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指南》作者赵汝珍是清末古玩收藏家,曾任清大理院少卿。由于酷爱古玩,赵汝珍拿出一万银元在琉璃厂开了家古玩铺,取名“萃珍斋”。他在经营古玩的过程中,下力潜心研究,积年而成这方面的一个专家。赵汝珍于1939年开始执笔编撰《古玩指南》,1942年9月,20余万字的《古玩指南》印出,一时间琉璃厂内外争相传阅,首印的500部不到20天就售完,于是他10月份又印了第二次,次年出版的《古玩指南续编》和《古董辨疑》,仍大受读者青睐,被认为是古玩收藏入门的必读经典
《古玩指南大全集》将赵汝珍最经典的两部作品《古玩指南》和《古玩指南续编》汇编为一本,满足了古玩入门投资者的实际需求,《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以白话译文代替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并附注图片加以诠释,全面收录古玩珍品及全新市场估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全文风貌为了帮助读者更加方便地阅读这套经典,从中学到您需要的知识与信息。书画瓷器铜器古钱宣炉玉器碑帖纸墨砖瓦印章漆器,古玩界收藏、鉴赏、辨伪的入门必读经典。
现在,兼具鉴赏、收藏及投资价值的古玩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包括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由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栏目等都在向观众和读者介绍古玩,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开始对古玩产生兴趣,为此我们特地编辑出版了这本《古玩指南大全集》。
赵汝珍编著的《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中汇编了清代著名古玩收藏家赵汝珍的两部经典著作:《古玩指南》《古玩指南续编》。这两部书成书逾半个世纪,内容丰富、权威,前后影响了几代古玩收藏爱好者,被收藏界公认为是古玩入门的必读书。书中内容涵盖书画、瓷器、铜器、古钱、宣德炉、玉器、文房四宝、碑帖、印章、景泰蓝、漆器、料器、牙器、竹路、木器、鼻烟壶、名石等古玩收藏的绝大多数门类.是无可替代的经典著作。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了解古玩收藏。《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对原著古文进行了白话翻译。并针对书中内容选配了大量珍贵的古玩图片。图中古玩绝大多数为市场上流通的实际拍卖品,并附以市场实际收藏的参考价格,帮助读者不仅能够轻松了解到古玩收藏方方面面的知识,同时能够对现在的古玩收藏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节古玩源流
古玩,过去叫做“骨董”,就是零散杂类。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故以食品杂烹之,日‘骨董羹’;杂埋饭中蒸之,日‘骨董饭’。”《骨董十三说》中又解释说:…骨’者,所存过去之精华,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晓也。‘骨董’云者,即明晓古人所遗之精华也。”
也有人说“骨董”就是古铜的转音。不过,“骨董”并不只是指铜器,这种说法明显不够合理。其他对“骨董”的解释还有好多种,但都不够准确全面。综上所述,还是用“零杂”解释“骨董”更为贴切一些。也有将“骨董”称作“古董”的,是因为“骨”和“古”同音,不过这样说还算符合“古董”多古物的实际情况。现在另有一种说法:古董,就是古代遗存下来的珍奇物品的通称,原来杂类物品的含义已经不存在了。在明代,各种书籍还称“骨董”或“古董”。“古玩”则是清代的叫法,是“古代文玩”的简称。
收藏是人类的天性,保古尊古也是世人共有的美德,所以世界各国无不以保存他们先哲的遗物为重大的事情。中国的文明起源最早,各种名物的产生也最早。大禹铸造九鼎,夏、商、周三代争宝鼎,这是中国保存古物的开始,以后历代都以把保存前朝文物当成重要的事情。不过,古玩以现流传下来的存器物为限。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在三代时就已经非常发达了。三代的文化艺术品虽然很多,然而遭到秦始皇毁灭之后,世上存在的就不多了。如今所能见到的只有出土的铜器、玉器。秦汉时期文化很发达,精美的器物也很多,铜器、玉器仍能继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向前发展,所以秦汉的铜器、玉器制作还能达到三代的水平。
秦汉时期,生产的文化用具很多,最著名的是有关汉字书写的用具,如秦代的蒙恬造笔、汉代的蔡伦发明造纸,都是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发明。虽然当时的原物没有保存下来,但今天所有的书写用具确实是从原物演变来的。至于秦砖、汉瓦,人人都知道它们很珍贵。还有碑碣、摩崖石刻等,历代的文人雅士也都很重视。
晋人的书法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南北朝的造像艺术成为后代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唐代绘画的成就、砚石的开采,都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五代后期,虽然兵荒马乱,但文化艺术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柴世宗时期火度高、质地密的瓷器烧制成功,南唐李昇昇元年间拓帖的创制,这些都是人类文化史中的优秀成果,任何社会变化都不能掩盖它们的光辉。
到了宋代,虽然国力衰弱,然而文化艺术却高度发达,成为中国文化事业最兴盛的时期,如瓷器、玉器、铜器、漆器、书法、绘画、造纸、印书,无不尽善尽美,达到新的高峰。所以今天评论古玩的人,都以宋代生产的器物为最高水平,认为其最精妙。宋代以前的器物最真实、精美的说法,姑且存之听之,正确与否,实在是很难说清的。
元代立国时间不长,加之它是北方游牧民族,不重视文化艺术,所以八十年间并没有新的成果。到了明代,学习唐、宋二代,花大力气恢复弘扬前代文化艺术,虽然没有创新,但瓷器、书画方面还能与唐、宋相比,宣德的铜炉、景泰的彩绘,成为明代文物工艺的特色。
清代盛行仿古,凡是古人造过的器都设法仿制。由于清朝历代皇帝的热心提倡,全国民众的努力仿效,古器物的保存,新器物的产生,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所以今天市场上的古玩,半数以上是清代的产品。因其时间不久远,保存比较容易,这就是现在文物市场上清代古玩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品质也精妙的原因。清末的古玩市场,宋代器物最好,明代器物不太被重视,可以收购,也可放弃。
民国初年,非常重视明代器物,清朝产的器物不被看作古玩。在今天,连袁世凯洪宪年间生产的瓷器都成为稀世之宝,其精品很难买到,也难看到。
古物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少,而新的文物珍品的产生并不容易。这样,古玩数量的减少是必然的结果。假如有识之士站出来,提倡爱护古文物,并将这些艺术发扬光大,那实在是值得中国人额手称庆的事。
第二节古玩为何珍贵
古玩珍贵,尽人皆知。可是古玩为什么珍贵,除少数人理解外,普通群众大多是莫明其妙的。有人怀疑古玩的珍贵,有人误解。怀疑的人认为收藏爱护古玩是有钱阶级的行为,是名人的盲目冲动,借此自命清高,故作风雅。误解者认为古玩的珍贵只因年代久远,凡是古物就珍贵,而年代越古老就越珍贵。
其实,这些看法都不对。古玩的珍贵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古玩自身的原因,二是人为的原因。自身的原因,即古玩所用的材料质地很好,再加上精美的工艺水平,后人难以仿制。比如唐宋时期的书画,其艺术造诣很高,后世难以企及。夏、商、周三代的铜器、玉器,其做工精细,又有文字,对后世考古有极大的帮助。其他各种古玩也都一样,是中国文化与艺术最高水平的范本。这些古玩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理所当然的。
造成古玩价格不菲的人为原因也很多,大致情况有以下几点:研究古玩本是无聊的行为,把有用的精力花费在死去之人的身后遗物上,对现在的国计民生毫无裨益,是社会不能接受、人类不能同情的。然而几千年来却一直为国人所津津乐道,实在是专制政体给逼出来的,是无可奈何的行为。
人活在世上,除去睡眠休息之外,大脑要思考,肢体也要运动。中国四千年来一直是君主专制,在圣君贤明之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知识分子可以畅所欲言,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但翻阅四千年历史,圣君贤明之时太少,多数为黑暗政治时期。在昏君暴臣的统治下,愚夫愚妇可以任其支配,但稍有知识的人能对社会上的是非善恶无动于衷吗?但在专制政体下批评时局,谈论政治,非但自身不保,九族也要受到牵连,这是文人和士大夫不得不思考的事,自然其言行也要受到很多的限制。除读书从政之外,不准有所活动,跳舞、赌博、集会、结社在当时均被视为行为不端,不但为国法所不许,舆论也不容。万不得已只好走上好古这条路,以古玩为惟一的消遣佳品。
其次的原因是,在当时的专制时代,政治虽然不一定很正轨,但一般官吏还是比较畏惧社会议论的,对于他们的越礼非法行为,必然要多方遮掩。清末的庆亲王当时总理国政,权倾中外,可是因为在汇丰银行中存有百万两的私财,他还惧怕三麟公司的参奏,何况一般官吏。如果年俸不到百两的官吏,十年之后拥有价值千两以上的房产地业,明晃晃地摆在众人眼皮之下,必定会被御史所参奏,也会被社会所不容许。古玩则没有定价,千元以上的器物可以用一元购得。官吏们如果藏有比他的收入价值多一倍的古玩,则会被社会视为合乎情理,所以官吏均以收藏古玩为隐藏自己真实财力的妙法,这是古玩为什么受人珍惜的又一原因。
还有,旧时官吏的升迁不定,在北京任职时购置不动产是一种投资办法。但一旦外调,管理及经营在京的不动产业却很麻烦,而且当时又无银行之类的机构,收藏金银极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收藏古玩就成了变相的积财方法。另外,通过贿赂谋取差事虽然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使用现银还是觉得有一点难堪,于是就选择用古玩来代替。比如某官缺卖价万元,谋求官缺的人如用现金,就留下行贿的痕迹,如别人参奏更是值得三思。但是如果卖官缺之人将不值一元的破铜烂铁送到古玩铺寄卖,索价万元,而买官的人立即用万元从古玩铺中购得,如此转换,则不留受贿卖官的形迹,任何参奏、调查都拿不到犯法的证据。所以,古玩又是过去卖官买官行贿受贿的一种媒介,是官场中不可缺少的东西。P12-15
本编于九月二十三日第一次出版,原印五百部,不到一个月即完全售罄。此种结果绝非本书编写的成功,而证明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古玩著述需要之迫切。不过购买本书阅读的人对于本编的内容并不清楚,如果只看书名购买,假如作者是骗子,借此来欺骗世人,那么可以算成功了。但作者自认为并不是骗子,也不是想借写这本书而图名利。社会上如此欢迎,我不但不感到高兴,反而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当初没有料到世人对古玩会如此重视,仓促间作了这本书并冒昧发行。我原来认为综合评论古玩没有专门的书籍,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抛砖引玉,以引起专家们的注意,而本编作为引子,是非美恶固无重大关系,所以编述时并没有特别努力。去年十月开始写作,今年三月完成,前后仅半年,并且是公务之余抽时间来写的,实际所用的时间更为有限,所有内容仅取之现有的参考书及我记忆中的事例,并未多方考证,以致取材简略,叙述凌乱,甚且舛错失实,诸所难免,对读者的热诚感到非常惭愧。以后一定专门研究,希望所叙述的内容完整、正确,以满足爱好相同人的心意。
不过,编述本书有两点困难:一、凡是中国考古学之类的书都是过去的文字,语句生涩拗口,现在的人阅读不容易,作者又不敢擅作主张加以改变,以掠古人之美。所以本编中凡文字艰涩的地方都引用古书上的原文,希望读者能够耐心读之,切不要以为我故作高深。二、本编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揭穿伪作古玩的黑幕,因为作伪之术由来已久,已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的职业。虽然受骗的人已经很多,但以作伪为职业的仍有很多人。我从宣传古玩知识的角度出发,更应该全面揭露作伪的内幕,以肃清弘扬古代文化上的障碍。但从人道主义出发,似又不便直接揭穿内幕,以致剥夺彼辈一线之生机。因此,关于作伪的例子大多隐约言之,会心人在字里行间也可求得实况,一定不要怀疑作者调查的不实。再说考古是人人都知道的难事,我斗胆编写这些内容,其中舛错、误解、缺略、简陋的地方绝不会少,读本编的人和我一样都是古玩爱好者,弘扬古代文化的责任和我相同,纠正本书错误之处的责任也和我相同。如果每一个读者指正一处,合千人即为千处,然后聚千人之所长,再编为千人合著之《古玩指南》,那一定可以说是名实相符的《古玩指南》,这实在是关系到古玩界前途的关键。作者不敏,愿与读者诸君共勉之。
赵汝珍识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