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汉平编著的《医怀天下》分为亲情永远;医者仁心;一生有你;庙堂之思;雅趣偶拾;行游天下。
《亲情永远》和《一生有你》两章,是对爱的追求,不仅是小爱,还有大爱。在我眼中,石博是一个有着铁汉柔情,具有剑胆琴心的人。《亲情永远》中对儿女、父母的深切之爱,让人动容。为母亲的苦难落泪、被儿子感动落泪、为映秀遇难同胞而悲泣,这三哭让人看到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医者仁心》与《庙堂之思》两章,可以看作是对真理的追求,当然其中对人的关怀与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同时也展示出对善和爱的追求。《雅趣偶拾》与《行游天下》,表现出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时的美好。它不仅表现在对美好事物的陶醉上,也表现在交朋结友的率性与真性情上,石博交友广阔,可谓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草根百姓,只要性情相投都真诚以待,从不受身份地位限制;不管年长年少还是同性异性,只要言语有味或品位相近,都真心欣赏,不吝赞美,从无自高自大之念。
《医怀天下》是一个外科医生石汉平的博客文集,普通的博客。表述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的关注和感悟,文字温暖有灵性,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本文集。
《医怀天下》的力量和价值在于:一个普通的人,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你的做人和处事的方式,是如何为你和那些素不相识的入带来美好和幸福的。
亲情永远
儿子约我谈心
儿子给我改错字
儿子患水痘
致女儿
生日快乐
这个国庆节
谢谢你,宝贝
年终总结2008
家乡的春节
我的父亲母亲
清明节断想
爱您一万年
父亲
等女回家
回家祭祖
医者仁心
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
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治疗
喝酒为什么会过敏
现代文明病--代谢综合征
荔枝病与吃荔枝上火
老年疝气
献血记
外科手术
急性阑尾炎
体质指数
减肥
明年再见
红肉、加工肉与肿瘤
创刊词
就职演说
两月未博
五年磨一剑
读《医生宣言》
中国临床营养现状
老人生病时
一生有你
忙碌的一晚
同学会
导师来了
老师,节日快乐!
2008年最后一个周末
致全体博客朋友的一封信
映秀医院的兄弟姊妹,你们好吗?
师恩成痛
毕业寄语
The Final Party
偶像的毁灭
拿什么献给您?我亲爱的病人朋友!
写在感恩节之前
感谢有您
庙堂之思
为什么读书
明天我们吃什么
神舟7号,我有些为你担心!
第一次看到军车让行人
早该如此!但是,是否高兴得太早
饶了他们吧!
国家之悲哀
《映秀日记》
5·12纪念
我看献礼片
火车
谁之过
临床科室主任的十种素质
FRANG Asia 2009及其他
租谐医院建设中面临的十大关系
如此留学
我的2009
在婚礼上看到的,想到的
雅趣偶拾
石楠之泪(Tears On The Heather)
买钢琴
Blog
一品红
买花
圣诞节
2009年春节
忙碌
入冬随想
喝酒
红酒及其品味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
行游天下
首次柬埔寨吴哥窟之行
再到厦门
走马看映秀
台湾印象
郊游
整理后记
等女回家
27日晚上22:25,终于等来了女儿的电话:她已回国!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下了地,我深深地、长长地呼了口气。
女儿到美国读书快10年了。今年10月初我去美国看她时,她说今年不回家的,所以自己也没有什么企盼。11月初她打电话说想回家,我喜出望外,嘱她早日订票。几天后她来电话告诉我:12月26日到家。于是,从那时起,自己心底里便开始倒计时期盼那一天的到来,真有“慈母依门望,游子何时归?”的感觉。于是,从那时起,自己便开始计划女儿回家后的活动安排:到医院当见习生、外出度假、走亲访友、看望老人、给女儿买礼品、带女儿品尝广州美食、陪女儿看广州风景……自己把女儿回家的消息告诉了父母,并说元旦回家,年迈的父母兴奋不已,约了哥哥、弟弟、妹妹、侄子、外甥等亲人,打算元旦全家团聚。自己每天都在看日历,每天都在计算还有多少天女儿会回家。一周前,全家总动员,开始打扫卫生、张灯结彩、买花购物、布置房间。小小年纪的儿子也加入到了欢迎姐姐回家的准备工作中。25日晚自己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起床吞服两片舒乐安定。
在幸福的期盼与漫长的等待中,12月26日终于姗姗来到了。尽管是周日,全家一大早起床,等着女儿的回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全天没有安排任何活动,专心等待女儿。自己把电话声音临时调大,手机全天没有离开身体一分钟,生怕错过女儿的电话。每一个来电自己都以为是女儿的,于是在铃声响起的第一时间应答,但是均以失望告终。中午12时17分,吃午饭时,看到一个标明“私人”的来电,以为是女儿的,因为女儿从境外打来的电话一直显示为“私人”,自己一阵心慌,以为女儿仍在美国,但仍然不是女儿,而是朋友谢涛从美国芝加哥送来的问候。中午未午休,我坐立不安、不能自制,看不了书、写不了文章。无奈之中,上网打拖拉机消磨时光,但几乎全是臭牌,惹来对家骂声一片。
诗蓉22日晚从珠海来广州,23日晚我们一起为刘大姐庆祝生日。席间她们问我:女儿何时回家?我说26日,于是她们约定26日晚为女儿接风洗尘。尽管临近年终,公司及家庭事务繁多,诗蓉一直在广州等待女儿回来一起吃饭。上午9:56,诗蓉发短信提醒我:晚上全家一起来吃饭。随后,诗蓉、刘大姐又多次发短信、打电话询问女儿回来否?16:08我给刘大姐、诗蓉回短信说:女儿现在还没有消息,美国手机打不通、email也没有反应,自己没有心情吃饭。19:56诗蓉、刘大姐又发短信询问:女儿回来没有?我回复说仍然没有消息。26日一天自己由高兴、兴奋、期盼变为焦急、担忧、失望。数次留言她的美国电话、发送email均无回复。傍晚,自己莫名其妙地把儿子骂了一顿。实际上儿子26日全天特别辛苦:上午补习数学、下午上篮球课、傍晚又上数学课、晚上上小提琴课。自己本该心痛儿子,却做了相反的事情。26日晚上,自己无法入眠,但第二天有两台大手术,无奈又服了两片安定。
12月27日,星期一,两台大手术。上手术台前自己把手机给了台下的护士,请她们帮忙接电话,并告诉他们要接听每一个电话。自己全天是一心二用,一边手术、一边牵挂女儿。第二台手术病人是一位从外省转来我科医治的肿瘤手术后复发患者,肿瘤多处转移,手术异常困难、复杂,是自己多年未遇的。自己心里想着女儿,而且下午还有专家门诊,实在是有点想放弃手术、关腹。但是,想到患者仍然很年轻、不远千里辗转多家大医院均未得到手术,而且仍然有完整切除肿瘤的可能性,于是自己拿定主意,并告诉手术组全体医护人员“为患者做一个彻底手术”的决心。手术持续近8小时,尽管顺利,无任何意外发生,但是过程十分惊险。即使在如此空前的紧张气氛中,自己的脑海里仍然挂牵着未归的女儿。晚上7时余,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平安返回病房,患者家属及手术组全体医护人员均十分满意。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值得庆贺的事情,自己却丝毫没有高兴之情。近8时,我请全体手术医生外出吃饭、沐足,犒劳各位医生。因为今天实在是太辛苦了,尤其是张展强医生,前一天晚上值夜班,27号本该休息,但是却从上午9时一直干到晚上7时。在回家的路上,我接到女儿“已经回来”的电话。自己没有欣喜,而是火冒三丈,在电话里狠狠地批了她一顿:太不懂事,全家都在为你担心、着急,不能按时回家也不来一个电话。旁边的一位同事劝我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如此,非常自我。”我只回了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不知道女儿的这种行为是美国教育的结果,还是现代青年的共同特点,抑或是她本人的一次例外,我希望是后者。不过话说回来,自己年轻时也是如此:读大学时没有电话、没有电报、没有email,通讯仅仅靠写信,明明知道父母亲天天在牵挂着自己,知道每月至少应该写信报平安,实际上自己就是没有如此做到。即便是现在有了电话,自己也没有经常问候父母亲,反而是父母亲经常打电话来问候我们。看来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自己在抱怨女儿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写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女儿、自曝家丑,而是提醒晚辈们、包括我自己要体念长辈,同时告诉天底下所有的儿女们:父亲表面很坚强,内心实际上很脆弱;父亲表面上很镇静,内心实际上很激动。父亲表面上很冷漠,内心实际上很火热;父亲表面上很凶狠,内心实际上很温柔。父亲的爱是深沉的,父亲的爱是内敛的。父亲的爱虽然粗放,但是一样博大!父亲虽然不善言表,但是一样的真挚;父亲虽然不善体贴,但是一样的温情。父爱与母爱没有质量的差别,只有表达方式的不同。
P52-55
——我所认识的石博
敢写这篇后记,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石博开博客写博文的冲动,起因之一大约在于我的鼓动;二是因为,为石博整理全部文章,出自我之手。算得上是见证了此书的始终吧,为有始有终故,我想算得上有资格写这篇整理后记。
乐意写这篇后记,也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所认识的石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医生、大哥,也是一位有趣的人,我从心底愿意有个平台表达我的感想;二是因为,在这么一本充满着浓浓情感的、值得人好好品味的博文集里留下本人的一点印记,实在是荣幸之至的一件事情。
阅读此书,就是阅读石博。
熟悉的人知道为什么作者石汉平喜欢被人称为石博多过被称呼为石医生、石教授,或者“石一刀”这类的。因为博士展示出来的是自己的-努力所达程度,而医生或教授都是外在赋予个体的符号。从这里可以看出,石博是一位注重自身修养、注重求知的人,也是一个心态平和、思想开明的人。浮世之名,如过眼云烟,而心灵充实,则是自己的本性追求。
写博客,犹如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容不得有半分作假,这是石博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本书所录,都是石博的心灵私语。古人讲“慎独”二字,意思是独处之时、没有一个外人的时候,仍然要以严格的标准自己要求自己,不做有违良心、道德之事。石博写博客,一方面是反映自己的“慎独”之为,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慎独”要求的一个鞭策、促进。
慎独一时容易,长年累月,很难;慎独一事容易,方方面面,很难。石博是一个严于克己的人,不论做医生、做老师还是做大哥,都以慎独要求自己,凡事尽力做到最好,只要自己能想到能做到的,总是充满热情地去做,给病人、学生、朋友无微不至的关照。当然,石博也不是神,不可能从不犯错误从不疏忽从不放任自己,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就容易忽略,不仅常常熬夜,而且有时朋友聚会也会放任自己多喝两杯——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时候明知道不好,仍然控制不住打游戏。
写博客,除了反映自己的生活,也反映自己的理想。本书所录,内容丰富,也繁杂,但他们反映的是同一个价值取向:对真、善、美和爱的追求。
《亲情永远》和《一生有你》两章,是对爱的追求,不仅是小爱,还有大爱。在我眼中,石博是一个有着铁汉柔情,具有剑胆琴心的人。《亲情永远》中对儿女、父母的深切之爱,让人动容。为母亲的苦难落泪、被儿子感动落泪、为映秀遇难同胞而悲泣,这三哭让人看到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医者仁心》与《庙堂之思》两章,可以看作是对真理的追求,当然其中对人的关怀与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同时也展示出对善和爱的追求。说石博剑胆,大概可以从此两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石博行文,敢说他人不敢说之话,石博为人,敢做他人不敢做之事。例如《如此留学》一文,切中时弊,并非没人想到,只是少人去说;例如去映秀救援,勇敢热切地直奔灾区一线,而不是被动等待领导的首肯。
《雅趣偶拾》与《行游天下》,表现出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时的美好。石博是一个有着文人情怀的医生,有文人的雅致,没有文人的清高和酸腐。说石博琴心,正是此意。它不仅表现在对美好事物的陶醉上,也表现在交朋结友的率性与真性情上,石博交友广阔,可谓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草根百姓,只要性情相投都真诚以待,从不受身份地位限制;不管年长年少还是同性异性,只要言语有味或品位相近,都真心欣赏,不吝赞美,从无自高自大之念。
不过文字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本书的遗憾也在所难免:由于时间所限,石博所写《雅趣偶拾》与《游行天下》两章篇幅较少,让人对石博的雅趣一面了解不够多,当然这也是由于石博的社会事务繁忙,且肩上责任重大,不仅牵扯精力,也牵扯所思所想而致。
好在这个遗憾可以由时间来弥补:石博的博文会继续写下去,静夜思会有更多的姊妹书,我们期待着下一个精彩!
戚红娟
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