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密餐桌上的应酬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陈治亦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生活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从一个饭局到另一个饭局,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有饭局”和“有更多饭局”的分别。过于频繁的饭局让我们的肚子“大了”,荷包扁了,身体也开始敲响警钟了。可这饭局你能拒绝吗?如果参加,你在饭局上的发言会变成流言;如果不参加,你的流言会变成饭局上的发言。通过本书,你会学到一些在饭桌上保护自己的小诀窍。

内容推荐

吃饭事小,出局事大。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我们看到的是国人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式饭局是一个什么局

第二章 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

第三章 吃饭事小,出局事大

第四章 那一场风华雪月的饭局

第五章 饭局,我们都在这个圈里

第六章 是谁搞大了我们的肚子?饭局的迷惑

第七章 饭局是面试的一部分

第八章 谁在饭局里“纯吃饭"

第九章 谁来一起午餐?对于商人来说,吃饭是个严肃的社交游戏

第十章 你是饭桌上最受欢迎的人吗

第十一章 饭局“政治”:你究竟该注意什么

第十二章 如何成为在饭局上始终不埋单的人

第十三章 必须参加每一场饭局,白领职场必懂的潜规则

第十四章 饭局外交隐含职场玄机,餐桌映射出职场的格局和文化

第十五章 “酒”到才能“渠”成

第十六章 饭局上的小游戏

第十七章 饭局夺命你知道多少

第十八章 谁说天下没有免费饭局?“天上掉馅饼”偶尔也有

第十九章 饭局之后,还剩下什么

第二十章 旧饭局散了,新饭局这不是又开了

附录一 点菜的门道

附录二 食不厌精,菜系大全

附录三 宴会祝酒词

试读章节

在中国,饭局无处不在

结婚了,有饭局,名日“婚宴”;生小孩,有饭局,名日“喜宴”;过生日,有饭局,名日“寿宴”;人去世了,有饭局,名日“丧宴”;考上好学校了,有饭局,名日“谢师宴”;没考上,也有饭局,名日“辞师宴”;友人远行,有饭局,名日“送行宴”;从远方回来,有饭局,名日“洗尘宴”;分手了,有饭局,名日“散伙饭”……高升了、调动工作了、退休了、搬家了等等,实在无事,随便编个狗生日猫进门的理由也要办一场。

如果说,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是从一顿饭到另一顿饭,那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从一个饭局到另一个饭局!

要说饭局,往回倒退几年,那可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享有的专利,一般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头也碰不上几趟饭局。不过,现在的人,不管官、农、商、学、兵,可谓是处处有饭局,天天赶饭局。尽管饭局有大有小,饭桌上的菜肴有多有少,有贵有贱。只要你还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只要你还有三亲六故、三朋四友,就免不了有饭局。不论你是公交、私交还是公私兼交,只要是交必设饭局,似乎不设饭局就不够意思。就比如在座谈会上,大家是坐而不谈或者假谈,专等到了饭桌上才边吃边喝,真正地开谈。至于这谈的内容是否和原定计划有关联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在吃吃喝喝、拉拉呱呱中培养了感情,加深了友情,甚至是滋生了感情,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吾庐孺《京华慷慨竹枝词》也有《饭局》一首:“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这不正是现在你和我的真实写照吗?

诚然,对中国人来说,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可以是一场饭局,也可以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或者一个生意场上的谈判,在这一点上,与西方人自居一隅,各自分餐有着文化根源上的区别。易中天曾这样解释中国的“饭局文化”: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

林静和她男朋友小程曾经上演了一场吃饭“大戏”。说大是因为这个原本只有两个人吃饭的场景,到最后变成了30个人一起吃。

林静是那种工作特狂的人,有一次,和男朋友小程吃饭时,她就不停地有电话进来。当林静终于要关机时。又接到一个电话,原来她的朋友也在同一个餐厅吃饭。于是两个饭局合在了一起。

就这样一来二去,最后一起吃饭的人竟然达到了30人!大家各说各的,而她可怜的男朋友小程只能无奈地窝在餐桌的最远处,主角却变成了局外人。

生活中偶尔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请客户吃饭,结果客户又叫来其他不相干的朋友,本想谈些正经事,竞东拉西扯开起“无轨电车”,让你掌控不了局势,一事无成。

饭局,可以是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突如其来的。在中国,饭局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细胞,它无处不在,想逃也逃不掉。检查、验收、鉴定、汇报、总结……大多跟着饭局,你能不吃吗?

如今的饭局已使我们处于十面埋伏中,因为,饭局虽不是万能的,没有饭局却是万万不能的。

中国式饭局是一个社交的局

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

某些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聚餐”这种社交方式的人达到46%,比以13%排在第二位的体育活动整整高出了三十三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饭桌社交仍然是现代人首选的社交方式。

作为社交方式的中国式饭局,可以向对方传达“不见外”的信息,代表亲近,即认同对方是“自己人”。要办的事先不说,先吃,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事不成就喝酒,也不伤面子。以公共正式的方式只谈正事,中国人觉得太紧张。

是谁将吃饭变成工作了呢?中国人历来重视熟人关系的搭建和沟通,一方面,熟人关系是一种工具主义倾向,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与利益;另外,它也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可以为个人内心提供安全的社会支持。通过“饭局”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的网络,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

在今天,“改天请你吃饭”变成了一种寒暄和人际交往的客套话,也成为人际关系中的常用语,甚至其势头可以和“你好”并驾了。

在这样一个重关系的社会中,为何只有“饭局”这种社交方式承载了情感的传达功能呢?为什么是“吃饭”,而不是“唱歌”或者其他,偏偏选中的普遍社交方式是饮食呢?

这是因为,“吃”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其他活动人们的普遍认同性要小得多,有的人爱看戏,有的人爱听歌,有的人爱旅游,有的人爱运动,所谓众口难调。但事实是,每个人都要“吃”,所以在这一点上人类是没有差异的,而且这种活动还不怕重复,每天都有此需要,今天完成明天还可以继续,今日的需要满足后,明日的需求仍然会出现。

关系的达成更需要的是高交往性,而“饭局”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觥筹交错之间,传达了情谊,沟通了思想。饭桌的氛围相对轻松,人们可以聊及的话题又无所不包,言语间的你来我往,常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了解和彼此熟识。

还有,咱们老祖先发明的一种促进彼此情感交融和思想传达的加速器——酒精,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人能很快进入忘我的状态,从陌生到熟识,从熟识到亲密,一系列助推器的协助使得吃饭日益成为了工作的第二场所。

社交也俨然成了中国式饭局的主要功能之一。

这次的主人公是亚亚,他是某电器集团人事部的副主任。

半年前,部门领导出国了。亚亚本来以为自己自然而然地能坐上人事部一把交椅,可是没想到突然来了个“空降兵”——外单位一个女的当了头儿。

至少有一两个月,办公室里的空气有些沉闷,大家都不敢大声喘气,整天在那里“轧苗头”。

不过,新主任倒也不是那种喜欢来事之人,她很清楚自己“空降”到这里后,给这个部门带来的尴尬,所以,除了把工作理顺,其他的她都维持原状。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亚亚不再阴阳怪气,办公室的气氛也开始融洽起来。

年底,主任第一次请全部门吃饭,虽然还请了集团老总和其他部门领导,但是她却将第一杯酒敬了亚亚。

“这第一杯酒就敬我啊!”当时亚亚感到有些突然。

主任却什么都没说,直接先干为净。女的先喝了,男的便没话可说,也跟着干了。亚亚干完后,还没来得及说话,主任又开始敬第二杯。

“这第二杯,是给全部门所有员工的!谢谢大家这段时间来的配合,我先干了!”两杯酒,把半年来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其中,大家都很佩服这个女主任的聪明。

这第三杯才轮到集团老总,敬酒的时候,老总还笑呵呵地帮着主任说了几句好话,对这个部门的工作予以肯定,对亚亚作了高度评价,一点儿都没有因为敬酒的问题而生气,显然主任已事先打过招呼了。大家甚至有点怀疑,这分明是主任和老总共同策划好的安抚行动。

这顿年末饭局还真有效,这两天上班,亚亚的情绪很好,主动与主任一起讨论新一年的工作打算,一副干劲很高的样子。

为什么会这样?—个饭局后,原本尴尬的局面变得不尴尬了,原本阴阳怪气的副主任也竟然主动起来了。难道这个新来的女主任是个不可多得的社交高手吗?

显然,那场饭局的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空降兵”女主人利用饭局,充分表示了对副主任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是那位副主任,面对如此饭局,也绝不好不放下臭脸,对主任改观吧?

其实,饭局就是一个个为了社交而设的鸿门宴。这局上的关系处得好了,趁着酒兴,一切问题或许都好办了,关系也当然随之亲密了不少。

P2-5

序言

在日常生活中,饭局是聚会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里面就有很多学问和讲究。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是从一顿饭到另一顿饭,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从一个饭局到另一个饭局。

中国的饭局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于“吃”的感情着实让人惊讶。有人说,“西方的文化是性文化,中国的文化是吃文化”。我们暂且不论西方的“性”文化,想想中国的“饭局”文化,的确有些意思。民以食为天,“食”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它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试问天下人,谁不爱吃呢?谁不追求吃呢?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餐饮业是饭局文化支撑起来的。每天,华灯初上的时候,也就是饭局演绎的高潮。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饭馆里面,上演着场场千奇百态的饭局。在中国,饭局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早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交的重要工具之一。饭局不是万能的,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那么饭局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在饭桌上我们又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这其中可是有很深的学问,此书都会为你一一作出解答。

如果你不在饭局上,就应该在赶往饭局的路上。这句话应该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写照,特别是职场人。商务饭局让人应接不暇,在饭局中,充满了计谋,充满了惊险,如何表现,才能让领导满意,又不招同事嫌呢?在本书中你也可以轻易找到答案。

饭局上除了吃还有喝,要知道,中国的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酒精的熏陶下,饭局的气氛也会变得更轻松,办起事来也会容易很多,但酒既能载舟也能覆舟,酒后乱性的事例比比皆是,“干杯不醉”也是有技巧的。

生活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从一个饭局到另一个饭局,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有饭局”和“有更多饭局”的分别。过于频繁的饭局让我们的肚子“大了”,荷包扁了,身体也开始敲响警钟了。可这饭局你能拒绝吗?如果参加,你在饭局上的发言会变成流言;如果不参加,你的流言会变成饭局上的发言。通过本书,你会学到一些在饭桌上保护自己的小诀窍。

饭局是一种生活方式,应酬是一种生存方式。饭桌前,大多数人吃的依然是寂寞,但至少不要让自己成为寂寞的理由。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在饭局上,敞开胸怀,或许就能发现饭局的乐趣,就能望到那一处风景。

人生,是一场饭局,从繁华到落幕,从绚烂到无意,从风起到云淡,从粉墨登场到静心归隐,一切起始于饭局,又终结于饭局。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易中天

中国人做事情得有场,最好的场就是饭局,喝开了说开了才好办事。人家答应你吃饭,事情就成了一半。

——零点公司董事长 袁岳

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

——钱钟书

吃的文化,是交朋友的最好武器,你和宁波人谈起鳝糊、黄泥螺、臭冬瓜,他们大为兴奋。你和香港人讲到云吞面,他们一定知道哪一家做得好吃。

——香港“大食家” 蔡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