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神圣的人生引论/西风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印度)阿罗宾多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室利·阿罗宾多,印度“三圣”(“圣雄”甘地,“圣诗”泰戈尔)之一,阿罗宾多誉为“圣哲”,是印度近代以来最著名的精神哲学家之列。

《神圣人生论》是阿罗宾多最为得意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为《引论》《申论》《哲论》三部,本书为第一部分《引论》。从现代哲学的角度看,阿罗宾多的哲学,可称为“精神进化论”。作者指出,传统的费檀多思想强调一元论,梵我合一的人生哲学;而数论派却以二元论为人生的精义,亦即宇宙本原看作物质自性和精神的神我。哲学家试图打通这两派的藩篱,自创一统,用一种神圣的超心理来接通物质和精神的连线,从而透彻人生本源,悟出宇宙奥秘。

内容推荐

《神圣人生论》是阿罗宾多最为得意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为《引论》《申论》《哲论》三部,本书为第一部。

从现代哲学的角度看,阿罗宾多的哲学,可称为“精神进化论”。因为阿罗宾多把宇宙本体——梵看作是一种“精神”,“宇宙精神”分为若干等级:物质—生命—心—超心—梵。这种精神进化说给人的进化提供了理论根据。他认为:人的“心”由于受外部物质世界的影响充满贪欲和自私:必须通过“整体瑜伽”的途径或方法,消除私欲,净化心灵,唤醒沉睡在自己体内的“潜在意识”,使其真善美的精神本性显现出来。唤醒了内在精神本性的人被称为“超人”,再去帮助和启迪他人。当世上的人都成为超人的时候,人类社会就可以进入“神圣人生”的境界。

目录

译序

第一章 人类的渴求

第二章 否定论

第三章 苦行者的修行与拒绝

第四章 论人类从无到有

第五章 个人的命运

第六章 人在宇宙中

第七章 自我和自我修为

第八章 费檀多知识方法

第九章 论纯粹的存在

第十章 知觉的力量

第十一章 论存在的愉悦

第十二章 关于存在的愉悦问题的解答

第十三章 神圣的摩耶

第十四章 论超意识的创造

第十五章 最高的真理知觉意识

第十六章 超意识的三种定势

第十七章 神圣的灵魂

第十八章 意识与超意识

第十九章 生命的基本意义

本书梵文及术语索引[按作品前后顺序列]

试读章节

从在精神和物质的联系、以及二者相关的未知领域的关系上的差别推断,效率也会产生差别。不论在物质还是精神的否定,唯物论者的否定态度虽然比较偏执,而且对成功更加迫切地要立竿见影,为的是能够便捷地影响普通民众,但比起禁欲主义者的充满玄妙却又饱含危险的拒绝,其经久性及其效果终归要略逊一筹的。

因为就它本身而言,就负载了自治的使命。他的最强有力的本体,正是“不可知论”,即,承认不可能知道后面所有的显示,这就拓展了未知领域的界限,直到它所领会到的一切仅仅是由于未知。它的前提是,身体感觉器官是人类获取理性知识的唯一手段,因此,即使是远在天边飞行的事物,也无法逃出他们的求知的网域,它必须总是单独地处理或应对他们所提供或建议的各种事情,而他们所提供或所建议的事情,恰恰就缘起于他们自身。

我们不可以随意地超越,我们不可以利用它们作为一个桥梁,介入到另一个领域中。毕竟,更广阔更强大的网域,是无法纳下有限的个体能量的。于是我们必须寻求建立另一种探讨机制。

既然前提是如此的任意,因而我们只能宣布其告白并不充分。不过他在这等观点情况下,只能通过忽略或者无视,来表示对一切与他相反的证据与经验抗辩,刻意地否认或歧视高尚和有用的智能体系,他们或明或暗地活跃在芸芸众生当中,拒绝调查超越物理的现象,除非事物在运动中暴露出了问题,一切均被视之为物质力量的从属性活动。

当我们开始着手调查指导行动的心灵,以及超越这种心灵的作用时,其本身在一开始就确认它们只是从属于物质的一种时,那么我们就遇到了一个奇特现象:完全脱离唯物论公式当中严厉贬谪和严格受限的教条主义了。而现在我们认识到,我们扩大了的经验迫使我们去认识,原来存在于宇宙中的“可知”的真实,远远超出了我们已掌握的知识范畴,而且(宇宙的)未知领域在人间所拥有的资源和感官能动性,不是被决定,而是决定着物质的内核的活动。它们由此和我们的知觉体系——真实的、完全生存的外衣——相接触,这么一来,原来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唯物论的“不可知论”的前提就消失了。于是我们便要发表声明,我们也将要开始准备一次属于我们的人类生存观的调查。

早先,人们为现在开始再开它的门,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和经验,使得我们如今面对那个浩大的领域时,能够安全地进入。当然这还得有个前提:能走进这道门的,必当其智能受过严格的训练,并且有着清晰的思维度限。假如是尚未成熟的头脑,仅凭着一种紊乱的猎奇与探险心态去作尝试,那么前面的歧途是难以想象的。况且,脱离了实际的想象力,实际上与过去那种颠倒真相的非理性的教条与迷信并无二致。它致使真正的知识受到了耽误。现在要紧的任务是,必须将这些消极的以假乱真的伪装清理出去,以期让人间之道变得更通途。值得肯定的是,唯物主义在这一点上为人类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对于具有超越性的感官,事实上是被网罗于“物质”当中,一方是行为上甘受羁勒,另一方却神经中枢难以抑制的欲望冲动,二者像同在驾驶一辆汽车一样,既困难又混乱,而且危险重重,到头来还是没搞明白什么是真理。假如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们不具有自制能力,反而使未纯化的心理浮躁起来,那就根本无法实现精神乃至经验的高境界。

在任何虚无缥缈的烟云或雨雾当中,或一片漆黑的环境里,或在雷鸣电闪的时刻,这些见不着光明的境地是让人眩目的,这就引申未到机缘时却在冒进的人们,那种情况不迷路才怪!当然,必要的冒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冒险也要顺其自然,并且和自己前进的道路要有益,才可以去尝试。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自己偷偷跑去娱乐,这在理智上就反映了他(她)的轻率和不成熟。因此,人们在推进一种知识时,目的上应该明确,态度上应该纯粹,遵守纪律更是必要的。同时还应该用理智去纠正或克制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有利于厘清物理世界的具体现实。

接触地球,就会发现人类作为大地的儿子,常可以因此而且增添新的力量。当人们在极力地寻求超越物理知识的时候,甚至稳稳当当地立足于物理世界之中的时候,才可以声称自己是真的可以主宰超物理者并登上巅峰。这种高度我们是可以达到的。“大地就是他的立足处呀!”——奥义书

每当他的自我形象体现在宇宙中时,往往可以这样说。这也是事实:在大地这个物理世界里,我们得以更广泛更可靠的扩展,我们的高级知识也有了更坚实更稳定的基础。就算是高级的,属于婆罗门的,也是如此。

抛开唯物主义时期的人类知识的发展,我们同样必须谨慎从事,不要轻易地贬谪我们离开或者扔掉的东西,毕竟那些东西或多或少对我们也是有过益处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我们的智能,集中起我们已经把握住的权力和能量,在完全替代前见之前,坐稳自己的位置。

反过来,我们除了表示惊异之外,还应当充分地尊重“无神论”者们给“神圣者”们所提供的服务,我们还应该赞赏“不可知论”者们在增进知识方面所立下的功劳。因为在人类世界里,谁者不否认错误一直是真理的奴仆与开拓者、错误是真理的半成品的事实。即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常常是真理戴着伪装,才使得接近其目标会变得轻而易举。

总的说,如果人们都能像在我前面所说的一样——离开伟大的时代——去当一位忠诚的女仆,并且尽力做到严肃、善良、手脚干净,在合适的范围内做到光明正大,那就是一半的真理,而不是鲁莽和狂妄之徒了。

P17-20

序言

室利·阿罗宾多(SriAurobindo,1872~1950),印度“三圣”(“圣雄”甘地,“圣诗”泰戈尔)之一,阿罗宾多誉为“圣哲”,是印度近代以来最著名的精神哲学家之列。

阿罗宾多生于印度北部重镇加尔各答的一个外科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深受西方文化与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之家庭经济条件不错,所以阿罗宾多在7岁那年就被送到英国读书。起初他是在曼切斯特城接受私人家教,6年后,就读于伦敦圣保罗中学,因其成绩十分优秀,中学毕业后,也就是1890年,获得剑桥大学奖学金,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西方文学。

在大学深造期间,阿罗宾多加入了一个由印度爱国学生组织的爱国社团——莲花剑社,经常参加各种政治活动。1893年。印度国内政局动荡,忧国忧民的阿罗宾多决定放弃未完成的留洋学业,立即启程回国。

回国后,阿罗宾多一方面在大学里教书,一方面又潜心研究本土文化,并以其敏感的政治嗅觉,加入印度国大党,积极参加独立运动。34岁。阿罗宾多被推为巴洛达大学校长,此后他经常公开发表政论与时评文章,鼓动民众为民族独立运动多作贡献,号召民众争取民族的平等权力,甚至宣传暴力斗争。

20世纪初,孟加拉地区终于爆发了反英运动,阿罗宾多义无反顾地辞去大学的所有职务,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并很快地成为当时孟加拉民族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和印度国大党激进派的领袖之一。

1910年,历时5年之久的孟加拉爱国运动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阿罗宾多逃亡到南印度之一法属的海滨埠头,从此隐居著述长达40载,直至1950年去世。

在南印度隐居期间。阿罗宾多主动退出政治舞台,把精力全都投放在著书立说和哲学研究上。他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作,他亲自创办的英文杂志《雅利安》月刊成为发布他作品的主要平台,他的学术著作多达30巨册一百多种,内容涉及政治、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其主要代表作有《神圣人生论》《社会进化论》《薄伽梵歌论》《人类统一的理想》《印度文化的基础》等;在瑜伽方面有《今世之迷》《论瑜伽》《瑜伽的基础》《综合瑜伽》《瑜伽箴言》《瑜伽的因素》等;在文学评论方面有《爱情与死亡》《评论与再评论》等。

1926年。阿罗宾多成立了阿罗宾多修道院,广收门徒,大力宣传瑜伽,他试图通过自我完善、净化心灵、促进人类精神进化的方式来实现人类统一、世界大同的理想。

《神圣人生论》是为哲学家的最得意之作。作品通过这部巨著,诠释人的生命与宇宙千丝万缕的联系。阿罗宾多指出,宇宙突出的意义在两个方面:“一是显示其伟大而超然:二是显示其光明的真实性。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我们看不见的其他世界和我们把持的世界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手段和材料,各种各样的条件和领地,这看来好像就是宇宙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了。”因而他得出两个结论:“宇宙既不是没有目的的幻象。也不是偶然的意外故事。”

哲学家指出,传统的费檀多思想强调一元论,梵我合一的人生哲学;而数论派却以二元论为人生的精义,亦即宇宙本原看作物质自性和精神的神我。哲学家试图打通这两派的藩篱,自创一统,用一种神圣的超心理来接通物质和精神的连线,从而透彻人生本源,悟出宇宙奥秘。

译者根据PrintedatDriAurobindoAshramPeess.PondicherryPRINTEDININDIA版本的室利·阿罗宾多全集第21、22卷《神圣人生论》的全部内容,采用“三部”拆分译法,因而有了《引论》《申论》和《哲论》等三个分册,此译本为第一部(即第一至第十九章)——《引论》,《申论》与《哲论》将于次年陆续译出。由于译者水平有限,希请读者对译本的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译者

2009年11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