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不是演义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沈忱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里读不到的事实真像,《品三国》里看不透的人物玄机,读沈忱所著的这本《三国不是演义》,你会更能领悟一个词语:真相!!

“历史的价值在于还原真相,历史的魅力在于没有真相”,三国还有多少你误以为的“真相”?

内容推荐

关羽真的“面如重枣”?孙夫人果真是叫孙尚香?杨修之死真如课本所言?

刘备称帝时的那段隐情;若隐若现的绝世美女;割须弃袍究竟为哪般?

《三国不是演义》和您一起逐字逐句读《三国志》!

《三国不是演义》由沈忱所著。

目录

品事篇

 关羽的长相

 关刀之下的冤魂们

 刘备样貌趣谈

 何来的十八路诸侯

 徐庶何曾走马荐诸葛

 三顾茅庐漫谈

 单骑救主的真真假假

 东风不是借来的

 子虚乌有的周瑜打黄盖

 既生瑜,何生亮

 锦囊妙计全虚构

 割须弃袍为哪般

 张松献图的疑问

 张冠李戴单刀会

 杨修因何而死

 白衣渡江的误读

 吕蒙的最后结局

 神医华佗因何而死

 刘备称帝时的一段隐情

 孟达事件的背后故事

 姜维降蜀始末

 千年演变空城计

 五百个士兵打女人

 八阵图的千年演变

 刘琮母子及其最后结局

 吕布弑主的改编

品人录

 若隐若现的绝世美女

 陈宫不成功

 悲惨的末代皇帝刘协

 韩馥与让冀州

 完美的赵云

 黄忠形象的演变

 法正的真面目

 真假难辨的刘封故事

 一代名将的冤屈

 经天纬地之才——张纮

 一代名将张辽

 可以大书一笔的王平

 小乔之谜

 扑朔迷离孙夫人

 命运多舛的马超

后记

试读章节

关羽的长相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

关羽是怎么个长相,这个问题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描述。小说中是这么写的: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从写法上看,从关羽这个人物一出场,作者罗贯中就有点迫不及待地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个绝对的正面人物。身高、髯长、五官、面色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这已经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样使得读者也变得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关羽接下来的英雄事迹。当然,在小说中关羽的形象是崇高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水淹七军,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了关羽这个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可以这么说,小说中关羽长相的描述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长相的其他方面都比较容易理解,不过这个“面如重枣”就有点不明就里了。所谓的“重”,按字典的解释是:程度深,这个“枣”比喻的是红色,也就是说关羽的脸是暗红色的。这个样子在古代好看吗?站在今人的角度上,不怎么样。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咱们中国人还是东亚的其他民族,基本都是黄色肌肤。放眼当今世界,除了黄色、白色、黑色这几种肤色之外,比较少见的也就是北美地区的棕色,而关羽这种暗红色的肤色可谓绝无仅有。因此,很多读者阅读至此不免留下了一个疑问:关羽的这张脸是原本历史记载如此,还是小说家的发明创造呢?

还原历史——三国不是演义

首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关羽的长相。这一点在史书中还是留下了一点记载的,不过并没有说到关羽的身长、肤色五官,只谈到了一个地方:胡子。这个记载见于《三国志·关羽传》。该传中提到:刘备占据益州之后,汉末时期另外的一位虎将马超也成为了刘备军中的一员,并受到刘备的重用。远在荆州镇守的关羽闻讯,立即写信给诸葛亮,询问是马超厉害还是自己武勇。诸葛亮知道关羽的脾气,特地给关羽回了一封信,把关羽狠狠地夸了一番。这封信是这么写的: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在信中,诸葛亮所说的“髯”,指的就是关羽的胡子。这就说明在历史上,关羽的胡子的确漂亮。看来诸葛亮对于关羽的性格的确摸得很透,接到诸葛亮的回信后,关羽果然是得意洋洋,还把这封信拿着到处作宣传。

虽说胡子漂亮和脸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仔细想来还是有一点联系的。汉代有个流行的风气,时兴留须。而关羽被称为“美须髯”,说明他对这胡子是经常打理的,这当然需要一点时间了,要不然这胡子就会乱糟糟的。《三国志》中蜀汉大臣里面还有一个长着大胡子的仁兄,他叫做张裕,他虽然也是个大胡子,但是却被刘备当成了笑柄,说张裕是“诸毛绕涿郡”。可见同样是大胡子,打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观瞻。而关羽对胡子都如此的精心打理,自然对自己的脸也不会过于马虎。因此,弄成个“面如重枣”的大红脸是不太可能的。他的脸色应该也就一普通的黄脸,说不定还稍带点黑色。不过,陈寿毕竟没有见过关羽,加上关羽又死的早,也没留下关羽脸色的什么故事,陈寿的《三国志》里也就没有做过多的介绍了。

不过,如果说“面如重枣”是罗贯中的发明创造,这也是冤枉罗贯中了。关羽的大红脸其实在宋代就已经成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丘振声先生曾经在《三国演义纵横谈》一书中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丘先生认为:

宋元时期的民间艺人,已经使用彩墨化妆,以寓褒贬。南宋灌圃翁《都城纪胜》说:“其话本与讲史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世俗之眼戏也。”“红脸关公”是“正貌”,以表彰他的“公忠”!由此看来,关羽的红脸当在宋代涂成。

这个观点在学界已经得到肯定。很多人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都采用此说。按照这个说法,关羽“面如重枣”的形象最早应该出现在戏剧舞台上。而戏剧舞台上的作品大都出自于民间故事。有这样的民间故事吗?还真有。清代学者梁章巨的《归田琐记》中,就介绍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

关羽小的时候力气很大,经常惹祸,父母把他关在后花园之中。一天晚上关羽开窗而出,听到有老者哭泣。仔细询问才得知:本县舅爷强抢老者已有婚约的女儿。关羽闻之大怒,拔剑冲入县署,把县令和其舅爷都杀了,然后亡命涿郡。途中在河边洗脸的时候,发现脸变成了枣红色,所谓的重枣脸也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个民间故事说的就更加神奇,不但将关羽重枣脸的由来解释了一番,附带连丹凤眼、卧蚕眉的来历都做了一个民间的诠释。

P2-4

序言

我与沈忱兄合著《告诉你一个真三国》(2010年9月,新华出版社出版)时,他常常感叹篇幅的限制。在他看来,世人对三国的误读,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矫正的。

沈兄家学渊源,其父沈家仁先生是老一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学者。沈兄耳濡目染,二十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三国历史的研究。近年来,他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将人们对于三国历史的文学解读矫正过来。

三国,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却是一段最震撼最给力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很用力地解读着这段历史。西晋历史学家陈寿,将其解读成帝王将相的发家史;元末明初小说学家罗贯中,将其解读成刘、关、张三兄弟和诸葛亮的创业史;导演高希希将其解读成台词穿越的煽情剧……这中间,以《三国演义》的影响最大,小说《三国演义》的读者群规模,远远超过正史作品《三国志》。一般接触三国历史的人,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甚至很多人就把《三国演义》当成了三国历史。

随处可见的关羽像,表明关羽在民间有着无数粉丝。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义释曹孟德……关羽的神勇故事彪炳千秋,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后人的炒作而已。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三气周瑜,锦囊妙计……诸葛亮的智慧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些不过是文学的创造而已。

人们为何喜欢为神像镀金?就是为了让自己拜的神有一圈神圣的光环。千百年以来,人们在喜欢的三国英雄身上敷上智慧、神勇、忠义的金粉,这样跪拜在偶像脚下时,会觉得踏实一些。

修复三国历史,其实是对盲目崇拜心理的矫正。这是需要学识,也需要勇气的。我与沈兄合著的《告诉你一个真三国》,按照历史真实,写出了张飞强抢民女、关羽霸占女战俘(未遂)、刘备欺诈夺取益州等事实,对此,有的读者直接在网上质疑甚至辱骂。这是因为该书挑战了传统观念,刺激了某些人的偶像情结。

并非所有的读者都能接受真实,可是,沈兄一直以冷峻的笔锋解构历史真实。沈兄一直走在探寻历史真相的道路上。早在2006年,沈兄就出版了《煮酒品三国》,揭开了热品三国的序幕。2010年,高希希的《三国》电视剧上映,各种戏说三国的作品纷纷推出,沈兄却坚持“历史不能戏说”的原则,推出了两卷本《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在与我合著了《告诉你一个真三国》之后,他意犹未了,又独立创作了这本书。沈兄的探寻历史真相之路还在延伸,他目前正计划一部鸿篇巨制——七卷本系列作品。他的想法,是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误读来个大清算。

沈兄探寻真相,不迷信权威。自从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品三国推出后,风靡全国。但易先生智者干虑,将吕蒙“白衣渡江”解读成“穿着白衣服渡江”,沈兄在《白衣渡江的误读》一章,直接指出了易中天先生的疏忽,告诉读者“白衣渡江”其实是便装渡江。《三国演义》里,刘琰妻子胡氏涉嫌与刘禅通奸,刘琰聚集五百个士兵殴打她。《三国志》里有“呼卒五百挝胡”的记载,我曾经就“卒五百”的解释请教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秘书长沈伯俊先生,沈老将我们的讨论发布在他的博客上,很多人参与了这个探讨,大都是赞同沈老提出的观点,即“五百”就是“伍伯”(五人为一“伍”,“伯”,头儿),系侍从小吏。沈兄不满足于找到答案,他更进而找出证据,指出按照韦昭的《辩释名》,“五百”其实就是引路的役卒(详见本书《五百个士兵打女人》一章),为这个观点夯实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先不管沈兄说得对与错,他那探寻真相的姿态,就足以彰显对真理的追求。  沈兄就是这样,除了真相,什么也不相信。

曾在自己的书里写过这么一句话:“历史的价值在于还原真相,历史的魅力在于没有真相。”这话至今还在我的博客上挂着。沈兄的写作,最大的价值不是还原真实的三国,而是那种探寻真相的写作态度。

读这本书,你会更能领悟一个词语:真相。

我说的全是真相。

陈瓷

2011年夏,于青云湖畔

后记

自从小学五年级阅读《三国演义》这书古典名著开始,父亲就总在面前唠叨:这里面说的大都是故事,不是真正的历史,等你长大了再看看史书就明白了。当时虽然连《三国演义》中的很多字都不认识,但我还是稀里糊涂的把书给看完了。后来我又在父亲的书堆里找到了《三国志》,想看看真正的历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可惜完全看不懂,因为全是古文。这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想了解真相的难度真的很大。

再后来学习文言文了,我特别的认真,除了应付考试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为了看懂《三国志》等历史典籍,了解真正的三国历史。古文功底有一点了,又拿起了《三国志》来看,发现还是看不懂。这时候父亲又告诉我:《三国志》是纪传体的,里面的人物和事件不容易搞清楚。想要比较容易的了解三国历史,最好先去看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对三国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这对更好的看懂《三国志》也会有较大的帮助。父亲还告诉我,除了《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之外,还有一本《后汉书》,也是全面了解三国的历史典籍。这次,父亲亲手将这两套书放在了我的书桌上。

从此,《资治通鉴》、《三国志》和《后汉书》陪我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不论是在繁华的北京,还是在热闹的广东,无论自己遇到的是顺境还是逆境,这三套书都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只要一看到这三套书,脑海中就会出现父亲的身影。

书看多了,总想着自己能写一点东西。写点什么呢?自然是我最熟悉的三国故事和三国历史了。这时候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向父亲曾经发表过文章的报纸和杂志投稿。每次投稿的时候,我都会提一下父亲给我的帮助。有些与父亲相识的编辑,真的回信,坦言我习作的不足,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如此一来,慢慢地不但我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还真的在报纸上开始发表一些“豆腐块”。这虽然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我现在想想,假如没有父亲的话,或许我到现在都是一无所成的,因此,我首先要感谢的还是我的父亲。

这几年写了不少东西,也出了几本书,这对我来说自然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毕竟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什么系统的学习,也没有名师的指点,完全依靠自己的摸索。庆幸的是,这么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认识了不少好友。如胡斌兄和陈瓷兄,他们都是我在写作过程中结识的,虽然至今彼此之间素未谋面,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让我们成为了朋友,我们经常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促进,这对我提高写作水平、开拓自己的视野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他们都对初稿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此,对他们的协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最近,我们三人一起正在筹备建立舞雩民间历史研究所,希望能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在此还要感谢丁贵郁女士、张郁珑女士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张丽平。正是因为她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能够专心进行写作工作,不必为照顾我的两个孩子和家务事而分心。

承蒙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垂青,将拙作结集出版,不胜感激;同时感谢陈瓷兄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本书论述难免有错,欢迎大家指正。

沈忱

2011.06.0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