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民法的视角出发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全书除导论外,共五章。其中,导论部分从社会现状出发,引出了本文的论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同时为了论述的需要还简单辨析了若干基础性概念。正文五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构成本文的理论基础,认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涉及信息主体的人格权保护和财产权保护。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论述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制度。第五章是正文的第三部分,也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该部分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现状、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民法草案(及专家建议稿)进行了客观评价,最终提出了作者关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若干建议。
导论:信息时代与个人信息保护/001
一、信息时代的个人信息危机/001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困境/003
三、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视角与路径/005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009
第一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人格权解读/012
第一节 人格权理论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013
一、自然人人格权理论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概述/013
二、前个人信息保护时代自然人人格权保护的确立/015
三、自然人人格权理论的当代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019
四、自然权利论与法定权利论的融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定化/023
五、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的博弈:个人信息保护的新发展/027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028
一、隐私权之理解前提:法律概念与法学的非本质主义/028
二、隐私权之理解/031
三、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美国法的视角/035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与一般人格权/037
一、一般人格权及其精神基础/037
二、个人信息人格利益与一般人格权/039
三、一般人格权的造法功能与个人信息保护/041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自决权/043
一、自治自决与信息自决/043
二、信息自决与个人信息保护:德国法上的解释/045
三、从隐私权到信息控制权:日本法上的解释/047
四、信息自决权之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意义/050
第二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财产权分析/052
第一节 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交互发展:个人信息财产化的理论前提/053
一、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个人信息财产利益之发现/053
二、人格型无形财产:个人信息的“财产正当性”解释/057
三、人格权与财产权交互发展语境中的个人信息保护/061
第二节 个人信息财产化之现状及其合理性之争/065
一、个人信息财产化之现状/065
二、个人信息财产化之批判/069
三、个人信息财产化合理性之证成/073
第三节 个人信息财产化的法律规制/077
一、自上而下的路径/078
二、自下而上的路径/079
第三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比较法考察/083
第一节 相关国际组织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084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084
二、联合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088
三、欧盟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089
四、亚太经合组织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096
第二节 相关典型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098
一、美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098
二、德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104
三、日本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1n7
第三节 我国台湾及香港地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110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110
二、我国香港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114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及理念比较小结/1 17
一、比较法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概述/117
二、权利基础论的个人信息保护/121
三、正义基础论的个人信息保护/125
四、欧美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与理念分歧之小结及启示/130
第四章 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分析/134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范畴/135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及特征/135
二、个人信息的类型/137
三、个人信息主体/143
四、个人信息控制人/146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48
一、限制收集原则/150
二、信息质量原则/152
三、目的特定原则/153
四、使用限制原则/154
五、安全保障原则/155
六、公开原则/157
七、个人参与原则/158
八、责任原则/159
第三节 信息主体的权利/160
一、个人信息权利概述/160
二、个人信息查阅权/162
三、个人信息更正权/164
四、个人信息封存权/165
五、个人信息删除权/166
六、个人信息收益权/168
第四节 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与传递/169
一、概述/170
二、个人信息收集/171
三、个人信息处理/174
四、个人信息利用/175
五、个人信息传递/176
第五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责任体系/179
一、公务机关侵害个人信息的国家赔偿责任/180
二、非公务机关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侵权责任/180
三、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违约责任及其他责任/182
第六节 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机制与自律机制/183
一、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机制/183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自律机制/185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代结论/189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189
一、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直接保护/190
二、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192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信息控制人自律机制/193
四、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自律机制/197
五、小结/198
第二节 相关法律草案(或建议稿)的述评/201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述评/202
二、若干民法草案(或建议稿)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条款的述评/212
第三节 关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若干建议/216
一、关于立法理念与立法模式的选择/216
二、关于若干基本范畴的厘立/222
三、关于具体制度的设计/227
四、关于若干特殊领域个人信息的保护/239
五、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处理/2加
参考文献/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