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4-6年级)》(作者金正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较为科学的规划了教育内容,使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并增强了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本书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以期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学生礼仪(4-6年级) |
分类 | |
作者 | 金正昆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学生礼仪(4-6年级)》(作者金正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较为科学的规划了教育内容,使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并增强了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本书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以期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内容推荐 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需要从小培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小学生礼仪(4-6年级)》(作者金正昆)是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小学生礼仪(4-6年级)》中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以及简单的社交礼仪等内容,教导学生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要学会与人沟通、要关心集体遵守公德,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个人礼仪 第一节 常用的礼貌语 一、问候语 二、迎送用语 三、请托用语 四、致谢用语 五、征询用语 六、赞赏用语 七、祝贺用语 八、道歉用语 第二节 常用的体态语 一、握手 二、微笑 第二章 家庭礼仪 第一节 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一、听从教导 二、经常沟通 三、体贴帮助 第二节 热爱劳动分担家务 一、自理自立 二、帮助亲人 三、分担家务 第三节 沟通有道增进情谊 一、勇于表达 二、亲疏有别 三、语言得当 四、态度礼貌 第三章 校园礼仪 第一节 认真参会守时守序 一、遵守纪律 二、专心倾听 第二节 关心集体热爱校园 一、关心集体 二、热爱集体 三、热爱校园 第四章 公共礼仪 第一节 文明游客自得其乐 一、轻装上阵 二、保护环境 三、排队活动 四、掌握规则 五、爱惜设施 第二节 场馆秩序自觉遵守 一、观看演出 二、观看运动会 第三节 交通公德牢记心间 一、乘坐汽车 二、乘从火车 三、乘坐轮船 四、乘坐飞机 第五章 社交礼仪 第一节 接打电话彬彬有礼 一、拨打电话 二、接听电话 第二节 赴宴用餐检点举止 一、入席有序 二、适当交流 三、举止优雅 四、专心致志 后记 试读章节 语言礼貌,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_。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礼貌用语,可以表现出本人的亲切、友好与善意。在人际交往中,准确而恰当地运用礼貌用语,是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 按照礼仪规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的礼貌用语,往往有特定的适用场合,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在日常交往中,学生对问候用语要勤用不怠。具体来讲,适宜使用问候用语的主要时机有:主动接触他人时,他人有求于自己时,他人进入本人所在区域时,他人与自己相距过近或是四目相对时,自己主动与他人进行联络时。 问候应当有来有往、有问有答。在正常情况下,应当由身份较低的人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人进行问候。在人际交往中,自然应当由学生首先向其交往对象进行问候。当交往对象首先向学生进行问候时,学生有必要采用适当的内容和形式回敬对方一句问候。 问候他人时,具体内容应当既简练又规范。通常,适用于学生采用的问候用语,主要分为下列两种: 1.标准式 所谓标准式问候,即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进行问候。如,“你好”、“您好”、“各位好”、“大家好”、“张校长好”、“李老师好”、“纪先生好”、“赵爷爷好”等。 2.时效式 时效式问候用语的常见做法,是在问好、问安之前加上具体的时间,或是在二者之前加以尊称。例如,“早上好”、“早安”、“中午好”、“下午好”、“午安”、“晚上好”、“周末好”、“王老师早安”、“各位同学下午好”、“潘阿姨晚上好”等。二、迎送用语 迎送用语,主要适用于学生在正式场合欢迎或送别交往对象的时候。具体而言,它们又可以划分为欢迎用语与送别用语,二者分别适用于迎客之时或送客之际。 1.欢迎用语 欢迎用语,往往离不开“欢迎”一词的使用。在平时,最常用的欢迎用语有:“欢迎”、“欢迎光临”、“欢迎您的到来”、“见到您很高兴”、“恭候光临”等。交往对象再次到来时,应以欢迎用语表明自己记得对方,以使对方产生被重视的感觉。例如,“陈奶奶,欢迎光临”、“何小军,我们又见面了”、“欢迎再次光临”等。 2.送别用语 最常用的送别用语,主要有“再见”、“慢走”、“走好”、“欢迎再来”、“一路平安”、“一路顺风”、“多多保重”,等等。 使用送别用语时,通常有两条应当注意:一是不要忘记使用;二是不要加以滥用。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免不了会有求于人。不论需要理解还是寻求帮助,诚恳地使用请托用语,对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经常使用的请托用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标准式 它的内容,主要就是一个“请”字,应将其用于祈使句前。例如,“请稍候”、“请让一下”等。 2.求助式 这一形式的请托用语,最为常见的有“劳驾”、“拜托”、“打扰”、“借光”、“请关照”,等等。它们是在向他人提出某一项具体的要求时才被使用的。例如,请人让路、请人帮忙、打断对方的交谈,或者要求对方照顾一下自己。 对于学生而言,在下列六种情况下,理应及时使用致谢用语向他人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意:获得他人帮助时,得到他人支持时,赢得他人理解时,感到他人善意时,婉言谢绝他人时,受到他人赞美时。 致谢用语在其实际运用时,内容可能会有变化。但从总体上来讲,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形式。 1.标准式 它的主要内容,通常只包括一个词汇——“谢谢”,在任何需要致谢之时,均可采用此种致谢形式。 2.加强式 有时,为了加强感谢之意,可在标准式致谢用语之前加上某些副词。最常见的加强式致谢用语有:“十分感谢”、“万分感谢”、“非常感谢”、“多多感谢”、“感谢”等。 3.具体式 具体式的致谢用语,一般是指因为某一具体事宜而向人致谢。在致谢时,致谢的原因通常会被一并提及,例如,“有劳您了”、“让您替我们费心了”、“上次给您添了不少麻烦”、“那件事情太让您为我操心了”,等等。 学生遇到下述五种情况时,一般应当采用征询用语:主动提供帮助时,了解对方需求时,给予对方选择时,启发对方思路时,征求对方意见时。 在正常情况下,学生运用最为广泛的征询用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主动式 它多适用于主动向交往对象提供帮助之时。例如,“需要帮助吗”、“我能为您做点儿什么”、“您需要什么”等。 2.封闭式 它多用于向交往对象征求意见或建议之时。例如,“您觉得这件东西怎么样”、“您不介意我。来帮助您吧”等。 3.开放式 它也叫选择性的征询用语。它的做法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案,以供对方有所选择。例如,“您需要这一种,还是那一种”、“您想要大号的运动鞋还是小号的”等。P2-5 序言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已经蔚然成风。因此,有必要对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何要求、礼仪有何作用、怎样运用礼仪等基本问题予以明确。 一、什么是礼仪?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礼仪曾给出了众多解释,以其中的三个解释最为经典。 其一,是汉朝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礼者,履也。”他认为:礼,乃是做人的规矩。 其二,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解释:“礼者,养也。”他认为:礼,其表现的具体形式是做人的规矩;但进而言之,则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 其三,是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孔子的解释:“礼也者,理也。”他认为:礼,就其本质来说,实际上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综上所述,礼仪应被理解为:人们在其具体的人际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亦即其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礼仪,实际上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教养,乃至其道德水准。 二、礼仪有何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孔子曾经有过非常明确的答案。他指出:“礼者,敬人也。”也就是说,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尊敬人。 具体而言,人们在其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首先意在尊敬交往对象。必须在此强调的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尊敬老师,是一种本分;尊敬长辈,是一种美德;尊敬同学,是一种常识;尊敬所有人,则是一种风度。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同时还须尊敬自己。汉朝文学家扬雄认为:“人必其自敬,然后人敬之。” 所谓尊敬自己,对中小学生来说,一是要尊重自身;二是要尊敬自己所就读的学校;三是要尊敬自己所处的社会与环境;四是要尊敬自己所属的国家。此四者,缺一不可。 三、礼仪有何作用? 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荀子则指出:“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他们所强调的,都是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重要作用。 对中小学生来说,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至少具有以下作用: 其一,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养。众所周知: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既然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既然礼仪讲的是做人的规矩,那么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人,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就是一个讲文明的人。 其二,有助于改善自己的关系。英国大哲学家洛克说过:“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美国人卡耐基则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其出色的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讲礼仪、用礼仪,无疑将有助于中小学生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其三,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人们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在其他人看来,一名讲礼仪、用礼仪的中小学生,就是有教养的好学生。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如能自觉地讲礼仪、用礼仪,将有助于维护其个人形象、家庭形象、学校形象,乃至民族形象与国家形象。 四、怎样运用礼仪? 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倡导中小学生学礼仪,就是为了使之讲礼仪、用礼仪。 应当指出的是:要运用礼仪,首先就必须系统地学习礼仪。不知礼仪为何物,自然就难言讲礼仪、用礼仪。 《易经》上说:“君子以非礼弗履。”其含义是:对有教养的人而言,不符合礼仪的事情就不能去做。也就是说,运用礼仪的关键点是:非礼而勿为。 古人认为:“礼出于俗,俗化为礼。”也就是说:礼仪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讲究的是约定俗成,讲究的是其规范性。既然如此,在具体运用礼仪时,中小学生就必须明确“有所不为”与“有所为。” 所谓“有所不为”,就是在具体运用礼仪时应当明确: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否则即为失礼。 所谓“有所为”,则是要求在具体运用礼仪时应当明确:有哪些事情必须去做,如果真正地做到了、做好了,就是懂礼仪、讲礼仪、守礼仪。 总而言之,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从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起。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后记 应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邀请,根据国家教育部2010年12月30日所颁布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精神,我们组织编写了此套“中小学生礼仪系列教材”,现正式出版。 本套教材按照《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共分为以下四册: 第一册:《小学生礼仪(1—3年级)》,供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由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杨雪(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编写。 第二册:《小学生礼仪(4—6年级)》,供小学高年级学生使用,由刘金岩(山东经济学院)、王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写。 第三册:《中学生礼仪(初中版)》,供初中生使用,由臧红岩(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李凌娅(新华通讯社)编写。 第四册:《中学生礼仪(高中版)》,供高中生使用,由黄蔚(中国人民大学)、徐爱华(浙江传媒学院)编写。 本套“中小学生礼仪系列教材”由我国著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正昆先生担任主编,并负责撰写前言与各分册的统修,由刘金岩、臧红岩担任副主编。在各分册完稿后,依照《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由主编与副主编共同进行了完善。 1983年9月8日,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国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的重要指示,就是本套“中小学生礼仪系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具体而言,本套“中小学生礼仪系列教材”的编写,旨在为我国当代的中小学礼仪教育服务。它在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同时,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本,力求全面提高我国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礼仪素养。 尽管全体作者对本套“中小学生礼仪系列教材”倾注了大量心血,但金无足赤,丛书中仍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在此,恳请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与广大的中小学生对其予以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为本套教材出版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感谢本套教材责任编辑为此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全体作者 2011年5月16日 书评(媒体评论) 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