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经典珍藏)/知识大百科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冯雷钢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冯雷钢编著的《经济学常识全知道:经典珍藏》卸下经济学头上耀眼的光环,让它回归到最本质的生活中去,无论你是否接触过经济学,都能在轻松愉快中了解经济学、读懂经济学。所以,我们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常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种例子中。通过一个个活泼生动的故事,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经济现象,让大家领略经济学的魅力和智慧。

内容推荐

冯雷钢编著的《经济学常识全知道:经典珍藏》讲述了:经济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懂得生活、懂得人生,可以更深刻地用经济学常识去掌控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仅仅知道如何理财、如何投资、如何消费、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经济学常识全知道:经典珍藏》更能培养我们一种看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伟大的作家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

目录

第一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常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什么会有法律和道德

 夜郎为什么会自大——国内生产总值

 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

 看你能花多少钱——消费者信心指数

 喜儿的红头绳——恩格尔系数

 衡量社会贫富的尺子——基尼系数

 不仅仅只关系到自己——个人收入

 你不能落在它的后面——消费者物价指数

 衡量国民经济的“体温计”——生产者物价指数

 你的幸福我知道——幸福指数

 国家一年之内的收入——财政收入

 我们用什么买东西——货币

 充话费为什么送手机——成本

 生活中离不开的物品——商品

 不仅仅是交换的场所——市场

 国际零售巨头的追求——市场份额

 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市场经济

 德国地铁为什么特别便宜——信用

 一个国家的承诺——国家信用

 股票中的战斗机——蓝筹股

 股票中的远征军——红筹股

第二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发展的根基——理性人假设

 交换才能够发展——商品交换原理

 我们为什么能吃到鲜荔枝——交易成本理论

 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

 世界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取得最大利益的捷径——择优分配原理

 富士康为什么要内迁——最小成本原则

 利己不损人的最高境界——帕累托最优

 大学生为什么不选历史专业——价格的作用

 樱桃是柠檬吗——信息的作用

 超市的门为什么会被挤爆——需求供给原理

 “肉夹馍”价格为什么会波动——需求的价格弹性

 水为什么没有钻石值钱——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经济发展的动力——劳动分工理论

 古时的生活不是天堂——经济增长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工作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失业

 2元钱的神奇作用——消费

 难道节约有错吗——节约悖论

 你真的赚钱了吗——货币幻觉

 “虾米达人”的快乐生活——消费者均衡

 黄牛党为什么屡禁不止——价格控制

 菜贩子真的可恨吗——商业中介

 楼道的灯为什么没人修——搭便车现象

 共建美好的社会——贫富差距

 空调维修的猫腻——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价格越高越畅销——凡勃伦效应

 将电影看完,还是离开——沉没成本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外部性

 航天飞机和马屁股的关系——路径依赖

 赢家通吃——马太效应

 日本的空白十年——流动性陷阱

 一双筷子毁了一个国家——棘轮效应

 为什么收成好反而收入低呢——丰收悖论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示范效应

 吃不起肉就吃豆腐吧——替代效

 花的还是自己的钱——学会使用信用卡

第四章 社会生产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西瓜到底值多少钱——价值和价格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机会成本

 人多力量大还是人多负担大——规模效益

 为什么要交个人所得税——赋税功能

 经济生活中的拍卖——竞争

 经济学家心目中的“乌托邦”——完全竞争市场

 我们的电脑为什么都要装windows系统——垄断

 我的地盘我做主——寡头市场

 经济活动中的多米诺骨牌——一般均衡

 国家也有没钱的时候——财政赤字

 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外包

 经济泡沫产生的真正元凶——流动性过剩

 资源不等于财富——资源诅咒

 在怀抱中慢慢长大——幼稚产业

 自己买自己的股票——股票回购

 小灵通火暴的秘密——消费者剩余

 一张画创造的价值——生产者剩余

第五章 经商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麦当劳为什么要送优惠券——价格歧视

 抱成团才能赢天下——捆绑销售

 打折真的是跳楼价吗——打折销售

 让消费者了解你的产品——引导消费

 猎狗的积极性为什么高了——经济激励

 给橙子定价的技巧——均衡价格

 乔丹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比较优势

 椰子?或者鱼?——生产

 可能性边界

 明天要流行什么——产品生命周期

 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利润最大化

 一个手机号为什么能卖298万——商品稀缺性

 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兼并

 没有办法中的办法——破产

 再给企业一次机会——破产保护

 鸦片战争发生的内幕——贸易顺差/逆差

 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

 药价虚高的秘密——交易费用

 一块玻璃成了经济加速器——乘数效应

 这张票到底亏了没有——边际成本

第六章 投资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不要让钱躺在家里睡大觉——投资

 玩的就是心跳——股票

 买房是最好的投资——购买房产

 让专家打理您的财富——基金

 保值增值最可靠的投资——黄金

 今天做明天的生意——期货

 比储蓄更划算的投资方式——债券

 保障理财两不误——保险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组合投资

 最神奇的财富升值工具——复利

 花钱比储蓄更划算——负利率

第七章 不可不知的博弈论

 价格联盟为何短命——囚徒困境

 三个和尚没水喝——智猪博弈

 牌不好也要赢——斗鸡博弈

 合作才能共赢——猎鹿博弈

 双赢才是王道——负和博弈

 谁是最后的埋单人——博傻理论

 为什么看不清自己的脸——脏脸理论

 IBM为什么宣布低价——动态博弈

 车站的东西为什么特别贵——重复博弈

第八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热点

 来去无踪的金融巨鳄——热钱

 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博弈——商品倾销

 美国大豆为什么这么疯狂——贸易补贴

 团结起来力量大——经济一体化

 钱为什么不值钱了——通货膨胀

 谁为流浪汉的免费啤酒埋单?——汇率

 并不是多多益善——外汇储备

 放羊娃的选择——利率

 部落长老的“高招”——货币政策

 现代经济的噩梦——金融危机

 所有人梦魇的开始——经济衰退

 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全球化

 是参与还是逃避——贸易保护主义

 震动全球的金融大地震——次贷危机

 即使再美丽,也只是个泡沫——市场泡沫

第九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关键词

 资本收益率

 美元本位制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特别提款权

 存款准备金

 关税

 软着陆

 保证金

 风险敞口

 雷曼

 美国三大指数

 头寸

 投资银行

 银根

 理性行为

 效率

 公平

 资源配置

 经济自由

 计划经济

 偏好

 消费者主权

 生产者主权

 替代品

 互补品

 价值悖论”

 收入效应

 吉芬商品

 正常利润

 规模经济

 卡特尔

 托拉斯

 辛迪加

 劫掠性定价

 产品差别

 人力资本

 货币的时间价值

 资本利用程度

 逆向选择

 经济周期

 税负归宿

 福利国家

 多边贸易

 中国价格

 一价定律

 闲暇

 新经济

 市场出清

第十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组织

 银行中的银行——中央银行

 石油输出国组织(0PEC)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欧洲联盟

 欧洲中央银行

 亚太经合组织

 政府间发展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

 金砖四国

 八国集团

 新钻11国

 15国集团

 20国集团

 77国集团

 环印度洋合作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

 加勒比共同体

 博鳌亚洲论坛

 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

 黑海经合组织

 华尔街

第十一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著作

 《国富论》

 《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资本论》

 《纯粹经济学要义》

 《经济学原理》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发展理论》

 《企业的性质》

 《资本主义与自由》

 《经济学》

 《人口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

 《财富的分配》

第十二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古斯塔夫·施穆勒

 卡尔·马克思

 托尔斯坦·凡勃伦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纳特·威克塞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阿瑟·塞西尔·庇古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保罗·萨缪尔森

 拉格纳·弗里希

 冈纳·缪尔达尔

 西蒙·库兹涅茨

 米尔顿·弗里德曼

 格利高利·曼昆

 艾伦·格林斯潘

 哈里·马科维茨

 约翰·纳什

试读章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什么会有法律和道德

道德和法律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它限制人的短期利益,却维护每个人的长期利益,是人们追求最大利益的结果。现代社会中,离不开法律和道德。

那么,为什么要有法律和道德呢?法律和道德又有什么关系呢?

经济学上有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和道德的产生是和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的人可能懒惰成性,有的人可能由于遭遇各种意外,总之自身的生存成了问题,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去偷盗。但是不管是什么理由,偷盗都是获得利益的捷径,如果不受约束,社会肯定会乱成一团糟。那么这时候人们应该怎么办呢?

在经济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做约翰,一个叫做汤姆。那个时候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每个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天性行事。

如果他们安心生产,每个人每年都能生产1000千克粮食。有一次,贪心的约翰经过汤姆的仓库时,发现周围没有人,就偷了100千克粮食。

没过几天.约翰发现自己的仓库少了200千克的粮食。原来,汤姆趁他不在的时候,不仅拿回了自己的100千克粮食,还偷走了他的100千克粮食。

约翰不甘心,决心把粮食再偷回来,晚上,他摸到汤姆的仓库前,却掉进了陷阱里。原来,为了防止偷盗,汤姆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整天什么也没做:专门挖了这个陷阱。

约翰气急败坏,第二天什么也没做,他去砍了木材,做成一个梯子,想要从背面翻进汤姆的仓库偷粮食……

就这样,他们不仅想着去偷别人的东西,还要花时间防止别人来偷取自己的东西。原来每个人一年能生产1000千克粮食,现在再也没有办法专心生产,每个人只能生产600千克粮食,甚至更少……

偷盗严重影响了生产,为了避免这些情况,这时候有两种可能:

一个是约翰和汤姆双方约定,从此互不侵犯,各自安心进行生产,这样每个人每年可以收获1000千克的粮食,但这个规定没有约束力,只能靠自觉遵守。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请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来监督这两个人,谁要偷盗就惩罚谁。这样,两个人再也不敢偷盗,每年仍能收获1000千克的粮食。但是作为报酬,他们每年要给这个非常厉害的人200千克的粮食。这样他们每年还能剩800千克,比偷盗的时候好。

由此可见,为了获得不属于自己的经济利益,人们之间就会出现偷盗、抢劫、诈骗等行为。这种偷盗、抢劫、诈骗行为,会使生产效率降低,使社会和每个人都受到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法律和道德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所谓道德,就是人们通过观念认同,靠每个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而法律则是以强制力作监督,由专门机构颁布执行的行为准则。

道德和法律是为了遏制盲目的自利行为而作出的规定,它们追求的结果是让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更多的保证。

举个例子来说,杀人、抢劫、偷盗等犯罪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某种利益而导致的,但是如果人人都为了一己私利而去杀人、抢劫、偷盗,那么每个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为了让人们避免这种损害,法律就作出相应的规定,不许杀人、抢劫、偷盗。

再来说一说道德。譬如欺骗、不守信用等,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和杀人、抢劫、偷盗等犯罪行为相比,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由于人们的自私心理造成的。如果人人都为了自己的自私心理,社会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说,遵从道德对于全社会的人都是有好处的。  道德和法律不仅仅是禁止人们做某些事情,也要求人们做某些事情。例如,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帮助别人,这些都是道德的要求。这么做,就会受到他人的赞许和表扬。为了支持人们遵守道德和法律,法律和道德就会作出一定的规定:比如,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助人为乐基金,对于人们捐助公益事业,法律规定税收减免,等等。这些规定总体上对于全社会的人都是有好处的。 法律和道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定的惩罚性,违反之后都会受到一定的惩罚。犯罪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而违反道德的行为也要受到道德的惩罚,比如,会受到他人的鄙视,全社会的谴责,会导致名声扫地、众叛亲离,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没有人愿意与之交往,最终会危害到自己的精神和物质利益。

和法律相比,道德是更为根本的要素。如果人人都遵守道德,就用不着制定法律,不过由于道德没有强制力,所以才需要法律。从根本上说,法律和道德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可以说,道德是法律的源泉,而法律则是精确化、强制化的道德。

如果大家都遵守道德的规定,就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比如上面的故事中,如果需要一个厉害的人监督这两个人,就要付出200千克粮食的代价。所以说,遵守道德,会比法律更节约成本,也会使社会更和谐。P1-3

序言

一个牧师向上帝请教: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堂?

上帝带着牧师来到一间房子里,看见一张圆桌旁坐着一群人,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把带有长长手柄的汤勺,圆桌中间放着一盆热气腾腾的肉汤。由于汤勺的手柄太长,谁都无法把肉汤送到自己的嘴里。每个人看起来都痛苦无比。上帝对牧师说——这就是地狱。

接着,上帝又带着牧师来到另一间房子。这间房子里面的摆设与刚才那间房子一模一样:一张圆桌旁同样坐着一群人,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把同样的带有长长手柄的汤勺,圆桌中间同样放着一盆热气腾腾的肉汤。所不同的是,这间房子里圆桌边坐的人都把汤喂给对面的人喝。整个桌上的人都吃得很香,很满足,也很快乐。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这个故事很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说明什么是经济学。人类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不同的人际关系安排,生产财富的效率是有天壤之别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才能组织、实现高效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正如天堂和地狱的不同,就在于吃饭方式那么一点点的细微差别。

经济学是和生活最为接近的一门学科,能够解释我们心中的很多问题,例如,人民币是升值还是不升值,怎样衡量贫富差距,小康社会有什么标准,商家为什么要送优惠券,手机号为什么能卖出天价……

当然,一个人不懂经济学,也能够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说为什么越有钱就越容易赚钱的道理。但是如果懂得经济学的话,就会理解得更深刻,问题看得更透彻,而且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能够用经济学来解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懂得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判断事物的是非,预判形势的发展。

事实上,经济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懂得生活,懂得人生,可以更深刻地用经济学常识去体味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仅仅知道如何理财,如何投资,如何消费,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更培养我们一种看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伟大的诗人萧伯纳就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

经济学对我们的意义如此之大,但是经济学似乎不怎么好学。伟大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说:“要理解经济学你不仅需要知道基本面,也要知道他的细微差别。”他认为:“当有人鼓吹‘一堂课学会经济学’,我会建议:回去接着上第二堂课。”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集,不仅有深奥的理论,更有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这一切,不仅难懂,而且还很枯燥乏味,甚至使人望而生畏。

不过,即使再深奥的理论,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必定能够以最贴近生活的样子被还原出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卸下经济学头上耀眼的光环,让它回归到最本质的生活中去,无论你是否接触过经济学,都能在轻松愉快中了解经济学、读懂经济学。所以,我们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常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种例子中。通过一个个活泼生动的故事,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经济现象,让大家领略经济学的魅力和智慧。

正如萨缪尔森所说的,学习经济学不是一本书一堂课就能够解决的事情。要想学好经济学,一方面要透彻地理解,需要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深入的思考。

不过,还是希望这本书在大家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帮助。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