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画说上海生活细节(清末卷)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刘善龄//刘文茵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世纪初的上海,西风东渐,华洋杂处,城市生活中的传统与时尚此起彼伏,互相融合。刘善龄等的《画说上海生活细节(清末卷)》从当时的画报中挖掘老上海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分岁时篇、饮食篇、时尚篇、居行篇、娱乐篇、园林篇、医教篇、社会篇等八篇。

内容推荐

刘善龄等的《画说上海生活细节(清末卷)》这本小书将向你叙述上海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来龙去脉。从书中你会知道一百年前上海人怎么度过一年的四时八节,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潮人怎样穿戴,以致上海女人何时开始披围巾,何时拎着坤包上街之类生活史的细枝末节。

《画说上海生活细节(清末卷)》取名“画说”,因为图画和文字在书中同样重要,书中所选反映上海城市生活史的二百余帧图画,都是从《点石斋画报》和《图画日报》等百年前的报刊上细心截取,有些画能直接传递文字不能或者不曾记录的信息,有些画则以中西老报纸以及清末笔记细加考证。图画传递老上海的市井风情,不只满足一般读者的好奇,对于再现历史场景的影视戏剧创作,也有参考的价值。

目录

序言

一.岁时篇

 1.谢年:上海人的祝福

 2.绕阶名纸拾梅红

 3.塔灯高照浦东西

 4.二月十二花朝节

 5.合城扫墓赶清明

 6.年节担盘送礼忙

 7.端午龙舟重阳菊

二.饮食篇

 1.逢熟吃熟最开心

 2.马路小贩和室内菜场

 3.排骨年糕背后

 4.大梆馄饨卜卜敲

 5.“大饼油条”的前世今生

 6.小说一品香

 7.冬天的番莱馆和宵夜馆

 8.老画报里寻找旧茶馆之繁荣

 9.邵万生月饼也不错

三.时尚篇

 1.闺人嗜烟真时尚

 2.满城尽见高领圈

 3.1909年的时尚达人

四.居行篇

 1.晚清作家笔下老红木

 2.福利公司的家具发票

 3.客栈改名旅馆

 4.烧煤的时代到啦!

 5.南京西路亮电灯了

 6.煤气公司宣布减价

 7.人力车之黄包车时代

 8.1901式的新记录

五.娱乐篇

 1.丹桂茶园开男女同台之先河

 2.从茶园走向新舞台

 3.四马路影戏喧哗图

 4.今夜只玩“圈的温”

六.园林篇

 1.康脑脱路上的徐园

 2.愚园路上叹愚园

 3.陆士谔张园“世博”梦

七.医教篇

 1.1909年医院概览

 2.百年老校剪影

 3.城市的文化地标

八.社会篇

 4.彩票的后吕宋时代

 5.百年不变的骗术

 6.打得倒皇帝打不倒笼头水

试读章节

古代人送拜年帖或骑马或坐轿,清末上海富贵人家拜年先坐马车、人力车;到宣统年间又有了汽车拜年。有钱人貂褂狐裘,高车驷马,“身不觉其冷,体不觉其劳”,虽然日拜几十家,亲自下车递帖的只有几处,其余一律仆从代劳。贫穷人家忙于生计即使过年也没有空闲去行这等虚礼。最苦恼是上海中等人家,他们大多做小本买卖,对那些生意场上的伙伴,或者经常往来的客户,过年时候决不敢怠慢,但出门拜年只能靠两足奔波,沿门入贺,一天下来已是汗下如雨,筋疲力尽。倘遇上雨雪盈途泥泞载道,上张雨伞,下穿钉靴,四处奔走更加苦不堪言。

拜年虽是个老习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扩大,便不断有人想出简化的方法。19世纪90年代上海官场开始流行团拜,这一风气最初兴起于京师会馆。1885年农历新年,正值中法战争之际,浙江巡抚刘秉璋因时局严峻,不允各地官吏前往省城团拜贺岁。《点石斋画报》那一年特作“新年团拜图”,称赞“此举固可敬又可师”。

1909年农历的十月初八,《申报》登出一则印制贺岁名片的广告,只要花上一角洋钱就可定制洋梅红纸的贺岁名片百张,那家叫振华物产的印刷所除了印中国传统梅红名片,也印“外国名片,每百叁角,洋文式角。金边方角圆角或红纸或白纸,每百叁角至六角,隶字或宋字任诸君选择”,一百年前上海正处在中式名片向西式名片的转型,现如今诸位见惯了白纸黑字的名片,有谁还记得“绕阶名纸拾梅红”的美丽年景。其实名片、贺卡使用古朴鲜艳的梅红,应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画里有话:贺年片有奖销售

民国之后新式贺年片逐渐流行,推行这一新事物的是各家出版机构,1918年文明书局发行的贺年信片分绅界、商界、学界、女界和普通等五种,每种都有相应的祝贺小启,词句隽妙得体,不需再费笔墨;贺年片上绘有花草、风景、人物等图案二十余种,式样精美堂皇,每张二分,一打二角。1927年各书局发行贺年片不再设专门对象,唯有花草、人物等图案与双片和单片等不同式样的区分,售价双片为三至二分,单片约一分半到八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书局都以买二打送一打,或者在整包销售时附赠礼券,如大东书局头奖赠梅兰芳牌香烟十听,或铁机花缎马褂料一件;二等赠獭皮四喜暖帽一顶或金山驼毛绒毯一条;三等赠天韵楼游览券一张。国华书局的奖品更加诱人,一等奖一名,奖品十足赤金戒礼券一只;二等五名,赠德国二磅热水瓶一只;三等十名,赠裸体美女香烟盒一只;四等十四名,赠蜜蜡香烟嘴一只;五等四十名,赠玛瑙弹簧铅笔一枝;小奖送的无非挂历、信笺、铅笔之类。奖品昂贵虽不免为商家噱头,但贺年片市场大,获利厚,竞争激烈亦可推想。

序言

顾颉刚小时候少年老成,不爱游戏,只喜欢听大人讲神话故事,或与祖父外出散步。祖父带他上街或给先人扫墓,看见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必定会把它们的历史讲给他听,回家后再让顾颉刚按着先后次序写成一个单子。于是,在少年顾颉刚的意识里,就有了最起码的历史认识:凡是眼前见的东西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不是古代尽有,也并非现在才有。后来成为一代历史大家的顾颉刚,回忆往事仍然说这个认识使他毕生受用。历史不是一套套空洞的干巴巴的说教,也不能仅依靠宏大的历史叙事,历史是鲜活的,有着丰富的细节,一个普通人,思想只要不被汗牛充栋的细节淹没,总能从具体的历史中得到感悟。而最能让一个人历史认识得以升华的,恐怕就是生活周围最熟悉最常见的事情。

这本小书将向你叙述上海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来龙去脉。从书中你会知道一百年前上海人怎么度过一年的四时八节,辛亥革命前夕上海人的生存环境、衣食住行,最具上海地方特色的蔬菜,最平常的早点大饼油条;百年前的上海潮人怎样穿戴,以致上海女人何时开始披围巾,何时拎着坤包上街之类生活史的细枝末节。

本书取名“画说”,因为图画和文字在书中同样重要,书中所选上海城市生活史的二百余帧画面,都是从《点石斋画报》和《图画日报》等百年前的报刊上细心截取,有些画能直接传递文字不能或者不曾记录的信息,有的画则以中西老报纸以及清末笔记细加考证。图画传递老上海的市井风情,不只满足一般读者的好奇,对于再现历史场景的影视戏剧创作,也有参考的价值。辛亥前夕上海的中上阶层流行穿极高领子的衣衫、插胸花、冬天穿皮靴,这些服饰史的细节恐怕许多导演舞美不曾留意。百年前上海街头小店出售汽水,因为装在圆底的瓶中,所以必须倒挂在店堂里。松江的欢乐谷之前一百多年,上海就曾有过西方发明不久的木质过山车,这些城市细节都能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关注细节不只是有趣,写作中尽力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或许也改写了文化史的通常说法,譬如上海人使用煤气的最早时间,男装与女装红帮裁缝的区别,还有上海最早男女同台演戏的时间,这些在文化史上不无意义。扑克牌在中国的流行,过去很少见文献记载,我们在小说《海上繁华梦》中有了意外的发现,借助互联网的帮助甚至找到了一百年前上海人最初玩的扑克,并且知道了生产它的美国公司依然存在,这种牌仍然还在生产。

历史教科书关注的是那些给当时或后世带来深远影响的大事件、大人物、大发明、大改革,以及改变社会进程的大战争、大革命。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将那些彰显易见大事件比喻为“澍雨降而麦苗茁,烈风过而林木摧”。除了明显地影响历史的骤变,还有一种历史以渐变的形态出现,譬如衣食住行之类生活方式,变化细微而难以觉察,就好像是潮水冲击着河岸,渐渐地形成的淤滩;又好比隔夜的茶水在紫砂壶中慢慢积淀为茶渍,哪怕细心的人也难以察觉。然而历史的渐变一旦形成便不能轻易地被磨灭,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的共同习惯或心理,人们无法确知它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造成,但普通男女的饮食起居行为举止,也许对它的出现都曾起过作用。历史是骤变和渐变的总和,悄然的渐变为彰显的骤变积聚能量,彰显的骤变又为悄然的渐变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正是烈风过而林木摧的历史骤变,这本书讲述辛亥前夕上海社会发生的细微而难以觉察的历史渐变,也算是对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

最后,这本书写作和出版得到过许多帮助,钱丽明女士细心的编辑,美编魏来小姐对图画做了极认真细致的装帧设计,秦静女士曾给本书的初稿提过不少的建议,还有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和卢湾区图书馆的朋友,在本书资料收集中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