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古时代(元时期)/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白至德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家的观点,通俗的阐释,一部精要的中国通史,一部精略的中国史学史。

《白寿彝史学20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共11册。本书为丛书的第7册,即《中古时代(元时期)》册,由白至德编著。

本册论述的元朝是约当于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的中国历史。元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统治境域之广大,民族之众多,政治、经济、文化之复杂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这自然带来许多应如何认识与评价的问题。因此,本册应尽量避免就这些问题作繁琐的论说和结论,而应着重于史实的辨析和归纳,力图让读者通过比较全面、充分和准确的史实考述,从而得到比较恰当的认识。

内容推荐

白至德编著的《中古时代(元时期)》是“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之一。

《中古时代(元时期)》论述了元时期论述成吉思汗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到1368年元顺帝退出中原的历史,约162年。1271年忽必烈又建大元国号,而原来的国号仍未废弃,全称为“大元大蒙古国”。1276年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继续清除南宋的残余势力,建成了统一全国的元皇朝。

元顺帝退出中原后,元廷迁往漠北,继续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目录

前言

中古时代·元时期

第一讲 元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

1.史学书籍的纂修

2.其他主要史书

3.《行记》类史书

4.其他珍贵史书

5.颇具价值的《政书》

6.备受重视的地方志

第二讲 大元大蒙古国

1.分散的部落与统一的民族

2.“乾元”之义,“元”为国号

3.元朝160余年的历史

4.疆域所属与曾经的舆图

5.都城之变与其两都制

第三讲 元代蒙回藏畏等多民族

1.蒙古高原的各部落孕育了蒙古民族

2.外来人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回回民族

3.元朝管辖之下的藏族(吐蕃)

4.唐代回鹘人的后代--畏兀儿族

5.云南各族

6.东北汉蒙契丹女真等诸部

第四讲 成吉思汗奠定大蒙古帝国基业

1.蒙古高原之铁本真奋斗的身影

2.元太祖成吉恩汗缔造失蒙古国

3.虽为天骄也“只识弯弓射大雕”

第五讲 忽必烈统一全国建立元朝

1.平息李璮之乱

2.加强封建专制

3.灭掉南宋统一江南

4.夺得西北巩固边疆

5.一心稳定经济秩序

6.“汉法”起伏不止

第六讲 大元大蒙古国的功臣

1.改变帝国命运的刘秉忠

2.推动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的许衡

3.元世祖的高级慕僚姚枢

4.博学的政治家耶律楚材

第七讲 元成宗与“持盈守成”

1.成宗之立持盈守成

2.惟和政治平定西疆

3.“朝廷更政”皇位之争

第八讲 元武宗与“惟和惟新”

1.政治上强调“惟和”

2.经济上恢复“惟新”

3.“粉饰文治”

第九讲 元仁宗右儒与汉法再行.

1.继位与“崇文右儒”

2.前期汉法的再推行

3.后期的政治弊端

第十讲 元英宗的新政与南坡之死

1.至治新政孤立无援

2.南坡事变英宗被弑

第十一讲 从元泰定帝到元宁宗帝

1.五帝继位轮番辗转

2.两都之战帝位而为

3.至顺年间之“文治”

第十二讲 元朝顺帝统治的衰败时期

1.至正新政,绝非中兴

2.开河变钞,无济于事

第十三讲 “摧富益贫”、“杀尽不平”

1.黄华与许夫人的合与叛

2.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军

3.徐州李二和濠州郭子兴

4.南方的彭莹玉和徐寿辉

5.元朝腐败与刘福通再起

6.最后的失败及完全变质

第十四讲 朱元璋削平群雄与元朝灭亡

1.朱元璋之初起

2.戎马生涯16年

3.扩孛权益之争

4.元朝最终灭亡

第十五讲 西北的四大“宗藩之国”

1.察合台汗国

2.钦察汗国

3.窝阔台汗国

4.伊利汗国

第十六讲 科学文艺之多元发展

1.哲学思想的继承和传播

2.元初的一代文宗——元好问

3.天文和水利学家郭守敬

4.在元代文艺中曲占要位

5.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

6.南戏在元末的进一步发展

7.诗词及民歌的繁荣

8.写意之画风和书名天下

第十七讲 宗教方面之开放态度

1.最先接受的佛教

2.旧道教与新派别

3.伊斯兰教之发展

4.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

5.原始巫教萨满教

第十八讲 礼俗之“二元性”

1.蒙汉色彩浓厚的祭祀

6.仪制体现出的二元性

7.各族的婚丧各从本俗

8.岁时节序则大同小异

第十九讲 最繁盛的中外交通

1.当时最先进的中国海航

2.通往西方的要道——陆路

3.马可波罗及伊本白图太

4.朝、日、波斯、阿拉伯、尼泊尔

第二十讲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1.与高丽的关系独一无二

2.与日本之往来非同一般

3.与安南、占城的传统邦交

4.与缅国之关系变迁

5.与暹国、罗斛的友好相通

6.与真腊的交往持续不断

7.与爪哇一战影响甚大

8.与南海诸国加强了交往

9.与印度、僧伽剌交流空前

10.与非洲阿拉伯半岛的交往

11.与欧洲广泛频繁的交往

试读章节

元时期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当时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二次民族重新组合在史学上也反映出来。在这个时期,史书的编撰和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目前可供研究元史的海内外资料,非常丰富。可谓:

史料搜集得广,考核精审,立论平实,可说功力相当深厚。

如何评价元时期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需要结合史实,予以全面考虑,单独强调哪一面,都是不应该的,也是不科学的。下面着重介绍主要产生于元代和有关元代历史的一些颇具价值的史书,以此来彰显元代史取得的成就。

1.史学书籍的纂修

(1)官修史著

《元朝秘史》的修撰

《元朝秘史》(M0ngqol—un Nihucha T0bchiyan),这是蒙古族的第一部历史巨著,同样也是用畏兀儿体蒙古文书写的蒙古族的第一部文学杰作,作者佚名。此书后有“鼠儿年七月……写毕”注示,由此应成书于13世纪中期。

《元朝秘史》是一部古代蒙古族的民间世代传说,描述了蒙古族的起源、成吉思汗先世谱系、蒙古社会生活、阶级状况,其中并突出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在逆境中的奋斗、蒙古国家的建立及其南侵西征的全部过程,以及窝阔台汗继位后的事迹,反映了当时蒙古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政治军事制度、部落战争、社会意识等诸多领域的内容,是研究早期蒙古历史和文学的极为重要的典籍。

现存的《元朝秘史》是明初四夷馆的汉文本,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傍注汉译,并分段作了节译,题名《元朝秘史》。汉译部分只是《脱卜察安》(藏于宫廷的“秘文”)的一部分,原文早已散失。

辽、金、宋三朝史书的纂修

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王鹗请修辽、金二史,世祖命左丞相耶律铸、平章政事王文统监修,后又诏史天泽监修。南宋亡后,又令史臣通修辽、金、宋三史。仁宗延裿年间也曾诏修辽、金、宋三史。但终因义例未定,一直未能定稿完成。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命中书右丞相脱脱修三史,任三史都总裁,铁木儿塔识、太平、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辽史》总裁官,铁木儿塔识、太平、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李好文、杨宗瑞、王沂为《金史》、《宋史》总裁官。是年3月,三史同时起修,至正四年3月完成《辽史》,11月完成《金史》,至正五年10月完成《宋史》。都总裁脱脱虽未亲自写史,但他在组织写作班子、拨江南原南宋学田作修史经费、确定三史各为正统的原则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脱脱独断日:‘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决定确定了平等对待三史的基本原则,它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统属的历史状况,也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具有进步意义。

三史的具体工作,以欧阳玄出力最多,他从选择史官、汇集史料到制立三史凡例,亲撰论、赞、表、奏等,贡献最多。康里人铁木儿塔识,担任三史总裁官,“多所协赞”;修史官中有畏兀儿人廉惠山海牙、沙刺班(汉名刘伯温),哈剌鲁人伯颜,唐兀人斡玉伦徒、余阙,钦察人泰不华等少数民族史家,这是二十四史编撰队伍中所仅见的,三史都是各族史学家共同劳动的结晶。

(2)私撰史著

元代私家史学著作十分丰富,其中以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苏天爵的《国朝名臣事略》最为著名。

胡三省(1230年一1302年),字身之,天台(今属浙江)人,南宋亡后,隐居山中,继续《资治通鉴》的注释工作。胡三省的注释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又充满了民族感情。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哀痛,隐晦曲折或借古讽今地抨击元朝的统治。

马端临(1254年一14世纪前叶),字贵舆,饶州乐平(今属江西省)人。他要对中国的历史行程,研究其“变通张弛之故”。他收集了大量材料,分成24个门类,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作出不少的判断,写成《文献通考》348卷。这是在社会制度方面的伟大的历史著作,比杜佑的《通典》还更为丰富。他还著有《多识录》,是有153卷的又一部巨著。可惜失传了。

马端临,宋亡后隐居不仕,花了20年功夫著成《文献通考》唐杜佑的《通典》门类分得过宽,且只写到天宝年间。《文献通考》是《通典》的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是研究宋和宋以前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一部巨著。

苏天爵(1294年一1352年),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文宗天历间完成《国朝名臣事略》15卷。苏天爵还编有《元文类》70卷,收录元代名家诗、文八百余篇。

(3)译著

元代是各族人民互相交流十分活跃的时代。在人们日常生活、政府行政、文化交流等方面需要用语言进行交往,因此,元朝政府十分重视双语教育。一方面要使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不致“断绝”;另一方面又要使少数民族尽量掌握汉语,提高文化素质,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

当时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监学,培养了大量政府部门中的译史,为各族之间沟通语言起了不少作用。元朝统治者也非常重视蒙古、色目人掌握汉语。为适应各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需要,元代涌现了一批文字学家和翻译家。汪古人马祖常将《皇图大训》、《承华事略》翻译为蒙古文。回回人察罕,精通中国历史典故,曾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古文,又译蒙古文《脱卜赤颜》为《圣武开天纪》,还将《太宗平金始末》译为汉文(《元史·察罕传》)。汉人鲍信卿是著名的蒙文专家,元贞初年间曾选编史传中的故事及时务切要者250余条译为《杂目》,又编蒙古、畏兀儿语法为《贯通集》、《联珠集》、《选玉集》等。

2.其他主要史书

宋濂,王袆等所撰《元史》

《元史》,共2lO卷,明宋濂、王袆等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1月,夺取元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的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元洪武。同年8月庚午(初二日),明军占领元朝大都(今北京),元亡。

洪武二年(1369年)2月1日,在南京天界寺(今南京朝天宫东)正式开始编写,至8月11日结束,参加纂修者除总裁宋濂、王袆外,还有汪克宽、胡翰、宋僖等16人,仅用了188天的时间,便修成了除元顺帝一朝以外的纪37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共159卷。由于编纂时间之仓猝,而且缺乏顺帝时代的资料,全书并没有完成,于是欧阳佑等被派到全国各地调查顺帝一朝资料。朝廷于洪武三年2月6日重开史局,仍命宋濂、王袆为总裁,率领赵埙、朱右、贝琼等15人继续纂修,经过143天,7月1日成书,增编顺帝纪10卷,增补元统以后的《五行》、《河渠》、《祭祀》、《百官》、《食货志》各1卷,三公和宰相表的下卷,《列传》36卷,共计53卷。然后合前后二书,厘分附丽,共成210卷,也就是现在《元史》的卷数。

《元史》正文由《本纪》、《志》、《表》和《列传》等部分组成。由于《元史》的成书草率和它所受到的种种指摘,自明朝就不断有人企图增续和重修,先后成书的有:明代胡粹中的《元史续编》;清代邵远平的《元史类编》,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曾廉的《元书》;民国以后屠寄的《蒙兀儿史记》,柯绍态的《新元史》等。P4-7

序言

《白寿彝史学20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共11册。本书为丛书的第7册,即“中古时代·元时期”册。

本册论述的元朝是约当于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的中国历史。元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统治境域之广大,民族之众多,政治、经济、文化之复杂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这自然带来许多应如何认识与评价的问题。因此,本册应尽量避免就这些问题作繁琐的论说和结论,而应着重于史实的辨析和归纳,力图让读者通过比较全面、充分和准确的史实考述,从而得到比较恰当的认识。

有关元史的专著,虽然在历史上有很多次的重修,虽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其原因是新东西接受得少。元史和别的朝代的历史不同,虽然中外材料多,但是史学家们重修所用的主要还是汉文的旧材料;当然他们也取得一些成绩,在旧材料的基础上有所补充。特别是钱大昕,他的学识非常广博精深,也懂一些满文、蒙文,他发现《长春真人西游记》,又大量利用了《元朝秘史》和碑刻材料,在《潜研堂金石跋尾》中考订很多。到洪钧、屠寄时,虽然他们收集了些新的外文材料,但由于这些材料是转手的,自己又很难读懂原文,所以造成译文常有许多错误,另外搜集到的材料也不会很全,因此他们编写这史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方法。

到了20世纪80年代,怎样来修一部新的元史专著《元史》呢?白寿彝先生认为不要走重修旧史的老路,而是希望通过综合体这种新体裁,既吸收旧史体的优点,又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如典制部分,不同于旧史体的志书,而是要用现代眼光把元代制度说清楚;列传也是这个道理,《元史》的列传错误和缺陷比较多,要从新的角度来表现元代重要人物,并订正《元史》列传中的一些错误。从此白先生开始走上了重修著元史的新路!

白先生在元史的综述部分,总括了元代历史。总括按时间顺序进行,他把元代历史分为四个时期来写。中国历史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民族,一是疆域,元代历史在这两个方面更加突出。白先生很注意历史上的民族问题,希望把民族问题写好,在综述里专门讲元代多民族聚合的局面。由于蒙古西征,使得元代疆域广阔,超过了唐代,中亚直到欧洲东部的辽阔地区归人大蒙古的疆域,成为元朝的宗藩,因此白先生在综述中增加了有关元代宗藩国的内容。清末魏源写《元史新编》时补了宗藩的传记,但材料简略,而且有错误,需要订正和补充。另外,元代还有中外交通频繁的特点,这也需要有关章节来反映。除了元朝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宗教的内容,再加上以上有关特点,白先生关于元史综述部分的传说就比较丰满一些,既起到类似本纪的作用,又不失通论著作的功能。白先生在新综合体中,讲述了一个序说,用以介绍材料和研究状况。元代史料的世界性很突出,史料不但有中国史料,还有外国史料;中国史料中既有汉文史料,也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材料。蒙元史不但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而且对于俄罗斯、伊朗、伊拉克、中亚各国以及土耳其、阿塞拜疆,都是它们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段,所以这些国家的历史文献中都有蒙元时代的丰富材料,都在研究这段历史。欧洲东方学的兴起为什么非常重视蒙元时代?那是因为欧洲向东扩张,无论是政治势力还是文化势力,扩张到土耳其就与蒙元时代的历史遗产接触了,而奥斯曼帝国是蒙元时代以后兴起的。再往东到了伊朗,伊朗从13世纪中期到15世纪都和蒙元时代有关,而俄罗斯到15世纪蒙古时代才慢慢终结与蒙元帝国的关系,因此欧洲的东方学者要研究这段历史。何况在这段时期里,元朝跟西方世界还有许多直接的来往,比如著名的马可波罗,在欧洲也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旅行家,还有基督教传教士。欧洲很重视基督教的东传,称为东方基督,天主教也是元朝时传到中国来的。元代民族间的聚合、与外国的交往很多,蒙古、西藏与内地汉民族的交叉影响,回回人带来了伊斯兰文化,基督教徒带来了基督教文化,元朝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性的文化,所以说元史研究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必须要进行国际性的沟通才能充分进行。这样一来,元史从地区性研究,或者从整体的文化形态、历史文化制度来说,都需要从中西结合的角度来考虑。

白先生在典制方面,是要反映元代制度的概貌。元的制度与唐宋有联系,忽必烈建国立制,以唐为法,实际上是以金为法,金承辽,辽学唐,当然辽金制度与宋也有关系。元的制度不但与中原制度有关,还与少数民族的制度有关,特别是与蒙古、西藏有关。元的制度对后代也有影呐,如对明的卫所制度、行省制度都有影响。元史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关于典章制度的记载疏误之处甚多。现在有的人有误解以为元史已经给年纪大的人搞得差不多了,实际并非如此。别看有关元史的文章发了许多,其实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不但元朝的制度与唐辽金的继承关系值得研究,而且与蒙古、西藏等民族制度的联系也值得研究。因此,要把元代每一个具体的制度都搞清楚不太容易。鉴于此白先生希望大家在研究元史时,在大的方面不要遗漏,做到重点突出,有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暂时留待以后研究。很难做到各章节都具较高的水平,有的写得可能就好一些,有的也可能就粗略了一些。

白先生在列传部分,要求首先做到准确,《元史》列传部分的错误是很多的,在利用时一定要订正。具体的作法是以旧传为基础,同时将有关人物的行状、神道碑、墓志铭、记、序等相关材料,都要收集完备,旧传叙述的一般事件可删节,旧传遗漏的重大事件要补上,并改正旧传在年代、事迹上的错误。希望新的传记完成以后,虽然对人物事迹的叙述不是很全面,但是比较准确的。列传部分涉及大量的考订问题,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传记要改正旧传的错误。按说应该把这些订正的原委注出来,但篇幅较多,全书的体例也不允许这样做,只好省略了。因此,看起来好像每一列传都是平铺直叙,但下边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在展开总体研究时,白先生讲要特别注意元代多民族历史文化的特点。注重中国历史是统一的多民族历史的观点:

研究中国历史要有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所以中国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不是汉族的独角戏。中国的历史文化确实是多民族的综合文化,实际上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所以,今后培养出来的年青学者,不管研究哪个朝代,不仅仅是元代,都要有一种中国多民族历史的观念,不然的话,就很难将一段历史说透。

在《白寿彝史学20讲》的系列丛书“中古时代·元时期”册中,同样也只能讲20个专题,所以也只能讲述白先生在这个历史时代所涉及的一些史学研究的部分内容,当然还要兼顾广大读者们感兴趣的一些史学问题,这也就不可能对中国中古时代·,元时期的相关史学研究做出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在这册书中,’我们力争突出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靠近大众,尽力让广大的读者了解白寿彝的史学观点之精髓,史学研究之深广,并有助于使广大的读者在学习中国史学时有所帮助,也为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要,提供一些参考,方便阅读,从中不断获得更多的史学知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感悟到历史的真谛,努力做到彰往而知来。

《白寿彝史学20讲》,因为是普及史学科学的读物,所以我们对于其中一些所选用的材料来源都没有注明,虽然如此,但是这些材料也都是出自白寿彝先生生前审阅过、修改过并最后亲自定稿的材料,同样这种作法也延续了白先生的一贯所为。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书中采用了楷体字,这是白寿彝先生讲史学的文字部分;一般宋体字,是编者插入的辅助文字部分,这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白寿彝先生所讲的史学内容,并使全书内容顺畅一致,方便读者的阅读,就此也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

《白寿彝史学20讲》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白寿彝赋予我的力量与勇气,以及他的挚友、同仁、学子和弟子们的热情、广泛而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当然,还应该特别感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领导和编辑们,因为他们为出版这套丛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热忱,甚至于不辞辛苦。我的小孙女白知灵对我的这册写作,亲助力依旧重要。

如今,我们已经跨人了崭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这个崭新的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用力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历史的真谛。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2010年10月16日

林萃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