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克·卡斯特纳编著的《会飞的教室》这部作品描写的故事贴近少年的生活与心理,全文最出色之处是对
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如,在表现邬理的胆小时,描写了他经过小山冈时的
一段心理及生理感受,“他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僵直了”,“他打了个哆嗦,
脚底下的步子迈得更大了”,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又比如,通过一段段
独白,展示了戴马亭收到父母来信,得知因为家贫而无法回家时的那段沮
丧心情,表现了他性格上脆弱的一面。可以说,这部作品在展示人物性
格的时候不是单纯地通过形容词进行堆砌,而采取了如心理描写、内心独
白、细节描写等多种叙述手段,用事实说话,让读者感同身受。
细细读来,其实这就是发生你身边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如果我们也
展开想象的翅膀,相信就一定会飞到一个更为广阔而神奇的世界。
《会飞的教室》是德国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纳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由排演展开,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群聪颖、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
圣诞夜前夕,白雪皑皑的吉奇斯蒙中学里一派欢歌笑语的景象。为了排演圣诞夜晚会上的大戏《会飞的教室》,班长戴马亭带领着姚尼、邬理、马提斯、塞巴修等人前去学校的排练厅进行彩排。精美华丽的布景,新颖独特的剧本,同学们自然真实的表演,一切都预示着这部圣诞大戏将获得巨大的成功。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了,班级的听写簿被一直与他们关系不和的职校生抢走了,连同护送听写簿的同班同学也被那些人给绑架了。在禁烟老师的帮助下,大家终于顺利地营救出了同班同学,却在回校时被值班的高年级学生以私自离校为借口,把他们带到了合监佩克老师的住所,等候发落。深受学生们爱戴的佩克老师在听完事情的经过后,被眼前这群孩子们真挚纯洁的友情所打动,不仅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们,反而对他们讲述了一个深藏在自己心底的故事。听完故事,同学们也被故事中两个少年的友谊以及彼此的信赖所感染。
多愁善感的作家
当邬理到达体育馆时,同伴戴马亭、姚尼早已等在那儿了。不光如此,连马提斯都回来了,他已经吃光了好几袋零食,这会儿正啃着面包冲他挥手呢。看着亲爱的同学们,邬理心里百感交集,仿佛自己刚刚从鬼门关闯过来一样,一阵阵后怕,又一阵阵欣慰。这会儿,他真想向他们哭诉一番,哎,真是个没出息的家伙。
再说那两位同学:戴马亭是邬理他们班的班长,此人不但功课好得没话说,在绘画方面也颇有天赋。在马上要进行的演’出中,他一手包办了舞台设计和布景工作。
至于那个看上去有点儿忧郁的家伙,姓姚名尼,可是个才子,这出圣诞剧的剧本就出自他的手。不过,像很多大才子一样,才华横溢的他却有着一段坎坷的身世。
据说,姚尼的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德国人,原先一家人是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可在姚尼出世不久,母亲便因与父亲感情不和离他们而去。
照理说,失去母爱,姚尼已经很可怜了,谁知还有更不幸的在前方等待着他——他又遭到了亲生父亲的遗弃。就在他四岁那年,父亲把他带到纽约港口,告诉他:“你去和德国汉堡市的爷爷、奶奶住一阵子,等爸爸忙过这阵就去接你回来。”
父亲将一张写着爷爷、奶奶姓名的纸片挂到姚尼瘦小的脖子上,然后带着他去见船长:“麻烦您把这孩子带到汉堡市,我很忙,实在走不开,他的爷爷、奶奶会在码头接他的。”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此刻的姚尼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永远的别离。
在船上,可爱的小姚尼十分招人喜爱,上蹿下跳地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欢乐,自然得到了大家的照顾。而和蔼的船长还特许他进入船长室,看自己开船,给他讲许多海上的冒险故事,这是何等的荣幸啊。
乘客们常开玩笑说,小家伙小小年纪就能坐船横渡大西洋,这经历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可有谁知道,就在这看似幸运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不幸。
轮船终于在整整一个星期后抵达了汉堡市港口,直到那个时候姚尼还满心欢喜地以为马上就能见到爷爷、奶奶了。
码头上,人来人往,有挥手告别的人,也有相拥团聚的人,可到底爷爷、奶奶在哪里呢?他们看得见自己吗?姚尼坐在船长肩上,伸长脖子寻找着,单纯的姚尼绝对不会想到等待他的结局会是那样。他们就这样找了很久,心情也由兴奋到焦虑再到渐渐平息下来。夕阳西下,码头也恢复了宁静,却始终没见有人前来认领姚尼。望着疲倦的姚尼,船长不知如何是好。
爷爷、奶奶终究还是没有出现。后来姚尼才知道,其实早在去年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已经过世了。那么,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知道爷爷、奶奶不在人世了还要把姚尼送过来。其实,很明显,这不过是他的诡计而已,他想丢弃姚尼,所以他撒了这个天大的谎。
幸好姚尼碰上了船长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在苦苦等待无结果后,他没有丢下小姚尼,而是把他带到了妹妹玛丽家。因为玛丽婚后多年无子,所以小姚尼的到来正好弥补了她生活的不足,自然她也非常疼爱姚尼。而且船长每次到德国,都会去探望他。遭遇了亲人的背叛:却得到了另外两份关怀,有这样的结局,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只是,多年来,父亲在纽约港口放开他手的那一幕一直像梦魇一样,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使他常常从噩梦中惊醒。这无法治愈的伤痛折磨着姚尼。他常常思念起狠心的亲人,想象着家乡的画面,渐渐地,他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也许,正是这情感上的敏感和细腻造就了他的文学才华,使他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姚尼热爱剧本创作,假期里,他留在学校构思了剧本《会飞的教室》。在得到老师的鼓励后,他打算下工夫写好它,并计划将其搬上舞台。
对于演出将会达到的效果,老师很有信心:“一定会很轰动。”
P7-10
《会飞的教室》是德国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纳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由排演展开,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群聪颖、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
圣诞夜前夕,白雪皑皑的吉奇斯蒙中学里一派欢歌笑语的景象。为了排演圣诞夜晚会上的大戏《会飞的教室》,班长戴马亭带领着姚尼、邬理、马提斯、塞巴修等人前去学校的排练厅进行彩排。精美华丽的布景,新颖独特的剧本,同学们自然真实的表演,一切都预示着这部圣诞大戏将获得巨大的成功。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了,班级的听写簿被一直与他们关系不和的职校生抢走了,连同护送听写簿的同班同学也被那些人给绑架了。在禁烟老师的帮助下,大家终于顺利地营救出了同班同学,却在回校时被值班的高年级学生以私自离校为借口,把他们带到了合监佩克老师的住所,等候发落。深受学生们爱戴的佩克老师在听完事情的经过后,被眼前这群孩子们真挚纯洁的友情所打动,不仅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们,反而对他们讲述了一个深藏在自己心底的故事。听完故事,同学们也被故事中两个少年的友谊以及彼此的信赖所感染。
邬理因为性格软弱,时常遭到其他同学的欺负,在一次受辱之后,胆小的邬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好友马提斯却对邬理的反常举动感到忐忑不安。同时,戴马亭、姚尼两位好朋友在经过一番推测和分析后,认定禁烟老师就是佩克老师口中那个失散多年的同学。在他俩的精心安排下,禁烟老师和佩克老师这对失散多年的好友终于相聚了。另一方面,邬理下课后;手拿一把伞从高高的楼梯上纵身一跃,摔在了厚厚的雪地上。好在只是摔了腿,同学们也对邬理做出如此勇敢的事情而感到佩服。戴马亭接到了家中来信,因为父亲失业,父母无力承担他回家过圣诞节的车费,只好让他独自在学校过节。好强的戴马亭因此心事重重。
圣诞夜的联欢会上,《会飞的教室》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把晚会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校长在祝贺同学们的同时也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学校正式聘任禁烟老师为学校的校医。这样同学们会有更多与禁烟老师接触的机会了。第二天,同学们陆续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佩克老师在冷寂的校园中散步,无意中发现了坐在角落里的戴马亭,在了解情况后,他毅然拿出本来用作旅行的资金,交给戴马亭,并嘱咐这是自己送给戴马亭父母最好的圣诞礼物。戴马亭终于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了,在圣诞歌声中,在戴马亭真诚的祝福声中,这个圣诞节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部作品描写的故事贴近少年的生活与心理,全文最出色之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如,在表现邬理的胆小时,描写了他经过小山冈时的一段心理及生理感受,“他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僵直了”,“他打了个哆嗦,脚底下的步子迈得更大了”,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又比如,通过一段段独白,展示了戴马亭收到父母来信,得知因为家贫而无法回家时的那段沮丧心情,表现了他性格上脆弱的一面。可以说,这部作品在展示人物性格的时候不是单纯地通过形容词进行堆砌,而采取了如心理描写、内心独白、细节描写等多种叙述手段,用事实说话,让读者感同身受。
细细读来,其实这就是发生你身边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如果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相信就一定会飞到一个更为广阔而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