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的美学研究有两大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是发现审美活动的性质和机制,即相当于发现审美活动的程序,属于定性研究;第二阶段是发现审美经验的具体组成和作用,即相当于发现审美活动的数据,属于定量研究。只有进入定量化的阶段,美学理论才能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李志宏所著的《认知美学原理》所做的工作基本上属于定性研究,旨在开启定量研究的可能性和途径。本书论证了“美是什么”命题的不合理性,依据认知科学成果对审美活动作出不同于以往理论的阐述,提出“审美机器人”设想。
李志宏所著的《认知美学原理》论证了“美是什么”命题的不合理性,依据认知科学成果对审美活动作出不同于以往理论的阐述,提出“审美机器人”设想。书中认为:距今7000~10000年前的早期人类尚不会审美;审美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人的本质而是人的完全抽象思维能力;审美是人类进化的副产品,不是人的终极目标;审美关系要以形式知觉模式的已然形成为前提;当人体没有功利性需求时就处于可审美的待机状态,可构成审美态度和审美注意;经由形式知觉而产生的愉悦感被称为美感;引发美感的一般事物被称为美的事物,进而被错误地当成“美”并形成“美本质”问题。《认知美学原理》论点曾在《北大中文论坛》、《爱智论坛》等网络学术论坛实名发布并引发激烈论辩。
前言
第一章 关于美本质研究的辨析
一、美本质研究的本义和困境
二、美本质研究的重大转机
三、“美是什么”命题的思维前提及“美”概念的代名词性
四、“美”字本义及衍变
五、“美是什么”命题的诡异性
六、美本质研究的终结
七、美本质研究常见误区分析
第二章 审美发生与审美活动的本质
一、审美发生研究的出发点与路径
二、早期人类社会没有审美
三、早期人类没有审美的根本原因在于智能的不发达
四、完全抽象思维能力与形式知觉能力的形成
五、美感的科学机制——人类智能的高度发展直接造成审美发生
六、审美需要的根由
七、中国当代美学审美发生理论误区简析
第三章 审美知觉与审美活动的实现
一、审美知觉的建立
二、审美形式知觉模式的构成
三、审美形式知觉模式的横向发展
四、审美的非利害性质及利害性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
附录 当代中国美与美感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