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究马丁·海德格尔思想中最深藏不露、最令人迷惑而又最值得追寻的一个主题:他关于东西方对话问题的思索,其源起、其多变曲折的发展过程及其多重性。迄今为止,国际海德格尔研究学界中尚未有研究这个主题的专书,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主题牵涉到西方哲学、亚洲哲学、东西方比较哲学、跨文化对话等等领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海德格尔本人自始至终从未在理论层次上对这个问题表述过明确的立场与观点,他流露得更多的是犹疑与含糊。为了对海德格尔馈赠给西方以及东方世界的哲学家的思想遗产获得更为透彻明晰的理解,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加以系统而完备的研究。
海德格尔对待东西方对话问题究竟是什么立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可能是简单明了、泾渭分明的是或否,而必然是多重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海德格尔的思想永远是“在路上”踟蹰而行,而且是因为东西方对话这个问题本身犹如他所谓的“林中路”一样始终与其他的林中路以及路标相互交错、曲折多变,令人茫然若失。
本书参考了几十卷《海德格尔全集》,发掘了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之关联的最新材料,试图从海德格尔关于语言、技术、集置、第一启始、另一启始、异域之旅、对抗亚细亚、形上学与(西方)哲学之关联等主题的话语与论说的多重视域中来揭示他关于东西方对话问题的运思脉络及其凝滞之处。
导言
1.本书的主题与研究方法
2.海德格尔与跨文化哲学
3.各章主要内容概览
第一章 海德格尔的亚洲关联
1.海德格尔在日本的接受
2.海德格尔的“无”(das Nichts)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3.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
4.翻译《道德经》的事件
5.道路(Weg)与道
第二章 语言与存在:海德格尔哲学的中心问题
1.踏上道路
2.道路的转向(Kehre)
3.语言的本质(Wesen)
4.语言与人
5.相对主义抑或普遍主义?
第三章 哲学、集置与东西方对话
1.第一启始(der erste Anfang)与另一启始(der andere Anfang)
§1.1 第一启始的开启
§1.2 转入另一启始
2.哲学与思(Denken)
3.技术的本质
§3.1 现代技术
§3.2 集置(Ge-stell)
§3.3 险厄(Gefahr)与命运(Geschick)
4.“轴心时代”说与“独语”论
5.集置与东西方对话
§5.1 可能的对话之境域
§5.2 不可避免的对话
§5.3 深度相遇
第四章 异域之旅与“其他一些伟大的启始”
1.诗歌、诗人与思
2.异域之旅(Wanderschaft in die Fremde)
§2.1 家园(Heimat)
§2.2 异域之旅与归家(Heimkunft)
§2.3 异域之旅与文化间性
3.晨曦之国(Morgenland)与东方(Orient)
4.其他一些伟大的启始(den wenigen anderen grossen Anf?ngen)
第五章 早期希腊与亚细亚之关系
1.历史背景
2.Auseinandersetzung
3.哲学的启始与神话话语
4.宿命(Fatum)与命运(Geschick)
5.与法国思想之交涉
6.与东方的神秘关系(geheimnisvolle Bezüge zum Osten)
7.希腊之行
第六章 海德格尔与《道德经》的相遇
1.国际《道德经》研究概览
2.圣人不远游?——《道德经》第47章
3.对第15章的“翻译”
4.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较量?——《道德经》第9章及第15章
5.光明与黑暗——《道德经》第28章
6.有与无——《道德经》第11章
第七章 海德格尔与亚洲语言之双重关系探究
1.本体论层面的阻隔?
2.与梵文之缘
3.日文中有“艺术”一词吗?
第八章 《关于语言的对话》中的东方色彩
1.手冢富雄与《关于语言的对话》
2.粋(iki)
3.言葉(kotoba)
4.色(shiki)与空(kū)
5.《罗生门》与能乐
6.海德格尔是在与老子对话吗?
第九章 我们所关注的是否“同一”?
1.《关于语言的对话》的第一重解读
§1.1 “粋”与对话的险厄
§1.2 海德格尔的“对话”概念
§1.3 “对话”的转向
2.《关于语言的对话》的第二重解读
§2.1 同一(das Selbe)与思想和存在之共属(Zusammengeh?ren)
§2.2 同一的历史性意义
§2.3 同一与“独一源泉”(einzigen Quelle)
§2.4 同一能够变幻自身吗?
§2.5 “差异性”的两种含义
结语
海德格尔摘录《道德经》的两份手稿
相关领域的学者对本书(英文版)研究所作的评论
本书所参考的海德格尔著作
德文二手资料目录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