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裔的童年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西太谷县有“中国的华尔街”之称。这里,票号林立,商贾成群。
孔祥熙是孔圣七十五世孙。其父孔繁慈为前清贡生,在太谷主持义盛源和三晋源。其母庞氏,是位出生于儒商家庭的大家闺秀。
少年孔祥熙时常与小伙伴们去太谷城拣煤渣,每次都弄得浑身污迹,蓬首垢面。
一天,孔祥熙郑重其事地向父亲提出,要去基督教会在太谷县城的“华美公学”读书,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孔氏家族失去了安宁。
太谷,坐落在太行山西麓的山西省。境内东南部地势高峻,山峦起伏,西北部地势平坦。受华北型高原气候影响,这里冬冷夏热,春旱秋涝。每当进入秋季,太谷便呈现出习习寒风刮得残叶横飞,霏霏细雨浇得积水遍地的凄凉景象。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太谷哪有那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秋胜景。
然而,1880年9月,时值仲秋的太谷却破例地未进入雨季,不但没有了往年那种秋风萧瑟、阴雨绵绵的天气,而且连日来晴空万里,祥云朵朵。山西巡抚曾国荃兴高采烈地向清廷奏报说:
“山西连年遭灾,晋南各郡人民大都外逃,去年夏天至今,风雨调和,流亡人员逐渐返回,筹备牛具籽种、开垦荒地。”
不寻常的自然天象,刺激了那些素爱猎奇的人,于是有人开始搜肠刮肚、牵强附会地杜撰川许多荒诞不经的传闻,莫衷一是。最后还是风水先生做了权威性的断言:大凡真龙天子托生,文臣武将现世,皆有祥兆吉象,看来太谷要出大人物了。
9月11日,是农历八月初七,离传统的中秋佳节还有8天。这一天对于一般的人家来说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对于世居县城西郊程家庄的孔氏家族而言,却是一个值得“炫耀”和“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伴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个小生命脱离母腹,“哇”地一声啼哭,降临人间。按照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三十个字辈:“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年轻的父母给这个白白胖胖、啼声洪亮的新生男婴取了一个非常吉庆文雅的名字——孔祥熙,字庸之,号子渊,是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
孔祥熙后来果真应验了风水先生的无聊断言,成了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从此太谷孔家名声卓著。
太谷孔家,系出自山东曲阜小孔村,其先祖是中国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据孔氏家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孔子的第六十一代裔孙孔宏开,进士出身,被派往山西任职,曾经当过黎城、交城等地知县,后不幸病死在交城。孔宏开为官还算清正廉洁,平时积蓄不多,当他病逝后,遗妻及两个幼子竟然无以营葬,更凑不出旅费扶柩返回只有一省之隔的山东曲阜老家,其遗骸结果是由当地绅士基于召伯甘棠之恩,集资为之下葬的,这种结局在旧中国的官场是极为罕见的。孔宏开死后,遗妻被迫带着两个儿子落籍交城。
1644年,清兵入关攻占了北京城,建立了全国性的统治,清王朝代替了明王朝。由于受忠君思想影响,孔宏开夫人告诫儿孙忠于明室,在鞑虏统治下决不去应试做官,孔子的子孙不能帮助异族奴役华夏。因此,尽管孔宏开的两个儿子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但却懔于母命一生不曾赴试,唯以经商谋生。。次子孔闻俊经商有术,聚财有方,在发了一笔小财后,便由交城迁往太谷,落户程家庄,从此自成一系,直至1937年全国孔氏合族修谱时,才重新续上家谱,时已任国民党中央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捐款2000元重建小孔村纸坊户祠堂。
程家庄,距太谷县城西门五里余,是个景致幽美的村庄,村风淳朴、村民秉性和善。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大都从事经商,自称“家家有钱、户户富裕”。虽说地处僻壤,但村中建筑却是雕梁画栋、华丽考究,其中九栋属于孔家世居。
沾上孔子的光,太谷孔家在当地算得上名门望族,但在孔祥熙走上官途之前却一直寂寂无名。因为,自孔宏开之后,太谷孔氏家族中很少有人应科考试、跻身官场。这倒不是孔家子弟才疏学浅、智力低下难以登科及第,而是不敢悖于祖训,落个不孝子孙的恶名。随着年代流逝,也有人跃跃欲试,但结局却很悲惨。相传,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昌,少年有为,聪明过人,16岁应童子试荣获第一名。27岁那年准备参加乡试,因为与一位学问相当,字却比他写得好的同邑童生、亚圣孟子的后代孟洋争名次、分高低,便发愤图强、埋头苦练,书法功底见长。由于用功过度、元气大伤,考试时未能支持到终场,便口吐鲜血、扶病告退,数年寒窗苦读枉费。从此,他羞愧难当,痛心疾首,病情加重,卧床不起。临终前,他拉着9岁孩儿孔庆麟的手,立下家法:
“读书所以致用,凡我子孙,但求读书明理,经邦济世,能这样便是孔家好子弟,千万不要再应科考试,重蹈我的覆辙,切记切记!”
说完,含愤去世。于是孔家子弟又一次跟科举和官场绝缘了。
孔宪昌的弟弟孔宪仁,牢记哥哥的临终遗嘱,另辟蹊径,投身商界。其时票号生意在山西方兴未艾,孔宪仁便创设“志诚信票号”,当起了老板,开辟了孔家商业前程。
票号,是在清朝道光年间,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晋帮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金融机构形式,相当于现代的银行。主要负责办理汇兑、存放款和代清政府汇解京饷和军协各饷,收存中央和各省官款,吸收官僚存款及给予借垫等业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山西票号已发展到33家,分号400余处,并且远伸到了日本东京、神户、大阪,俄国的莫斯科,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等地,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务,执金融界牛耳。
当时,山西有两个最富裕的地方,一个是太谷、一个是祁县,人称金太谷、银祁县。其实太谷县城只不过是一座交通不便,人口寥寥,物产稀少,偏处内陆的小城,既不具备建立现代工业的条件,又不是商埠口岸,却居然票号林立,号称“中国的华尔街”:
“志诚信票号”是太谷三家规模最大的票号之一。在孔宪仁的操持下,业务发达、利润猛增,家业庞大。但孔宪仁膝下无子,只好把事业交给长侄、孔宪昌之子孔庆麟继承。
孔庆麟,字瑞堂,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事业家。在他苦心经营下,孔家票号生意越做越大。他在“志诚信票号”基础上,又开设了许多票号和分理机构,并兼做杂货生意。太谷有“义盛源票号”;北京有“志一堂镖局”、“会通盛”、“会通远”、“义合昌”;广州有“广茂兴”;沈阳有“源泉溥”以及从别人手中买下的太谷“三晋源”。这些金融机构和商业单位,大都在国内的重要城市、港埠和国外的西贡等地城市设有分支行号。 那时候人们一般称商人为老板,只有对那些文化修养极高的儒商才称先生。孔庆麟知书达理,又热忱于修桥铺路、乐善好施,博得当地人和同行的尊重,都喊他“孔先生”。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