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就是诗/诗潮金典文库/中国当代诗歌流向考察书系
分类
作者 徐江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徐江创作的《这就是诗》是一本探讨现代诗建设的理论文集收入理论与评论近六十篇,包括《恨从何来:从唐诗到新诗,从现代诗再到恶搞》、《现代诗与21世纪》、《文明进程中的诗歌》、《论“现代诗”与“口语”》、《诗歌“断”论》、《现代诗与乡村》、《叼着烟与经典握手》、《现代诗与中老年》、《诗歌与翻译》、《在雾霾的年代写作》、《诗歌与评价》、《在暗物中间》、《我在自己的外省》等作品。

内容推荐

徐江创作的《这就是诗》是一本探讨现代诗建设的理论文集。全书共分为“史与纲”、“讲演录”、“诗体和文本”、“诗学问题”、“谈客问”等五部分,收入理论与评论近六十篇。总计20万字左右。本书所收录的理论和言论,大多写自2000年以来,较为系统地集纳了作者对汉语现代诗的思考。这些思考既建立在五四白话诗以来,诸位先贤和优秀的同时代人的文本与言论启迪的基础之上,又较好地表现了作者独到的见解。

目录

一、史与纲

 “现代诗”与“新诗”

 恨从何来:从唐诗到新诗,从现代诗再到恶搞

 现代诗与21世纪

 文明进程中的诗歌

 论“现代诗”与“口语”

 诗歌“断”论

 现代诗与乡村

 叼着烟与经典握手

 现代诗与中老年

 诗歌与翻译

 在雾霾的年代写作

 诗歌与评价

二、讲演录

 在暗物中间

 我在自己的外省

 大于一

 徐江诗观

 合流时代的民间诗歌读本

 给诗歌的献词

 仓央嘉措在当代

 灾变时分的温情

 诗神在当代

 汉语现状下,一个诗人怎样进行自我超越

三、诗学问题(节选)

 诗学问题(节选)

四、诗体与文本

 “诗著”年代的长诗难度

 自己的人文,自己的诗学

 意象之路

 《唐》:打通诗歌巨制的13个关键词

 组诗与心境

 惶然与写出

 挣扎与完成

 诗歌“偶遇”爱情

 谁在给章子怡写诗

 再读“60后”:李伟——中国的傅立特

 马非的独舞

 最不像高手的朱剑

 马知遥的平实

 评点当代名篇(节选)

 对于三首佳作的推荐与短读

 评《他手记》(增补版)

 汉诗榜文本点读

五、答客问

 在葵论坛关于现代诗与文化建设的对话

 就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现状考察答《诗潮》杂志

 远与近——笔答青年诗人庄生

 历史进程中的汉语诗歌(节选)

 徐江答《深圳特区报》

 “我不为对抗纸老虎而写作,我是真老虎”

试读章节

有人也许会提出疑问——新诗时段内,曾有过拥有像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路易士等作者的“现代派”,拥有李金发、穆木天等作者的“象征派”,乃至稍后的“九叶派”,这些在欧洲现代主义诗潮影响下出现在汉语里的流派,难道它们也属于“新诗”而非“现代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有二:一是无论它们所处的时间段,还是其文本所呈现出的整个现代汉语少年期的文法、语法特征,以及词语在达意功能上的不完备性,都与同时期其他新诗流派所呈现出近似的征候;二是无论是新诗现代派,还是新诗象征派、“九叶派”,在激活其创作的源头中,欧洲现代主义诗潮固然是其理念的重要来源,但限于本土诗人所身处的“农业化一前工业化”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他们所接受的半传统半西洋式教育,他们的诗歌最后均无可争辩地沦为“浪漫”和“唯美”两大审美系统,现代性只显现为作品时隐时现的修辞技巧,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会明白,为什么后来像穆旦这样受早期奥登诗风影响的诗人,最后却成了世界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最重要的翻译者。

2.不同美学属性

“新诗”最早强调的是它与古典诗歌相比的“新”,也就是用“白话文”写作这一层,以及挣脱传统观念(文学观、美学观、生活观乃至道德观等)的束缚。但不同时期、背景、身份与成就各异的当事人们(主要还是诗人),对它却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甚至明确的界定。

“新诗”自诞生起,其面目就是暖昧不清的,这点可以通过回顾新诗史有发言能力的重量级作者得到验证——

胡适的“新诗”是说大白话,是要实施前清前辈呼唤的那样“我手写我口”,与此同时,却还要在神散、形也散之际,去押笨拙的韵,胡适自称之为“白话韵文”(见《尝试集》增订第四版代序一《五年八月四日答任叔永书》),但终止步于挥霍口语的任性,于诗的意境,全无顾及。

郭沫若的“新诗”(这里主要指代表其诗歌最高成就的《女神》),语言恣意妄为,其核虽不离古人所谓“言志”、“言情”的大指向,但其情、其志,已与旧时代相去甚远,倒是与他叹服的惠特曼、泰戈尔各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可以说,郭是新诗草创阶段的“小李白”,他不只是整个现代文学中,在语言松绑的表现上最前卫、最先锋也最卓有成效的天才,也对新诗初步地做了一点松散的但却是本体意义上的界定,比如他说“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文艺论集‘论诗三札》);“好的诗是短的诗”、“过长的叙事诗,完全是‘时代错误’……早就让位给小说去了”(《关于诗的问题》);“直觉是诗细胞的核,情绪是原形质,相像是染色体,至于诗的形式只是细胞膜”(《论诗三札》);“节奏是诗的生命”、“诗与歌的区别,也就在这情调和声调上的畸轻畸重上发生出来的。情调偏重的,便成为诗,声调偏重的,便成为歌”(《文艺论集。论节奏》)……这些论述虽是以散论面貌出现,却对人们理解新诗的本质帮助不小。遗憾的是,对于处于群体意义上“盲人骑瞎马”状态的现当代诗人,它们并未能被作为规律性的阐释普遍接受。

废名的“新诗”,注重意境和想象组接的别开生面,强调新诗应该是自由体,但在进一步阐发时出了问题,他说“白话新诗是用散文的文字自由写诗”,这样的话就是今天许多写臭诗的作者也不会同意了。

同为“新月”,同为西方浪漫派、唯美派、象征派杂糅的移植,徐志摩的“新诗”华美时有宋词的韵致,但主流却局限于市井世家子弟的浮华;朱湘的“新诗”纯粹、高贵,但过于刻板地忠实于西方诗歌的形式,早天使他终于没能越出“食洋不化”的阶段;闻一多的“新诗”高喊戴着“新格律”的镣铐跳舞,但镣铐似乎过沉,舞蹈成了蠕动……没有通透且直指人心的文本做支撑,理论再怎么辩白也不让人看好。

李金发的“新诗”,想象力虽让一些虔诚的读者和学者叹为诡异,我以为这是因为他的汉语使用能力太逊,引发歧义或失语过多所致。让这样的作品在诗歌史上占据一个位置本就是一个荒谬,李对诗说过些什么,已不重要。P4-5

序言

本书所收录的理论和言论,大多写自2000年以来,较为系统地集纳了我对汉语现代诗的思考。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思考是建立在五四白话诗以来,诸位先贤和优秀的同时代人的文本与言论启迪的基础之上的。

从白话诗诞生以来,中国诗人对于诗歌本体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思考也是他们异于古典诗人之处。在古典诗时代,对诗体的思考与讨论,多数是由诗、词的选家——评论家(或爱好者)来完成的。这种诗歌思考者身份上的差异,似乎也揭示着理性与现代性进入汉语诗歌的必然趋势。现代性的新诗一新诗性的汉语现代诗歌一汉语现代诗,这一三段论式的美学和语言在诗歌中的演进,构成了过去一百年问汉语诗歌的波澜壮阔,和诗人间的所谓争执与分歧。

正如所有其他事物的进化一样,三段论趋势并不足以将汉语诗歌的演进涵盖为单一的线性路线图,事实上,这一路线图更多地呈现为复调的景观:分属于三个美学阶段的文本,在一段时期内会以共时的方式诞生、叠加,实力最弱的某一支,又会以人为的以及在汉语环境下众所周知的缘故,获取流传上的特权。这也构成了当代广大习诗者的困惑,甚至成为一些资深诗人无法获得与其天赋构成正比的根源。

上述这些复杂性前提的存在,使得当代人与诗歌本体的思考变得更有意义,这意义已不限于文本和文坛,它有时还直接关系到写作者自身灵魂的获救。

感谢本书的策划人刘川,没有这位杰出的诗人和选家的推动,本书不会以这么高效的方式出现在诸位面前。也谨此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在本书这些文字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他们对形形色色压力的分担,以及对我从事这项“冷门中的冷门”工作的支持和激励,在汉语目前的环境下,从事这项工作的难度远非常人可以想见。

徐江于天津

2014.10.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