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框架说明001
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001
1.1.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001
1.1.2 指标体系设计的技术原则002
1.2 指标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003
1.2.1 评价财政公共化的理论基础003
1.2.2 设计指标体系的三种基本思路006
1.2.3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职能与特征008
1.3 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010
1.3.1 评价财政公共化的十大因素指标010
1.3.2 因素的分项011
1.4 指标体系的解释013
1.4.1 政府干预度013
1.4.2 非营利化016
1.4.3 收支集中度017
1.4.4 财政法治化018
1.4.5 财政民主化019
1.4.6 分权规范度020
1.4.7 财政均等化021
1.4.8 可持续性022
1.4.9 绩效改善度023
1.4.10 财政国际化024
2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方法论说明026
2.1 公共财政建设指数框架026
2.1.1 指数的结构026
2.1.2 几个关键问题027
2.2 财政公共化考评指标的筛选028
2.3 财政公共化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029
2.3.1 因素重要程度分析模型029
2.3.2 判断矩阵030
2.3.3 决策参与者贡献程度分析031
2.3.4 财政公共化因素综合权向量的确定032
2.4 公共财政建设考评指数的构成方法032
2.4.1 指标映射032
2.4.2 权重合成034
2.4.3 公共财政建设考评指数的构成035
3 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考评:指标权重与考评过程036
3.1 指标权重及其意义036
3.2 考评过程037
3.2.1 调查对象确定038
3.2.2 调查问卷设计039
3.2.3 调查质量控制040
3.2.4 抽样精度040
4 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描述042
4.1 公共财政建设指数042
4.1.1 公共财政建设综合评价指数042
4.1.2 公共财政建设分项评价指数043
4.1.3 公共财政建设因素评价指数044
4.2 基础环境评价指数046
4.2.1 政府干预度指数046
4.2.2 非营利化指数060
4.2.3 收支集中度指数064
4.3 制度框架评价指数068
4.3.1 财政法治化指数069
4.3.2 财政民主化指数081
4.3.3 分权规范度指数101
4.4 运行绩效评价指数114
4.4.1 财政均等化指数115
4.4.2 可持续性指数137
4.4.3 绩效改善度指数141
4.5 财政国际化评价指数152
5 数据汇总与分析——2011153
5.1 分项指数得分及其对综合指数变动的影响153
5.2 因素指标排名及其对综合指数变动的影响153
5.3 基础环境指标评价155
5.4 制度框架指标评价157
5.4.1 财政法治化157
5.4.2 财政民主化158
5.4.3 分权规范度158
5.5 运行绩效指标评价160
5.5.1 财政均等化160
5.5.2 可持续性162
5.5.3 绩效改善度163
附录一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各层级指标得分一览表(2011年)165
附录二 公共财政建设调查问卷170
附录三 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调研数据报告(2010年)182
主要参考文献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