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亿美元(强大美国的背后)》从社会、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诠释了经济危机在美国发生的必然性。作者爱德华·泰托通过对于美国社会和经济运行结构的观察,指出了美国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额的国债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用讽刺了美国对于世界经济不负责任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造成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同时也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得美国在更多债务的基础上开始了经济“复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十万亿美元(强大美国的背后)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法)爱德华·泰托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二十万亿美元(强大美国的背后)》从社会、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诠释了经济危机在美国发生的必然性。作者爱德华·泰托通过对于美国社会和经济运行结构的观察,指出了美国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额的国债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用讽刺了美国对于世界经济不负责任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造成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同时也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得美国在更多债务的基础上开始了经济“复苏”。 内容推荐 美国到底有多少国债?本书对美国债务危机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惊人的,美国债务将达到20万亿美元!爱德华·泰托《二十万亿美元(强大美国的背后)》揭示了更惊人的发现:美国人不仅没有能力偿还债务,而且压根就没想还! 《二十万亿美元(强大美国的背后)》以一个欧洲学者的视角,从富于创新发明的硅谷到传统没落的底特律,从市场化的宗教到起发动机作用的移民诸多方面,以幽默的语言讲诉了很多奇特有趣的见闻,对美国社会、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立体层面的扫描,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真实根源,及美国繁荣强大经济背后的真实面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之安魂曲 堪萨斯的曼哈顿:空空荡荡的开始 纽约,巿中心:为工作而生存的艺术 纽约,上西区:乐善好施者 纽约,商业区:华尔街的三头小猪 美国在此安息? 第二章:涅磐再生:美国制造 亚利桑那州 加利福尼亚州 华盛顿特区 西点军校 第三章:明日启示录? 底特律:人间炼狱 向地狱滑落:百老汇 通向地狱的四个假设版本 结论:天堂里幸福的日子 后记 译者的话 试读章节 堪萨斯的曼哈顿:“小苹果” 在返程中,我漫不经心地听着广播里传教士的布道,以及某个北堪萨斯地区参议员候选人的特别广告。他的自我介绍非常简单,自诩热爱生命,他要反对的东西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对堕胎、反对移民、反对虐待动物、反对不好好学习在学校打架的孩子。赞成的只有一样:人人都可以拥有武器,不受任何限制,哪怕是拥有攻击性的冲锋枪。 我行驶到该地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莱利堡(Fort Riley),美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美军第75机械化师所在地。军营后是一条冷落的大街,沿途有几处加油站,一个武器商行,几处快餐食品铺子。沿街还有一些广告牌,宣传食品和汽车(零配件、洗车、加油等等)。只有一个广告牌显得非常独特、与众不同——一个手持自动步枪、头戴钢盔的美国士兵;广告词是“成为战争将领。” 我向曼哈顿中心驶去,快速、随意、不慌不忙,甚至有些无聊、倦怠。那些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货币》杂志论及的年轻、富有的退休人员们上哪儿去了?在高尔夫球场,在游泳池中,还是在奢侈品商店?现在是2008年7月26日星期六下午4点钟,我已快到“小苹果”了。期待着亲眼看见《货币》杂志所报道、描绘的安逸、富足的景象。 沿路有些牌子,警示道路上有工程。“撞倒工人吊销驾照,加罚款1万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您开车撞倒一个工人,您将付出8 000欧元和您的驾照。 我加倍小心地驶进了城区。这里和我见过的美国其他城市和乡镇大同小异——木头建造的房屋,像是临时搭建在那里的似的;修剪整齐的花园,鲜花点缀的草坪上插着不同的广告牌,彰显了各个家庭的政治色彩。然而在这个2007年的夏季,曼哈顿和其他地方最为雷同的广告牌是“出售”(For Sale)。每四五家草坪上就有一块出售的牌子。 曼哈顿的中心竟是空空如也!一个现实版的鬼城。我行驶在没有行人、没有汽车的街道上,两旁是20世纪初建造的房屋。没有一_个名牌店,也没有食品店。旁边是一所参战老兵中心,稍远处是堪萨斯银行。沿街的商铺橱窗一半是空的,还算干净。最破旧的建筑是曼哈顿求职中心,类似法国的国家就业所。城市中的人呢?人都上哪儿去啦?他们都生活在哪里?我穿过市中心,环城的路边有一个加油站和几个开着门的商铺。其中有一家叫“老迈克”的店,出售枪械。我信步走进老迈克店,心想,如能弄一把左轮手枪别在腰里,与这中西部的氛围就更贴切了。店里坐着六位60岁左右的人正在调侃。一眼望去,店里有十多支钓鱼竿,30多支汽步枪,以及一些短管枪和手枪。 一支熠熠闪光的漂亮短管枪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确信曾在电影《疤面煞星》(Scarface)最后的场景中见过这种枪。他们戴着墨镜、挎着手雷的冷面杀手处决阿尔·帕西诺(Al Pacino),在他背后连开两枪。 我瞥了一眼价钱:200美元!天哪,真没想到,这枪只值一部苹果手机的钱。拥有这支枪,可以在任何场合自卫。在家里、在办公室、在塞车的时候,无论是处理和邻居的冲突,还是职场的争执都会非常实用和具有威慑性。我向店主表示有兴趣购买。店主安静地坐在那里,身着插满子弹的猎装。 这家伙皱了皱眉。“您不是本地人吧?”他已听出了我的法国口音。我向他解释,我从另一个曼哈顿来。“哦,我知道了……”他转过身去和他的伙伴们哄堂大笑起来。在堪萨斯的曼哈顿,纽约人是被嘲弄的对象。 “您不是堪萨斯人,我不能卖武器给您。如果您住在堪萨斯,那没问题。您是学生吗?”没有武器,就没有一切。 “如果您曾经是我们大学的学生,那也没有任何问题。您想要什么武器,我都可以卖给您。只要您是我们州的居民,哪怕是临时居民。” 有意思。我不由想起了6个月前发生在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那场校园大屠杀。27岁的斯蒂夫·菲利普·卡茨米尔察克(StevenPhillip Kazmierzak),用一支12毫米口径的雷明顿霰弹枪和三支手枪(一支9毫米口径的格洛克、一支Hi-point 380手枪和一支9毫米口径德国造西格一绍尔),制造了那场血案。学习是为了获得走向生活的护照,或者是制造您的同学的死亡。 我失望地离开老迈克店,去我的旅馆。期望晚上能比下午有些意思,不那么空虚、无聊。晚餐,旅馆的招待生建议我去位于曼哈顿主干道波因茨大街上的哈端餐厅。我去了哈端餐厅,这里和巴黎都露街的同类饭馆相差甚远。 餐厅里只有三分之一的餐桌有客人。我在临街的桌旁坐下,希望能够在这中西部的香榭里舍大街看到年轻的退休者们潇洒地漫步、炫耀他们的幸福。我独自坐在那里,六七对正在用餐的客人不时投过打量的眼光,好像我是一个怪物。 晚8点,还是不见人影。哈端餐厅旁的高大建筑沃勒姆大厦,闪烁着当天的节目预报,如同天堂迪斯科影院的广告:祝贺雷蒙和丽莎。第二天的节目则是:祝贺阿尔凡和凯蒂。曼哈顿的电影业已沦为婚庆的作坊。 我漫不经心地翻阅着这座幽灵城市的旅游指南。街上没有行人,没有噪音,什么都没有。指南上几乎没有什么数据:夜总会0,电影院0,高级餐厅4(其实一般),普通餐厅9,美式快餐店29(比萨饼、汉堡包),动物园1,垂钓园1,高尔夫球场3。 可供消遣娱乐的地方也就这些。我茫然地望着街对面的托马斯珠宝行,20世纪60年代的蓝色霓虹灯闪烁着五彩光芒,使旁边20世纪50年代模样的美容店黯然失色。临街的橱窗空空如也。 晚9点,街上始终没人。那些年轻、富有的退休者们都到哪里去了?我在旅游指南的结尾找到了答案。如果我没有搞错,堪萨斯的曼哈顿,这座拥有44 630个居民的城池,没有一家夜总会和电影院,但却拥有79座教堂和宗教中心! 美国有线新闻网和《货币》杂志所推崇的退休养老去处难道是为了宗教目的? 匆匆吞食下自己点的牛排,我来到大街上,波因茨大街依然冷落。我漫步到大街的尽头,有不少人在一座叫做中心大厦的建筑出出进进。奇怪,这里面会有什么? 走进了大厦,眼前的场景让我目瞪口呆!泛滥的灯光、喧闹的声响,人头攒动! P8-11 序言 本书中文版面世之时,正值欧美债务危机四面起伏之际。欧盟与美国两大巨头的巨额债务,引发了全球新一轮的恐慌。 一般来说,可以用当年新发国债对GDP的比率、累积国债对GDP的比率来衡量经济健康的程度。2011年从新发国债与GDP的比率看,欧元区为4%,日本为6%,美国为10%。从累积国债看,欧元区为85%,美国为100%,日本为200%。显然,欧洲经济与美国相比较,是相对健康的。 这本书的主旨恰好是对美国可能发生主权债务违约发出警示。那么,这是不是空穴来风呢? 2011年已有人预测,美国经济在当年7月后会出异常状况。其根据是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庞大的有毒资产并没有得到处理,而是被掩盖和冻结了。因此一旦冷冻期过去,就会面临必须清偿的现实,因而这些有毒资产就会重新“发酵”,成为压垮美国金融业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美国金融体系对美国实体经济大约23万亿~24万亿美元的贷款。这些房贷、车贷、学生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等被美国金融机构证券化后又被衍生化,形成了庞大的衍生金融资产的基础,所以美国经济一旦从底部开始亏空,盖在上面的这座衍生金融大厦必然会坍塌。 对于美债危机,本书作者进行了分析:2020年时,美国的国债在现有的13万亿的基数上再加10万亿。如果将约4万亿政府间债务抛开不计,那么,美国政府应该偿还的债务约为20万亿美元。这些债务的债权人,一半是美国企业和个人,而另一半则是美国以外的世界……到美国必须还债的那天,先看20万亿美元国债的利率将怎样计算,姑且按5%计算,将会怎样?每年的赤字将再增加1万亿美元,即借贷费用的总额。也就是说,这相当于在最好的年景,美国税务局所征收的全部税款的一半……谁来支付这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费用——是寅吃卯粮的疯狂赊账吗?美国是绝对不会修正自身机制,以自身力量来偿还债务和改正错误的。整个世界将会为它承担……这些是我从实际出发,基于和美国金融、政治甚至是宗教领袖的许许多多的交流中发现:美国人不仅没有能力偿还他们的债务,而且他们压根没打算这么做。 应对债务危机,美国银行至少有两招:首先,将亏空、损失用衍生产品的方法分摊给第三方——活该或庆幸这些第三方中有欧洲和亚洲银行,有中东主权基金或南美的私人财富。他们不是想来美国市场玩吗?那就让他们交昂贵的学费吧。其次,让美国政府出资填补亏损,这是非常有效的解脱困难的战略。这就像交保释金出狱一样。不过,美国银行什么也没付就摆脱了虚拟的破产状况。债务都转嫁给了政府……而“穷政府、富企业”的美国现状,才是美国债权人的心头之患。 姑且不论作者的判断是否准确,这种声音就值得我们驻足倾听。虽然中国所持外汇储备数字庞大,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由于欧美债务危机蔓延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再次隐现,我们如何应对,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都必须慎之又慎。在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复苏进程非常脆弱、非常不平衡的当下,美债危机可视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拐点。虽然是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极端形式提示世人,美国经济仍在依靠“货币幻觉”来维系自身的繁荣。对此,我们务必警醒。 虽然本书并非经济学专著,而是一位法国经济学人历时三年对美国经济的一部考察游记。但它的视角却非常独到。作者凭借自己在非常的时间、非常的地点以及与各阶层非常的人物在一起工作的经历,记录了一个在非常时期的美国、一个典型的持有欧洲价值观人眼里的美国。 从美国东部到西部,从南方到北方,从银行、税收、司法、教育、住房、医疗、汽车工业界等方面观察和分析,并从中发现了此轮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因果逻辑。解读美债和美元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提出欧洲想要屹立于21世纪的国家之林,必须建设“欧洲合众国”。 本书的内容从社会立体层面,揭示了美国与欧盟由于这场全球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利益冲突。作者的叙述虽然是感性的,但观察的范围与角度、分析的方法与引用的数据,却是相当理性和专业的,宽阔的视野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以及东西南北的地缘差异。此外,作者在且行且看、且闻且议的过程中,既有纵向的梳理,又有横向的比较。数据严谨,访谈深入,素材的选择相当精准,关键的问题找到关键的人来解读,表面上看似无意,实则有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用。 作者思维的机智与语言的幽默丰富的内容,给本书平添了很大的阅读价值。尤其是书中对美国式的民主以及美元等的论述都相当的精妙,读来令人酣畅淋漓、会意无穷。 最后,我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菲利普·林和他的女儿。我与林相识多年,正是他长期国际化的工作背景,使他敏感地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之下,中国读者得以借助一个欧洲人的眼睛,看到危机中美国的真实面容。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锦华 2012年3月于北京 后记 您手上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巴黎,2011年9月21日,上午11:00点,法国高等商校的校园(HEC)。 “教授先生,我终于找到您啦!”当伊莎贝尔·林(IsabelleLin),法国高等商校的学生,在我上完金融危机管理课走出教室时叫住我,我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为何事。 “我们阅读了您写的有关美国的书,我们认为该书应该在中国出版。”我曾期待着任何状况,却唯独没有想到此情此景。生活时常是令人惊讶的,文学的生涯更是如此。 2010年10月,当我这本有关美国的书在法国出版时,我曾热切地盼望该书在美国的发行。我曾想,美国人一定会非常感兴趣法国人眼中的美国。尤其是在经历了布什和奥巴马时代,面对昔日金融界的兴盛和明日将面对的经济危机。为此,我动用了所有渠道和联系方式:我是马歇尔计划智库——经济发展委员会的理事;哥伦比亚大学法国学院,即纽约法国文化交流中心的董事;我在纽约的记者朋友、《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等。但却一直了无音信。似乎美利坚帝国,这个曾经在20世纪里统治世界的国家,对盟邦和传统朋友对它的观点和看法并不感兴趣。 然而,中国却不是这样。今天的中国对一切都充满兴趣,甚至包括欧洲人对美国的看法。这本有关美国的书在法国面世18个月之后,我非常激动地看到其中文版将在中国出版发行。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许多我在本书中论及的题目和不少预测都已成为现实或正在兑现。首先,美国公共财政的提前退逃,尽管有华盛顿少数精英的努力(经济发展委员会,彼得·彼特森基金),美国民主党政府似乎已完全无力平衡账目。联邦政府的赤字不断增加:每年新增15000亿~16000亿美元!其次,没有任何看得见的重新平衡预算的计划或方案:美国在自己脚下掘挖了一个深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不能朝着一个目标方向努力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只得求助于滥发钞票。加快,再加快地印制更多的、实际上价值已大打折扣的美元。谁相信美国将有能力偿还不久总额即将达到20万亿美元的国债?没有人。反正本人是绝对不信。 本书并不是经济专著,而是深入美国、了解和认知美国的尝试,从东部到西部,从南方到北方,从位于堪萨斯的美国地理的中心,到与墨西哥接壤的危险边境地区。我热爱美国,并且将继续热爱这个国家,热爱它卓越超群的不断创新能力,热爱它的乐观主义精神。而这些对我的家庭和孩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我是美国的朋友,我酷爱加利福利亚、纽约,以及巴拉克·奥巴马的“是的,我们能够!”(Yeswecan!) 但是,我由衷地遗憾,2011年8月,当美国刚刚失去AAA评级时,它向欧洲所展现的是另一副令人担忧的面孔。它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任何代价转移世界投资者的注意力,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盟国的利益,特别是欧洲的利益。从8月17日起,纽约联邦储备发出警告,提请美国投资人要特别注意欧洲银行设在美国的分支机构的偿付能力。在短短数小时内,华尔街协调行动,如同一人,关闭封锁了向欧洲银行提供美元的渠道,从而加速引发了欧洲银行流动资金短缺的危机。所有美国金融机构的火炮直指欧洲,向欧洲轮番开炮。以至于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嘉德(ChristineLagarde)8月底认为有必要在怀俄明州杰克逊为欧洲银行高声疾呼“救火”,要求紧急向其重新注入资本金。 同样,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加速加倍下调欧洲国家和银行的评级。即便是这些机构加倍地犯错(在调整美国AAA评级上两万亿美元的误差),有预谋地走漏消息(针对法国的评级),采用不明确、不严谨的方法将希腊(无清晰补偿能力的国家)的局势混同于意大利(意大利的经济远比英国的经济要坚实,它有着富裕的家庭储蓄、尖端的工业和发达的出口贸易)。 同样,伦敦金融城、名副其实的华尔街的附属机构,想方设法在欧洲制造混乱,嘲弄蔑视欧洲大陆所有国家,甚至将其称为“猪们”(PIIGS——文字游戏,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来自美国和它的卫星国为何对欧洲的攻击如此惨烈?答案就在本书中,在我引用的美国朋友所恪守的格言中。“如果您和朋友在海里游泳,遭遇了鲨鱼,那么目标不是要游得比鲨鱼快——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要游得比您的朋友快。”美国,看到危机临近,和对美元的威胁——美元是美国军事、外交、经济实力和统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毫不留情地攻击欧洲和欧元,因为在当今世界,欧洲是唯一可靠、可替代美国的强势,而欧元是唯一可靠可代替美元的货币。因为欧洲,有着5亿人口,总产值超过美国,因为欧元,是由比美国更坚守金融秩序的国家背书和支持(除希腊外),面世刚满十年,已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二大币种。 扼杀欧洲来拯救美元,这似乎就是数月以来美国的计谋。但是,欧洲尚未最终发话。目前的危机向它提供了绝妙的机遇来实现其承诺,该承诺的名称也注册在我的网站名中:即欧洲合众国(www.etetsunisdeurope.com)。欧洲正处于十字路口:或在外部的攻击压力下崩塌瓦解,或重新领悟它的力量所在,而更加团结,那么它将屹立在21世纪的国家大陆之林。 欧洲正在期盼着中国,有时甚至期待过多。一些人想象、盼望中国能出手购买主权债务来“拯救欧洲”,这也太过天真。中国也要面对国内的巨大挑战:为什么它要优先资助富裕的欧洲国家?欧洲首先应该自救,“自助吧。”如此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尊重的伙伴。现在我们已到了关键时刻。但是,如果比较一下,一边是美利坚合众国和它将永远都不会偿还的数十万亿美元债务;而另一边是欧洲合众国,拥有高于美国的总产值和居民人数,富裕的储蓄,尖端的工业(空中客车、核电、农业、食品工业、奢侈品,等等),显然易见,重新的平衡对欧洲的长远发展有益。 我将此书奉献给伊莎贝尔、苏珊娜和菲力浦·林(Isabelle、Susanne & PhilippeLIN),他们的努力使得这项令人惊叹的奇迹成为可能——该书中文版在中国的出版发行。作为法中文化融会的家庭,他们体现了美好的法中关系。这绝非偶然,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不是曾率先承认了新中国吗?并且警示了美国的偏离和衰败(戴高乐-美元,希拉克-伊拉克战争)。我以无比自豪的情怀,谦微的态度,倾注在不断学习和温故历史、相互尊重、互相认知的过程之中。 书评(媒体评论) 最好的和最糟的美国都呈现在这本好似小说的书中,引人入胜,同时又让人恐惧战僳;但是这并不是一本小说,无论您身在何方,您都不可能躲避书中所述的现实。 ——法中委员会副主席 钱法仁 跟随泰托先生游历美国。荒漠戈壁、繁华都市,从社区、工厂、到酒店、教堂,使我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国——法国人限中的美国。当今地球村,天涯若比邻,使经济波动和危机传染加剧,本书观点犀利,证据凿凿,引人深思妥善应对之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事司副司长 李雪东 此书堪称是对本世纪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的制造者——美国的一个深度调查。作者从美国的政治、经济、战争文化和债务文化等视角向世界预警:美国人定会欠债不还。有谁敢对这样的警告掉以轻心,甚至置若罔闻呢? ——《中国新时代》杂志主编 华小瑜 如果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己经真正成为一个村庄”,这本书就是从村庄另一头传来的一阵钟声,钟声里蕴含着思考、忧虑、启发和警示。 ——《中国经济导报》社副社长 周昌恩 作者在旅居美国3年间观察了许多地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中国读者可以借法国眼睛看美国。 美国的现实是:欠债并不构成伦理道德上或身体上的职责或负担。 美国的伦理是:如果您和朋友在海里游泳遭遇鲨鱼,要努力的不是游得比鲨鱼快,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游得比您的朋友快。 ——原《人民日报》驻巴黎首席记者、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定稿专家 张祝基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二十万亿美国国债后果的书,也不仅是对美国社会万花筒的切身观察和思考,更是对美国和欧洲当今的光荣和梦想、贪婪和恐惧、友情和敌意、以及迷茫和理性的复杂情怀。住以货币为砖块的巴比伦新塔的建造中,环球同此凉热。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执行长经济学家 金立佐博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