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叔同谈禅论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李叔同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劝亲生西方,脱离生死轮回,世间大孝,宁有逾于是者(临终时,万不可使家人环绕,妨其正念。气绝一小时,乃许家人入室举哀,至要至要)。《净土经论集说》,昭庆经房皆备,可以请阅。闻范居士(注。范居士:即古农)将来杭,在佚生校内讲(注。佚生:即著名书法家周佚生。校内:指周佚生时任校长时所在的杭州鹾务学校。)《起信论》。父病少间,居士可以往听。《紫柏老人集》(如未送还)希托佚生转奉范居士。不慧入山后,气体殊适,可毋念。

演音稽首六月十八日

(1918年)

夏丐尊,(1886—1946)文学家,语文学家,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学术著作还有《文艺论ABC》、《生活与文学》、《现代世界文学大纲》及编著有《芥川龙之介集》、《国文百八课》、《开明国文讲义》等。

致夏丐尊(代购水笔)

尊居士文席:

顷奉惠书,欣悉此事已承仁者尽力规划,助理一切,至用感谢。征求期限,似宜再展缓两月,因远方邮便迟滞,恒须一二月乃可达也。陈无我居士因修习密宗法,无暇任事,曾来函辞谢。乞仁者再斟酌延请一位助理此事,为祷。致稣典居士一纸,乞便中交去。时事不靖,南闽物价昂至数倍乃至二十余倍。朽人幸托庇佛门,诸事安适,至用惭惶。旧存写小字笔已将用罄。乞仁者以护法会资代购小楷水笔数枝,封入信内寄下为感。

《护生画集》续编事,关系甚大,务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诚之愿力,而尽力辅助,必期其能圆满成就,感激无量。又有致圆净居士一纸,乞便中交去。迟迟无妨也。赠品以拙书为宜,由泉邮处,可作信件例寄。惟宣纸已无购处,仅能用闽产之纸耳。率复,不宣。

音启闰六月廿七日

倘他日因画材不足,未能成就四编者,亦可先辑一二编,其余俟后络续成之。附白。

(1941年)

致夏丐尊(七秩寿联)

尊居士道鉴:

战事纷起,沪上尚平安否?为念。画材数则附奉上,以备采择,以后倘有他处赠与朽人资财者,乞代辞谢,因现不需用也。稣典居士乞代致候。不宣。

音启十一月七日

近作附录,南闽道耆宿七秩寿联:“老圃秋残,犹有黄花标晚节;澄潭影现,仰观皓月镇中天。”

(1941年)

致印心、宝善大和尚(遥忆法座)

印心,宝善大和尚座下:

拜别慈颜,忽忽三月。音等来此习静念佛,谢绝人事,四t大亦粗调适。今岁寒暑不时,比忽暴热。遥意法座,辄致书问}讯,起居安隐。不具。

后学演音、演义稽首六月初八日

清月大和尚,乞为问安{

灵峰、圆湛大和尚,便中乞为问安!

(1921年)

致李圣章(剃发出家)

圣章居士慧览:

二十年来,音间疏绝。昨获长简,环诵数四,欢慰何如。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  戊午二月,发愿入山剃染,修习佛法,普利含识。以四阅月力料理公私诸事:凡油画,美术书籍,寄赠北京美术学校(尔欲阅者可往探询之),音乐书赠刘质平,一切杂书零物赠丰子恺(二子皆在上海专科师范,是校为吾门人辈创立)。布置既毕。乃于五月下旬入大慈山(学校夏季考试,提前为之),七月十三日剃发出家,九月在灵隐受戒,始终安顺,未值障缘,诚佛菩萨之慈力加被也。出家既竟,学行未充,不能利物;因发愿掩关办道,暂谢俗缘(由戊午十二月至庚申六月,住玉泉清涟寺时较多)。

庚申七月,至新城贝山(距富阳六十里)居月余,值障缘,乃决意他适。于是流浪于衢,严二州者半载。辛酉正月,返杭居清涟。三月如温州,忽忽年余,诸事安适:倘无意外之阻障,将不它往。当来道业有成,或来北地与家人相聚也。音拙于辩才,说法之事,非其所长,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比年以来,此土佛法昌盛,有一日千里之势。各省相较,当以浙江为第一。附写初学阅览之佛书数种,可向卧佛寺佛经流通处请来,以备阅:览。拉杂写复,不尽欲言。P4-5

目录

恋恋红尘

 信札赋吟

 弘一大师遗墨的保存及其生活回忆

 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

 缘

 我所崇拜的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之出家

 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弁言

 弘一律师在湛山

 春柳社的开场

 李叔同年谱

前尘风雨

 感录随笔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南闽十年之梦影

 断食日记

 改过实验谈

 改习惯

 行脚散记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最后之口口

 人生之最后

艺海泛舟

 李叔同谈艺

 水彩画略论

 论石膏模型用法

 浅谈西画(文艺复兴时期)

 浅谈国画(隋唐)

 浅谈书法(历代书法家及作品)

 谈写字的方法

 浅谈篆刻(清代)

 西洋乐器种类概况

 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

慧海佛光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学习初步

 授三归依大意

 敬三宝

 常随佛学

 弘律愿文

 受八关斋戒法

 《佛法无常经》叙

 盗戒释相概略问

 劝人听钟念佛文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晚晴集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净土法门大意

 净宗问辨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药如来法门略录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佛法十疑略释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

 《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律学要略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

 佛法大意

 关于对佛教的误解

 问答十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

 南山律苑讲演录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序言

我的老师李叔同

文/丰子恺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又很像个大面……都是“认真”的原故,说明了李先生人格上的第一特点。

李先生人格上的第二特点是“多才多艺”。西洋文艺批评家评价德国的歌剧大家瓦格纳有这样的话:阿波罗(文艺之神)右手持文才,左手持乐才,分赠给世间的文学家和音乐家。瓦格纳却兼得了他两手的赠物。意思是说,瓦格纳能作曲,又能作歌,所以做了歌剧大家。拿这句话评价我们的李先生,实在还不够用。李先生不但能作曲,能作歌,又能作画、作文、吟诗、填词、写字、治金石、演剧,他对于艺术,差不多全般皆能。而且每种都很出色。专门一种的艺术家大都不及他,向他学习。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这集子中载着李先生的作品不少,每曲都脍炙人口。他的油画,大部分寄存在北平美专,现在大概还在北平。写实风而兼印象派笔调,每幅都很稳健、精到,为我国洋画界难得的佳作。他的诗词文章,载在从前出版的《南社文集》中,典雅秀丽,不亚于苏曼殊。他的字,功夫尤深,早年学黄山谷,中年专研北碑,得力于(《张猛龙碑》尤多。晚年写佛经,脱胎化骨,自成一家,轻描淡写,毫无烟火气。他的金石,同字一样秀美。出家前,他的友人把他所刻的印章集合起来,藏在西湖上“西泠印社”石壁的洞里,洞口用水泥封好,题着“息翁印藏”四字(现在也许已被日本人偷去)。他的演剧,是中国话剧的鼻祖。总之,在艺术上,他是无所不精的一个作家。艺术之外,·他又曾研究理学(阳明、程、朱之学,他都做过功夫。后来由此转入道教,又转入佛教的),研究外国文……李先生多才多艺,一通百通。所以他虽然只教我音乐图画,他所擅长的却不止这两种。换言之,他的教授图画音乐,有许多其他修养作背景,所以我们不得不崇敬他。借夏丐尊先生的话来讲:他做教师,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所以他从不威胁学生,而学生见他自生畏敬、从不严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他是实行人格感化的一位大教育家。我敢说:自有学校以来,自有教师以来,未有盛于李先生者也。

年轻的读者,看到这里,也许要发生这样的疑念:李先生为什么不做教育家,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是的,我曾听到许多人发这样的疑问。他们的意思,大概以为做和尚是迷信的、消极的、暴弃的,可惜得很!倘不做和尚,他可在这僧腊二十四年中教育不少的人才,创作不少的作品,这才有功于世呢。

这话,近看是对的,远看却不对。用低浅的眼光,从世俗习惯上看,办教育,制作品,实实在在的事业,当然比做和尚有功于世。远看,用高远的眼光,从人生根本上看,宗教的崇高伟大远在教育之上,但在这里须加重要声明:一般所谓佛教,千百年来早已歪曲化而失却真正佛教的本意。一般佛寺里的和尚,其实是另一种奇怪的人,与真正佛教毫无关系。因此,世人对佛教的误解,越弄越深。和尚大都以念经、念佛、做道场为营业,居士大都想拿信佛来换得世间名利恭敬,甚或来生福报。

还有一班恋爱失败、经济破产、作恶犯罪的人,走投无路,遁入空门,以佛门为避难所。于是乎未曾认明佛教真相的人就排斥佛教,指为消极、迷信,而非打倒不可。歪曲的佛教应该打倒;但真正的佛教,崇高伟大,胜于一切。读者只要穷究自身的意义,便可相信这话。譬如为什么入学校?为了欲得教养。为什么欲得教养?为了要做事业。为什么要做事业?为了满足你的人生欲望。再问下去,为什么要满足你的人生欲望?你想了一想,一时找不到根据而难于答复。你再想一想,就会感到疑惑与虚空。你三想的时候,也许会感到苦闷与悲哀。这时候你就要请教“哲学”,和他的老兄“宗教”。这时候你才相信真正的佛教高于一切。所以李先生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内容推荐

歪曲的佛教应该打倒;但真正的佛教,崇高伟大,胜于一切。读者只要穷究自身的意义,便可相信这话。譬如为什么入学校?为了欲得教养。为什么欲得教养?为了要做事业。为什么要做事业?为了满足你的人生欲望。再问下去,为什么要满足你的人生欲望?你想了一想,一时找不到根据而难于答复。你再想一想,就会感到疑惑与虚空。你三想的时候,也许会感到苦闷与悲哀。这时候你就要请教“哲学”,和他的老兄“宗教”。这时候你才相信真正的佛教高于一切。所以《李叔同谈禅论佛》的作者李叔同先生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李叔同谈禅论佛》将为您呈现超越一切宗教的大智慧,解脱人生的困惑与苦恼。

编辑推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承续传统文化,传播佛学知识,《李叔同谈禅论佛》将为您呈现超越一切宗教的大智慧,解脱人生的困惑与苦恼。

本书由李叔同先生编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