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连家都无法维持,靠他人救济的穷小子,如何能在短短的30年间,上位为全球富翁之列……
一个靠7.5万元起家的作坊工厂,又是怎样在短期内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帝国……
一个拥有80余万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帝国,为何被冠以“血汗工厂”之名,瞬间成为国际舆论的众矢之的……
本书将为您揭开全球最大代工企业成长真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富士康内幕(全球最大代工企业成长真相)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魏昕//廖小东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曾经连家都无法维持,靠他人救济的穷小子,如何能在短短的30年间,上位为全球富翁之列…… 一个靠7.5万元起家的作坊工厂,又是怎样在短期内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帝国…… 一个拥有80余万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帝国,为何被冠以“血汗工厂”之名,瞬间成为国际舆论的众矢之的…… 本书将为您揭开全球最大代工企业成长真相! 内容推荐 这本书叙写富士康的故事,回顾富士康的历史,剖析富士康的调整,展现郭台铭的性情,目的在于启发众多中小企业和出口型企业如何面对转型的问题。因为光有一个富士康成功转型不足于强盛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企业强大起来,如此,中国才会迎来灿烂的未来。 历史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你打开更多的机会之窗。面对着轰轰烈烈的扩内需促增长的转型运动,中国企业要求新求变,走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道路,为中国的昌盛添砖加瓦。 目录 前言 转型的阵痛 第一章 谁说跳楼是场“秀” 1.有多少生命可以“连跳” 2.为什么是富士康 3.摸底富士康 4.不让悲剧延续 第二章 创业台湾岛 1.7.5万元起家 2.模具业的诱惑 3.冲刺中转型 4.挺进PC 5.神奇的CMM模式 6.交行雪中送炭 第三章 神往大陆 1.富士康横空出世 2.进军祖国大陆 3.神州的高速成长 4.圈地资本场 第四章 心中装下一个地球 1.大象的玫瑰 2.代工者的王冠 3.日不落帝国 4.成就全球之最 第五章 惊艳的“富比之争” 1.初生牛犊比亚迪 2.渐成心头之患 3.挑起“富比之争” 4.升级的战争 第六章 根在中国 1.剑指内陆山西 2.布局长三角 3.抢滩渤海湾 4.移师中西南 第七章 富士康之谜 1.永远的低成本 2.把企业当军营? 3.人机如此融合 4.独裁果真为公? 5.再话垂直整合 第八章 “富士康”的困局 1.金融风暴很受伤 2.拷问旧有模式 3.渐成主力的“80后” 4.探问未来之路 附:“管理狂人”郭台铭语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谁说跳楼是场“秀” 1.有多少生命可以“连跳” 2010年5月26日,广东。 此时的南方开始进入盛夏季节,潮湿炎热的气候让人心烦意乱。飞机从台北升空后,朝着深圳的方向飞行,当飞机航行在海峡上空时,蓝色的大海以及绿色的宝岛都在迷雾中淹没了。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坐在自己的专机上,眉头紧锁,长叹了一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人。专机上坐满了人,都是富士康的骨干人员与请来的心理医生团队,见郭台铭神情严肃,机舱内也安安静静静,只听到飞机的轰鸣声。 郭台铭一个多月都没有睡好觉了,自从2010年1月开始富士康接连出现跳楼事件以后,事态就越来越严重,5月,当富士康的第八个员工跳楼的时候,事情到了爆发点,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大报纸网络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富士康,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南方周末》的实习记者为了挖到更大的猛料,卧底富士康厂区进行调查,在媒体上发表了《潜伏富士康28天手记》。当富士康第九个员工跳楼身亡的时候,深圳市委市政府坐不住了,5月19日,派出了以副市长带队的专题调查组进驻富士康。 一时间,富士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以至于被媒体攻击为“血汗工厂”。 专机降落在深圳机场后,一脸疲倦的郭台铭走出机场后,遇到了大批的记者围追堵截,犹如明星一般。面对记者的提问,郭台铭无心应答,匆匆上车来到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 5月26日上午,富士康首次把公司的大门向外界敞开,安排了200多名中外记者参观车间、游泳池、员工关爱中心等,郭台铭陪同在一起,一边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各个单位的功能属性,一边向记者证明富士康并非是“血汗工厂”。末了,说起跳楼事件,郭台铭动情地说:“我是非常地沉痛,5年前,我丢掉了自己的糟糠之妻,还丢掉了自己一手带大的弟弟,他们都是我亲手抱进棺材的,所以,我对生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生命都值得关爱,每个生命都是值得救的。” 下午,富士康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就富士康半年来接连不断的跳楼事件,近60岁的郭台铭面对黑压压一片记者说道:“我以非常诚挚而且非常慎重的态度,来向所有的社会,所有的大众,我们所有的员工及他的家属,我致我最高的歉意。”说完后深深鞠躬,并坦承富士康很多工作没有做好。 当天下午,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为此特意赶到富士康进行调研,走访了车间、食堂、员工关爱中心,还与富士康员工代表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与工作情况,并与郭台铭进行了沟通。在新闻发布会上,郭台铭承诺改善员工待遇,提高员工工资,并兴建医院与心理治疗中心,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帮助。 傍晚,深圳市政府召开说明会,会上,深圳市政府秘书长、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平引用了市委书记王荣的话说:“我们感到十分震惊、十分惋惜、十分痛心。”并说,“富士康科技集团发生的连续坠楼事件,是快速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期出现的特殊问题,涉及社会、企业、员工等多方面因素,情况比较复杂。” 说明会上,李平还称,深圳市委市政府将成立更高规格的领导工作小组,并下设若干专责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力推进有关工作。深圳市公安等部门将和企业一道,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防范,人防、技防、物防措施一起上,仔细排查、堵塞漏洞。 P1-3 序言 转型的阵痛 经济发展像海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往上走,但是在浪与浪之间有休整与回落,所有企业便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沉沉浮浮,有的顺浪而起成就了一番宏图,有的逆浪而行折戟沉沙。 经济处于调整状态的时候,是企业最难熬的时候,方向不明,问题丛生,混沌的一团。像现在,外有金融危机的余震,内有疲弱的内需,很多企业陷于发展困局。“现在什么生意都不好做!”这成为了大大小小的企业主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生意不好做,企业该何去何从?现在,到了我们要反思的时候,到了我们要思考出路的时候。为此,我们特意把处于风口浪尖的富士康拿出来分析与总结,力图给企业经营者一些启示。 富士康作为国内最大的加工出口企业,作为深圳市的龙头企业,作为珠三角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代表,它是一个样板,它是中国经济一个历史阶段的缩影。然而,就是这个巨无霸,全球的代工之王,在2010年上半年爆发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事件,表面上看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国所有加工型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更深一层地来看,是全球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从狂乱中走出的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恰逢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期。中国企业靠低廉的产品价格在全球获得竞争优势,导致中国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对外需依存度高的出口模式。这种模式让中国快速积累起庞大的国民财富,GDP年年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碎步慢跑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但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出口已经达到全球规模第一,意味着出口的发展模式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本来就在利润的刀片上跳舞,如今更难前行。 “反者道之动”。先贤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事物具有轮回的特性,任何事都是物极必反,当中国的出口模式摸到了发展的天花板时,加快转型,已是当下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主题,也是富士康这一类代工企业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2008年的爆发的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迫使中国企业加快转型的速度。 转型,意味着变革。企业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转型,意味着新生。企业要褪去原来的发展方式,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型,也意味着痛苦。行业的消失,产业链条断裂,渠道体系破坏,经营模式再造,这些难题都在拷问着企业的生存能力。 在这本书里,我们叙写富士康的故事,回顾富士康的历史,剖析富士康的调整,展现郭台铭的性情,目的在于启发众多中小企业和出口型企业如何面对转型的问题。因为光有一个富士康成功转型不足于强盛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企业强大起来,如此,中国才会迎来灿烂的未来。 历史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你打开更多的机会之窗。面对着轰轰烈烈的扩内需促增长的转型运动,中国企业要求新求变,走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道路,为中国的昌盛添砖加瓦。 祝富士康顺利完成转型,中国的企业顺利完成转型。 书评(媒体评论) 几乎是在世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郭台铭已将他的公司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商。 ——美国《华尔街日报》 当一项产品价格下跌到大家都无利可图时,耐是鸿海开始赚钱的时候了。 ——前花旗美邦银行董事总经理Kirk Yang 富士康生产过程完全机械化,人的角色不见了。富士康员工没有体力、智力的享受,只能靠军事化管理来支撑下去,最后难免酿悲剧。 ——台大城乡所教授夏铸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