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军号声的回荡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学基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军号声的回荡》虽篇章不长,但内容真实可靠,那言简意赅的文字和朴实的话语,折射出老司令员的性格和风格,读其书如见其人。老司令员小时候目睹了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和百姓民不聊生的艰难困苦,他怀着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不满10岁就毅然投身人民军队,之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军号声的回荡》以老司令员的亲身经历和大量史实,讲述了其一生鲜活的不为人知的战斗征程。

内容推荐

《军号声的回荡》以老司令员的亲身经历和大量史实,讲述了其一生鲜活的不为人知的战斗征程。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指挥沉着冷静,战斗作风顽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抗日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陈庄伏击战、百团大战、南甸突围战、秋季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在参加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多次出色完成保障、警卫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我军基层指挥员,先后参加张家口保卫战、应县攻坚战、保定阻击战、绥远战役、张家口战役、解放北平、太原战役等,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在担任学兵队队长时,曾参加攻打晋北定襄县的智村战斗,他率领干部学员以猛烈火力连续击退敌人六次冲锋,胜利地完成战斗任务,特别是在任六十六军直属警卫营副教导员兼一连连长时,经过千里行军到达太原,便立即投入解放太原的战斗。他机智勇敢、沉着指挥,率领全连与敌人进行英勇战斗,毙敌40余人,俘敌70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目录

自序

壮志威风千古在书成告慰贺兰山(代序)

第一章 早年经历

故乡的烟云

家族和家庭

幼年的回忆

走上革命道路

入伍后的第一仗

在百团大战中受伤

参加反“扫荡”

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整风运动

大生产运动

保卫延安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第二章 烽火岁月

重归晋察冀

张家口保卫战

入冀晋军政干部学校

攻打智村的战斗

解放石家庄

进军绥远

东进张家口

切断张宣联系

聚歼张家口突围之敌

北平和平解放

进军太原

故乡一眸

解放太原市

部队进驻津郊

进京接受检阅

第一次种水稻

第三章 入朝作战

越过鸭绿江

到五九三团—营任营长

激战回德里

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参加第三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之初

五音山阻击战

爆破草塘大桥

鏖战横城

第四章 国防施工

继续做好入朝作战准备

参加“三项”重大活动

住入制式营房

部队“三大制度”改革

组织海岸防御训练

参加十三陵水库修建

第一次深刻检查

调任五九三团团长

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首任工程兵第五团团长

军粮城开荒种水稻

进行国防施工

调任第一工区参谋长

赴兰州军区作战部任职

第五章 加强战备

紧张的战备施工

严格控制与掌握部队

参加“文化大革命”

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进入“一级战备”

参加自卫反击作战经验交流会

穿越腾格里沙漠

第六章 青海十年

组织部队野营拉练

勘察机动部队行动路线

踏遍青海的山和水

考核骑兵部队训练

勘察四省(区)地形

大办教导队

“批林批孔”运动

入军政大学深造

一段遗憾的经历

军事学院的特殊学员

第七章 走进贺兰

宁夏军区第四任参谋长

勘察宁蒙地形

金塔南山战役集训

探讨接合部保障

严寒季节练精兵

参加绥德战役集训

银川南门广场大阅兵

“826”阅兵和演习

参加兰州军区“82”演习

陪同郑司令员看贺兰山地形

召开全区参谋长会议”

第八章 重任在肩

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

组建预备役部队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别开生面的八一座谈会

参加平凉战役集训

参观张北地区国防施工

核心阵地建设

陪同张震副总长视察战备

保障国防施工现场会

组织镇北堡千亩造林

班子再度重大调整

部队进行精简整编

干部去留是个难题

总想多看上一眼战士

管好“无言战友”

多保留一些“火种”

精心做好防务移交

守备师“安营扎寨”

管好闲散营房和隐蔽工程

陪同赵司令员在部队过元旦

第九章 忠于职守

人民武装部移交地方

召开人武工作座谈会

赴新疆参加民兵预备役工作会议

徐副总长视察部队

突出抓交通战备

参加“西部-88”演习

第二次授军衔

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

第十章 最后一岗

确保部队高度稳定

探索局部战争条件下的战役训练

大抓农副业生产

民兵预备役比武名列榜首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安度晚年

患难与共的老伴

试读章节

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径,疯狂地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他们穷凶极恶、肆无忌惮地侵占中国领土。日军精锐师团坂垣第二十一旅团经平型关直扑山西,使得我们家乡那一带形势陡然紧张起来。国民党军队实行不抵抗政策,阎锡山部队与日军稍事接触,即望风而退、纷纷逃窜。9月23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一一五师,为配合国民党军正面防御,昼夜兼程北上迎击日军,于灵丘县西南平型关庆河南镇,依托有利地形设伏,伺机歼灭敌人。25日,日军坂垣第二十一旅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公路东北两侧伏击圈后,一一五师迅猛出击,奋勇冲杀,经过一天激战,歼敌3000余人,击毁敌全部辎重车辆,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举世闻名,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撤离原平及其附近地区,进入敌后开展游击作战,日军很快又占领了原平地区。我们村附近的西社村、上庄村先后驻进了日军一个30人的小队,同时还有伪军30余人。他们四处派粮、催款、抢东西、抢女人,无恶不作,搞得人们提心吊胆,家家不得安宁。

为了有效地阻击、袭扰日军,晋西北游击区的各县均成立了游击武装,县成立县大队,各区、各村编有区小队。我们西平村所在的二区,与距我们12里地的红道镇,就编有一个区小队,三四十人。他们亦兵亦民,时聚时散,机动灵活,不断出击,打得敌人整日不得安宁。开始时,区小队枪不多,经不断发展,慢慢地达到人手一支,多是些陈旧的“老套筒”“金钩”“独眼龙”等。每人身上带有十来发子弹,个个头上扎着白毛巾,一身农家衣服,斜挎着子弹袋,有的还扎有皮带,集合起来很是神气,备受人们羡慕。八路军的工作人员经常来我们村宣传和组织自卫队、青年抗日先锋队、儿童团等,我当了儿童团副团长,每天出操、唱歌、开会,知道了共产党好、打日本、减租减息。当时,我还不满十岁,个子虽不太高,但胆子比较大。区小队一来,我就跑去看他们擦枪、训练,听他们讲故事,慢慢地熟识起来。由于年龄小,不大被敌人注意,区小队有往西庄、上庄送信、跑腿、取东西之类的任务,总派到我的头上。我每次都能完成得很好,不仅自己很自豪,而且还受到小伙伴们的羡慕。我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当上一名区小队员。当我很郑重地向区小队队长要求参加区小队时,这个小队长笑着说:“你年龄太小了,快快长吧,长大了,我一定要。”

日军占领原平后,村里的青壮劳力大都被抓去当伪军和修炮楼,剩下的或参加游击队,或进山藏身,村里只留下老人、妇女、娃娃,生产与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大片土地荒芜。我与奶奶相依为命,情况紧张时,她常带我到山里躲藏。一次“跑反”(躲避日伪军扫荡)回来,看到村里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我幼小的心灵里,埋藏下了对日军的满腔仇恨和怒火,也更加坚定了我参加区小队的决心。可是我姑母怕我当兵,见我年纪小,整天担心我被抓走。

1938年春,我又恳求二姨妈帮忙。当时,二姨妈是我党地下工作人员,经常活动于崞县一带,宣传抗日主张,发展抗日武装。她见我参军心切,便将四表兄唐江、二姨子赵子峰兄和我三人,送至部队学校上学。这所学校,是位于山西盂县、河北平山交界处,由共产党创办的一所联合大学,因我文化程度太低,未被录取。是年10月,我的人生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我的在崞县县大队当副中队长的舅表兄郭世俊来看我,我就瞒着姑母,跟着表兄到县大队参了军,当了通讯员。从此,我成为了一名革命军人、抗日战士,踏上革命征程,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之途。因当时年纪小,开始时还有点想家,但大伙对我很好,特别是大队长兼政委李昌举对我很好,我也就慢慢地适应了。11月,二姨妈找到了时任晋察冀二分区政治委员的赵尔陆,把我编到了二分区第四团。当时,四团团长韩伟,政委肖文玖,副团长曾保棠,他们因为我年龄太小,便把我分配到一连当司号员,开始学习吹军号。P7-10

序言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和第六届党委常委、宁夏军区原司令员、我尊敬的老前任司令员刘学基,于2008年10月23日离开了我们。我和宁夏军区机关、部队的全体官兵心情一样,都为失去这位可敬、可亲、可爱的老首长而备感悲痛。当我掩卷《军号声的回荡》(草稿)后,老司令员的“音容宛在、笑貌长存”,深深地为他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果断指挥和人格魅力所感动,可谓“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型留于后人模”。

《军号声的回荡》虽篇章不长,但内容真实可靠,那言简意赅的文字和朴实的话语,折射出老司令员的性格和风格,读其书如见其人。老司令员小时候目睹了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和百姓民不聊生的艰难困苦,他怀着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不满10岁就毅然投身人民军队,之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军号声的回荡》以老司令员的亲身经历和大量史实,讲述了其一生鲜活的不为人知的战斗征程。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指挥沉着冷静,战斗作风顽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抗日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陈庄伏击战、百团大战、南甸突围战、秋季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在参加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多次出色完成保障、警卫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我军基层指挥员,先后参加张家口保卫战、应县攻坚战、保定阻击战、绥远战役、张家口战役、解放北平、太原战役等,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在担任学兵队队长时,曾参加攻打晋北定襄县的智村战斗,他率领干部学员以猛烈火力连续击退敌人六次冲锋,胜利地完成战斗任务,特别是在任六十六军直属警卫营副教导员兼一连连长时,经过千里行军到达太原,便立即投入解放太原的战斗。他机智勇敢、沉着指挥,率领全连与敌人进行英勇战斗,毙敌40余人,俘敌70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49年10月1日,老司令员作为受阅部队的一员,以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检阅,可以想象到他当年的英姿。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奉命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经历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的血与火的洗礼。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他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始终坚持在战斗第一线,与美军和李承晚军队进行殊死搏斗,阻击和击退敌人的多次反扑,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战斗作风,取得战役和战斗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和“军威”。回国后,他先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和北京军政大学深造,参加了具有历史影响的“文化学习”运动。在担任代理团长、团长时,奉命参加北京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修建。在担任北京军区工程兵第五团团长、二十一军第一工区参谋长、兰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期间,为华北、西北战区的国防施工和战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任青海省军区参谋长十年中,他发扬“老高原”精神,踏遍青海省的山山水水,完成了青、藏、新地区战役机动部队翻越祁连山、阿尔金山道路的战役勘察,获得了宝贵的作战资料,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并终获成功,却不幸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他在担任宁夏军区参谋长、司令员期间,注重培养具有宁夏军区特色的“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他先后多次参加兰州军区战役集训,探讨贺兰山地区坚守作战以及华北与西北两战区结合部保障问题,亲自组织严寒季节大练兵,严密组织银川南门广场大阅兵和“826”大阅兵。在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根据中央军委和兰州军区的统一部署,面对裁军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他把部队稳定放在首位,将广大官兵放在心里,确保了精简整编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担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期间,他高度重视宁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不断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建设,为确保宁夏稳定、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壮志威风千古在,书成告慰贺兰山”。老司令员参加革命70多年来,对党和军队忠心耿耿,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地奉献了毕生。我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期间,多次与老司令员接触,对他的思想品德、领导才能十分敬佩。到宁夏军区工作后,每次登门看望,看到他革命意志不减当年,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和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始终关心我区部队和“贺兰山精神”的继承发扬,关心官兵的生活和训练,我都深为感动,特别是在他患病期间,还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官兵,鼓励身边人员爱岗敬业,为党和军队多作贡献。我到宁夏任职的几年来,他非常热心地支持我的工作,也给我了不少鼓励和肯定,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伸手,也拒绝我们的特殊照顾。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学习,对子女管理、要求十分严格,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老司令员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留给了宁夏军区,也留给了后人。我们要学习和继承他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时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树立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和继承他作战勇敢、指挥沉着的顽强作风,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学习和继承他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重视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钻研精神,确实把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好;学习和继承他身先士卒、勇挑重担,体贴部属和士兵,关心基层困难和冷暖,永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学习和继承他培育的“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做到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多为官兵和职工群众课褐利。

老司令员教诲永记,风范常昭。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为其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也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人民军队的建设,特别是对宁夏军区和所属部队以及民兵预备役建设立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载入人民军队的光荣史册。他的革命精神、道德风范、人格魅力和高风亮节,永远值得广大官兵和后人敬仰、效仿和学习。

现在,《军号声的回荡》一书即将出版,特以告慰英灵。应新华同志之邀,以拙文为遗著作序,恐难表达我的怀念之情,唯愿老司令员含笑九泉!

2010年6月8日于银川市

后记

父亲离休后,我们多次劝他写回忆录,他总是说自己一生没作太大贡献。后来我找到我的战友靳双鹏,请他帮忙,他是爸爸的老部下,已从固原军分区副司令的岗位上退下来。此后,只要爸爸身体和精神允许的话,他就与爸爸聊天,听爸爸讲过去的事情。这本书是他从爸爸的脑海中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慢慢地回忆和搜集出来的。

草稿出来后交给我修改,可我就是静不下心来,小时候的事情在脑子里翻腾着,还时常把我带入梦中。小的时候爸爸总是非常忙,老是搬家,又把我送到外地上全托小学。在寒暑假能见上爸爸一面,那是我最大的奢望了。以后我当了兵,我们又都不能常回家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的那把军号,几十年来一直放在爸爸的卧室里,锈色斑驳。记得小时候j爸爸回家高兴的时候,拿起军号给我们吹两声,我们又好奇又觉得好玩。等我有了儿子,爸爸又让我的儿子学着吹。后来我才理解,当年爸爸刚参加革命时就是司号员,他是在军号声中成长的,有着深深的军号情结。在我的建议下,爸爸同意把回忆录定为《军号声的回荡》。遗憾的是,回忆录还没来得及修改,敬爱的爸爸就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走的时间是2008年10月23日凌晨。他没来得及给我们留下一句话,只有那把血色斑驳的军号依然静立在他的卧室,像是给我们后人述说一个老战士的人生。爸爸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民族解放的宏伟事业之中,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的洗礼,又经过和平时期执政的严峻考验。从少年时代,备尝中国贫困苦难风雨的那刻起,就把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70年来,他从八路军的一个普通士兵到宁夏军区司令员,可以说,从士兵到将军的每一个职位,都留下了他艰苦而又卓著的业绩。每一天,他都仿佛在吹响高亢的号角;每一步,都留下他深深的脚印。在他的行行足迹中,践行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至今还有人在叨念他的“浩然正气”。离休后,他的军人本色仍不减当年,更加想念自己的首长、战友和部属,仍关心着贺兰山里官兵们的生活和训练,关心部队如何发扬“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爸爸生前,我和两个妹妹新英、新萍都很怕他,他太威严、太严格,公家配给他的车,我们谁都不敢坐。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妹妹回家拿了他一棵白菜,都受到批评教育,生怕我们吃老子的本,滋生优越感,搞特殊化。爸爸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但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军号声的回荡》就是最丰厚、最宝贵的遗产。现在,那把军号放在了我的家,安放在了爸爸的遗像前。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将接过革命前辈的冲锋号角,声声不息,永远激荡,代代前行。

经过双鹏同志两年多来的真诚帮助和精心整理,这本回忆录终于付梓,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劳动。吴有文、魏兆庆、秦永华帮着回忆和修改,我的老首长孙生玉同志具体帮助和指导,同时还有宁夏军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珍惜这份情谊,珍惜这本书,并对所有参与帮助整理、修改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9年10月于银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0: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