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胡琴”变为“国乐”说起
在“国乐演奏会”会场里,二胡奏出一曲《空山鸟语》。袅袅的余音还没有完毕,就响起了一阵暴风雨似的掌声。
出乎意外,谁在我的肩上拍了两下?回头一看,原来是好久不见的老陈。掌声太响,我又坐在他的前面,无法跟他谈话。只听得他附着我的耳朵说:“胡琴真好!胡琴真好!”
休息时间,老陈一把把我拉到休息室,从多年前的那一次会面说起,滔滔地一路谈来。
话停了。他丢了烟头,把手伸进口袋,慢慢地拿出一个小册子。我以为是一份折叠着的说明书。当我看到上面印着《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几个红字,才知道他是在准备转移话题了。
“这是我方才买来的。我们需要一套拼音字母,这很对,我非常赞成!不过,”他放低了声音,“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为什么自己不创造一套字母,而要去抄袭英文字母呢?”
“唔——”,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见四周的吸烟者和他们吐出的浓烟向我挤逼过来。
老陈发现我是一个不吸烟的人而被浓烟包围着,就拉着我走到休息室的门外。
“你很喜欢听胡琴吧?”我问。
“不但喜欢听,还能拉两把呢!”他爽快地笑起来了。
“胡琴是国乐,你不觉得不调和吗?”我说完就仔细看他的反应。
“你不喜欢方才的《空山鸟语》吗?”他感觉我的话奇怪,就这样反问我。
“你有没有想过,国乐不应当用胡琴?”我继续观看他的反应。
他一时摸不着我说的话是什么用意。
“胡琴的‘胡’字跟国乐的‘国’字,你以为是可以联得起来的吗?”我把题目点清。
他立刻明白了,又哈哈大笑起来。“你说得对!我拉了这么久的胡琴,没有想过这个‘胡’字的来历。今天被你一语道破了!”
我趁此作了一番宣传:“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不是英文字母。26个汉语拼音字母念起来是两句‘七言’,两句‘六言’,像一首诗词,句句押韵。从来源来说,拉丁字母尽管是外来的,但是它能拼写出地道的汉语,因此是我们自己的拼音字母。正如胡琴尽管是外来的,但是它已经成为我们自己的‘国乐’,而且能奏出《空山鸟语》这样地道的民族乐曲。六亿人口的大国应当有所创造,同时也应当采用国际通用的文化和技术工具,例如字母、度量衡单位、历法等等。中国文化伟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吸收一切人类的创造……”
老陈连连点头,“对!对!”他十分珍视那本小册子,把它慢慢地放进了口袋。
(编者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之后,这篇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受到读者重视,对当时反对拉丁字母的意见有化解作用。刘少奇打电话给作者,表示高兴,但是刘又说,“胡”也可以指中国的少数民族。)
载《人民日报》1958年1月18日
02 汉字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技术和艺术
有人喜欢汉字,想要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去。有人不喜欢汉字,想要对它进行改革,甚至要把它废除。为什么这两种相反的思想同时存在?客观的答案是:汉字本身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技术性,另一方面是艺术性。
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成的。原始图画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发展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发展成为文字技术。图画艺术是欣赏的,文字技术是实用的。可是,文字从娘胎里也带来了艺术基因,因此文字本身也有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文字要学习容易,书写方便,传输快速,便于打字,便于在电脑上进行文字处理,这些是技术性的要求。文字要写出来美观,要发展成为书法(书道)艺术,悬挂起来装饰厅堂,给人看了得到精神愉快,这些是艺术性的要求。
任何文字都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两面性,可是拼音文字技术性强而艺术性弱,汉字技术性弱而艺术性强。什么道理呢?因为,文字离开原始图画越是近、就艺术性越强,离开原始图画越是远、就艺术性越弱。拼音文字离开原始图画很远了,艺术基因变弱了,所以拼音文字虽然也要求写得好看,可是拼音文字的书法艺术发达不了;在书写技术从手写进而为机械打字、又进而为电脑处理以后,依靠手工的书法艺术退化了。汉字不同,它离开原始图画不很远,比拼音文字至少要接近两千年,因此它的图画基因没有退化。汉字的书法艺术,在其他意音文字如丁头字、圣书字等都退出历史舞台以后,真是独步世界。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