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与国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李京波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是罕见的博览古籍,精通经、史、子、集且运用自如的历史楷模!毛泽东是学以致用的典范,学古而不泥古,读书而不尽信书,崇圣而不迷圣!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学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治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可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对国学典籍的饱览,就没有对他中华民族历史延革、民族性格与革命胜利的把握。这一部李京波编著的《毛泽东与国学》详细地阐述了毛泽东的国学根基与渊源……

内容推荐

李京波编著的《毛泽东与国学》讲述了:毛泽东,历史的伟人,文化的巨擘!他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一生中,毛泽东着实读破了万卷书,他在演讲、讲话和与人交谈时,常常上天下地,海阔天空,纵横古今。对于国学典籍,他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他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史了如指掌。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整整17遍;煌煌《二十四史》,被他翻破了。他的史论常常石破惊天,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他是诗坛盟主。从屈原到李白,从古体到近体,从唐诗到宋词,从豪放到婉约,名家名篇他讽咏成诵,挥洒自如。他是文坛精英。从《昭明文选》到《古文观止》,从贾谊策论到韩愈古文,他反复读诵,揣摩摹仿。兴致所至,他又荐之于他人,“奇文共赏析”。他还是撰写中华传统楹联的高手,他是自创一体的书法家,他是“古典小说迷”,他又是“国剧”鉴赏家。听毛泽东演讲,和毛泽东交谈,读毛泽东诗词与文章,无不使人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国学知识的教益。这一部李京波编著的《毛泽东与国学》详细地阐述了毛泽东的国学根基与渊源……

目录

第一章 博大精深的国学基础

 第一节 六年孔夫子

 第二节 自是伟大之器

 第三节 学问筑基在一师

 第四节 探求为学之道

 第五节 以国学常识为最急

 第六节 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

第二章 毛泽东主要思想土壤——国学

 第一节 何为国学?何为大师?

 第二节 国学大师的成就与标准

 第三节 毛泽东的国学成就

第三章 大师中的大师

 第一节 充满大师品质的文化思想

 第二节 建国后毛泽东的文化观

 第三节 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领袖风度

第四章 毛泽东国学活动简历

 第一节 学富五车的学问大家

 第二节 国学信仰之毛泽东与《经史百家杂钞》

 第三节 激扬文字解析二十四史

 第四节 毛泽东解析五大名著

 第五节 毛泽东最爱不释手的古籍《资治通鉴》

 第六节 “老”“庄”两部必读的奇书

 第七节 毛泽东与奇书《何典》

 第八节 毛泽东的《周易》研究

 第九节 毛泽东与庾信的《枯树赋》

 第十节 毛泽东解析《六祖坛经》

第五章 传统国学文化造就出的军事家

 第一节 独领风骚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孙子兵法》孕育出毛泽东军事理论

第六章 与国学大师的学术交往

 第一节 故友诗友,以学为友

 第二节 尊重学人更尊重学术

 第三节 毛泽东的学术知音范文澜

 第四节 毛泽东与郭沫若的学术往来

第七章 炉火纯青的楹联艺术

第八章 原创性诗人与诗论家

 第一节 伟大的诗论家

 第二节 诗言志

 第三节 诗要用形象思维

 第四节 诗的意境之论

 第五节 天章云锦织豪情

 第六节 气雄万古的诗词

 第七节 以诗词论历史

第九章 臻于化境的语言艺术大师

第十章 经天纬地的哲学伟人

 第一节 开拓哲学新天地

 第二节 评价与扬弃中国传统哲学

 第三节 改造利用中国传统哲学

 第四节 从治学态度到思想路线

 第五节 超凡脱俗的思想大师

 第六节 客观深入地解析孔夫子

第十一章 书起千年之落

 第一节 孕育书法大家的时代

 第二节 渊博的学识与书法艺术

 第三节 当代书法之新体——毛体

 第四节 力的风骨美

 第五节 空前绝后的题词泰斗

 第六节 行草书圣毛泽东

第十二章 国学伟人之修性

 第一节 典型的浪漫文人气质

 第二节 伟人的率性是一种伟大

 第三节 一个在路上的理想主义者

 第四节 意境高玄的人格魅力

试读章节

进入21世纪,国学变得日渐时髦起来。从民间稚子的私塾教授,到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办的人满为患的国学研修班,一种表象的兴盛将国学这一曾被踏上一万只脚,并让它永世不得翻身的“四旧”从惨境中拯救出来。蓬头稚子们穿起汉服,捧起《三字经》,之乎者也的模样颇有点旧梦重温的感觉。一种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延续千年的景象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前尘往事,唏嘘嗟叹,这就是历史——一个人类书写的,也由人类创造的历史。

上世纪的“文革”时期,国学曾被当做“封资修”残酷地对待,然而,毛泽东本人却恰恰是从小就受到国学的熏陶,在国学的灌输和陶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必然又偶然,偶然又必然的发展脉络恰恰说明了国学的那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的伟大。面对这种力量,一种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干锤百炼般磨砺、淘换出来的力量,最终的现实也只能是,或者说必然是——我们给予其应有的敬仰和尊崇,毕竟,那是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受之无穷的遗产。

说到毛泽东的国学修养,我们不妨先从他幼年开始接受的国学教育说起。这样,也许我们可以循着这位先贤伟人的足迹对其有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同时,也便于对其具有的深厚博大的国学修养有个心服口服的认可。

毛泽东是个伟人,这不仅表现在他有超乎常人的头脑、气质和修为,更与他童年时期曾受过良好的国学教育分不开,恰是因为有了这一丰厚的国学基础,才奠定了毛泽东在此一领域的领袖地位。

中国是个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延绵不息,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古人的明智。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而要实现这一宗旨,必须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相对完美的修为。从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弟子规》便不难看出,通篇所言,皆为为人处世的要义。

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湘乡唐家坨的外婆家度过的,他的八舅文玉钦读过几年儒家经典,颇有文才,在家里开设蒙馆,教文家子侄们读书。当时,毛泽东只有几岁,还不到上学的年纪。每天,当表哥们去上学后,他就只能独自玩耍。外婆怕心爱的小外孙出什么意外,便让小表兄们带着他到学堂里去玩。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他居然也能把《三字经》《百家姓》等课文背下来。看到毛泽东读书这样有天赋,文玉钦很高兴,充满爱意地称外甥为“小小陪读郎”。

数十年后,当年常带着毛泽东上学的表兄文南松对从师其家父门下的这段童蒙生活仍记忆犹新。老先生曾对后辈回忆说,那时父亲对毛泽东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之心也太切,有时甚至忘了表弟还是个小孩,常常教一些超出幼儿年龄范围的东西。如教毛泽东和他读难度较高的童蒙诗书《千字文》和《六言杂字》,还讲授过被鲁迅先生曾经称之为“夸着读书人光荣”的《神童诗》等。

文玉钦正如文南松所回忆的那样,文玉钦是一位正统思想观念颇为浓厚的旧文化人,他打破常规培养教育外甥的最初愿望,自然是要把毛泽东引向“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之路。但是有一点是应当肯定的,那便是通过这种教育途径,使毛泽东获得了对于一般的农家稚童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文化知识启蒙,最大限度地开掘了智力。

后来,在8岁的时候,毛泽东回到韶山,入读离家不远的南岸私塾。塾师是一位叫邹春培的先生。邹先生与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同辈,所以毛泽东称他“春培阿公”。毛泽东聪明好学,邹先生自然喜爱,并很快就发现这个学生的确有其“特殊”之处,那就是——不好管教。当他第一次背书时,就依旧端坐在自己的课桌上一丝不动。邹先生责问道,为什么不跟大家一样站着背书?毛泽东的回答是:你是坐着的,我也要坐着背。邹先生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闲聊时,将这个情况告诉了他,毛顺生说:他兴许是背不出来吧。邹先生却摇头感叹地说:你的孩子很聪明,他只要读几遍就能记住。

P2-3

序言

公元1976年9月9日,一位伟大的历史巨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生前,他曾借用司马迁的话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一天,当他辞世的时候,山河变色,中国哭泣;大地动容,世界悲痛。虽说任何人迟早都得离开这个世界,可不同的是,他的离去,让中国,让世界,让所有的人,不论是衷心爱戴他的人民,还是被他打倒过的敌人,都发自肺腑地承认——人类失去了一位历史巨人。

但是,在他离去之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并没有就此停滞。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更加壮丽的变化……从此后,中国人民逐渐从相对落后、封闭的世界中挺身而出,投身到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中。3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发生了革故鼎新的变化,在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强盛,人民日益安居乐业的同时,人们开始享受生活的富足带给自己的欢乐,开始体验伴随着这种富足而来的幸福……

1949年,那个划时代的巨人曾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匹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半个世纪之后,此刻的中国人民真正地走向世界,融合于世界,屹立于世界……而越是此刻,人们便越发地,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逝去的伟人,开始想到他创造的这个天地,打下的这个江山。还有,他的伟大!

这个伟大的人物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一个注定要震惊世界的名字!

毛泽东——一个注定要震惊世界的巨人!

毛泽东,无论何时何地何代的人们缅怀起他的时候都无法不为之动容,为之敬仰,为之崇拜……伟人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就在于他超乎寻常的“伟大”和“英明”,正是这种凡人无与伦比的伟大和英明,让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以及无数个时代之后的人们回望历史的时候,都会从心底里流露出由衷的自豪——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中华民族因为有秦皇汉武,因为有唐宗宋祖,因为有成吉思汗而令人自豪……但是,所有的拥有都不如一个毛泽东的出现!

中国因为有毛泽东而骄傲!

中国的历史因为有毛泽东而值得骄傲!

去过中南海毛泽东主席故居的人们,都有个惊奇的发现,那就是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为一身的这位领袖人物居住的办公间以及卧室内堆满了许许多多的古本线装书,尤其是在他卧室的那张与普通的双人床无异的睡床上,一半是他的栖身之地,另一半则摆满了这样的书籍,堆起来有一尺多高。毛泽东的一生,有过三位夫人——杨开慧、贺子珍、江青,但最终陪伴在他身边的则是这些他研读了一辈子的经史子籍。培根说: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朋友。看来,与书籍为伍至少不像与人为伍那样,让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劳神费心。就一个伟大人物而言,有女人陪伴的日子是美丽的,但越美丽的东西,仿佛越难以长久;有书籍陪伴的日子是孤寂的,但是,越是孤寂的时日,越延绵流长。时世就是这么纷扰,就是这么不如意,但是,释然一点看去,这不就是最本质的世界,本质的人生吗?由此,一个伟大人物便变得栩栩如生,变得和我们格外亲近,让我们觉得他早已走下神坛,和我们血脉相连,即便辞世多年,仍让我们无法不被他伟大的力量和魅力震撼、折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6: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