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200~145Ma)是地球历史上地质作用非常活跃的重要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全球性地质、地理、气候、生物和成矿事件。《新疆北部的侏罗系》描述了新疆北部大型陆相盆地的侏罗纪和部分三叠纪地层。
绪言
第一章 侏罗系概况
一、构造背景
二、侏罗纪沉积盆地及侏罗系分布
三、侏罗系的基本特征
1.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的含煤沉积
2.中侏罗世晚期半干旱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
3.晚侏罗世干旱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
第二章 侏罗系岩石地层划分
一、岩石地层划分沿革
二、岩石地层单位简介
1.八道湾组(J1b)
2.三工河组(J1s)
3.西山窑组(J2x)
4.头屯河组(J2t)
5.三间房组(J2s)
6.七克台组(J2q)
7.齐古组(J3q)
8.喀拉扎组(J3k)
9.水西沟群(J1-2sh)
10.石树沟群(J2-3sh)
第三章 重要地层剖面
一、准噶尔盆地
1.准噶尔盆地南缘
2.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二、吐哈盆地
1.吐鲁番坳陷
2.哈密拗陷
三、三塘湖盆地
四、库普盆地
五、和什托洛盖盆地
第四章 生物群
一、植物
1.晚三叠世植物群
2.早侏罗世植物群
3.中侏罗世早中期植物群
4.中侏罗世晚期植物化石
二、孢粉
1.晚三叠世孢粉组合
2.侏罗纪孢粉组合
三、大孢子和孢形体
1.Calamospora rhaeticus-Hughesisporites gibbosus-Trileites组合
2.Horstisporites hatrrisis-Trileites tourrayi-Nathot"stisporites yanqiensis组合
3.Minerisporites institus-Kuqaia组合
4.Minerisporires richardsoni-Erlansonisporites sparassis-Paxillitriletes pyllicus组合
5.Erlansonisporites sparassis组合
四、轮藻
1.化石的分布
2.轮藻化石组合特征及其时代意义
五、双壳类
1.研究概况
2.化石产地及分布
3.生物群总体面貌及演变
4.郝家沟 头屯河剖面侏罗纪双壳化石组合
5.生物群的时代
六、腹足类
1.化石产地和地层分布
2.腹足类组合特征与地层对比
七、叶肢介
1.化石产出层位及分布
2.叶肢介动物群序列及特征
八、介形类
1.化石的产出层位及分布
2.化石组合
九、昆虫
1.Ovivagina-Prolorthophlebia latipennis组合
2.Rhipidobla ttina robusta-Liaossogomphites xinjiangicus组合
3.Mesobaetis sanjiafangensis-Tuhanectes组合
十、脊椎动物
1.研究概况
2.化石产地及分布
3.生物群总体面貌及时代意义
第五章 地层时代与对比
一、地层时代
1.八道湾组
2.三工河组
3.西山窑组
4.头屯河组
5.三间房组
6.七克台组
7.齐古组
8.喀拉扎组
9.石树沟群
二、新疆北部侏罗系与中国北方其他地区的对比
1.下侏罗统
2.中侏罗统
3.上侏罗统
三、新疆北部侏罗系与中国南方的对比
1.下侏罗统
2.中侏罗统
3.上侏罗统
第六章 重要地质界线讨论
一、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1.岩性依据
2.古生物依据
3.有机碳同位素依据
二、下侏罗统.中侏罗统界线
1.沉积特征
2.生物群
三、中侏罗统-上侏罗统界线
四、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第七章 新疆北部侏罗纪古气候
一、主要古气候指示标志
1.古生物标志
2.气候敏感沉积物标志
3.有机碳同位素标志
二、新疆北部侏罗纪各时期气候特征
1.早侏罗世最早期(八道湾组下段沉积时期)
2.早侏罗世早中期(八道湾组中段沉积时期)
3.早侏罗世中期(八道湾组上段沉积时期)
4.早侏罗世晚期(三工河组沉积时期)
5.中侏罗世早期(西山窑组沉积时期)
6.中侏罗世晚期(头屯河组沉积时期)
7.晚侏罗世(齐古组和喀拉扎组沉积时期)
三、新疆北部地区侏罗纪气候的演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