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的编辑是根据原文的发展脉络,提取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科技、文化、宗教、地理及人物、传说、事件、著作等诸多知识点,作为知识链接,通过对正文知识点和背景知识的补充说明,帮助读者加深对名家文字的理解,并在版式上将正文中的链接知识点及链接注释文字,以利于读者识别和阅读。另外,还从图、文两方面辅助读者阅读。它是将百科全书通俗化、深入大众并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本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丛书之《十六国隋史》,由唐长孺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六国隋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唐长孺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丛书的编辑是根据原文的发展脉络,提取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科技、文化、宗教、地理及人物、传说、事件、著作等诸多知识点,作为知识链接,通过对正文知识点和背景知识的补充说明,帮助读者加深对名家文字的理解,并在版式上将正文中的链接知识点及链接注释文字,以利于读者识别和阅读。另外,还从图、文两方面辅助读者阅读。它是将百科全书通俗化、深入大众并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本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丛书之《十六国隋史》,由唐长孺编著。 内容推荐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面介绍了人类已有知识,被誉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识背景”。全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先后组织的3万余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其中汇聚了各个领域的名家巨匠。这些名家所撰写的各类条目,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甚至许多名家的文学已成为时代的绝响。这些名家所撰写的知识主题涉及各个领域,他们以精当简洁的文字,系统概括了一门学科的全貌,虽然篇幅短小,但充满深厚的学识积淀。 本书是其中的《十六国隋史》。 《十六国隋史》由唐长孺编著。 目录 十六国/1 十六国与五胡/2 人民的生产与生活/5 各族所建政权的性质/9 编户与荫附户口/10 少数族政权与汉族士庶的关系/11 教育与文化/14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18 东西交通/21 分裂与融合/24 隋/25 隋朝的建立和强盛/27 隋朝的建立/27 统一南北/28 完成和巩固统一的改革/32 均田制的继续和农业/38 富实的仓库储积/43 手工业和商业/44 炀帝的继位/49 大运河的开凿/50 隋朝与国内少数族的关系/51 隋和外国的关系/54 隋朝的覆亡/57 繁重的劳役征发/57 炀帝三征高丽/59 隋末农民大起义/61 关陇贵族统治集团的分裂/63 隋炀帝的穷途末路/65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68 试读章节 十六国与五胡 十六国与五胡时期是4至5世纪上半叶中国北部民族割据并开始走向民族融合的时代。 两汉以至魏晋,为了便于控制,也为了补充兵源和劳动人手,朝廷经常通过强制和招引,使边远地区的少数族人相继内迁。西晋时,西自今青海、甘肃,东经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以至辽宁,南到河南,都有少数族人与汉人错居杂处。其中除辽河流域的鲜卑和青海、甘肃的氐、羌外,大都由原住地迁来。早在晋初,由于晋政权和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剥削,也由于少数族的权贵谋求恢复他们在本族中已失去的权位和满足他们的掠夺贪欲,以民族形式组织起来的暴动甚至战争已不断发生。到惠帝时(290~306)皇室间的夺权斗争由宫廷扩散到地方,混战使人民饱受痛苦,也削弱了晋政权的统治力量。惠帝晚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齐激化,西晋皇朝崩溃。 从304年巴崈李雄和匈奴刘渊分别建立政权开始,到439年魏灭北凉止,一百三十六年间,在中国北部和四川先后建立了习惯上称之为十六国(其实不止十六国)的各族割据政权。其中除四个汉族政权(西凉、北燕、前凉、冉魏)外,建立这些政权的统治者为匈奴(包括匈奴卢水胡和匈奴铁弗部)、羯、鲜卑、氐、羌五族,史称“五胡”。李雄(274—334) 十六国时期成国建立者。字仲俊。巴赛豪强领袖李特第三子。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后迁略阳(今甘肃天水东北)。李特率流民起义,以李雄为前将军。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李雄以大都督名义继续领导流民作战,驱逐罗尚,攻占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在位三十年。李氏封建政权在六郡流民反晋斗争中建立,史称“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君子小人服章不殊”。但李雄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并兴文教,立学官,简行约法,政治较为清明。他注意发展生产,赋役较轻,男丁一一岁谷三斛,女丁一斛五斗,疾者减半;户调绢不过数丈,绵不过数两。多次遣使东晋朝贡,遣将开拓疆域。死后由兄李荡之子李班继位,为其子李期所杀,而李期复为李特弟李骧之子李寿所杀,改国号为汉,政治紊乱,于347年被东晋桓温所灭。 以383年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为界,十六国的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①成汉、②汉和前赵、③后赵、④前燕、⑤前秦、⑥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⑦后秦、⑧后燕、⑨南燕、⑩北燕、(11)后凉、(12)南凉、(13)西凉、(14)北凉、(15)西秦、(16)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各族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经常变换,民族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反复进行。长期的动乱,统治者的狂暴屠杀和劫掠,漫无限止的劳役,给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灾祸。在战乱中生产极其困难,有时人民需要背着盾,带着弓箭到地里劳动,为了生活与生产,大量的劳动人民不得不投身坞壁主(见坞壁)或在部落贵族的武装庇护下成为荫附户口。各族政权为了便于奴役,常常通过军事征服把各族人民迁到自己国都周围;一个政权消灭,另一个政权建立,随着统治中心的转移,又进行另一次的迁移。这种频繁的迁来迁去,使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更加不能安定。 总的看来,这一时期中国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是不同区域、不同时期,情况也不尽相同。经过流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成汉政权地处西南,李雄统治的三十年内(304~334)“事少役稀,百姓富实”,益州成为全国最安定的地区。在北方,前凉统治的河西走廊和前燕统治下的辽河流域,都比较安定。西晋末年乱时,中原人民纷纷避难,大致黄河以南的人民南下江南;关中秦、雍地区人民小部分南流巴蜀、荆州,大部分西迁河西走廊;河北人民北入辽东、辽西。前凉、前燕地处边远,地广人稀,大量人民的流入提供了开发荒地的劳动力。前燕慕容鱿统治时(333~348)开放供贵族游猎的官地,仿照曹魏分成办法,使流人佃种,显然有利于荒地的开发。前凉的农业、畜牧业都有所发展,特别是六十年(317~376)较稳定的:政局,保证了自古以来著称的丝绸之路畅通,凉州州城姑臧成为国际、国内东西使节、商旅往来的枢纽。P2-7 序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面介绍了人类已有知识,被誉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识背景”。全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先后组织的3万余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其中汇聚了各个领域的名家巨匠。这些名家所撰写的各类条目,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甚至许多名家的文学已成为时代的绝响。这些名家所撰写的知识主题涉及各个领域,他们以精当简洁的文字,系统概括了一门学科的全貌,虽然篇幅短小,但充满深厚的学识积淀。 今天,为了让名家们的智慧成果惠及更多在快节奏社会生活中奔波的学子和大众读者,我们特编辑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系列。图书的主体是名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的某一知识门类的概观性文章或某一学科领域重要的条目。此外,为使图书更具普及性及观赏性,编辑根据原文的发展脉络,提取了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科技、文化、宗教、地理及人物、传说、事件、著作等诸多知识点,作为知识链接,通过对正文知识点和背景知识的补充说明,帮助读者加深对名家文字的理解,并在版式上将正文中的链接知识点及链接注释文字,以同种颜色表示,其他趣味性、历史性等知识点也以另色字体表示,以利于读者识别和阅读。另外,还配以体现当时历史风貌或与正文、链接文字相关的图片,从图、文两方面辅助读者阅读,并作以适当知识延展。而这些知识链接的补充说明也大部分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一浩瀚的知识宝库。可以说,《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是将百科全书通俗化、深入大众并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名家文字的引领,能帮助读者找到通往智慧之门的捷径,并通过形象、通俗的图文形式,让读者享受到知识所带来的愉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