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坊间文学史类书籍的种种缺憾,台湾学者龚鹏程先生亲自执笔,为读者呈现一部中国文学史的最新学术论著。《中国文学史(下册)》接续上册,起于晚唐,迄于20世纪初,全景展现了中国近一千余年文学历史的发展变迁。作者秉承自己独特的文学史观,通过剖析对文学历史的各种诠释之间共时性的互动与抗衡、历时性的累积与变奏,上推历史本身,下探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是对过去文学史传统写法的重大革新——注意文学史实和历史诠释的区分,反对文学史写作的简单化,注重文学发展中多元异质成分的挖掘,尽力为读者还原一部真实的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史(下册)》接续上册,起于晚唐,迄于20世纪初,全景展现了中国近一千余年文学历史的发展变迁。作者龚鹏程秉承自己独特的文学史观,通过剖析对文学历史的各种诠释之间共时性的互动与抗衡、历时性的累积与变奏,上推历史本身,下探对后世的影响。《中国文学史(下册)》中具体论述了晚唐的格法之学如何展开“宋诗的基本风貌”、唐宋文人阶层如何扩大、文人的性质如何衍变、文学如何成为社会文化的基调,兼论屈原、陶渊明、杜甫、李商隐等人如何成为文学史的重要人物、形塑后世的创作观点;文与道、骈与散、诗与词、经与文之间的辩证,以及说唱、音乐的文学化;明清之际精致的八股文写作、文学创作的通俗化,以及文学史写作的出现。
作者于两册文学史的写作中展现了“文字—文学—文化”的体系观,即以文字为基础的文学世界逐渐扩大,文学自两汉文人阶层的形成发展到唐宋文学崇拜的社会,最终走向明清之际的通俗化,文人阶层的内部结构在历史中不断变动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要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