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主要学术方向为民俗学、民族学及文化理论、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研究,得到靠前相关学术界认可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1985年抢先发售界定“口承文化”概念随后完成系统研究,提出“口承文化”传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渊薮;(2)1988年解析人生仪礼中“亲长身份晋升仪式”,指出中国传统“政亲合一”社会结构体制和“天赋亲权,,社会权力观念;(3)1996年开始从事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研究,提出“高文化含量”的“人文经济”论述,概括出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4)1999年提出“现代中华民族是56个靠前民族平等组成的国民共同体”和“中国是靠前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论点;(5)2006年以来致力于文化、民生发展的量化分析检测,从2011年起主持撰著《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系列)。
I 总报告
B.1 中国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总体评价
— 20年以来分析与2015年度测评
一 全国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增长态势
二 全国城乡文化教育消费相关背景情况
三 全国文化教育消费城乡、区域协调状况
四 全国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指数测评
II 技术报告与综合分析
B.2 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技术报告
——兼析1995—2015年文化民生发展态势
B.3 全国省域城乡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
——1995~2015年测评与后续年度预测
B.4 全国省域城镇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
——1995~2015年测评与后续年度预测
B·5 全国省域乡村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
——1995—2015年测评与后续年度预测
III 省域城乡报告
B.6 湖南:2015年度城乡景气指数排名第1位
B.7 宁夏:2015年度城乡景气指数排名第2位
B.8 甘肃:2015年度城乡景气指数排名第4位
B.9 吉林:2615年度城乡景气指数排名第7位
B.10 北京:2015年度城乡景气指数排名第8位
B.11 江苏:2015年度城乡景气指数排名第13位
IV 省域城镇报告
B.12 贵州:2015年度城镇景气指数排名第4位
B.13 内蒙古:2015年度城镇景气指数排名第5位
B.14 山西:2015年度城镇景气指数排名第6位
B.15 辽宁:2015年度城镇景气指数排名第12位
B.16 浙江:2015年度城镇景气指数排名第15位
B.17 上海:2015年度城镇景气指数排名第17位
V 省域乡村报告
B.18 陕西:2015年度乡村景气指数排名第5位
B.19 黑龙江:2015年度乡村景气指数排名第8位
B.20 湖北:2015年度乡村景气指数排名第10位
B.21 海南:2015年度乡村景气指数排名第12位
B.22 广西:2015年度乡村景气指数排名第13位
B.23 重庆:2015年度乡村景气指数排名第17位
Abstract
Contents
王亚南主编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7)》是一本关于2017中国文化生活的研究报告。
1995~2015年,全国城乡文教消费总量由1962.86亿元增至24036.45亿元,增加22073.59亿元,20年总增长1124.56%,年均增长13.34%。最高增长年度为1995年,增长率为32.04%;最低增长年度为2008年,增长率为4.10%。同期,全国城乡文教消费人均值由162.91元增至1723.11元,增加1560.20元,20年间总增长957.71%,年均增长12.52%。在此期间,31个省域城乡文教消费总量年均增长均超过10%,其中6个省域城乡年均增长超过15%;29个省域城乡文教消费人均值年均增长超过10%,其中1个省域城乡年均增长超过15%。
2015年,全国城乡文教消费需求继续保持高增长:总量增长13.27%,人均值增长12.19%。以人均值衡量,城乡文教消费增长显著高于产值增长,也显著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亦显著高于总消费增长,且明显高于积蓄增长。文教消费城乡差距比上年缩小1.37%,各省域间城乡文教消费地区差距比上年缩小0.55%。
各省域城乡综合文教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结果:城乡、地区无差距理想值横向测评,湖南、宁夏、内蒙古为“2015年度城乡景气指数领先”前3位;历年各地自身基数值纵向测评,甘肃、青海、贵州为“1995~2015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前3位;西藏、贵州、青海为“2000~2015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前3位;西藏、青海、宁夏为“2005~2015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前3位;贵州、广西、青海为“2010~2015年城乡景气指数提升”前3位;西藏、宁夏、江西为“2015年度城乡景气指数提升”前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