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志者事竟成/中外杰出人物主题阅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辉//缪德民//卓勇//钱伟刚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外杰出人物主题阅读丛书以成才的各重要因素作为不同阅读主题,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截取一些精彩的特写镜头,来勾画人物一生的轮廓及思想、成就,多数任务故事情节生动、语言精练,有新思想、新观点,令人读来兴趣盎然,能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

《有志者事竟成》就是丛书之一,全书从世界范围内筛选出最优秀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思想宗师、科学英杰、发明大家、文学泰斗、艺坛巨擘、名家名流一百六十余名,把他们的成长经历,写成一个个“小传”。本书由李辉等编著。

内容推荐

《有志者事竟成》从世界范围内筛选出最优秀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思想宗师、科学英杰、发明大家、文学泰斗、艺坛巨擘、名家名流一百六十余名,把他们的成长经历,写成一个个“小传”。

《有志者事竟成》所述27个杰出人物的成功经历,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语)而那些胸无大志,浑浑噩噩,走一步算一步的人,是决然没有什么前途,更不要说事业上的成功了!本书由李辉等编著。

目录

导读

开普勒——一个为天空“立法”的人

 不幸的童年与学生时代

 艰难而伟大的会面

 “天空立法者”

 尾声——哥白尼体系的最终胜利

赫兹——一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并从而确证麦氏理论的人

 弃工学理

 天才初显

 “曲径通幽”

 电磁理论的确立

普朗克——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改变物理世界的人

 艰难的选择

 坚定地走向目标

 “不情愿的革命者”

 捍卫真理,捍卫正义

 伟人垂暮

居里夫人——一个“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不幸的童年

 家庭女教师

 求学巴黎

 镭的诞生

 享誉世界

玻尔——一个被誉为“复活的苏格拉底”的人

 “我要当物理学家”

 天才思想

 “哥本哈根精神”

 科学卫士

费米——一个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的人

 少年立志

 “希望之星”

 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蘑菇云下看未来

门捷列夫——一个完成了一项“科学勋业”的人

 童年

 大学生活

 从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

 门捷列夫周期律

 伟大的预言

摩尔根——一个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入

 学习生涯

 走上研究之路

 “果蝇实验室”

 一个平等自由的研究团体

张衡——一个“约己博艺,无坚不钻”的人

 好学少年

 游学长安、洛阳

 天文学成就

 浑天仪与地动仪

 全面发展的科学家

钱学森——一个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人

 聪慧少年

 立志报国

 赴美深造

 火箭专家

 两弹一星

培根——一个被誉为“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人

 智力早熟的少年

 走上学术之路

 是政客,更是科学家

 “科学之光”

笛卡尔——一个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的人

 爱动脑筋的学生

 三个梦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思故我在”

 多方面贡献

朱熹——一个集宋明理学之大成的人

 立志要做圣人

 做官清正有为

 推行理学,不遗余力

 哲学思想

 一代儒学宗师

王守仁——一个集“心学”之大成并开创阳明学派的人

 少年求学

 龙场悟道

 仕途坎坷

 阳明心学

伏尔泰——一个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的人

 立志做一个诗人

 巴士底狱的囚徒

 在英国的岁月

 大半生的漂泊

 知识分子的良心

歌德——一个无与伦比的一代文化巨人

 童年与求学

 “狂飙突进”

 魏玛“练政”

 时势造英雄

 千古风流

巴尔扎克——一个用笔竟拿破仑之功的人

 被压抑的童年

 风雨十年

 高度浓缩的20年

 《人间喜剧》——文学史上的丰碑

雨果——一个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人

 初露锋芒

 “我要成为夏多布里昂”

 流亡生涯

 晚年时期

 永世辉煌

果戈理——一个奠定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基础的人

 幻想少年

 初露锋芒

 走向辉煌

 巨星陨落

屠格涅夫——一个善于用小说把握时代脉搏的人

 反叛少年

 “找出自己的道路”

 “流放者的耳房”

 “艺术编年史”

托尔斯泰——一个出身贵族却怀揣平民心的大文豪

 一个纯真而胆怯的少年

 大学时代

 牛刀小试

 进入世界文豪之列

韩愈——一个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百代文宗

 幼年依寡嫂

 坎坷求仕路

 文起八代之衰

 韩笔惊今古

辛弃疾——一个集大词家和干臣于一身的人

 少小有大志

 率众归宋营

 在朝为干臣

 下野称词宗

王安石——一个集文学家与政治改革家于一身的人

 少小立远志

 变法图自强

 得失难定论

 文章飘异香

商博良——破解古埃及的第一人

 语言天才

 痴迷古埃及

 埃及学之父

莫奈——一个开启人类感官和表达史上新纪元的人

 立志绘画

 巴黎沙龙画展

 用画笔来留住光

 光的神殿

王羲之——一个被后世尊为“书圣”的人

 王谢子弟

 勤习苦练

 儒雅风流

 兰亭集序

 书圣千古

试读章节

一次偶然的机会,玛丽认识了一位法国青年皮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皮埃尔出生于巴黎的医生之家。他从小便迷上科学,18岁便获理科硕士,19岁时已经是巴黎化学和物理学院的实验室主任。他和哥哥雅克一起搞科学试验,不久,兄弟俩便发明了一个有多种用途的新仪器——压力电石英静电计,它能把分量极微的电气精确地度量出来。后来他又发明了一种非常精确的天平——居里天平。在从事磁性研究中,他还发现了一个基本定律——居里定律。皮埃尔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硕果累累,而且人品高尚,对于荣誉从不去尽心追求。

尽管做出如此成绩,皮埃尔从政府得到的报酬却只有300法郎月薪(约60美元)。凭着这一点微薄的薪金,他羞怯地向玛丽伸出了求婚之手。

玛丽答应了皮埃尔的求婚。新婚伊始,居里夫妇骑着自行车,开始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蜜月漫游,尽情领略野外乡间的自然风光。他们是亲密的伴侣,又是志同道合的学者。他们曾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如今愿望变成了现实,他们将携手开始新的生活。

玛丽·居里在获得两个硕士学位后,便决定继续考取博士学位。她翻阅了新近发表的研究报告,其中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的工作报告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位物理学家在检验一种铀盐晶体时,发现一种奇怪的、无法解释的现象:铀盐自动放射一种性质不明的射线,这种射线能把周围的空气变成导电体,使验电器带电。贝克勒尔发现的铀射线引起居里夫妇的极大兴趣,它的来源及性质尚未确定,这是极好的研究题目。

据玛丽掌握的材料表明:欧洲至今还没有一个实验室对铀射线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这使玛丽兴奋不已,她立即决定着手准备实验研究。但这需要一间实验室,皮埃尔反复向理化学校校长请求,最后才被允许在一间破旧、潮湿的房间里从事试验。这里条件很差,设备简陋,但这并没有妨碍玛丽的工作。

几个星期之后,玛丽的试验有了初步结果,她蛮有把握地证明这种射线可以精确测量,而且不受化合情形或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光和温度的影响。她断定,这种射线来自原子内部的放射性能。这个发现,过了多年以后导致了原子弹的发明。

玛丽索性抛开那些不放射的矿物,专门研究有放射作用的矿物,测量它们的放射性。在测量中她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她检查过的矿物放射性的强度,远远超过根据其中铀或钍含量的预计的强度。由此得出结论:在这些矿物中含有微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作用强得多的一种不为人知的新元素!

居里夫妇在铀沥青矿中寻找这种不知名的新元素。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这种放射作用很强的元素在铀沥青矿中的含量只不过百万分之一!他们也未曾料到把如此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将付出多么艰辛的代价!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已经找到了一种未知元素。皮埃尔请妻子为这个新元素起名,玛丽想到多灾多难的祖国,于是决定叫它“钋”。到12月26日,居里夫妇及其合作者贝蒙共同在给理科博士学院的报告书中宣布在铀沥青矿里含有第二种放射性化学元素,他们建议叫它镭。

镭和钋的发现及其特性引起不少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但是要完全有把握确认这两种新物质的存在,必须使人们能看见它、触摸它,把它放在瓶子里,而且能测定它的“原子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居里夫妇还必须继续工作,以便能提炼出纯镭和纯钋。

摆在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获得炼制工作所需的原料和费用。含有镭和钋的铀沥青矿是很贵重的矿物,居里夫妇无力购买。他们推想,假如这个新元素存在于沥青铀的矿石中,但又不同于铀,这样,即使提出了铀之后,这种矿物里的钋和镭一定还存在,而这种剩余的下脚料几乎是一文不值的。于是,他们决定购买经过提炼铀之后的残渣。

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简陋到了极点。他们的实验室是间破旧的木板屋,夏天热得像温室,冬天冷得似冰窖,而且还漏雨。由于没有安装放出有害气体的“烟罩”,大部分炼制工作只能在院子里做。每当下雨时,夫妇俩不得不把仪器搬到屋里。就是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居里夫妇连续工作了4年。在这4年中,他们既是学者,又是技师,还是工人;既要进行脑力劳动,又要从事体力劳动。

1902年,居里夫妇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打赢_了这场持久战:提炼出0.1克纯氯化镭结晶,并初步测定这个新元素的原子量是225(现在精确测定为226.0254)。镭的神秘特性逐渐被学者所认识,而它最伟大的功用则是可以治疗一种残酷的病症——癌症。这就使提取这种新元素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可以造福人类。制镭工业随后诞生,而居里夫妇是这一工业的先行者。

不久,一些想在美国创立制镭业的技师,写信给居里夫妇,询问制镭的具体程序,请求给予指导。这无疑是个极好机会,居里夫妇完全有理由以发明家的身份,申请此项技术的专利权,并获得大笔财富。但玛丽表示“不能借此求利”,因为那么做“是违反科学精神的”。最后他们一致同意不取报酬,毫无保留地公开发表研究结果及制镭方法。

1903年6月25日,在索尔本的一间小教室里,玛丽·居里出色地完成了关于“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博士论文答辩,荣获巴黎大学授予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随着镭的诞生,荣誉也接踵而来。1903年11月,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将该会最高奖赏戴维奖章赠予居里夫妇。1903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科学院宣布: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一半赠予贝克勒尔,另一半赠予居里夫妇,奖励他们在放射性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居里夫妇一时间声名大振,各种宴会邀请使他们应接不暇,美国还建议他们前去进行工作讲演。新闻记者更是穷追不舍,不仅居里夫妇成了报纸上的新闻人物,连家里的小花猫的照片也刊登在报纸上。各式各样的信件更是不可胜数,这扰乱了他们的宁静生活。为了逃避名声带来的麻烦,居里夫妇不得不经常“化装”出门。P33-36

序言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的这句话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志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一是有志者才能达到。前一个“志”是目标或方向,后一个“志”是意志和决心。两者缺一,都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之路亦如此。古今杰出人物之所以成功,必先有一个自己欲达到之目标。目标的作用,概而言之,有如下两点:

第一,目标给人以方向。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要瞄准方向,这样才能把学习引向深入。否则,就会漫无目的地乱碰,到头来一事无成。考察古今中外,凡成功者,大都如此。

生物进化论最早提出者拉马克早年志向未定,他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牧师,他的哥哥则劝他学医,而他自己却喜欢气象学,后来又想当金融家,不久又爱上了音乐。直到24岁时,他偶然遇到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从此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拉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在他50岁时,开始研究动物学,此后,他献身动物学长达35年时间,成为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

第二,目标给人以力量。古往今来,任何成大事业者都有一番艰苦奋斗的经历,而他们之所以乐于苦斗,无不是因为受到远大目标的鼓舞。18世纪电灯的发明家富兰克林,少年时卖过报,当过学徒,只上过两年学。他有一个信念:“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用自己的发明自愿地、慷慨地为别人服务——正是这个崇高的志向给了他无穷的动力,使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但是,目标需要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外部条件和自身的兴趣与能力。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目标的选择应遵守如下原则:

1.需要。目标的确定要考虑需要,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需要。如果你要想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则应考虑社会的需要;如果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则应考虑科学发展的需要;而搞学术研究者,则应考虑学术本身的需要;如果你的目标是文学艺术,则应考虑人们的审美和情感需要等。不考虑需要,目标不可能实现,实现了也不被社会承认。当然,在历史上,无论学术思想或审美情趣,超前者亦有,这些人可能被后世所称许,但当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也是一种遗憾。

2.可行。你的目标应该是可行的,就是说,你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所以,要有自知之明。自视过高,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只能是劳而无功,终成画饼;当然也不可妄自菲薄,把目标定得太低,这同样是做不出什么成就来的。为此,就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从而确立你的奋斗目标。每个人的天赋都不是全面的,在甲方面表现笨拙,在乙方面却可能是天才。

达尔文认为自己在理解力、机智、抽象思维、记忆力及数学方面平平,但在“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作细致的观察”方面,却有着过人之处。正是达尔文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选准目标,才得以取得划时代的成就。迈克尔逊青年时人海军学校,学习成绩很差,最后学校不得不把他开除。但他对物理实验却表现出非凡的才能。经过长期孜孜不倦地苦心钻研,在实验物理方面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终于做出被称为“迈克尔逊光学实验”的伟大创举,为相对论奠定了实验基础,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3.兴趣。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多是对某些事物有着极其强烈的兴趣。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其所激起的学习和探索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转化为不竭的动力和顽强的毅力,使得你能在艰苦的环境中而不觉其苦,并执著追求,百折不挠。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使合勒去尝氢氰酸,使爱因斯坦忘记自己的家门,使陈景润头碰电线杆而不自知……在科学史上,由于兴趣而取得成功,从成功中又获得最大乐趣的人比比皆是。

开普勒在发现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时,喜不自胜:“……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大功告成,书已写出来了,可能当代就有人读它,也可能后世才有人读,甚至可能要等待一个世纪才有读者,就像上帝等了六千年才有信奉者一样。这我就管不着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证明了可以用牛痘接种法使人们不受天花感染时,詹纳兴高采烈,得意洋洋:“我想到我命里注定要使世界从一种最大灾难中解脱出来时……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快乐,以致有时沉醉于某种梦幻之中。”巴斯德和贝尔纳甚至认为这是“人类所能感到的一种最大的快乐”。

当然,社会是复杂的,现在社会更是变化无穷。我们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也在变化。所以,当你苦心孤诣而毫无成功的希望时,不妨冷静思考一下,重新选择突破口,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从现实中踏出一条新路来。

可能很多人在入学之初,就萌发了志向,开始勾画朦胧而美好的理想蓝图。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志向付诸实施,很多人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砺,或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成功人物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意志坚强、事业心强、能适应各种社会压力、经受各种磨难的入,才有可能攀登光辉的峰顶。也就是说,成功除需要目标外,还需要意志和决心。

少年时代的徐霞客,便立下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和探索长江源头的宏愿。22岁时,他辞别老母和新婚的妻子,踏上了远游的征途。从那年起,到56岁生命的终结,整整34年间,他拄一根手杖,携一床被褥,攀险峰,涉危涧,饥啖野果,渴饮清泉。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走遍大半个中国,写出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系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在世界地理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巴尔扎克之所以成为艺术大师,除法国19世纪上半叶这一极具典型意义的时代为他提供了素材与自己的才能外,他始终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文学上的拿破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居然写出近百部相互关联的小说。这是伟大艺术家的气魄,更是一个伟大人格的买现。

本书所述27个杰出人物的成功经历,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语)而那些胸无大志,浑浑噩噩,走一步算一步的人,是决然没有什么前途,更不要说事业上的成功了!

(李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1: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