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斯洛/大家精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强//汪洋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李强、汪洋编著的《马斯洛》透过对马斯洛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内容推荐

《马斯洛》是“大家精要”丛书之一,由李强、汪洋编著。

马斯洛(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纽约曼哈顿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的长子,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斯洛的一生怀揣对人性美好、乐观的态度,他对人类的潜能、创造力和意志的信念为世人所深知。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最主要的奠基人,他打破了长期以来心理学只研究人性阴暗、病态一面的模式,积极关注健康人格,自我实现理论更是对“最佳人类”的剖析,这股思想逐渐发展为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与神经分析、行为主义鼎足而立。马斯洛的学说就像是一场悄悄进行的意识革命,有人这样说道——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

《马斯洛》带大家走进马斯洛的世界!

目录

第1章 马斯洛的早年生活

 一、新大陆的移民

 二、与母亲的关系

 三、早期的知识探索

 四、贝莎从表妹到恋人

第2章 成长于威斯康辛

 一、“领路人”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文化相对主义的人类学者

 三、毕业成果

 四、开创性的灵长目动物性行为理论

 五、舍弃医学

第3章  重返纽约

 一、成为桑代克的助手

 二、人类性行为和支配行为的探索者

 三、钟灵毓秀的纽约

 四、与印第安人共度的夏天

第4章 变革与转折

 一、快乐的教书生活

 二、开明而又传统的性观念

 三、生物本源的倾向

 四、使命感的激发

第5章 自我实现理论的问世

 一、自我实现理论的缘由

 二、需求动机理论

 三、自我实现的前期探索

 四、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五、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自我实现呢

 六、自我实现的途径

第6章 布兰代斯的新启程

 一、创立心理学系

 二、《动机与人格》 的出版

 三、困难重重的师生关系

第7章 高峰体验的提出

 一、高峰体验的调查研究

 二、高峰体验的特征

 三、高峰体验的意义

第8章 自我实现理论的拓展

 一、自我实现理论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观点

 二、和尚能自我实现吗

 三、性别与自我实现

 四、初涉管理领域

 五、创造力的“领跑者”

第9章 墨西哥的休假与酝酿

 一、悠然自得的休假生活

 二、“自我实现”的新启示

 三、休假期间的社交活动和学术活动

第10章高峰体验的深化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建立

 一、高峰体验对健康的意义

 二、宗教学的启示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建立

 四、幽默的重大意义

 五、幸福心理学

第11章 企业管理中的一面旗帜

 一、优心态概念

 二、考察非线性管理公司

 三、进步管理

 四、关于领导者

 五、管理动力学

 六、无结构团体

 七、怨言水平

 八、协同作用

 九、自我实现的企业家

第12章 晚年生活

 一、混乱中的美国

 二、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融入政治学

 三、在赞誉中继续前行

 四、疲惫与失落

 五、患病与感激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生物决定论相协调

 七、社会问题亲密感的缺失

 八、反传统文化的战士

第13章 陨落于阳光普照的加利福尼亚

 一、走出学术界

 二、来到萨加

 三、人性的精髓

 四、高原体验

 五、心中的美国梦

 六、安详的凋零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4章 变革与转折

一、快乐的教书生活

自从1937年来到布鲁克林大学任教,马斯洛一直觉得十分快乐。他的学生大多与自己的背景颇为相像,相当多的孩子是犹太移民们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没见过什么世面。但学生们天资聪慧,求知欲极强,这让马斯洛十分欣喜,并很快和他们搞好了关系。布鲁克林大学建立于1930年,是纽约大学系统中的最新成员,虽然这所学校的管理制度相当呆板,以致马斯洛从讲师升到副教授用了八年的时间,而且教学任务也很繁重,较少有精力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学术活动,但由于有和他意气相投的学生们,马斯洛还是十分欣慰。

马斯洛最初讲授变态心理学,这门课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是其他教授所不能比的。他幽默的谈吐、憨厚的外表、横溢的才华,学生们对上他的课程趋之若鹜。马斯洛还经常请学生们到家中做客,轻松愉快地讨论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其中不仅包括心理学问题,还涵盖学业前途、性方面等大家关注或平时比较禁忌的话题,整个讨论都是相当开放的。

在此期间,马斯洛还担任起了半专业心理治疗者的角色。并且,马斯洛自己也接受过一次精神分析的治疗。这次治疗虽然未能改善他对母亲的敌意情绪,却使他有了精神分析的亲身体验。他主要依靠自己的直觉、阅读以及与搞精神分析的朋友们的交谈积累经验,为学生们提供非正式的心理治疗服务。当然,这也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的缘故。这些非正式的治疗工作对马斯洛此后的思想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马斯洛从一个个案例中不断发掘人类的内在需求和动机,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中发现目的和意义的需求、那些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动机。这些都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的启蒙。

二、开明而又传统的性观念

在布鲁克林大学,由于马斯洛与这里的学生们有着共同的种族背景,与他们的交往也就相对随意得多。他与学生们的讨论主题经常会涉及到性。这对布鲁克林大学中这些大多还是处男处女的学生震撼不小,同时也使他们获益颇多。由于在犹太人家庭里,性实际上是个被禁忌的话题,因而在家庭中他们几乎不可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大多数学生还是与父母同住,这也使他们很少有机会进行性活动。他们是一群没有什么性体验的学生,他们接受可敬的马斯洛教授的邀请,共同谈论性问题。并且,讨论会是男女生同时出席的。在平时每位学生就算是面对最要好的朋友也很难启齿关于性的话题,因而这样的讨论会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次相当重要的经历。

马斯洛对性行为总是抱着开明和宽容的态度。马斯洛经常这样告诉学生,所有的性情感都是完全正常的,不必为此感到不安与困窘。并且,他还强调,不要把性幻想或性体验当做一种邪恶的行为。例如说,手淫是消除性紧张的一种健康的途径而不是什么不齿的勾当。所以,在讨论会上,马斯洛总是鼓励学生坦率地说出自己对性的看法以及性经历。他相信,诚实的自我披露有助于消除对性的焦虑和烦恼。出于这个目的,他还要求学生写性自传。

对于美国主流社会关于性和肉体的道德标准,马斯洛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好菜坞大片时常渲染出一种纯粹出自肉体的性吸引,这与一些恶俗的小说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这会让青少年对性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狂热幻想,甚至引发社会价值观的混乱。马斯洛曾对学生说:“当你第一次体验性时,你会感到失望的。它和小说上写的完全是两回事。”

马斯洛强调,社会上迫切需要的是一种针对广泛大众的普遍的性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早期性教育。这有助于消除两性之间过分的神秘感和单纯的肉体吸引。马斯洛一生都是裸体主义的支持者,他认为裸体主义者为两性之间能够自由自在地相处发展友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首先,他们使男女之间彼此不再感到陌生,减少由于单纯的好奇心导致的性探险。其次,爱情由此将更多出于社会和感情因素,而不纯粹出于肉体因素。

马斯洛还曾阐述这样的观点:“消除两性之间在经济、社会和法律上的不平等是社会变革的必由之路,首先妇女的经济地位必须有显著改变,这才能保证变革的最终效果。”在当时那个年代,马斯洛就能道出这样的一番话,足见其远见卓识。直到大约过了半个世纪以后,国家通过立法扩大妇女经济和就业方面的权利,马斯洛的预想才最终得以实现。

马斯洛探讨性话题的态度虽然较为开放,但他也有相对传统与保守的一面。作为一个在20岁就和唯一交往过的女孩结婚,并最终相守一生的人,马斯洛是十分称赞和拥护婚姻中的一夫一妻制的。他告诫学生,坦然地接受性欲并不等于可以随意地将每一次的性冲动付诸实践。虽然性体验能够给人带来兴奋和满足,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要学会克制,直到找到合适的对象,这也是感情成熟的一个标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的这一观点,马斯洛向学生推荐了卢斯·曼洛和大卫·菜维编著的《幸福家庭》一书,并将此书作为其有关性问题讲座的教材。这本书清晰地告诉大家,现实中的性体验或者是爱情并不总是充满传奇与浪漫的。真正幸福的婚姻是在看到对方的不完美之处时,仍能守护这段感情中的美好,保持平和的心境,愉快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中,稳定的家庭仍是一个人最能感受到踏实和满足的地方。

马斯洛就是以这样一种诚实而开放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学生们有关性的问题的。可以说,他不温不火和实事求是的做法,给学生们带来了超越其父母与朋友的巨大影响。他从前的一位学生回忆道:“他总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尽其所能,这就是通向幸福的最佳途径。”

三、生物本源的倾向

自从与黑脚印第安人相处后,马斯洛一直难以忘怀那个夏天。在抛弃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文化相对主义之后,马斯洛转而回想起早先对猿猴所做的那些实验,那些暗含着生物结构的研究。尤其是马斯洛通过对两个女儿的抚养和照顾,使他更加坚决地摒弃了少年时期热衷的行为主义论调。女儿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某些需求或厌恶,这并不是文化赋予她们的。而且两个孩子从出生起,她们的性格就截然不同,一个活跃一个安静。这更说明了行为主义的异想天开,人类绝不是任由文化捏造的陶土。马斯洛曾在1938年纽约举行的人类学年会上如是说:“现在对一个心理学家来说,似乎知道某人的人格类型比知道他是个黑脚印第安人更重要。我们也许有必要承认,每个人来到这个社会时,都不是白纸一张,而是带有基本的或自然的‘某种固定的人格倾向’。”

四、使命感的激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的发生,以及随后美国的参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马斯洛的生活。就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几天,在马斯洛驱车从他所执教的布鲁克林学院回家的途中,他的车子被一列由童子军和穿着过时服装的平民所组成的游行队伍挡住了。他们用走调的横笛吹奏爱国歌曲,并高举标语,抗议日本不宣而战的丑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同情心的人,看到此情此景,马斯洛的心被深深地震痛了。他写道:“泪水开始从我的脸上流下来”,“那一瞬间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而且决定了从那以后我要做的事情”。他意识到只有通过人类动机的研究,才能真正理解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因此,他决定献出一生,试图建立一种“和平餐桌”的心理学,并证明“人类能够超越战争、偏见、仇恨等,而臻于更完善、更高超的境界”。自此,马斯洛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却令人振奋的探索之路。

P33-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