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绝不能做这件事;你不能做那件事;不要喜欢他们;不要和那些孩子们玩;我们这个家族向来都不聪明;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坐下,不许说话;你混不出什么名堂,诸如此类。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完美。其中哪些是出于上帝善意的安排,又有哪些是人类本性使然呢?许多人会告诉自己去改变习惯,实现目标。我们通常追求完美,却又无法得到完美,这是为什么呢?
当孩子倒挂在树枝上,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你会说他们不懂什么是害怕。但当孩子走向一个陌生人,问他为什么坐在轮椅里时,为什么我们的心会感到往下一沉?是不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害怕,而他们却根本不懂?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宁愿不懂得害怕,这样,就不必遮掩自己的好奇心,也不必因追求生活乐趣而惴惴不安——真正做到心襟坦荡、天地自宽!亲爱的读者,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耳闻目睹许多消极的事物。与此同时,可能学会了偏见歧视和骄傲自满,学会了对拒绝心存恐惧。大多数人发现:某些人生来优越,对此你无能为力。想获得平等的地位,被人认可,等来的只会是拒绝和自己的失望。别人会嘲笑你、排挤你,最后只有孤独寂寞与你为伴。所有的一切让你不再那么尊重自己。与别人的比较以及自我价值判断,往往会伤害你的自尊心。人们会期待孩子尽善尽美吗?
哈罗德·S.库什纳是《我们必须好到何种程度?》(HowGood Do We Have To Be?)一书的作者。他解释了许多人都曾有过的一种经历:“我们害怕犯错是因为要保住‘我们很完美’这个幌子。究其原因,这是小时候一些痛苦的经历——每次做错事时父母的失望、老师的批评或挖苦……”
为了向前走,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旦犯错,父母和老师可能连自己不完美这一事实都无法接受,更别提接受别人的瑕疵了。接着,我们可能会拒绝自己!为了避免他们的拒绝,我们往往纠缠于自己的不完美中。
请记住: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只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努力做到最好而已!谅解他们,忘记它,继续前行。我们一定能创造新的开始。不苛求自己或别人尽善尽美,就不会常感失望,内心也会更平静!
外表通常不可靠
请小心,不要把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别人外表的风光潇洒相比较。别人外表看起来越完美,他们的内心就越有可能感到无力。他们想通过外表完美而获得自我价值。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到事事妥善。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感情的伤害。一个人的自我越成熟,就越有可能承认自己需要克服很多缺点及困难。所以,你并不孤单。
我再次引用库什纳的话:“我们应该怀着一种释然的心态,而不是出于妥协或迫于压力得出这个结论——我们不是完人,并且永远不会成为完人。我们不满足平庸,但我们懂得人性,知道人们面临的情况是多么错综复杂。因此,没有人可以总是正确地处理每件事。”既然如此,接受自己和别人并非完人这一事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全力以赴并承担责任,调整心态并持之以恒。可以达致完美吗? 我们能够达致完美吗?绝不可能!我不相信,因为以前没有人达到过。但我敢肯定,只有全力以赴,培养思想和行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虽然完美不可企及,然而卓越却是人们力所能及的。我希望此书能够帮助那些走过这个旅途的人,为你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提供指导。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害怕拒绝的想法是如何让你畏缩不前的,以及怎样才能将拒绝化为人生动力,最终获得属于你的成功。
播种才有收获
健身爱好者发现,当动作超出身体舒服范围时,总会伴有短暂的疼痛。然而,不经历身体的不适,你就不会成长。思想上也是如此。为了提高自己,我们需要体验一些不适的感觉,需要用新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像做运动一样,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向着一个无法让我们得到想要结果的方向运动。或者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思想推出现有的发展水平;这个时候,我们很可能需要忍受一些情感上的痛苦。
如果你正为一场体育比赛努力训练,感到身体疼痛,你会立刻放弃吗?绝不会!你可能会稍作休息,接受治疗,以防进一步受伤;然后,你会继续正常训练。当然,你可能会调整日常的训练动作,防止相同伤害再次发生。在思想上,我们也需要稍作休息,调整思维。
生活就是一场比赛。然而,在做一些你所相信的事情的过程中,你多少次因感到不适而灰心气馁,选择放弃,而不是做一些调整,重新开始?我从没说过拒绝不会带来任何痛苦。但是,像身体的痛苦一样,它很快就会过去。同样,像身体的痛苦一样,如果做些调整,就能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当你强迫自己改变并继续成长,你会变得更加坚强,也会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正如罗伯特·H.舒勒所说:“做成某件事,虽然不尽完美,也比一事无成、保持完美的假象要好得多。”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