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民国才女美文
分类
作者 石评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叶君主编的《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是“民国才女美文”系列之一。

石评梅的创作各体兼长,带有“五四”高潮期的鲜明印记。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妇女的觉醒,或许最为引入瞩目。石评梅毫无疑问是当时女界最为早醒的灵魂。她编报刊、写文章,为争取妇女的权益,为呼吁社会关注妇女的生存处境,为警醒不自觉被男权桎梏的姐妹而振臂高呼。1924年,年仅22岁的石评梅不断发表充分彰显其女性意识的激扬文字,即便今天读来,仍令人激动与讶异。散文《露沙》,可视为作者与同道露沙(庐隐)的笔谈,探究妇女的命运和作为知识女性对于时代、社会的责任。

内容推荐

叶君主编的《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是“民国才女美文”系列之一。

《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部分,收录了石评梅的精品之作。具体有:《心之波》、《弃妇》、《祷告》、《红鬃马》、《叫她回来吧!》、《这是谁的罪?》等。

目录

序 叶君/1

散文

心之波/3

母亲/7

漱玉/15

小玲/19

露沙/23

《妇女周刊》发刊词/26

红粉骷髅/27

梅隐/29

致全国姊妹们的第二封信/32

烟霞余影/35

灰烬/41

爆竹声中的除夕/44

痛哭和珍!/48

寄山中的玉薇/51

缄情寄向黄泉/54

我只合独葬荒丘/58

肠断心碎泪成冰/62

梦回寂寂残灯后/66

寄海滨故人/70

给庐隐/76

深夜絮语/80

婧君/83

墓畔哀歌/87

寄到鹦鹉洲/91

蕙娟的一封信/94

涛语/98

恐怖/114

小说

弃妇/119

祷告/124

红鬃马/131

被践踏的嫩芽/139

白云庵/144

流浪的歌者/151

林楠的日记/160

忏悔/169

诗歌

叫她回来吧!/179

你告她/181

春的微语,183

留恋/185

心影/187

星火/189

谁的花球?/192

归来/194

“我已认识了自己”/196

痛哭英雄/198

夜深了/201

旧稿/203

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205

抬起头来,我爱!/207

秋的礼赠/209

浅浅的伤痕/211

附:晶清《浅浅的伤痕》

祭献之词/215

断头台畔/217

别宴/218

附:晶清《临行》

这悠悠相思我与谁弹/223

我告诉你,母亲!/225

夜行/227

疲倦的青春/229

红叶的家乡/231

玫瑰花片的泣诉/233

戏剧

这是谁的罪?/239

附录

石评梅略传 庐隐/251

我哭你唤你都不应 晶清/258

忆评梅 高全德/262

试读章节

露沙

昨夜我不知为了什么,绕着回廊走来走去的踱着,云幕遮蔽了月儿的皎靥,就连小星的微笑也看不见,寂静中我只渺茫的瞻望着黑暗的远道,毫无意志地痴想着。

算命的鼓儿,声声颤荡着,敲破了深巷的沉静。我靠着栏杆想到往事,想到一个充满诗香的黄昏,悲歌慷慨的我们。

记得,古苍的虬松,垂着长须,在晚风中:对对暮鸦从我们头上飞过,急箭般隐人了深林。在平坦的道上,你慢慢地走着,忽然停步握紧了我手说:

“波微!只有这层土上,这些落叶里,这个时候,一切是属于我们的。”

我没有说什么,检了一片鲜红的枫叶,低头夹在书里。当我们默然穿过了深秋的松林时,我慢走了几步,留在后面,望着你双耸的瘦肩,急促的步履,似乎告诉我你肩上所负心里隐存的那些重压。

走到水榭荷花池畔,坐在一块青石上,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水榭红柱映在池中,蜿蜒着像几条飞舞的游龙。云雀在枝上叫着,将睡了的秋蝉,也引得啾啾起来。白鹅把血红的嘴,黑漆的眼珠,都曲颈藏在雪绒的翅底;鸳鸯激荡着水花,昂首游泳着。那翠绿色的木栏,是聪明的人类巧设下的藩篱。

这时我已有点醺醉,看你时,目注着石上的苍苔,眼里转动着一种神秘的讪笑,猜不透是诅咒,还是赞美!你慢慢由石上站起,我也跟着你毫无目的地走去。到了空旷的社稷坛,你比较有点勇气了,提着裙子昂然踏上那白玉台阶时,脸上轻浮着女王似的骄傲尊贵,晚风似侍女天鹅的羽扇,拂着温馨的和风,嫋嫋的圈绕着你。望西方荫深的森林,烟云冉冉,树叶交织间,露出一角静悄悄重锁的宫殿。

我们依偎着,天边的晚霞,似纱帷中掩映着少女的桃腮,又像爱人手里抱着的一束玫瑰。渐渐的淡了,渐渐的淡了,只现出几道青紫的卧虹,这一片模糊暮云中,有诗情也有画景。

远远的军乐,奏着郁回悲壮之曲,你轻踏着蛮靴,高唱起“古从军”曲来,我虽然想笑你的狂态浪漫,但一经沉思,顿觉一股冰天的寒风,吹散了我心头的余热。无聊中我绕着坛边,默数上边刊着的青石,你忽然转头向我说:

“人生聚散无常,转眼漂泊南北,回想到现在,真是千载难遇的良会,我们努力快乐现在罢!”

当时我凄楚的说不出什么;就是现在我也是同样的说不出什么,我想将来重翻起很厚的历史,大概也是说不出什么。

往事只堪追忆, 一切固然是消失地逃逸了。但我们在这深夜想到时,过去总不是概归空寂的,你假如能想到今夜天涯沦落的波微,你就能想到往日浪漫的遗迹。但是有时我不敢想,不愿想,月月的花儿开满了我的园里,夜夜的银辉,照着我的窗帏,她们是那样万古不变。我呢!时时在上帝的机轮下回旋,令我留恋的不能驻停片刻,令我恐惧的又重重实现。露沙!从前我想着盼着的,现在都使我感到失望了!

自你走后,白屋的空气沉寂的像淡月凄风下的荒冢,我似暗谷深林里往来飘忽的幽灵;这时才感到从前认为凄绝冷落的谈话,放浪狂妄的举动,现在都化作了幸福的安慰,愉快的兴奋。在这长期的沉寂中,屡次我想去信问候你的近况,但慵懒的我,搁笔直到如今。上次在京汉路中读完《前尘》,想到你向我索感的信,就想写信,这次确是能在你盼望中递到你手里了。  读了最近写的信,知你柔情万缕中,依稀仍珍藏着一点不甘雌伏的雄心,果能如此,我觉十分欣喜!原知宇宙网罗,有时在无意中无端的受了系缚;云中翱翔的小鸟,猎人要射击时,谁能预防,谁能逃脱呢!爱情的陷入也是这样。

你我无端邂逅,无端结交,上帝的安排,有时原觉多事,我于是常奢望着你,在锦帷绣帏中,较量柴米油盐之外,要承继着从前的希望,努力作未竞的事业;因之,不惮烦嚣在香梦朦胧时,我常督促你的警醒。不过,一个人由青山碧水到了崎岖荆棘的路上,由崎岖荆棘又进了柳暗花明的村庄,已感到人世的疲倦,在这期内,澈悟了的自然又是一种人生。

在学校时,我见你激昂慷慨的态度,我曾和婉说你是“女儿英雄”,有时我逢见你和宗莹在公园茅亭里大嚼时,我曾和婉说你是“名土风流”,想到扶桑余影,当你握着利如宝剑的笔锋,铺着云霞天样的素纸,立在万丈峰头,俯望着千仞飞瀑的华严泷,凝思神往的时候,原也曾独立苍茫,对着眼底河山,吹弹出雄壮的悲歌;曾几何时,栉风沐雨的苍松,化作了醉醺阳光的蔷薇。

但一想到中国妇女界的消沉,我们懦弱的肩上,不得不负一种先觉觉人的精神,指导奋斗的责任,那末,露沙呵!我愿你为了大多数的同胞努力创造未来的光荣,不要为了私情而抛弃一切。

我自然还是那样屏绝外缘,自谋清静,虽竭力规避尘世,但也不见得不坠落人间;将来我计划着有两条路走,现暂不告你,你猜想一下如何?

从前我常笑你那句“我一生游戏人间,想不到人间反游戏了我”。如今才领略了这种含满了血泪的诉述。我正在解脱着一种系缚,结果虽不可预知,但情景之悲惨,已揭露了大半,暗示了我悠远的恐惧。不过,露沙!我已经在心田上生根的信念,是此身虽朽,而此志不变的;我的血脉莫有停止,我和情感的决斗没有了结,自知误己误人,但愚顽的我,已对我灵魂宣誓过这样去做。

十三,九,二十

P23-25

序言

叶君

石评梅(1902~1928),山西平定县人,小名元珠,学名汝璧,现代著名女作家。惊世的才华和过于短促的生命,某种意义上,让石评梅成了一个民国传奇。今天,一旦提及民国那些才情耀世的卓异女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她。

石评梅自幼喜欢梅花,成年后自号“评梅”,居所雅号“梅窠”。确实,梅花成了这位民国才女最为恰切的象征,一生犹如一枝梅的花开花落。石评梅父亲石铭为前清举人,续弦后,46岁得女,视若掌上明珠,亲自督促其幼教。严父督学,加之天资聪颖,石评梅幼时便涉猎广泛,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识见与表达能力。其父虽科举出身,但并不迂腐、守旧,辛亥革命后,剪掉辫子,走出大山,来到太原任省立图书馆馆员和中学教员,高君宇、高长虹是其得意门生。石评梅12岁,随父进入省城,入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就读。新式教育开阔了她的眼界,亦让她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校期间各科成绩优异,琴棋书画、诗词文赋俱佳,尤其拿手风琴演奏,闻名遐迩,16岁时被誉为“晋东才女”。其间,因参加女师学潮,石评梅曾被除名,但校方惜其才华,稍后又恢复其学籍。

1920年,石评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渴望进入国文系深造,不巧,该系当年不招生,无奈之下,权衡兴趣,就读于体育系。以文会友,她毕业前夕结识国文系女生黄英(庐隐)和陆晶清(小鹿),旋即与之建立深挚友谊。民国才女们似乎完成了一次美好的集结。时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庐隐长石评梅四岁,但两人家世相近,情趣相投,内心,还有文字的哀戚与伤感亦似乎如出一辙。她们之间的知解与认同,更多基于精神层面。石评梅之死给了庐隐巨大打击,稍后,她将石评梅与高君宇那凄艳而高洁的爱情,以小说《象牙戒指》细细写出,至今传为佳话。石评梅与陆晶清则几乎形影不离,共同的爱好与抱负,加之,陆晶清早年丧母,石评梅没有亲兄妹,两人漂泊异乡,自然亲近、投契得如同姐妹,并称“梅花小鹿”。

1923年底,石评梅毕业后,任教于女高师附中,担任国文和体育教员。她以新式教育理念教书育人,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的感化,同时,以自身的敬业与执著,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体育老师,她一手栽培的附中女排1928年在华北运动会上大显身手,获得亚军。她本人更以出众的文学才华,在北京的文坛上大放异彩,笔耕不辍,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体创作。石评梅的同事教育家汪震,在《评梅的女子教育》一文中指出:“评梅先生是一位文学家、体育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并认为她“以教好体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门径”。

石评梅的创作各体兼长,带有“五四”高潮期的鲜明印记。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妇女的觉醒,或许最为引入瞩目。石评梅毫无疑问是当时女界最为早醒的灵魂。她编报刊、写文章,为争取妇女的权益,为呼吁社会关注妇女的生存处境,为警醒不自觉被男权桎梏的姐妹而振臂高呼。1924年,年仅22岁的石评梅不断发表充分彰显其女性意识的激扬文字,即便今天读来,仍令人激动与讶异。散文《露沙》,可视为作者与同道露沙(庐隐)的笔谈,探究妇女的命运和作为知识女性对于时代、社会的责任。文中写道:“但一想到中国妇女界的消沉,我们懦弱的肩上,不得不负一种先觉觉人的精神,指导奋斗的责任,那末,露沙呵!我愿你为了大多数的同胞努力创造未来的光荣,不要为了私情而抛弃一切。”这是对对方的劝勉,亦是庄严的自励。1924年12月10目,由石评梅、陆晶清主编的《京报副刊·妇女周刊》第一期出版,石评梅亲自撰写“发刊词”,她清晰看到中国妇女“禁锁幽闭,蜷伏在黑暗深邃的幕下”,在“礼教的桎梏中呻吟”、“箝制的淫威下潜伏”的现状,呼吁广大妇女起而抗争;并对未来满怀希望:“相信我们的‘力’可以粉碎桎梏!相信我们的‘热’可以焚毁网罟!”而“数千年饮鸩如醴的痛苦”即将成为过去,“我们去诉述此后永久的新生,我们去创造”。

在我看来,女性意识的觉醒,某种意义上是石评梅高洁人格的体现,是一份庄严的自爱。而她以柔弱的女性之躯自觉担负起“自觉觉人”责任,并将这份庄严的自爱推及姐妹,则是一个现代女性深沉的民族国家之爱。除了撰写文章大声疾呼,她更将这份爱贯彻于教育实践中。汪震撰文回忆亦谈到,石评梅始终对学生灌输男女平等的观念。

作为一个优雅、诗意的现代女性,除了爱己、爱国,石评梅自然也爱人。只是,那如此彻底、纯粹的爱恋,终究成就了一曲久久传诵的悲歌。隔了漫长的岁月,成了神话,成了传说。我很反感于以石评梅和革命家高君宇的爱情为原型,故作政治意识形态解读,并刻意敷衍的影视作品。石、高之间的爱情,我以为并不关涉其他,在石评梅一方,只是一个自觉觉人的现代女性,所传达出的一份对待爱情的态度,还有她那结局古典,而过程极为现代的取向。这也许是石评梅最为动人之处——爱已、爱国、爱人,都如此彻底,以至于让自己的一生成为了诗意本身。

石评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有妇之夫,初恋的伤痛,让她不敢再接受哪怕世间最为诚挚的爱情。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高君宇(又一个有妇之夫)的追求。只是,后者的爱恋同样过于纯粹,以至这无法得到回应的爱情,最终让他付出了生命代价。悲剧,就这样有如多米诺骨牌,不断迁延、倒伏。石评梅更为深巨的创痛,源自她对真爱的拒绝。她无法原谅自己,沉浸在无边的忏悔与自责中,甚至平静等待着死亡的来临。才华横溢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被无边的伤痛消蚀——那枝梅凋零了。她要倾诉这爱的创痛,写下大量意绪凄苦的文字。她那基于良好旧学根底而来的超拔的驱遣现代汉语的能力,让其生命晚期的文字凄艳、哀婉,曲近忧伤,甚至让今人的阅读难以终篇。她的感伤并非矫饰、滥情,而恰恰是忧伤过于诚挚。一代才女最后就死于这生命中难以承受的忧伤。

今天,我想说的是,石评梅生命后期的写作毕竟是一种青春期的写作,无法超越感伤,加上过于精美的文字,让她个别文章显得空洞、单调。自然,我也知道这样的评价在勉强前人,我只是惋惜于没有看到走出忧伤之后的石评梅的样子,还有她的文字。对一个卓异女性的天不假年,我常常以为这是上天对其才华的嫉妒——那上帝之手要收回她。而在喧嚣、浮躁,几乎所有一切都无法纯粹的当下,我想石评梅更让人缅怀、嫉妒还有敬爱。

令我生出无限感慨的是,作为本书编者,我本人似乎也与石评梅有一段前定的渊源。我不得不承认,她那些无比感伤的文字,或许是我此生最为真切的文学启蒙。接触它们时,我只有15岁,而在这不惑之年的多个夜晚,重读石评梅,仿佛穿越漫长的时空,让我看到了当年那个懵懂而羞涩的少年。我想,与石评梅的遇合,也一定出于上帝之手的排定。

1986年,我成了一名高中生,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十分瘦弱的文学青年,忧郁、善感。每每晚自习前的读报时间里,给我们朗读一节《墓畔哀歌》。美丽而感伤的文字,打动了许多少年——我的男同学、女同学,还有——我。大家都对老师手里的那本书,产生了浓烈好奇。旋即,小县城新华书店那套1984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邓颖超题签的《石评梅作品集》,便卖出好多套。买者自然都是我的那些家境稍好的同学。午休时,他们拿出来从容地提前阅读晚上老师可能朗读的段落。这是最为让人眼羡的虚荣。多少次徘徊在新华书店柜台前,隔着玻璃,看着眼前定价1.25元的书,而生出小小的拥有的奢望。这念头到底被我压抑了下去,但是,石评梅还有那飘着一片红色枫叶,素洁而雅致的封面,倒是烙印在我的脑海,无论历经多少岁月,都无法漫漶。那是一本,不,应该是一套三册,在我生命中无比亲切的书,传载着一个少年与之遭遇的喜悦、感动,还有忧伤。

2012.5.31 哈尔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