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爱(Ⅱ走近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立娟//肖引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我国第一本深入全面描绘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专著,总结了过去十几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探索历程。

本书记录的是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法律援助事业的辉煌业绩。他们有的自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伊始便投身其中,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服务人民;有的身患疾病,依然坚守诺言,不离不弃,犹获新生;有的放弃了名声和财富,默默承担起法律工作者的天职,被当地群众尊称为“青天”……他们是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生动剪影,本书通过对这些法律援助工作者人生轨迹和成长历程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思想源泉和精神风貌。

内容推荐

本书所展现的是一批为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群体。法律援助机构,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公民权利而专门设置的机构,并应运而生了具有大爱精神的法援工作者。他们为贫弱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奉献了全部的真诚和爱。

目录

一片丹心系法援 俯首甘为孺子牛——访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原主任黄家林

引子心声

红色岁月在蹉跎中成长

青春奏鸣恰缝春风漫卷时

创业记忆痛并快乐着

开拓创新荒原上的旗帜

省际协作为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

倾力援助为农民工讨薪维权

点燃希望维权路上有法援

情系法援挥不去的遗憾

尾声丹心谱

真情无价 爱的奉献——访江西省法律援助处处长郑宇红

引子:初识印象

小荷露出尖尖角:在苦寒中吐芳

法律援助初创:在探索中前行

挖空心思筹经费:在岁月中奔忙

法律援助:荆棘路上有情有义

法律援助:弱势群体仰望的曙光

法律援助:在无奈与尴尬中奋进

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

尾声:感动

深情系法援 耕耘勇当先——访河南省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勇赛

先声夺人:打响中原法援第一枪

艰难创业:创立“郑州模式”

勇于创新:开启全国“第一”

千里取证:还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

六审六决:法律援助永不放弃

不离不弃:拯救迷途的羔羊

真情无价:为农民工兄弟维权

开拓进取:法律援助路在脚下

尾声:延伸的路

上善若水 兼爱于心——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林峰

印象:黄土高坡

磨难:成长的摇篮

历练:从乡镇司法助理员到律师

坚守:法律援助的艰难探索

拯救:不能放弃的生命

寻找:没有被告的诉讼

教育:一次特殊的庭审

真情:一场酒换醒父女情

成就:走在法律援助的大路上

后记:爱在固原

情洒白 山黑水间——访吉林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登奎

悠悠岁月如奔

沙漠中的骆驼

天下寒士俱欢颜

生命的挑战

人间正道是沧桑

豁达睹青天

为你许个心愿

尾声:情洒白山黑水间

关东大汉 大爱在心——访辽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廷荣

印象:东北汉子

成长:从校园到机关的磨练

父亲: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仁爱: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创建:法律援助人的酸甜苦辣

办案:扶弱济贫匡扶正义

生活:平淡之中的永恒追求

尾声:法律援助需要援助

草原上绽放的蒲公英——访内蒙古自治区察右中旗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孙莉萍

引子在那遥远的地方

仁爱的种子事业的传承

法律援助一个人的事业

两次援助为了孩子不再骨肉分离

最高赔偿为伤者争取最大的利益

谁是被告为农民工索赔

吃人的路谁来为死亡负责

十年奋斗搭建和谐的彩桥

尾声蒲公英之歌

仰山之高 接天怀抱——访焦作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孔繁宝

印象浓浓乡音

小小少年有了烦恼

从头再来创业维艰

以法之名行法援事

工作先行体现价值

理顺架构建设网络

年轻村官新生力量

火爆脾气和谐团队

公平正义自在人心

陷得太深爱得太切

无所畏惧一路前行

培养新人规划人生

尾声山石之歌

爱心温暖了冰城——访哈尔滨市道里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马勇

引子我的歌德巴赫猜想

冰雪之中磨意志

初生牛犊不怕虎

侠女仗剑持正义

法援中心的十一五

我是什么身份

律师的权益如何维护

笔耕不辍助思考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尾声:美的绽放

鹰击长空迎旭日 勤鸟先飞总前行——访原广东省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赵晓飞

引子雄鹰之颂

迷途知返雏鹰振翅当自强

响鼓重锤宝剑锋从磨砺出

坚持不懈70发子弹出神枪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登雅堂

自学成才锲而不舍谋大业

指看南粤飞向改革开放最前沿

勤鸟先飞勇为法律援助第一人

奋战百日立显法律援助社会成效

历历在目难忘的法律援助那些事儿

意犹未尽情深意长

后记

试读章节

在黄家林的记忆中,父亲的成长经历十分的离奇。解放前,父亲家里很贫穷,但尽管如此,祖父母仍旧挤出钱来供父亲读了4年小学。后来,实在供不起了,父亲只能弃学到镇上的一家粮店做了记账伙计。

一天,驻扎在寿县境内的新四军中的一名干部,到父亲所在的粮店购买粮食。在聊天时,新四军干部动员父亲参加新四军,并让他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一同参加。还许诺:如果能动员30人参军就可直接担任小队长,100人就可担任中队长,300人就可担任大队长。父亲果然不负重托,回到老家后,他四处串门,做动员,一下子拉出了一支300多人的队伍,还有lOO多杆枪。新四军也没有食言,委任父亲为寿(县)、六(安)、舒(城)、合(肥)县游击总队第7大队大队长。黄家林十分佩服父亲的人力资源,他常常对周围的朋友自豪地讲:“我的父亲可不一般,没有当过一天兵,参军就是大队长啊!”说到这里,黄家林爽朗的大笑起来。

在黄家林眼里,父亲很高大,为人大公无私。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打起来之后,一些故乡情结比较重的乡亲,不愿意离开故土,中途离开了部队。一次,乘着父亲去上级单位开会时,他的队伍里一下子就跑了几十人。父亲回来后,有几个被抓回来的乡亲被一些人吊起来打,父亲立即制止其行为,并给打人的人讲革命道理,对那些想离开部队的乡亲放他们离开。由于部队减员比较多,父亲主动向上级申请,降低自己的职务。最后,部队渡江后,父亲留了下来,在独立团团部工作。1955年,父亲被授予少尉军衔。由营级大队长(军衔大尉)降至少尉,父亲没有任何怨言。直至离休才享受个县处级待遇。“真是能上能下的典范呀!”黄家林幽默地说。

不仅如此,父亲从来就不把个人的利益和荣辱放在心里。三年自然灾害时,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有些地方更是到了无粮可食的境地。那时,和所有中国民众一样,黄家林的家里也面临着吃饭难的困境。然而,身为粮站站长的父亲,却从未从粮站拿回一粒米。父亲常常告诫孩子们:“公家的东西咱一粒米都不能拿,一点便宜也绝不能占。”但是,当群众有困难时,父亲却甘冒政治风险,救民于水火。

一次,父亲到县粮食局开会,途经一个生产队。当时天已见黑,而生产队的家家户户屋里都没有一丝炊烟,没见一点亮光。父亲经过一户人家时,便走进去一看究竟。只见这一家人蜷缩在床上,饿得都无法起床了。经了解,这个生产队已经断粮多日,大家都饿得起不了床了。父亲见状,认为再不让他们吃上顿饭,全生产队的人很可能会被饿死。于是,他立即吩咐同行的粮站工作人员,让其马上赶回粮站,连夜把本该调拨给县里养猪场的米糠调来,让全队人先吃。最后,因为米糠没有送到养猪场,猪场的猪被饿死了,父亲也因此被批斗。但每逢父亲的批斗会,被救生产队的老乡们就赶到批斗会场来,为父亲鸣冤。

不久后,父亲被调到县粮食局工作,而老乡们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救命之恩。每逢到县城,都会去看看父亲。就连黄家林这些子女,后来也得到老乡们的照顾。1972年,黄家林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就到了这个生产队附近的一个生产队,乡亲们感念父亲的恩德,对黄家林照顾得十分周到。虽然黄家林干的农活与老乡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但生活上却没有吃什么苦。不管哪家乡亲做好吃的,黄家林都能分享一顿美餐。

父亲为人谦和,喜交朋友。不管父亲到哪里工作,身边总是有一群朋友围着,每天下班,父亲的身后总是有朋友跟着回家,在母亲的精心安排下,美美地喝上几杯小酒,与朋友谈天说地,乐此不疲。

父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父亲调任粮食局工作后,主要负责管理全县的油厂、米厂。不管他到哪里,做什么工作,他总会把工作做到最好,到最后定能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专家。

母亲是全家的核心,与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严父慈母不同,黄家林的父亲十分的慈祥,母亲却十分的严厉。读过10年私塾的母亲,原来在六安的一家银行工作。为了父亲的事业,她很早就离开了工作岗位,专心回家照料家庭和孩子。母亲十分注重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从孩子们记事儿起就让他们读四书五经,《三字经》、《论语》都是孩子们每日必修的功课。黄家林十分感谢母亲在这方面对自己的培养,也曾在1977年的高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自己受益终身。

母亲还是个治家能手,父亲每月64元钱的工资,不仅能养活全家6口人,还有结余用来为父亲买烟、招待朋友吃饭喝酒。因为家庭人口多,兄妹4人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买土布回来裁剪、缝制。但是,全家在母亲的精心打理下无忧无虑、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的生活着。

1961年,不满7岁的黄家林,在哥哥的带领下,瞒着母亲去参加小学入学考试,有良好学习底子的黄家林,一试即中,当母亲得知黄家林被小学录取后,十分的惊讶,也十分的高兴。她特意为黄家林做了一个布书包,作为奖励。小学二年级时,全家迁到县城里,黄家林也来到了县城读书。当时,县实验小学插班还要考试,负责考黄家林的是一个数学老师,当数学老师接过他交上来的考试卷,迅速地批改后,兴奋地对在座的其他老师说:“99分”。老师都很震惊,纷纷抢着要他。最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实验班,即复式班就读。母亲不理解复式班为何物,找到学校询问。当得知只有学习优秀的人,才能分到复式班读书时,母亲才放下心来。

然而,黄家林一家的快乐生活,也随着一场文化革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黄家林的父亲也受到冲击。1962年的“死猪事件”又被重新翻了出来,父亲被下放改造,母亲、妹妹和黄家林被赶回寿县老家,两个哥哥因为外出串联,没有被赶回老家,继续在肥东县生活。一家人被分成三地,母亲放心不下哥哥们的生活,常常在老家和肥东县之间的120里路上往返奔波。为了不耽误黄家林和妹妹的学业,母亲费尽周折地为他们联系到了学校,而学校离家有五六里地,中饭就是家中的红薯和锅巴。就这样,全家人在分离了一年后,黄家林和母亲、妹妹又回到了肥东县,才结束了两地分离之苦。

P11-13

序言

法律援助制度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这项制度与社会和谐发展相契合,反映了党的主张、人民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是一项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光彩事业。

多年来,广大的法律援助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提供法律援助,办理了大量优质的法律援助案件,为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切实服务困难群众,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带着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尽心竭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为了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始终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确保每个公民不因经济困难而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

为了切实促进和谐稳定,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把实施法律援助的过程,变成既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又增强群众法治观念的过程。

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周永康,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会议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周永康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孟建柱同志鼓励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向这些先进学习,发扬光大他们的事迹。

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他们毅然选择法律援助这条艰辛的道路,是因为他们怀着崇高的价值追求,有着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本书记录的正是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法律援助事业的辉煌业绩。他们有的自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伊始便投身其中,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服务人民;有的身患疾病,依然坚守诺言,不离不弃,犹获新生;有的放弃了名声和财富,默默承担起法律工作者的天职,被当地群众尊称为“青天”……他们是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生动剪影,本书通过对这些法律援助工作者人生轨迹和成长历程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思想源泉和精神风貌。他们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自己的一案一讼、一言一行而努力着、实践着、前行着。这,无疑将是本书编辑出版最大的意义所在。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为广大的法律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作为第一本深入全面描绘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专著,本书的出版面世既是一种对过去十几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探索历程的总结,也包含了对这项制度无尽未来发展前景的期许,意义重大,故欣然提笔,为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

赵大程

后记

几经斟酌,本书最终定名《大爱》,取义“大爱无言,掷地有声”。言之“爱”,是指法律之爱、责任之爱、民生之爱;谓之“大”,是因境界之大、道德之大、品格之大。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这种爱,因岁月洗练和人生磨砺而更加沉郁凝重,更加朴实无华;这种爱,因甘于奉献和默默无名而更加含蓄隽永,更加动人心魄。大爱,且无言,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汩汩融进了当代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血液里。

本书记录的正是这样一批法律援助工作者。他们有的自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伊始便投身其中,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服务人民;有的身患疾病,依然坚守诺言,不离不弃,犹获新生;有的放弃了名声和财富,默默承担起法律工作者的天职,被当地群众尊称为“青天”……他们是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生动剪影,本书通过对这些法律援助工作者人生轨迹和成长历程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思想源泉和精神风貌。他们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自己的一案一讼、一言一行而努力着、实践着、前行着。这,无疑将是本书编辑出版最大的意义所在。

感谢本书的编撰者将可贵的目光投向我们法律援助战线上的“可爱战士”,用宝贵的篇幅勾勒出他们充盈丰满的法律援助律师形象。作为第一本深入全面描绘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专著,本书的出版面世既是一种对过去十几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探索历程的总结,也包含了对这项制度无尽未来发展前景的期许,可谓正逢其时,恰逢其盛,责任显赫,意义重大,故欣然提笔,为之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