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基因(为什么别人愿意追随你)(精)》作者林光明、饶晓谦、冯昀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你:领导力就是为什么别人愿意追随你。别人跟随你,是因为跟着你“有肉吃”,因为跟着你有归属感、可以成长,更因为和你有价值观的共鸣,因此可以“士为知己者死”。 作者以中国读者熟知的典故和咨询案例描绘出独具创意的“领导力基因图谱”——远见卓识、高效执行、坚韧不拔、机敏应变、建立关系、激励参与、培养人才、价值共鸣等八个要素,以及相应的36个行为素质。 书中特别就领导力潜质深入研究,指出领导力潜质来自领导的抱负、关键经验和学习敏锐度,进而将学习敏锐度剖析为人际敏锐、思维视角、环境敏感、驱动卓越、洞悉自我、变革意愿、响应反馈等七个维度。 最难能可贵的是,每章附有自我评估问卷,读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相应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强弱项,然后根据书中提供的建议制订自己提升的方案。 内容推荐 在领导力咨询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问题引起我们深思:到底造就优秀领导人不可或缺的要素有哪些?或者说“人们为什么愿意跟随你”?在中国文化当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相当普遍而浪漫的答案:因为领导者有“气场”。但是这个神秘的、让人困惑的气场到底是什么呢?人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魅力、人格、影响力、信誉等,不一而足。 林光明、饶晓谦、冯昀著的《领导力基因(为什么别人愿意追随你)(精)》对领导力气场这个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三层次的架构,称之为“领导力基因”模型。最外层:跟着他有肉吃!跟着他能赢!中间层:跟着他我有参与感、归属感,还能一起成长。核心层:我们为了其同看重的东西拼搏。 目录 赞誉 专文推介 淬炼出的精华 第一章 卓越领导力的基因图谱 身边的领导力故事 领导力的三个层面和八个要素--“四叶草”模型 领导力基因库:36个领导力素质 领导力的发展 本书结构和建议使用方式 第二章 远见卓识(Visioning) 远见卓识的高度:前瞻性思维能力 远见卓识的宽度:综合思考能力 远见卓识的深度:对行业发展的洞见 天生的,还是培养的 远见卓识之领导力基因 自我评估与反思 提升远见卓识的能力 第三章 高效执行(Execution) 投身具体工作、深入参与的行动力 抓住优先点、体现时不我待的驱动力 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展示勇于冒险的决断力 高效执行之领导力基因 自我评估与反思 提升高效执行的能力 第四章 坚韧不拔(Resilience) 面对压力的反弹、复原能力 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坚定意志 坚韧不拔来自真我 压力和挫折是领导力提升的点金石 坚韧不拔之领导力基因 评估与反思 提升坚韧不拔的能力 第五章 机敏应变(Agility) 适应变化的思维和能力 在动态环境中持续创新 整合资源推动变革的实现 机敏应变之领导力基因 自我评估与反思 提升机敏应变的能力 第六章 建立关系(Relating People) 建立外部关系资源 建立内部关系 建立关系之领导力基因 自我评估与反思 提升建立关系的能力 第七章 激励参与(Engaging People) 了解追随者的需求和愿望 以共同的价值观、愿景和目标凝聚人心 通过团队内外部的协作共同完成工作 激励参与之领导力基因 自我评估与反思 提升激励参与的能力 第八章 培养人才(Developing People) 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位置 激发他人最大潜力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培养人才之领导力基因 自我评估与反思 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 第九章 价值共鸣(Value Resonance) 价值共鸣的实质是真我领导力 人们要跟随的是实实在在的人而非机器 创造价值观的共鸣之领导力基因 自我评估与反思 提升价值共鸣的能力 第十章 领导力潜质(Leadership Potential) 什么是领导力潜质 领导的抱负(Aspiration) 多样性关键经验(Multiple Critical Experiences) 学习敏锐度(Learning Agility) 学习敏锐度之组成要素 自我评估与反思 提升学习敏锐度 结语 附录A 励衿领导力基因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王凯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不幸的是,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双双过世,留下王凯和弟弟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生活。那时候,王凯正在准备高考。家中的巨大变故使得他无心复习,因此第一次高考落榜。历经转学、复读的他,总算考进了南京大学。但是家境困难中的王凯,还照料着仍在读初中的弟弟,深感责任的艰巨。从那时候起,王凯的内心就埋下了人穷志不穷、要出人头地、打拼出一番天地的信念。 毕业后通过管理培训生校招加入全球快消品航母联合利华后,王凯从销售到大区销售总监,一直是公司的Top Sales。他的聪颖、工作上的投入、激情,加上强烈的求胜欲推动着他在事业上步步高升。然而,付出的代价是:刚届不惑之年的他,已从当年帅气的小伙子变成了腹部微凸、华发早生的中年人。 王凯每天总是喜欢早早地来到公司,在办公室安静的空间里做点事。用王凯的话说:等大家都上班了,各种纷繁的人和事让他无法定下心来。由于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监管力度的增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最近拓展业务的难度越来越大。不断增长的销售压力对于王凯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过去十几年的销售管理经验为他积累了自己的一套推行办法:明确团队的目标,以攻坚战的模式组织“敢死队”冲击目标,并按周跟踪完成情况。 虽然妙佳涉嫌污染的事情最终查证是个乌龙事件,但是由于消费者真假莫辨,这个事件还是给妙佳的销售带来沉重的打击。最近妙佳华东区连续有多名总监辞职,这对于王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方面业务直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上级也关注到这个变化,需要王凯做出解释。因此,作为王凯的高管教练,我访谈了一些王凯的同事,包括刚刚提出辞职的销售总监张芳。“太累了,真的太累了。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假期,团队一直在高负荷运转。最近甚至有几位年轻同事的家长找到我,说你们到底在干什么,我的孩子来你们公司后我就没怎么见着人了,天天在加班。新闻上都报了,你们这个行业不规范,我的孩子不能在你们这里干了。”张芳叹了口气:“我们这样辛辛苦苦一年又一年的业务增长,下属需要知道我们这是为的什么,我自己都迷茫着呢,而且我自己的孩子刚刚上小学,爷爷奶奶已经难以辅导孩子的学业了,我这当妈的每天都见不到孩子几小时,老公一直抱怨……干不下去了。”华东大区的人力资源总监李翊君两年前从联合利华加入妙佳,之前我们就认识,因此她也挺坦率:“王总是我以前在联合利华的同事,他是个挺好的人,工作起来非常拼命,他做上海销售总监的时候带着一帮哥们冲锋陷阵,业绩一直很好。可是来妙佳后,华东区总经理的角色比起以前销售总监的角色复杂多了,方方面面都得照顾到。压力之下王总变得非常强势。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他对着下属训斥,你不知道,那真的是像大人在训斥孩子一样。当时我就在想,换成是我被他这样训斥,自尊心肯定受不了了。作为他的朋友和人力资源总监,我给过他几次反馈,也找他商量人才培养、后备队伍建设等问题。但是他总是很不耐烦,每个月、每周的指标压得他顾不上别的,根本不觉得花时间、精力做这些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成效的事情有什么意义。不过,王总也真不容易……” 和许多经理人一样,王凯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不少业务管理技能,例如如何设定业务目标、分解各种指标,并追踪绩效的方法等。然而,随着职位的逐渐提升,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各种人际因素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用王凯的话说是:“以前是管事,现在更多的是管人;以前是耗体力、熬脑力,现在是熬心血。” P2-4 序言 淬炼出的精华 随着经济发展脚步的放缓,中国企业领导层把不断扩充的精力,挪来关注企业内部的优化。在人才发展中,“领导力”的提升,成为热门话题。各种培训、书籍甚至认证,都围绕在这个主题上喧嚷着。 然而,我对“培训领导力”这事,一直有两个疑问。 疑问一,能不能把领导力这个抽象的东西讲清楚?大部分教材,不是把问题讲得过于艰深,让人越听越糊涂,就是画虎类犬,滥竽充数。培训完的人,不是满口讲着自己都解释不清楚的名词,就是只记得做了什么游戏,听了什么笑话,其他全留在教室里了! 疑问二,职场经理们同不同意自己的领导力需要发展?我从来没遇过一个经理人,来虚心求教领导力。大多数人,都把问题往上或往下推得干干净净,死也不承认是自己的领导力不够。“我都混到这个位置了,领导力还不够?” 问题的根本,是在于没人能有系统地把领导力发展,结合中国实际环境,用平易近人的话讲清楚,把它从理论层次,衍生为可以用来修炼的手册! 直到我看了这本《领导力基因》! 林光明先生多年来在领导力发展方面,独领风骚,备受推崇。我有幸认识他,并感动于他那种书生报国的热诚,加入他的“励衿公益导师”团队。希望将自己几十年职场的经验,奉献给成长中的下一代,散发一点余热。 此次光明兄更将多年咨询经验中的故事,思考总结成领导力的精粹,由内而外有系统地为领导力本质和发展定了基调,付梓成书,以飨天下。 我的领导力培训的两个疑问,也在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它不但规范纲领,端正视听;对广大的中高级领导层,更是一道能用以自省修炼,提升领导力的佳肴。发展中的经理人,能得此淬炼出的精华,甚幸!甚幸! ——费致修 前可口可乐中国装瓶商控股公司CEO 2014,中秋 后记 2014年的中秋,注定是个一生难忘的独特的中秋。整理完成该书稿的时候,月儿正圆,我也该给自己过个生日,喝杯红酒了。 最近几个月来许多朋友都在问:“为什么你要写书?这是非常花精力却不赚钱的事。”“在中国的外资咨询公司高管里,少有出版专著的。”“你们是找枪手帮你们写的吧?”其实我很能理解:咨询公司大了,团队大了,公司的高管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企业管理上,而不是咨询专业上。咨询是个非常依靠人的行业,管理一群进进出出的顾问是耗心耗力的;每个月的业绩压力,光是追踪Pipeline,Time Sheet,Utilization就让人应接不暇;而同时商谈中、进行中的无数项目需要管理者不停地在各个客户之间切换……面对这一切,怎么可能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总结、创作?职位让人不得不远离咨询顾问这个作为“Professional”的本来角色,放下不时冒出来的思想火花而去扮演一个“赚钱机器”。况且,身为全球性咨询公司的一员,出于很多知识产权方面的考虑,也由不得你创新或者毫无顾忌地将“干货”和盘端出。 然而,我们又笃信写下这样的书是咨询职业生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用多年积累来反馈给这个社会的有意义的一环。因此每当在一个个不同的客户之间穿梭,在咨询过程中亲身感受许多高管成长的感人故事的时候,总有一个小精灵的声音时常提醒我们:是该归纳总结、创新升华的时候了。 领导力咨询是一个非常需要高度介入(high touch)的工作,我们能够直接服务的客户有限,因此也期望能够有一种其他的方式,给更多的和我们的客户一样面临着领导力挑战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提供一些帮助。 我们三位作者有幸在过去十几年中,一共历经七家顶尖跨国咨询公司之后,携手创办自己的领导力咨询公司,这给了我们巨大的自由度,得以开始孕育这个小小的“基因”。然而,实际做起来实属不易。在忙忙碌碌的咨询工作中挤出大段不受打扰的时间,不依靠写手,而是亲自一个字一个字在电脑上敲出这十几万字真的很难。许多时候为了写就短短的一段文字,翻阅各种资料,反复琢磨,大半天的时间就瞬间流走了。所幸的是,在这艰难的路上有几位可以共同探讨、互相支持的同路人,更有业内许多知友的珍贵建议和不断鼓励。没有这些,或许我们早就放弃了。对此,我们深深感恩于心。 在这过去的一年中,为了写就这本书,我们参阅、访问了上百本相关的国内外领导力专著或者文章、网站。也利用咨询的有利机会将我们的思考、模型运用于几十家企业。在辛苦的同时,我们也受益不少。比起以往只是专注于本咨询公司的理论和工具,现在的这个过程让我们更加系统性地拓展了视野。 写书和做项目不同,除了需要非常系统的完整考虑之外,还需要反复推敲,经常到了“咬文嚼字”、“吹毛求疵”的地步。因为我们知道,专业书籍不比博客文章,印刷出来的就不是那么容易修改了。要么不写,要写至少得先过了自己这一关。 我们将领导力最重要的八大要素放在一起写就这本《领导力基因》,并不是说要成为优秀的领导者,你必须在这八个要素的每一项素质都优秀。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上优秀的领导者往往也就是在几个关键的方面出众,同时在其他与其工作高度相关的方面没有明显的欠缺。我们也并不期望给今天或者未来的领导者提供一本“操作手册”或者“菜谱”式的指导书。正如前美敦力全球CEO、《真北》一书作者比尔·乔治所分享的:“任何一个想成为领导者的人如果买了那些指导书并意图模仿书中所有的领导力素质,那是注定要失败的。我自己也这么试过,一点用都没有。每个领导者都是不同的。”我们期望读者可以收获的,是借鉴成功者的“公式”,而非简单地抄袭他们的“答案”。 领导力是情景式的,是动态的,是因时因人因势在各个方面保持平衡的艺术。例如在长期性的愿景和实实在在的执行中保持平衡;在坚定不放弃和随机应变中保持平衡;在管人和管事中保持平衡;在保持真我本质和领导力技巧中保持平衡。这样的一些平衡组合,正如中国阴阳理论讲究的调和,也如现代管理学上所说,是科学与艺术的平衡。 愿我们的点滴汗水,可以浇灌在中国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上,帮助更多的管理才俊不日长成参天树林。这也正是我们创业的公司名字“励衿”二字的本意。 林光明 2014年中秋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领导力基因》是每个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必读专著。基于事实、数据和科学研究的这本书为现任和未来的领导者提供了各种实践性的建议。书中关于如何提升关键领导力素质的讲解和参考,对于立志成为世界级领导者的读者极具价值。 ——Ana Dutra,美国Executives Club of Chicago总裁;前光辉国际人才与领导力咨询全球CEO 这是一本在领导力发展领域融汇中外视角、贯通理论与实践的难得好书! ——陈玮,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 感谢Jack把理论与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心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用心写出了这样一本把理论能落地的好书。不论你是一位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还是从事管理咨询或领导力教练方面的工作者,这都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邓涛,韬达企业发展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领导力教练,原谷歌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 一本结合国际先进思维及中国实践经验的领导力好书,值得推荐给追求领导力卓越的组织及个人。 ——颜漏有,前德勤中国策略长 领导力基因,核心在于领导者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与坚持,这正是本书带给读者的最重要启发。 ——颜志荣,安利大中华区总裁 《领导力基因》是近年来中国作者难得一见的力作,我会向我的学生们热切推荐,不是读一读这本书,而是用它作为领导力提升的可行工具。 ——杨斌,清华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领导力中心主任、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难得一见的一本清晰、深入简出地阐述领导力的著作。读后易于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杨晓明,德尔福中国区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