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荟萃红墙保健医王连清50多年中医保健与诊病经验的养生励志书。书中,作者将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保健思想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针对失眠、肥胖、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多种亚健康问题及常见病问题,提出一套科学、安全、实用、高效的家庭保健法。
同时,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坎坷路的王老,更在书中首次敞露心扉,娓娓讲述了红墙里那一段段感人岁月。她用一生的历练向我们证明: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不再抱怨,相信自己的人生轨迹一定是良性的,那么精气神就会天天充足,远离疾病,改变命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墙保健医/国医健康绝学系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王连清//马雷//马青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荟萃红墙保健医王连清50多年中医保健与诊病经验的养生励志书。书中,作者将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保健思想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针对失眠、肥胖、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多种亚健康问题及常见病问题,提出一套科学、安全、实用、高效的家庭保健法。 同时,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坎坷路的王老,更在书中首次敞露心扉,娓娓讲述了红墙里那一段段感人岁月。她用一生的历练向我们证明: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不再抱怨,相信自己的人生轨迹一定是良性的,那么精气神就会天天充足,远离疾病,改变命运。 内容推荐 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其实,我当医生这么多年,倒是觉得这句话可以改成:“人有七情六欲,哪能不生病?”许多病从起因到发展,说到底,很多都是由心理原因决定的。 从我接触的这些中央领导人来看,我觉得,他们的饮食并不是我们老百姓想象的那么神奇。好多人问我,他们是不是经常吃一些这个那个的,因为他们有条件。我说没有,没有看到他们吃这些。 他们健康的真正秘诀在于什么呢?越是艰险的环境,越是困顿的境地,越是注意精神保持平衡,心态保持宽广,这才是人一辈子最需要的营养。 做医生这么多年,要说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点:想要身体好,先把消化系统调理好!那怎么调?当然是用饮食!我常给病人讲,不管什么健康问题,都是三分治,七分养。 人老了,也要独立,不要总是把希望放在儿女身上,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自己去做,尤其是自己的心理问题,要自己想办法排解。人老了,我们还是父母,还是要言传身教。 儿女对老人的孝顺,有的人认为买吃买喝、温饱不愁就是好,其实不是这样。我现在也是老人了,我知道老人缺什么。老人不缺钱,缺少的是亲情和沟通。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第一章 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 科学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要想健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人人都可以喜气洋洋地步入百岁 第二章 常见病的调治法 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便秘 失眠 疼痛病症 肥胖症 痤疮 第三章 慢性病的调治法 高血脂症 脂肪肝 高血压病 冠心病与心肌梗塞 脑中风 糖尿病 前列腺增生症 第四章 亚健康的调治法 疲劳综合征 慢性腹泻 抑郁症 过劳死 第五章 女性疾病的调治法 痛经 闭经 更年期综合征 黄褐斑 盆腔炎 第六章 介绍几种养生方法 四季养生法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调畅情志养生法 经络养生法 我国名医养生经验 第七章 中医可以治疗重病和急症 “表里双解法”医治发烧急症 针刺法治好了“厥症”和前列腺炎 一根毫针可以让严重肌肉萎缩者康复 第八章 无怨无悔,一生康泰 万病由怨起 相信自己,相信规律,相信党——滋养心态的灵丹妙药 饮食好,不衰老 第九章 愿人人都有快乐老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走出常见的保健误区 儿女该如何尽孝 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孝敬 做符合心里的事就是最大的养生 精神营养可以使人快乐和长寿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后记 试读章节 万病由怨起 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我当医生这么多年,倒是觉得这句话可以改成:人有七情六欲,哪能不生病?有些病从起因到发展,很多都是由心理原因决定的。医学研究也发现,成年人一半以上的病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而所有的“心”病大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怨”字!中医叫“七情内伤”。 “从乐天派到乳腺癌”的故事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个比较要好的女同事,性格很开朗。她当时刚准备结婚,父亲突然被查出有历史问题。那时结婚这样的事情是要经过组织讨论批准的,但因为她父亲的问题,组织上没有同意两人的结合,她和未婚夫不得不分开。后来,她自己也受父亲问题的牵连,被调出保健医岗位,下放到一所基层学校当校医。这两件事情对她打击特别大,一下从天上掉到地下。她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别人劝也没用。她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天天郁闷,天天哭,结果没过多久就查出了乳腺癌。 后来,经过医治,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跟正常人无异,于是她有了一个幸福的家,还生了孩子,小日子也算是有滋有味。可是,天长日久,她的心里仍是放不下以前的痛苦经历,心里的那个疙瘩总是解不开,过了些年,她还是因旧病复发离开人世了。 其实,现在回头看她的这些遭遇,都不算什么,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可是她自己看重了,怨恨了,它就会在你的生活中找事!尤其是女性,身体特征决定了一生气就容易走乳腺这条线,如果常常心怀怨气,肝郁气滞,最容易出现乳腺病症。 世上人人都有怨 其实人活着,过日子,谁心里能没点儿难受的事情,尤其是我们这些经历过“文革”的人,和这个同事一样遭遇的人太多太多了,有的人可能比她还要惨。像她这种情况,自己没有做过什么错事,没理由地受到牵连和打击,很多人都会觉得命运不公平。道理上想不通,就会把这些怨恨积存在心里,一遍一遍琢磨。时间长了,琢磨就成了折磨,这些怨恨就可能成了生活里和身体里的“癌细胞”。 有个年纪比我小的朋友,她爷爷是因受到批斗而离世的,她爸爸15岁就成了孤儿。其实她爸爸年轻的时候特别好学,只是因为“文革”耽误了他的一切,为此他就一直想不开,即使现在退休了,也喜欢一个人喝闷酒,翻来覆去和孩子念叨那些不愉快的往事,抱怨个没完,弄得儿女们也很苦恼。在这位父亲看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儿女成才了,但都无法抵消他对过去的怨,所以再好的东西他吃起来也不香,再美的事情他也高兴不起来!而这些抱怨就变成了生活中的“癌细胞”,不但家人唯恐避之不及,就连他的身体也跟着坏了下去,于是胃病、肝病就找上了身! 我也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对于那个年代的不愉快记忆,你要这样去想:那是历史的一个遭遇,是一代中国人的遭遇,不是你一个人的,不需要你一个人去承担,也不是哪一个人能承受得了的。放大了看,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人人心里都有很多的阴影。但如果我们把头回过来,看看现在,我们日子过好了,国家发展了,儿女们都成才了,这就是我们的幸运。当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再想到下一代快乐地成长,我们心里应该有一种感动,一份感恩。当一个人懂得去感恩生活,自然不会再抱怨! 我有一位老领导,年纪和我差不多大,是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她非常优秀,退休后还返聘到一所学校做管理。刚去的时候,领导承诺给她分房。结果她工作了三年也没有分到房。老太太怎么想也想不通。她经常去找学校领导要求解决问题,一遇到以前的同事就抱怨学校对不起自己,回到家也是经常一个人生闷气。 后来她突然发现自己吃饭没有吞咽能力,最后逐渐发展到全身肌肉功能丧失,只能躺在床上让人照顾。你想想这是多么痛苦的事!一天三顿饭都要靠她的老伴把食物打成流质,用管子输到她的胃里。 医生诊断说,这种病症多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无法根治,只能通过人造食管喂食,直到身体功能衰竭。 所以说,您抱怨,想不开,这些抱怨身体都能听得见,也能听得懂!我常说一句话:谁都可能给您委屈,但是别人给您了,不管他是不是想害您,您自己千万别再害自己。 “文革”期间我下放到江西,一呆就是五年。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做错什么,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要说我当时不愁不怨那不可能。但是事过境迁,放下怨还是记着怨,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要知道,只有我们在精神上放下了,身体才不会受到伤害! 国学大师季羡林最近有一个朴实的哲学理论,他说好人坏人怎么分?好人就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人,人豁达开朗,心理就健健康康;坏人是什么?就是自私自利,事事斤斤计较,算计别人。我觉得,他说得真好。但我想补充一句,好人更是不抱怨的人。 我今年也快到78岁了,前段时间去医院检查的时候,特意把各项癌反应都做了一遍,没有任何问题。所以您看,人心中有没有“怨”,身体会告诉你。 P200-203 序言 《国医健康绝学》是一套荟萃了中国各地保健名家多年来在防病养生方面实用经验的系列丛书。丛书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各类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预防之法,还告诉大家养生的根本在于要颐养人的“生长收藏”。 本套丛书的作者或是盛名在外、经年累月奋战在教学、科研、临床第一线的名师专家,或是得其家学和先师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的良医,或是久病成医后的中医大修之人,或是遍尝百草之后以颐养身心为乐的通达之士。虽然自古“道不轻传,医不扣门”,但是他们却毫不吝惜自己的养生防病绝学高技,以普度世人的心苦身病为己任,以惠泽众生的快乐健康为大荣。 《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丛书的出版,是本着积极预防疾病、提早化解潜藏在人体的隐患、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宗旨,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健康,关注养生,而不是只仅仅关注疾病。我们建议,如果自身盼情况不是“未病”状态,而是急病、重病或迁延不愈的痼疾,那么这时候还需要大家及时去医院求诊问治,接受常规治疗。“急病上医院,未病自己防”,如此,才能及时并全方位地保证自己的健康,这正是本丛书一直提倡的科学、理性的生活态度。 我们衷心欢迎各界有志于振兴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的仁人志士和广大读者积极为本丛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期携手为中国老百姓的健康贡献绵薄之力。 《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丛书编辑部 后记 我从医56年以来,特别是在我学习中医以后这35年中,临床治疗常见病的效果不断地在提高。而且,我还接诊许多位急症和危重病人,尤其是近几年来,我曾到西医医院“ICU”病房中抢救治疗几例危重病人,经过我用中医中药或针灸治疗以后,转危为安,病人痊愈回家生活如常,我甚感欣慰与高兴。 回想我这56年在从医路上的进步过程,有以下几点仍然是我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学习和总结出来的。 一、1975年,我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名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后,开始在中医药大学做旁听生听课,后来又进入文革以后第一届恢复的两年制的西医学习中医班、以及古典医籍高级进修班和针灸提高班学习,共达六年之久。这使我有机会长时间系统地学习我国博大精深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二、由于我多年做“红墙医生”,有机会能够经常见到许多位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泰斗为首长们看病、会诊或治疗,如四大名医施今墨、皮肤科权威赵炳南,还有章次公、秦伯未、龚志贤、蒲辅周、“四大名医”汪逢春的弟子谢子衡、魏龙骧、岳美中等老师;针灸界的杨济生、叶心清、孙振寰老师等。通过听这些中医前辈们的分析病情和看这些老师们治病的神奇效果,耳濡目染,让我了解到许多西医难治中医却能出奇效的事实,从此我就产生了要学习中医、学好中医,以更好地为人们解除病痛苦的想法。 使我受教育最多的、最深的是施今墨老师和谢子衡老师。施老经常说“理真术效”,意思是说医生必须要先把医理弄清楚,治疗的医术才能有效。遵从老师教导,我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学习古医书籍,至今几乎天天手不离书,就是为了弄清医理,提高治病的效果。读书几乎成了我的第一需要,甚至把吃饭、睡觉都放在了第二位。 今年我的视力下降明显,半年之间配了两次眼镜,还觉得视物不清,眼科大夫说我看书时间太长,眼睛太疲劳,应该禁视休息。但这仍然不能阻挡我看书的欲望和需求。 施老师认为,八纲辨证还不能满足临床上的应用。他认为,气血是人身体的物质基础,人的脏腑功能和四肢百骸的荣润,全靠气血的通达和营养,因此,中医治病是从整体出发的,绝不是头痛只医头,脚疼只以脚,必须要在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基础上,再加上气血辨证,应为“十纲辨证”。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也是中药治疗的准则。十纲辨证的依据是“四诊”(望闻问切),把从四诊中了解到的临床症状和望舌、切脉的客观体征以后,再综合分析,才能做出诊断。尤其是诊脉和观舌绝对不能忽略。 施老看病时,问病人病情非常认真仔细,综合分析之后才确定治法方药。施老还崇尚“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脾胃论学说,他在治疗病人的同时注重调理病人的脾胃功能,他在给病人治病祛邪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扶助病人的正气,标本兼治,目的是要调动病人自身的潜能,共同战胜疾病。正如古医书中的名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指导得出的治病法则。但是,他在用扶正与祛邪药物的比例上很有讲究,老师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恰当地区分用药的比例,同一种病症,也要根据不同的体质,治法也有区别,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医生要博采众家之长,不能死背书本,因为疾病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季节、气候不同,要按照实际情况施治,不可以用少数的成方、单方统治百病,也不能生搬古方套用。要遵古而不拟古,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要经方、时方灵活运用等。施老师的许多教导,使我受益匪浅。 我的传承老师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的入室弟子谢子衡老师,汪逢春老先生是现代温病学派的代表。谢子衡老师不仅秉承了汪老师治疗温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专长,对治疗其他病种也很精通。例如谢子衡老师教我治疗临床最多见的外感风热感冒时的“表里双解法”,使我在临床治疗外感病时受到很多启发。 我跟随谢老师临床学习时间最长,每周跟老师出诊抄方学习达2~3年之久。谢老师不仅医术高明,还是一名画家,文学、历史、哲学的知识都非常丰富。老师教我的不仅是学医、看病,还像慈父般地教我怎样去做人做事。 他常让我看些有教育人意义的古典文学,例如《醒世恒言》《古文观止》,让我阅读民国时期介绍中医的《余岩岫传》和《中医的脉象与现代心电图的对比分析》,并将汪逢春老先生的《卢泊医案》传授给我,要求我看的每本书都要写出感想或评论。我都按要求去完成,就连2003年“非典”初期,香港保健杂志向我约稿时,我也要将写完的稿子请谢老师过目批准,才把稿件寄出去。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瘟疫流行,不知道写的对不对,所以要请老师把关。 现在我遇到一些疑难病症时,有时还会向老师求教,只是谢老师已经94岁高寿了,不好多打扰他老人家。 2009年教师节,我去看谢老师时,告诉他,我从当年9月份开始,又回到退休的单位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上班了。老师听后,随手提笔写下了陶渊明的诗句“鸟倦飞而知还”,以此来告诫我既要为人们解除疾苦,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看到这句诗,联想到94岁高龄的老师不顾自己的身体在第一线为人们看病,并且对我这77岁的学生关爱备至,内心充满了感激。 回忆几十年来诸多位恩师对我方方面面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我在学习前辈们超高医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几十年临床医疗从病人身上取得的经验,也总结出了一些我的调治疾病思路,现将当前临床上最多见的几种疾病介绍如下: 1.关于调治亚健康的方法 亚健康已经是全世界的通病。据报道,我国亚健康的发病人数约占社会人群中的70%,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亚健康状态高于70%。我认为,现今时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脑力和体力劳动超负荷的运转,不注意劳逸结合,个人欲望过高,驱动自己损害身体,牺牲健康,以及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和环境污染等是引起亚健康的首要因素。 亚健康虽然不能确诊为病,但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调治,也可能发展成为病,这也是“过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亚健康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亚健康状态的确有以疲劳为主症的许多不舒服症状,根据我在临床的观察,亚健康患者多属虚症,按照中医理论调理非常有效。调治的方法应该是扶正与祛邪标本兼治,在用药比例上,大部分患者可用1:1,即扶正固本的药用50%,治疗身体不舒服的药也用50%;少数病人根据病情可用4:6或7:3或6:4或3:7。按照我的经验,遵照中医理论辨证审因,立法选方,综合调治,完全能将亚健康的人逆转为一个健康的人。 2.关于调治女性闭经的方法 原发闭经也是许多女性亚健康的一个症状,西医治疗往往都是用性激素调治,可是我治疗原发性闭经患者时,从来不首先使用破血通经的药物,如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汤或少府逐瘀汤治疗。我临床上曾经见到过一些闭经患者,用强迫来月经的药物治疗以后,下次闭经的时间会更长,也可以说是没有治疗效果。因为它不合符中医治病的法则,这与用黄体酮治疗没有区别。所以,病人找我一诊时我首先确定她是为什么闭经的,看是否属于气血虚弱、气滞血瘀、肝肾亏损、寒凝血瘀、或痰食阻滞等原因,然后再根据不同体质进行全身调治,最多两诊就可以调好,极少数需要三诊调治。整体状态明显好转以后,再用活血下血通络的药物调治,很快就会月经正常,一治一准。我用的就是“辨证审因”调治法。 3.关于调治软组织疼痛的方法 临床治疗软组织疾病多用物理治疗、中西药物和针灸治疗等,都有一定得治疗效果,现就其针灸治疗方法谈谈我的治疗经验。我认为传统的针灸穴位远远不够临床使用,必须结合西医解剖生理病理选用更多的科学合理穴位,或点或片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这也是我在国家体委治疗国家运动员的科研课题成功以后取得的经验。例如,治疗运动员急性肌肉拉伤时,在拉伤肌肉两头的末端,骨骼上的附丽区进行针刺和扭伤肌肉的肌腹加灸松解痉挛,很快肌肉拉伤的疼痛就会消失。后来,我在我院为国际培训中心、为外国留学生讲课时的专题课都是讲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症,很受外国学生欢迎,包括香港中医协会和香港保健协会邀请我去讲的,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症,我将多次的讲课手稿写成了一本《软组织外科针灸学讲义》,但至今未将讲义写成书发表。 为什么我治疗以上三种病症和其他临床上常见病效果都比较好?我认为是与我的辨证思路和治则立法更细致些有关系。 我看病时,特别重视“四诊”,望、闻、问、切一样不落,尤其是看舌和切脉。在辨证的时候,我不只是根据四诊得到的资料分析疾病所属之纲,是阴症还是阳症,是表症还是里症,是寒症还是热症,是虚症还是实症,还是气血问题。我还要看病人产生这些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即辨证必须审因。 而我的治则立法,也不只是开个方子了事,而是顾及病人的整体情况,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大多数情况下,我先解决好病人的吃好、睡好问题,调动病人自身的潜能,提高他的免疫力,再采取开方用药、针药并用、通经络活气血等方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战胜疾病。这样既能祛邪疗病,又能扶正固本,标本兼治。所以我临床治病的效果都比较好,而且起效快。 最后,用我的“八十字学医经”做我的结束语吧! 勤学古训 医理精通 四诊为先 认真执行 八钢为准 气血共同 谨守病机 激发潜能 辨证审因 理真证明 标本兼治 祛邪扶正 博采众长 立法选方 综合施治 疗效上升 调理脾胃 先后并重 吃好睡好 百病皆轻 王连清 2010年7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