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森编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一种基于问题的比较分析》试图通过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所显露和引发的相关问题,扩展和深化对课程标准的形态变化、课程标准体系的结构与品质、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课程标准实施的行动框架等问题的理解,借以提高人们对相关实践或变革行动做出反应的意识和能力。
导言
一、标准和基于标准的改革的兴起与问题
(一)主要的诱因或诉求
(二)多样的形态与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视点和视域
(一)关于标准或“课程标准”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实施和课程标准实施的研究
(三)关于基于标准的改革的研究
三、本研究的界定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的限定
(二)研究方法的设定
(三)研究的框架
第一章 课程标准的定义、起源与演进
一、课程标准的定义:三种基本方法
(一)演绎性课程标准定义
(二)归纳性课程标准定义
(三)开放性课程标准定义
二、课程标准的起源与演进:历史的考察
(一)课程标准的起源
(二)课程标准文本内容与结构的演进
第二章 课程标准体系及其基本结构与品质
一、课程标准体系的规定性
(一)“标准族”与“标准体系”
(二)课程标准体系的特定性
二、课程标准体系的基本结构
(一)学科课程标准体系的类型结构
{二)学科课程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三)学科课程标准体系的类型结构与层次结构的关系
三、课程标准的品质及其意义
(一)课程标准的品质:比较分析
(二)课程标准的品质与实施:三个文本的际遇
(三)意义:来自课程标准案例分析的启示
第三章 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质与形态选择
一、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质
(一)作为文本向实践转化的课程标准实施
(二)作为一种公共系统化过程的课程标准实施
(三)作为一种变革过程的课程标准实施
二、课程标准实施的不同形态或类型
(一)从目标或计划确定及实施的方式出发所做的分类
(二)从与文本计划的关系出发所做的实施形态或类型划分
(三)从变革的复杂性或实施的程序出发所做的类型或形态划分
三、课程标准实施类型或形态的选择
《一)选择的意义
(二)选择的基本出发点:寻找最大的合理性
(三)选择的主要策略
第四章 课程标准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维度
一、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几种典型的分析框架
(一)基本要素分析框架
(二)联动性分析框架
(三)系统性分析框架
(四)整合性分析框架
二、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障碍和问题
(一)美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问题与阻滞
(二)中国的“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困难
三、课程标准实施影响因素的几个评价维度
(一)有涉一无涉
(二)充足一不足
(三)支持一反对
(四)连接一隔离
(五)协调一冲突
第五章 课程标准实施的行动框架与策略
一、课程标准实施:源于标准与依托标准
(一)基本理念与判断
{二)基于标准的行动策略
二、课程标准实施:通过系统与变革系统
(一)基本理念与判断
(二)基于系统的行动框架
三、课程标准实施:基于问题的策略
(一)价值冲突与价值平衡
(二)分离的参与者与实施者的共同体
(三)“两边押注”与诱因的比较优势
(四)“有限的资产”与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