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诵读的国学经典,点亮童年!
精辟的导读、优美的图画、趣味盎然的故事,引人入胜;内容分类编排,附录作者索引,检索轻松自如!
陈昳、陈朗编著的《读故事赏古诗》精选了80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篇目,并进行分类。全书通过注释、赏析等栏目,对难解字句进行注音和解释,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并帮助其深入体味作品内涵。而相关的趣闻轶事及互动小游戏,则可增加小读者对国学的兴趣。另外,书中精心选配精美插图与古诗文字交相辉映、相辅相成,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必会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本书堪称少儿自学及家长辅导子女提升文化艺术修养的称心帮手。
美妙的中国古诗,是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陈昳、陈朗编著的《读故事赏古诗》在多种优秀选本的基础上,兼顾知名度和美誉度,寻找经典、优美和好用、实用的平衡,精选了80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篇目,并进行分类。
全书通过注释、赏析等栏目,对难解字句进行注音和解释,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并帮助他们深入体味作品内涵。与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可增加小读者对国学的兴趣。书中精心选配的插图,则与文字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敕勒①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
天苍苍⑤,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⑥牛羊。
导读赏析
宽广辽阔的草原图画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曾经用悠扬的歌声给我们展示了美丽的草原,在一千多年前,草原地区的少数名族也给我们留下了他们眼中壮观美丽的草原景象。
《敕勒歌》是古代敕勒人歌唱自己美丽家乡和美好生活的民歌,最初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听到当时的人唱这首歌的曲调,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保存下来的歌词里感受到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开头两句就以高亢的气势表明了自己家乡的位置,我们生活的敕勒川在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那真是一片好地方,平川广阔,山脉高耸。我们那里的天和地都一望无际,分外广阔。“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那天空就像我们平时居住的圆顶帐篷一样,将茫茫草原的四面八方都笼罩在其下。这两句里,敕勒人用自己日常生活的帐篷作比喻,形象而又生动地给我们展现了辽阔的天空覆盖宽广的草原,天地相接的壮阔景象,使人感到分外亲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人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歌颂,天空是那样辽阔,草原是那样宽广,风儿一吹,吹弯了牧草,还可以看见我们放牧的成群的牛羊。寥寥数语,向我们描绘出了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牧民生活景象,显示出了天空的辽远、原野的无垠,也显示出牧民博大的胸襟和豪放的性格。
《敕勒歌》这首民歌,语言平白,风格质朴,浑然天成,就好像是从敕勒人心底自然流泻出来的歌,从歌声中,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北国草原牧民的豪爽,感受到他们对大草原壮丽风景的赞美,对敕勒川草美羊肥的歌颂,对草原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趣闻轶事
玉璧之战
南北朝时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西魏之间不停地发生战争。公元546年,发生了玉璧之战,这是东西魏之间的第五次大战。
这一年冬天,50多岁的东魏大臣高欢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西魏的重要基地玉璧,想要打开一条西进的道路。西魏的韦孝宽率军防守,与东魏的大军形成对峙。 高欢好几次发动部队攻城,但是都没有成功。细思之后觉得,既然强攻不下,那就只能智取了。于是命令部下在城南面修起一座土丘,想要居高临下,顺势发起进攻,破城而入。没想到韦孝宽派人在城内的高楼上建造了一个瞭望台,严密侦察、防守。高欢修土丘攻城的方法未能奏效。他又另外派人在城南挖地道,在城北修土山。不料韦孝宽又洞悉了高欢的想法,也派人在城内挖战壕,在里面储备大量的柴草,只要敌兵一到就立即将他们烧死。高欢又想出了另一个计策,他命令部下打造了一些无坚不摧的尖锐的战车。可是韦孝宽又派人缝制了一些巨大的布幅,让战车不能顺利前进。高欢见战车的战斗力瞬间下降了,于是他又让人在战车上绑了一些木杆,往上面浇油,想把韦孝宽安排的巨大的布烧掉。韦孝宽则又派人做了一些铁钩,并在上面安上锋利的砍刀,等高欢的战车一过来,远远地就将有火的杆子砍断。高欢的计策又一次失败了。
高欢每想出一个计策来攻城,韦孝宽就会有一个办法来破解。这样经过了十来个回合,高欢苦战了60天,士兵死伤将近7万人,但还是没有攻下玉璧城,反而让敌军占领了土山。高欢一气之下就病倒了。这时,地方军中传出了高欢中箭阵亡的谣言,高欢为了稳定军心,振奋士气,勉强打起精神,让军中的斛律金唱起家乡的民歌《敕勒歌》,高欢也领头高唱。军队中剩下的战士听着歌唱自己家乡的歌曲,想起自己美丽宽广的大草原,现在打了败仗,家乡可能再也回不去了,纷纷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高欢因为这次战斗损失惨重,郁郁寡欢,两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