲线以及敏感性指标四个方面考察农民工的养老金水平。 经过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转移暂行办法》后,制度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权益携带性都大大增强了,把农民工纳入其中可以对其形成稳定的养老预期,有利于实现农民工身份转变;有利于农民工通过教育投入、培训投入、技能投入增加劳动收入,从而提升城市生活能力;有利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升值,并且农民工在城市养老可形成强大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经过对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养老保障的目的,其养老金和一生的平滑消费水平比从未离开过农村的居民有所提高,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同时,分析也发现,农民工要真正实现社会身份转变、在城市退休养老还需要依赖国家制定更加灵活的缴费和领取方式,出台户籍、住房、教育、税收、消费补贴等配套政策,加大文化提升与身份认同培训与宣传等,政府必须面对庞大的政策执行成本的挑战。因此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的易变性依然较大。 目录 第1章 研究的背景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养老金政治理论 1.2.2 养老金经济理论 1.2.2.1 福利经济学 1.2.2.2 人力资本溢出理论 1.2.2.3 生命周期理论 1.2.2.4 代际转移和世代交叠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1 国外相关文献 1.3.2 国内相关文献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 1.5.2 本研究的不足 第2章 中国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背景及形成原因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民工 2.1.2 第二代农民工 2.1.3 养老金及养老金制度 2.1.3.1 养老模式 2.1.3.2 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 2.1.3.3 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 2.1.3.4 养老金制度的种类 2.2 农民工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2.2.1 农民工形成的经济原因 2.2.2 农民工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2.2.2.1 农民工的数量分布特征 2.2.2.2 农民工的空间分布特征 2.2.3 农民工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2.2.3.1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2.2.3.2 农民工的发展趋势 2.2.4 农民工收入及消费特征 2.2.4.1 农民工收入和消费的一般特征 2.2.4.2 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消费比较 2.3 农民工养老金需求的紧迫性 第3章 对几个典型城市已有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评价与分析 3.1 农民工养老金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1.1 收入差距的产生和逐渐拉大催促中国农民工社会,养老金制度尽快建立 3.1.2 国家GDP的持续增长为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经济支持 3.2 对几个典型城市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背景分析 3.3 上海模式 3.4 北京模式 3.5 广东和深圳模式 3.6 综合评价与分析 3.6.1 三种模式的比较 3.6.2 农民工退保的原因分析 第4章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4.1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消费醌比模型 4.1.1 参数设定 4.1.2 养老金需求测算 4.1.3 养老金供给测算 4.1.4 养老金缺口 4.2 缴费率与替代率紧密性对比分析 4.3 相对人力资本价值与平滑消费线对比分析 4.4 无忧生存年龄对比分析 第5章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的综合评价 5.1 敏感性指标分析 5.1.1 通货膨胀率和收入增长率 5.1.1.1 通货膨胀率 5.1.1.2 收入增长率 5.1.2 消费增长率 5.1.3 工作年限和预期寿命 5.1.3.1 工作年限 5.1.3.2 预期寿命 5.1.4 指标综合分析 5.2 制度公平性综合评价 5.2.1 可及性分析 5.2.2 公平性分析 5.2.2.1 制度公平性逐步得以加强 5.2.2.2 在应对社会养老风险的能力方面,公平性仍有许多改善的空间 5.2.2.3 社会成员的养老金待遇与农民工有进一步拉大趋势 第6章 农民工参与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学对比分析 6.1 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的背景 6.1.1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6.1.2 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 6.2 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 6.2.1 家庭养老 6.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6.2.2.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的主要内容 6.2.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结构与性质 6.2.3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3 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金制度的收入消费配比模型 6.3.1 参数设定 6.3.2 养老金总需求测算 6.3.3 养老金总供给测算 6.3.4 养老金缺口 6.4 领取待遇分析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附录 附件A 图目录 附件B 表目录 附件C 中国现行的农民工养老金制度一览表 参考文献 国外 国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