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统大特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颖奇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颖奇《中统大特务》的讲述了中统大特务张国栋的传奇人生。在此书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本书主人公张国栋之子万东先生提供的其父生前撰写或口授的一些珍贵资料,以及张国栋其他亲友提供的有关张国栋的生平资料。主要有两个部分:参加中统的经过及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解放后被收入战犯管理所直到1975年被特赦的经过。很多事情鲜有人知,极具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比如:顾顺章叛变案的真实内幕、蒋介石三次险些遇刺经过;等等。

内容推荐

张国栋,一位曾经和共产党人轰轰烈烈阉革命的热血青年,阴差阳错地误入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并意外受到蒋介石的“亲切”接见,一跃成为中统四朝元老,人称“金雕”不倒翁。然而,曾经的“金刚”之身一夜间“人问蒸发”。是“投共”还是潜伏.或是已被砍头示众7他又是如何被特赦回到南京,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堂堂正正地参政议政々

展观《中统大特务》内容,尽显张国栋22年特务生涯,25年战犯生活,15年光荣公民的传奇一生。

《中统大特务》的作者是杨颖奇。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热血青年

 一 书香世家读书郎

 二 愧对恩师李任仁

 三 孙大总统的演讲激荡少年心

 四 何孟雄领他走上革命路

 五 “赤色分子”仓皇脱逃

第二章 误入黑途

 一 一则招生广告改变他的人生命运

 二 “行动委员会”导演“特别行动”

 三 “载人史册”的抬尸大游行

 四 校长训词:你们毕业后要“大显身手”

 五 声泪俱下,控诉日军济南暴行

 六 “最忠诚可靠者”选进调查科

第三章 “调查”内幕

 一 诡秘可怖的“正元实业社”

 二 “中央大员”三下地方搞“调查”

 三 “不消灭共产党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四 风高月黑夜,持枪闯民宅

 五 江汉关“大鱼”落网

 六 徐恩曾的机要秘书突然“失踪”了

 七 “小小理论家”三次劝降“大人物”

 八 “如果没有钱壮飞,定能将共党中央一网打尽!”

 九 顾顺章叛“途”不“顺”先毙命

 十 炮制“伍豪启事”的前前后后

第四章 东瀛“镀金”

 一 东渡扶桑求“发展”

 二 密谋策划“倒阁”运动

 三 奉饬令“调查”郭沫若

 四 陈立夫“权高震主”惹祸端

 五 不遗余力竞选“国大代表”

 六 老老实实应付日警特高课讯问

 七 扑朔迷离的“藏本失踪案”

第五章 “魔窟”揭秘

 一 徐恩曾:“留在这里吧,保你终身享受!”

 二 隐匿在花园内的特工总部’

 三 “五脏六腑”剖开看

 四 刺汪案告破,蒋介石转怒为喜

 五 企望瞿秋白成为第二个顾顺章

 六 蒋介石西安被扣,‘徐恩曾连呼“失职!”

 七 首都危殆,凶神恶煞们匆匆撤离lCr

第六章 中统“怪胎”

 一 黄鹤栖息地中统“怪胎”出世

 二 首脑机关日渐发达膨胀

 三 庞大毒网密布四面八方

 四 党员调查变成“烫手山芋”

 五 歇马场训学员渗透司法界

 六 海外工作队“师久无功”悻南归

 七 “砰!砰!砰!”他连射十发子弹

 八 “法宝”并用,徐老板驾驭部属有术

 九 察颜观色,相术大师自有“特别任务”

 十 妻妾开打,副局座脸面尽失

 十一 猎情揽月,特工王恣意风流

第七章 山城春秋

 一 “反共干将”惊变中共朋友

 二 “周恩来真厉害,做宣传工作竟然做到我们家里来了!”

 三 实验区的“人实验”、“事实验”

 四 幽灵,幽灵,还是幽灵

 五 姚蓬子领阿元认“徐”作父

 六 谁在炮制《限制异党活动办法》

 七 “无能!饭桶!连谣都不会造,还谈什么消灭共产党!”

 八 “放长线,钓大鱼”——好—个阴毒之计!

 九 廖承志怒喝:“‘请’你们拣几根骨头交给我娘!”

 十 毛泽东坦言:你们中央社可是要“亏本”的

第八章 明争暗斗

 一 升任局秘书,进入决策层

 二 委员长勃然大怒:“查一查,这是哪家在捕人?”

 三 费心思筹谋会报,谈反共兴致最高

 四 贪污调查与尔虞我诈

 五 “总裁自有办法,老板自有办法”

 六 “别人都是亲儿子,我要当干儿子还不要!”

 七 特工王密赴新疆探虚实

 八 中统与军统死掐狠拧

 九 调查日伪纯属外查外行

 十 “一个失败者之墓”

第九章 走马换将

 一 蒋介石大发雷霆:“外面传说我与护士同居,你为什么不去追查?”

 二 不务“正业”却梦“黄粱”

 三 徐恩曾庆幸只是“免职”而未送命

 四 叶秀峰“黄袍加身”

 五 新“天子”新“朝臣”

 六 “寻找机会抢,可以不择手段”

 七 如此赚钱“买卖”岂能不做?

 八 汉奸“洗身”立变“地下工作者”

第十章 逆流千里

 一 昆明校园血花飞溅

 二 沧白堂群鼠扰窜,较场口特务逞凶

 三 蹊跷“难民”发难下关车站

 四 附耳“凶手”阴授应变机宜

 五 谁是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主谋?

 六 2月29日清晨,台湾省室发来十万火急电

第十一章 穷途末路

 一 “狡兔”难觅三窟

 二 中统高层的“不倒翁”

 三 陈其业是他再婚婚礼的证婚人

 四 换汤不换药的“党通局”

 五 共产党人积极为中统“搜集情报”

 六 “银老太太”登广告:“白发娘盼儿归”

 七 寂寞难耐,徐恩曾欲图再起

 八 末日来临,凄惶惶撤离南京

 九 山穷水尽,“丧家犬”四散逃奔

第十二章 初为战犯

 一 “中统金刚”忽然神秘失踪了

 二 “进步人士”被“请”进看守所

 三 “要杀便杀,不必多问!”

 四 有感于管理员的苦口婆心

 五 高墙内“昙花一观”

 六 “共产党的政策不是消灭你们的肉体!”

第十三章 心灵震撼

 一 “这哪是改造战犯的场所?简直就是‘疗养院’!”

 二 从未带过兵打过仗的“我”也是“战犯”?

 三 “希望你们尽快从这所改造大学毕业!”

 四 从“死神”手中夺“命”

 五 灵魂深处荡起波澜

 六 “两党相争,各为其主,我有什么罪?”

 七 罪证展览让他两腿哆嗦,冷汗直冒

第十四章 改恶从善

 一 末代皇帝好大一个“胃”

 二 日本战犯为何长跪痛哭?

 三 “只要你们好好改造,政府决不在乎这点粮食!”

 四 溥仪接捧特赦令热泪盈眶

 五 演说《霸王分封》起风波

 六 笨手笨脚的“草包工”

 七 别开生面的“品茶会”

 八 无人撼动的“围棋王”

 九 啧啧称奇的“文艺家”

第十五章 喜获新生

 一 “戴罪之身”观看天安门广场大庆典

 二 “不肖子孙”中山陵前求“原谅”

 三 子女喊“爸爸”,热泪滚滚流

 四 阳光就在风雨后

 五 轻言铸大错,负疚悔终生

 六 “兵团司令”拗造“永动机”

 七 特大喜讯:所有在押战犯全部“特赦释放”

 八 “别了,我新生的摇篮!”

 九 牢记叶剑英副主席谆谆嘱言:“为人民为祖国做好事”

 十 昔日如梦梦已逝,今沐春风风送春

 十一 求真求实撰史料,孜孜不倦图报国

 十二 临终遗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繁星一颗颗地从夜空中悄悄隐退,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色,轻盈的微风很小心地撩起笼罩大地的薄纱。晨曦中,祖国南方的一颗灿烂明珠——广西桂林,慢慢地露出了她奇秀俊美的芳容。

桂林素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遐迩。不是么,坐落于城西北的老人山,高耸人云,犹如一位头戴风帽的长者,年复一年地阅尽人间沧桑;绵亘在城东北角的叠彩山,秀丽壮美,宛若仙女织就而叠放的层层彩缎,日复一日地绽放光芒;屹立于市中心的独秀峰,突兀挺拔,恰似顶天立地的金刚铁汉,时时刻刻护佑着古往今来的桂林儿女。还有那城东南的象鼻山,活脱脱一头驻足饮水的巨象,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桂林不但是“千峰环野立”,而且是“一水抱城流”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水”便是那清澈见底的漓江。她穿越石林潺潺而来,群峰倒映水中,鱼儿漫游其间。登高远眺,她如同一条碧色玉带,依傍着古城由北向南徐徐飘向远方。

桂林山水之美还不止此,另有那幽雅深邃的岩洞,其内钟乳倒挂,泉水叮咚,更是令人惊讶不已。

这奇山、秀水、异洞,交相辉映,穿插融合,组成了一幅幅景象万千、无限优美的图画。

就在这天造地设般的美丽画图中,.有一少年常嬉戏游玩其间,或折花阡陌,或捉鱼水中,或攀越峰岭,或探秘岩洞。他,就是张国栋,即后来成为中统特务组织核心层的主要人物之一,再后来成为蒋介石集团战犯,最后又成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不过这时的他。还是活泼幼稚、天真无邪l的,人们并不能想象到’他日后会成为中统的大特务,并且一生会有着角色不断转换的传奇经历。

1905年12月26日,小国栋出生在桂林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实际上,他的祖籍并不在桂林,而是在湖南衡阳。他的曾祖父早先响应大清朝廷屯戍边陲的号召而南迁桂林,至此已有100多年历史了。一他的曾祖父曾在广西省衙做官,因仕途受挫,最后在桂林府衙充当幕僚。到他父亲这辈,家道开始衰落。虽然如此,仍称得上是绅士之家、名门之后。

张国栋的父亲名为张德安,文墨颇精,在桂林府衙任高级职员,专为知府撰写文书、公函之类,颇为邻里街坊敬重。其母李氏善良厚道,德行称佳,生有子女四人。老大国钧,老二国栋,老三汝静(女),老四国材。从弟兄三人的取名看,反映了父母长辈们对他们的殷切之情,盼望他们长大后个个都能成才,人人都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1911年,即小国栋6l岁那年,他的母亲病逝。国栋虽然对母亲的印象甚少,但对母亲信佛却记忆犹新。记得家里供奉有观音菩萨的牌位。母亲每天要求神拜佛,祈祷保佑。后来病重不起,还常差家佣买条活鱼,经她祷告一番,方令人送往伏波潭放生池放生,以此还愿。鱼儿喜获第二次生命,摇头摆尾地欣欣然游走了,可国栋的母亲终未能使病体痊愈,带着对西天的虔诚向往而仙逝了。

之后,小国栋的父亲又娶家佣做填房,生有两子,一名国柱,一名国高。在国栋10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父亲沉疴不起,汤药无效,终为病魔夺去生命。大厦倾倒,全家顿时哭作一团,悲号声数天不息。

父亲去世后,全家八口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已娶妻的大哥国钧一人身上,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至此,家道更加衰落。

大哥国钧早年外出求学,毕业于广西法政学堂。这时他回来继承父业,在桂林府内找了个差事,但收入低微,难以维持全家人生计,只好变卖家产。国栋少年时常在被拆除的断壁残垣上爬上爬下,在碎砖片瓦间捉得几只蟋蟀逗着玩,倒也觉得有趣,当然他并不知道为何一定要拆掉这些旧房子。  .

尽管生活日渐艰难,但张门仍不失书香世家的良好遗风。扮演“父亲”角色的国钧大哥一再郑重表示,就是再勒紧裤带也要供几个弟弟读书,以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以撑起绅士之家的门面。

当时广西的省政还比较开明,著名的维新派首领康有为曾于1894年、1896年两到桂林,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后,广西逐步废科举,兴学堂。所以,当少年国栋读了近一年的私塾以后,便能够进人新式的榕湖小学堂读书。

读书对于小国栋而言,自然是件高兴的事情。然而自他上学以后,家里生活更为艰苦。每天只吃两餐,一顿干,一顿稀,除了逢年过节和喜庆日子,是从来不吃荤的。偶尔蒸碗肉饼,便很快会被数月未闻肉味的兄妹们哄抢一空。小国栋倒也懂事,往往让着比他还小的弟妹们。可有一次,一场“风波”发生了。原来一个小弟弟使坏,看见肉饼快要吃完了,急中生智,伸长脖子,抢先将一口唾沫吐在肉饼碗中。其他兄妹见状大喊大叫,既嫌脏,又无可奈何。肉饼则让那个小弟弟一人独享了。几十年后,“肉饼风波”却成了兄妹问常常提及的一件开心趣事。

读书以后,小国栋渐知家道艰难。每次放学回家,都要捡一些柴禾放于院中柴堆,还唯恐让兄嫂看见,不然就要受到申斥。兄嫂常教诲他们几个弟弟好好学习,大人的事不要管。

为了支持他们读书,大哥国钧还经常利用闲暇摆个小摊,卖点零碎杂物什么的,赚点小利以贴补家用。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小国栋自然懂事很早,发誓要努力读书,以报兄嫂抚育之恩。P3-5

后记

此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本书主人公张国栋(后易名张文)之子万东先生提供的其父生前撰写或口授的一些珍贵资料,以及张国栋其他亲友提供的有关张国栋的生平资料;并与万东先生数次交谈,追忆、探询其父的生平旧事及思想转变情节。另,万东先生还提供了其父生前的有关珍贵图片,进一步丰富了本书内容。在此向他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在本书撰写期间,曾得到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及历史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其中孙宅巍、王卫星研究员等在与作者的共同探讨中,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撰写与修改意见。同时,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宪文,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前主任、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长黄玉生,扬州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教授周新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员马振犊、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刘晓宁等,亦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出版社领导以及主任与编辑,为本书的编审、校对和完成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及大量心血,在此亦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感谢。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虽欲尽最大努力客观反映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下,传主张国栋(张文)的生平传奇经历,但限于中统特务组织活动的隐秘性,以及传主经历(特别是其前期)至今久远而致一些资料缺失等原因,故行文中难免有一些错漏,在此敬请读者指正,并表示诚恳的感谢。

杨颖奇

2011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