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江,字青溪,号不二先生。生于七十年代初,祖籍新郑。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河南大学文学院在职研究生(现当代文学专业),郑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多年来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等各种作品百十万字。
《青溪水吟》是其随笔作品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溪水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尹新江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尹新江,字青溪,号不二先生。生于七十年代初,祖籍新郑。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河南大学文学院在职研究生(现当代文学专业),郑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多年来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等各种作品百十万字。 《青溪水吟》是其随笔作品集。 内容推荐 《青溪水吟》是不二先生尹新江的随笔作品集。 《青溪水吟》收录《海瑞——百姓挥之不去的清官情结》、《历史的遐思》、《柳下惠》、《青溪随想》、《品味和平》、《富贵为何不死》、《被爱撑起的坚强》、《居不可以无竹》、《感动》、《洄游的鱼》、《离婚和儿童》、《居者有其屋》、《良善》、《楼》、《梦》、《怒》、《飘逝》、《人生的真相》、《看人只看后半截》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背包客 旅行的意义 背包客 西宁印象 日月山下的乡愁 天路之旅 永远的拉萨 布达拉宫下的雪监狱 布达拉宫深处的忧虑 断肠人魂归何处 人人皆可成佛 第二章 御风而行 摆脱心灵的制约 保持一点距离 彼此信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呼唤我们的良心 精神烦恼l 理解爱 清风明月享闲暇 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人生 文人情怀 我思故我在 幸福,从不抱怨开始 御风而行的列子 自然地生活 爱上马拉松 第三章 阅读随想 从易经说开去 读书 风雨飘摇的年 冯道——五代时期的官场不倒翁 海瑞——百姓挥之不去的清官情结 历史的遐思 柳下惠 青溪随想 品味和平 富贵为何不死 第四章 人在江湖 被爱撑起的坚强 居不可以无竹 感动 洄游的鱼 离婚和儿童 居者有其屋 良善 楼 梦 怒 飘逝 人生的真相 看人只看后半截 山泉水清 势利眼 适性人生 聚会 烟雨一梦 隐士 掩卷呓语——后记 试读章节 旅行让我开阔了眼界。记得我小时候生活在平原,从来没有见过大山,当我初次行进在云贵高原的时候,我的心灵就被震撼;我没有见过高楼大厦和宽阔的大马路,当我只身来到北京的时候,感受到的是迷茫和欣喜;我从没有见过大海,海天一色的壮阔,让我心情激动不已;塞外不同民族的相貌和服饰,戈壁的荒凉,让我知道了世界如此之大。 旅行是开阔眼界的最好办法,人只有认识才可以提高。《庄子·秋水》篇中的黄河之神,在秋雨连绵、黄河上涨之时,欣喜不已,以为天下之美,独在其身;’当他独自顺流而下,来到大海的时候,遇到海神,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的自满是没有根据的。就对海神说: “我现在看到你难以穷尽,我要是不到您跟前,那就太糟糕了,就会被世人所讥笑。”海神回答说:“井中之鱼,是不能和他谈大海的,因为他的生存受到地域的限制;夏天的昆虫,是不可以和他谈论寒冷的冬季的,因为他的生存受到时间的限制;偏执浅陋之人,是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理的,因为他受到自己所接受的教养的束缚,现在你已经走出了禁锢你的堤岸,因此可以和你谈大道理了。”河神和海神的对话,说明了人的认识可以通过旅行来改变。 旅行夹杂着苦恼,但更多的是快乐。人生活在都市久了,就想逃避。逃避这世间的一切苦恼。俗话讲“大隐隐于市”,也可以理解为“大隐藏于人海”。我们每个人,不是隐士,都是为了一日三餐养家糊口而搏命之人。我们不小心做了房奴,做了卡奴,不小心每日被那些负面新闻所包围,耳根和内心不得清净。在自己斗室,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何况在外面呼吸着汽车尾气,迎面走来的都是和自身一样的人面兽或者可怜虫。 压力,压得我们根本无法喘气,这时候如果出去旅行,则让人心情愉悦,充满欣喜。可是,在外面风吹雨打,刚开始是新鲜,时间长了就会寂寞,喝的酒也就不是酒了,经典网络语言说: “哥喝的不是酒,喝的是寂寞。”倦鸟知返,忍受不住寂寞了,困苦了,就回到家中蜗居,同时忍受各种重压。人生也就那么回事,一年折腾几回,一生折腾那么几十年,也就折腾得所剩无几了。 旅行之中,寂寞有时候也是一种真正的乐趣。吱口果独自一人云游四方,让身心一同感受虚无飘渺,从而可以做到神游八荒。试想,如果你带的游伴,你指着远方的山峰说像只雄鹰,他却说,像只小鸡,那该多么扫兴!或者你点好了几菜一汤,这厮却满肚子抱怨,菜做的不好吃,难已下咽,米中有沙,汤味太淡,那岂不是大煞风景?一个没有共同爱好、共同思想观念的人,作为游伴,简直是个累赘。可是我们不是神仙,神仙也有伴,也是难享太久的寂寞。我们这些都市里的人,天天看人头,公交车一律是“沙丁鱼罐头”,商场里到处是人头攒动。在都市,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而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在山的对面,也会听到对面的人呼喊着和你打招呼。虽然是素不相识的人,却也感觉到格外亲切。 有的人天生喜欢名山大川,每到一处风景优美之地,都会流连忘返;有些人则喜欢体验人生,喜欢看各地的民俗文化、美食特产,增加个人的文化修养,陶冶情操。我喜欢的则是在路上的感觉,那种感觉,妙处无法与君说。公元6世纪时,北魏郦道元在旅行中,写出了《水经注》;太史公因为游历山川,得以让《史记》彪炳千古,妙绝古今;古代文人,每在一地为官,都会写下千古文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更是名传千古。 远行,是为了更深地回味居家之乐。在旅途中,总觉得一切不便,困顿劳苦,相比之下,就感觉还是家中温馨。我去那些地方,都是利用糊口谋生的便利,来增长见闻。和真正意义的旅游,则相去甚远。记得在多年以前,一我独自乘坐火车,从昆明到成都,走的是成昆线。当列车跨过大渡河的时候,我感慨万千。想起了《大渡河》,一条大渡河,成就了伟人毛泽东;想起了石达开,一条大渡河,让一代名将命丧于此。当列车停靠在峨眉山车站的时候,我心底喜悦,虽然没有机会登上峨眉金顶,我还是特意在列车停靠站点时跳下车去,呼吸着峨眉山的空气,想象着根本望不到的峨眉山主峰,心里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啊!我终于来过峨眉山了!”心里的一句自我安慰,也让我的商务旅行增色不少。 人,也许上辈子不一定是人,也许是飞鸟,也许是走兽,也许是条闲游的鱼。因此,无论男人、女人,骨子里都渴望自由,渴望游历。因此,很多人在小时候都产生过离家出走的念头,其实就是想逃避。很多成年人,如果生活压力太大,大到无法承受的地步时,则也会选择另类的旅行——离家出走。P4-6 序言 尹新江于2008年有《青溪文集》出版,前时,获赠一册,浏览过一些篇章,未全读。近日,新江送来他拟出版的《青溪水吟》的书稿,要我为此书写点文字,就逐篇看过。我惊喜地发现这个阅读过程竟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这是我在阅读之前未曾期待过的。什么是渐入佳境呢?就是说我逐步被他的文字所吸引,乐意读,将阅读自然地转换为欣赏,欣赏中不断带来欣喜,所谓悦目赏心也。这真是没有想到的一个意外。 与《青溪文集》一样,《青溪水吟》也是一本随笔的结集,记述旅途中的散记,或是阅读中的随想。也收有《从(易经>说开去》这样洋洋万余言的长文,从周易说到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等,评述中国悠远的传统文化,煌煌巨论,简直可以看作是一篇学术论文。 这本集子里的文字,大都来自阅读来自旅行。关于阅读关于旅行,尹新江都有相当的自觉意识。 关于阅读,在《历史的暇思》这篇文字中,他引用了西塞罗的话:“如果你对出生前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你就永远是一个无知的孩子。”还有一篇《读书》的文字,他将客厅当作书房,不无自豪地描述了他自己的私人图书馆的图像。图书馆呀,可见其藏书之多!说自己的书房“唯独不放电视机和烟灰缸,电视让我精神浮躁,烟灰缸让我身体受到损害”,他说,认真读一本书,需要有认真思考的毅力,需要关上门,翻开书,静静地阅读。他的工作使他有机会经常接触高校图书馆,当看到图书馆冷落的情景,他不无感叹。他说,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其何去何从,也许会更加迷茫。他引用梭罗的话: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多少人的人生轨迹啊。他在《读书》的结尾说:“我甚至希望我被监禁在这个书房里,一直到老。读这些书,让我曾经焦虑不安的心重新回到故里,让我知道了我该如何活下去。” 了解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以至痴迷,了解了他的读书态度,就懂得了他何以要博览群书,非但博览,还要深入地思考,且时有独到的感悟。这本集子里的不少篇章,都作了生动的展示,我不在此一一例举。 关于旅行,在《旅行的意义》一文中,他引用了《庄子·秋水》中河神与海神的对话,阐明人的认识可以通过旅行改变。他的商务旅行带他走过许多地方。他的个人旅行则有明确的目的,经过策划。我注意到他在《青溪文集》里所述的太行之旅,携着妻、儿自驾游去看了红旗渠。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感受北大》,文章的开头说:“2007年8月19日清晨,空气中有点丝丝凉意,微微的风吹来,浸润人心,柔软似锦,我和儿子(那时他的儿子大约十岁)为了赶时间,五点钟就起了床,急匆匆地出了清华西门,又穿过一道道绿茵,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在这如诗如画的景区中,我完全陶醉了。在这里,参观学习了两个多小时’,虽然骨头像散了架一样,’但是这段时间,我丝毫都没有浪费。我似乎收获了许多。”文中说:“博雅塔就凸现在我们面前。先前影影绰绰、直指云霄的塔影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拾级而上,细细体味每一台阶的历史,我好像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子,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前赴后继的精神,传播着文明种子。低头看看自己,拂去身上的尘埃,抿了抿鬓前的头发,昂起头,自信地说:‘我也会踏着你们的足迹,前行,直到永远。’”文章的结尾说:“出了北大,我漠然,我像失去了什么。我无助,急促地想要抓住什么,我心中有一团迷雾,有一份懊悔,有一缕思念,有一腔希望,看着儿子,升腾起来。”之所以引用了《感受北大》的许多文字,是以为此文非但有意思,且颇有意味。 这个集子的第一辑《背包客》,计九篇旅行文字,有六篇是属于青藏高原之旅的,《布达拉宫下的雪监狱》、《布达拉宫深处的忧虑》,都不直说布达拉宫的巍峨辉煌,将目光和思考深入到历史,深入到农奴制那个曾经的悲惨世界,深入到教派的残酷斗争和诗人六世达赖的浪漫故事,别开生面。这个别开生面,反映了作者向真向善向美之心。 行万(千)里路,读万卷书,这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尹新江不是以文谋生之人,他有他的职业,是做电脑软件开发,算不上是圈内的文人。尹新江读书,是渴求了解历史。尹新江行路,是希望了解世界。怀着向真向善向美之心去读书和行路,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个了解历史了解世界的人,就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也就会知道去向何处。当然也就会逐步学会如何将“人”这个字写好。 我仿佛看到了新江埋头于书房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新江行走在路上的身影。读了他这部书稿,也仿佛读到了他这个人,读到了他这个人在阅读和行走中的成长。 我是一个八十岁的读者,读了这位四十岁作者的书稿,也算是隔代阅读吧。我在开头说了欣赏,欣喜,最后再加上两个字:欣慰。 是为序。 2011年4月8日 后记 我一直喜欢阅读,透过作者的文字,我能感觉到和作者在沟通交流,让我油然产生敬佩之情。作者用他们码放的文字,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跃然纸上,让我每每感到内心深处为之颤动,产生心灵的共鸣,继而蔓延,泪眼迷离。 我自小生活在乡村,十二岁外出读书、求学、工作,未曾出身书香门第,可是对文学的情怀,让我在任何闲暇之余,都有一种阅读和写作的冲动。直到现在,我在静思的时候,依然固执地认为,我与文学结缘是上天的恩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物欲横流,我不去专心经营事业,积累财富,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阅读和写作。我为此得到的收获是内心深处存储了一汪净水,淡化了浮躁和滚滚红尘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实社会的残酷,让我体会了世道的艰辛和人生的艰难,而阅读则是我心灵的服务区,让我醍醐灌顶般明白了事理,读懂自己,读懂社会,透过历史深处的硝烟和尘埃,明白了生命的真实意义。当我年届四十的时候,坐在河大文学院的阶梯教室里,博导和教授们对文学之美平缓地讲述,再次把我领进文学的殿堂。 对于文学,我一直怀着一颗敬仰的心。或许正如古代官吏的心态,当你仰视的时候,其实你是跪着的。对于文学,我亦是如此。幸而我有自己赖以谋生的工作,可以做到养活我和我的家人,让我不担心文字的出路,只是想读、想写而已。面对如今浮躁喧哗的时代,所有的人都被裹挟在物欲的横流之中,也包括我。所有的民众都被现实击倒,媒体新闻里到处是争名夺利而引起的争执。从名人的口水战,到世俗小人的扭捏作态,继而寻常百姓之间的利益纷争,无不让人有种透不过来气的感觉。物质文明的进步,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物质带来的感官享受。我喜欢跑步运动,总会设置个尽头,而人生则感觉没有尽头,没有目标,有种恶魔附身般的不安和痛苦,那就是精神烦恼。解决精神烦恼的办法,就是怀着对文学仰望的心态,去体验文学。 曾经的我,很天真地把个人的感悟,对事情的看法,写成文字,并刊印成册。几年后,忽然发现,那是我自身难以阅读的文字。写作不是揭露,也不是批判,不是讴歌和颂扬。而是站在人类的高度去思考,不以任何外在的是非道德为评判标准。地球是个村庄,只要是人,都是我的同类,无任何差异。纵观数千年世界历史,无论中外,无不包含着杀戮和征伐,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也在深深地思考,我们将何去何从?人性到底是什么?人性难道真的是弱肉强食?不,人性是同情和帮助弱者,也就是说入都有恻隐之心。而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今天,文学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文学可以醒世,能唤醒人的良知,能把人类引向美好,这些更加坚定了我阅读和写作的信念。 文学并非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当今的时代,靠文字吃饭的作家,自然靠其发行量吃饭。销量自然要迎合大众的感受喜好,这一点不能有任何人去指责和非难。时代已经发展到今天,随着网络、电视、报纸等传播形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入,通过电子媒体去涉猎花边新闻。而草根文一学的出现,平民化文学的出现,则带来了很多良莠不齐的文学作品。大量的色情、暴力和麻痹人类神经的作品,也有了更多的传播途径。而越来越多的人,并没有从中找到寄托,更多的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偷菜游戏之中,陷入更迷茫的精神状态。人,最大悲哀,在于不知道自己将往何处?而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有一种导引作用。当我真正阅读一些思想类图书时,仿佛忽然发现了一盏明灯,正如迷失在黑夜的孩子,望见了自己家的窗户。 我欣赏并尊重任何作者,无论是什么样的倾诉,哉都会用我自己的鼻子去分辨,选择适合我的文字去阅读。雨果的《九三年》,狄更斯的《双城记》,伏尔泰的思想,卢梭手上的火把,林达和梁实秋的散文,任继愈和冯友兰的哲思论述,以及当代作家的人生哲理,会让我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心灵思想之泉不停地流淌,因为,这里面有哲学和文学两座圣殿。 文学对于我,是我的生命,我会一直跪着去仰望。 行文质朴、不尚雕琢、发诸内心、灵性内蕴,故有浩然之气、向真向善向美之意。感悟人生经历,沉思人生大义,升华智慧和心灵。透过历史的硝烟和尘埃,阐释人性,解读历史,洞悉生命的真实意义,进而探讨人生的真相,理解爱的真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