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洪净、周铮编写的这本《中医养生大要》能为大家展示中医养生的“要妙”,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养生的理论与方法。
全书共分养生之理和养生之法两篇,其中,养生之法包括:膳食养生法、起居养生法、房事养生法、精神养生法、环境养生法、运动养生法、休闲养生法、交际养生法、沐浴养生法、针推养生法、方药养生法、体质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因人养生法和部位养生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医养生大要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马烈光//洪净//周铮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烈光、洪净、周铮编写的这本《中医养生大要》能为大家展示中医养生的“要妙”,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养生的理论与方法。 全书共分养生之理和养生之法两篇,其中,养生之法包括:膳食养生法、起居养生法、房事养生法、精神养生法、环境养生法、运动养生法、休闲养生法、交际养生法、沐浴养生法、针推养生法、方药养生法、体质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因人养生法和部位养生法。 内容推荐 为顺应养生发展的潮流,作者马烈光、洪净、周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真总结和梳理出了中医养生的大要,编辑成《中医养生大要》一书,并加入许多中医养生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借鉴和吸纳了一些现代预防医学的元素,使其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切合实际。《中医养生大要》简于理论,详于实践。上篇主讲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从实践需求出发,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养生观念和原则作了简单阐释;下篇主讲中医养生的各种方法,本着“杂合以养,易学易用”的原则进行选择,内容基本涵盖了日常养生的各个方面。 目录 上篇 养生之理 第一章 概说 第二章 养生源流 第三章 养生观念 第一节 生命观 第二节 寿夭观 第三节 健康观 第四节 和谐观 第五节 权衡观 第四章 养生原则 第一节 天人相应,内外统一 第二节 谨养正气,慎避邪气 第三节 三因制宜,审因施养 第四节 动静结合,形神合一 第五节 知行并重,持之以恒 下篇 养生之法 第五章 膳食养生法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二节 食物种类 第三节 常见食养制剂 第四节 常用食物和食养方剂 第五节 饮食禁忌 第六章 起居养生法 第一节 起居调理 第二节 睡眠养生 第三节 卧具选择 第七章 房事养生法 第一节 房事养生功能 第二节 房事养生要领 第三节 房事养生措施 第四节 房事养生禁忌 第八章 精神养生法 第一节 修德怡神 第二节 调志摄神 第三节 节欲安神 第四节 静心养神 第五节 积精全神 第六节 四气调神 第九章 环境养生法 第一节 气候环境 第二节 地理环境 第三节 社会环境 第四节 居住环境 第十章 运动养生法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运动养生的运用原则 第十一章 休闲养生法 第一节 音乐 第二节 弈棋 第三节 书画 第四节 垂钓 第五节 花卉 第六节 旅游 第七节 宠物 第十二章 交际养生法 第一节 交际的养生功能 第二节 交际养生的基本原则 第十三章 沐浴养生法 第一节 药浴 第二节 水浴 第三节 泥浆浴 第四节 沙浴 第五节 香熏浴 第六节 桑拿浴 第十四章 针推养生法 第一节 针灸 第二节 推拿 第三节 火罐 第四节 刮痧 第十五章 方药养生法 第一节 应用原则 第二节 药物举例 第三节 方剂举例 第十六章 体质养生法 第一节 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常见体质及其养生要点 第十七章 气功养生法 第一节 基本内容 第二节 练功原则 第三节 练功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常用腧穴 第十八章 因人养生法 第一节 不同年龄 第二节 不同性别 第十九章 部位养生法 第一节 脏腑保养 第二节 大脑保养 第三节 五官健美 第四节 养颜美容 第五节 乳房健美 第六节 四肢保养 试读章节 第三节 房事养生措施 房事保健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殖健康,亦与家庭幸福和优生优育息息相关。我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以“合男女必有则”为基本观点,对房事保健提出一系列原则和方法,至今看来,仍有指导意义。兹根据有关论述并结合现实概括如下: 一、合房讲究卫生 注意房事卫生是房事保健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临床资料表明,很多疾病,尤其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与男女的不洁性交有直接关系,如妇科的感染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急慢性尿路感染、月经不调等,男科的急慢性前列腺炎、尿道滴虫、阳痿等。为此,男女双方都要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性生活前,夫妻双方都要用温水把外生殖器洗干净,尤其是男性每次都要把包皮翻上去,洗涤干净,因包皮与龟头之间往往藏有白色的包皮垢,否则,不但容易引起阴茎头和包皮发炎,而且很容易在行房中将细菌带人女子的阴道和尿道,引起女方尿路感染和妇科炎症,而妇科炎症又往往是不孕的重要原因,这尤其对于预防新婚“蜜月病”很有意义。 二、行房节欲有度 性生活是男女婚后生活的重要内容,应予以科学合理地安排,以益于双方的身心健康。所谓“有度”,即根据年龄、体质、生活等不同情况,掌握房事频度,既无须强抑,更不要过度,强抑则郁而生疾,过度则耗伤精血,均不利于健康。至于合房频度的具体间隔时间,古代养生家有不同的说法,但基本精神还是以“节欲保精”为原则。现代性医学对于夫妇的行房次数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一般以房事后次日感到身心舒适、精力充沛、无疲劳感为原则。若行房后感到腰酸背痛、疲乏无力,说明房事过度,应注意及时调整节制。一般来讲,青壮年夫妇每周一至两次为正常,而老年人则重在颐养,以少施泄为宜。 三、提倡婚育适龄 古代养生家很早就主张男女婚育不宜过早,应根据男女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选择最佳婚育年龄,并以此作为房事保健及强壮后嗣的重要措施。如《论语》提出:“少之时,血气未充,戒之在色。”认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不可近欲,否则,“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血;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寿世保元》)。南齐名医褚澄提出了男女婚嫁的适宜年龄:“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六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之气充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有子坚壮强寿。”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适龄婚育非但关系到男女自身的健康,更有利于下一代的优生优育。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男女生长发育生殖机能盛衰规律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女性婚育的最佳时期是21-28岁,男子婚育的最佳时期是24-32岁,此期男女生殖机能最为旺盛,精子和卵子质量较高,难产率低,更利于下一代的健康。 当然婚育年龄也不宜过晚。一般认为,女子年龄最好不超过30岁,尤其不宜超过35岁。因为年龄过大则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容易造成流产、死胎或畸形胎儿。此外,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易于发生宫缩无力、产程延长、大出血等现象,难产率也增高。因此倡导男女适龄婚育无论对于优生优育,还是男女身心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适当独宿颐养 独宿又称独卧,是古人提倡节制房事、蓄养精气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引用古代寿星彭祖的话说:“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独卧的意义在于能使神清气定,耳目不染,易于控制情欲,有利于养生。特别是对于情欲旺盛的青壮年、正值经期孕期的女子、高年肾亏的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或病后康复期间的患者,适当改变既往夫妻同床的生活常规,分室颐养,以清心寡欲,养精固正,具有一定的养生意义。 五、恪守自重节操 人类的性行为虽然是一种本能的生理心理活动,但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观念和法律规范的制约,也就是说,只有夫妻之间的性行为才合乎法律及伦理道德规范。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应善于理性地把握感情的闸门,避免婚前性行为的发生,否则不仅给十分纯洁健康的爱情蒙上阴影,而且容易给双方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尤其会给女方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对青年一代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社会上受西方所谓的“性解放”、“性自由”等腐朽思想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为性疾病传播提供了孳生的温床。特别是世纪杀手艾滋病已在全球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此,每个成年人都应当自觉恪守对社会家庭的义务和责任,自尊自重,洁身自爱,自觉抵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这在房事养生中是不可忽视的。 P106-109 序言 中医养生,凝聚了前人的养生智慧和经验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早在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等典籍中就已有对养生的专门论述。创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黄帝内经》的问世,更是养生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内经》既是“医家之宗”,也是“奉生之始”,它充分汲取和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养生成就,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对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加之在我国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哲士、儒道医家,都直接参与了养生的探索和体验,产生了诸多精辟的养生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丰富了中医养生的内容,遂逐渐使其成为一门富有中医特色的独立学科。可见,中医养生是以中国古代的天、地、生、文、史、哲为深厚底蕴,以中医理论为坚实基础,集各族各地域人民养生保健智慧为一体,融会了道、儒、释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养生体验和研究成果,有着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体系。由此更不难看出,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伟大贡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带来的医疗卫生工作重心的前移,预防与养生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中医养生的价值更加凸现。为顺应养生发展的潮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端,认真总结和梳理出了中医养生的大要,编辑成书,并加人许多中医养生发展的最新成果,也借鉴和吸纳了一些现代预防医学的元素,使其内容更加贴合生活,切合实际。本书简于理论,详于实践。上篇主讲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从实践需求出发,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养生观念和原则作了简单阐释;下篇主讲中医养生的各种方法,本着“杂合以养,易学易用”的原则进行选择,内容基本涵盖了日常养生的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曾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希望通过本书,能为大家展示中医养生的“要妙”,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养生的理论与方法。愿每位读者“学而时习之”,通过阅读与践行书中的养生知识,人人能“卫养得宜”,同登“寿域”! 马烈光洪净 2012年3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