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矿物学是服务于矿物加工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一个矿物学分支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对矿物原料或产物中元素或矿物的状态和性质的系统研究,阐明其行为规律,指导和配合矿物加工研究和生产,实现对矿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工艺矿物学》由吕宪俊主编,较全面地介绍了矿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矿物分析鉴定方法以及矿石工艺特性的研究方法。同时,为配合实验教学,还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全书分为三篇,共计11章,适合72学时左右(含实验教学)的教学使用。
《工艺矿物学》由吕宪俊主编,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工艺矿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为矿物学基础、显微镜下矿物鉴定方法、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方法等三篇,共计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结晶学基础、矿物学基础、矿物分类及性质、岩石与矿石、透明矿物的偏光显微镜鉴定、不透明矿物的反光显微镜鉴定、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元素的赋存状态、矿物嵌布粒度及矿物解离度等。为配合实验教学,书末附有工艺矿物学实验指导书。《工艺矿物学》主要供高等院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书使用,或作为矿物加工工程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第一篇 矿物学基础
第1章 结晶学基础
1.1 晶体的概念
1.2 晶体的形成
1.3 晶体的对称
1.4 晶体的理想形态
1.5 晶体定向与晶面符号
1.6 晶体化学
第2章 矿物学基础
2.1 矿物的概念
2.2 矿物的化学组成
2.3 矿物的形态
2.4 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3章 矿物分类及性质
3.1 矿物的分类与命名
3.2 自然元素类矿物
3.3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3.4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5 卤化物
3.6 含氧酸盐类矿物
第4章 岩石与矿石
4.1 岩石与矿石的概念
4.2 岩石类型
4.3 矿石类型
4.4 主要成矿作用及其矿石
4.5 矿体、矿床及矿石储量
第二篇 显微镜下矿物鉴定方法
第5章 透明矿物的偏光显微镜鉴定
5.1 晶体光学基础
5.2 偏光显微镜
5.3 透明矿物在单偏光镜下的光学性质
5.4 透明矿物在正交偏光镜下的光学性质
5.5 透明矿物在锥光镜下的光学性质
5.6 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
第6章 不透明矿物的反光显微镜鉴定
6.1 反光显微镜
6.2 矿物的反射率与双反射
6.3 矿物的反射色与内反射
6.4 矿物的均质性与非均质性
6.5 矿物的偏光图
6.6 矿物的硬度
6.7 矿物的简易鉴定和综合性系统鉴定
第三篇 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方法
第7章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7.1 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7.2 样品的采集方法
7.3 样品的制备
第8章 矿石的物质组成
8.1 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
8.2 显微镜下矿物定量法
8.3 化学分析矿物定量法
8.4 分离矿物定量法
8.5 某海滨砂矿的物质组成研究实例
第9章 矿石的结构构造
9.1 矿石结构构造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9.2 矿石的构造
9.3 矿石的结构
9.4 某低品位铁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嵌布特性研究实例
第10章 元素的赋存状态
10.1 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
10.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10.3 元素的配分计算
10.4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实例
第11章 矿物嵌布粒度及矿物解离度
11.1 矿物嵌布粒度的概念及表征
11.2 显微镜下矿物嵌布粒度的测量
11.3 矿物解离的概念与作用
11.4 矿物单体解离度的测定方法
附录1 工艺矿物学实验指导书
附录2 干涉色色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