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咪咪编著的《名医医案》收集了1900年~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100余种中医期刊中的340余例医家医案,既包括当时的中医名家如丁福保、曹颖甫、曹炳章、恽铁樵、余奉仙、谢利恒、章次公、秦伯未、陆渊雷、周小农、王润民、王慎轩、李健颐、杨燧熙、杨志一、俞慎初等,也收入了一些不知名的医家医案。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期刊医案的特点,体裁丰富、内容广泛,大多是撰文者根据所治病证提笔而就,把医者对一病一证的诊疗经验、感悟体会立时予以阐述总结,这些医案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充分展现了中医的辨证、疏方和用药特点,对读者甚有启发。
为了阅读更方便,对收录的医案按疾病分类方法予以归类。但对一些连载的名医医案则是原文转录。
《名医医案》收录了1900年~1949年期间一百余种中医期刊中的340余例医家个人医案,大致分为七个方面,内容上有如下特点:
1.本册中的医案,完全按照期刊中的叙述录入,其种类、长短、难易、形式都有区别,体例亦不统一,但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均为医家临诊后有感而发的记录,这些及时的记录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启发和思考。
2.有大名医因有感而发写的小医案:民国时期的时逸人先生在记述治疗自己小儿感冒一案后附有“此病为轻浅之感冒,本无记载之价值,惟有数项管见认为有研究之必要,感冒病必先汗解……”病案虽然简单,但读后必有收获。
3.有数千字、十数诊才治愈的病案,完整地展现了当时医家的中医诊疗过程,突出了辨证特点和选方用药的变化,有些医案出自名家,颇值得一读。
4.也有数篇连载的医案,虽然所涉及的病案小,但介绍的病种众多,通俗易懂,故亦分类录用,如在《神州国医学报》中不定期连载的《诊尘零影》即是此类。
5.1926年《三三医报》中一篇冯云槎所写的论文《痢痛、遗浊、消损论治》,其内容是对病症多方位的鉴别诊断,指出辨病辨证要点及遣方用药的变化,穿插以病案说明,读者会有一番新鲜感觉。
《名医医案》由王咪咪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