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盾编著的《章贡随笔》内容包括:走过茂县是北川;沙漠书店;渥巴锡;华盖;史公自序;西域古道巡礼;我的学术经历;陈均老师指导我读《资本论》;《唐代扬州史考》和它的作者;在东京逛书市;从学术走近古琴;文化是一种超越;容受人生无尽的智慧;关于中国文史传统的重释;从一份命书看《红楼梦》正续二书的关系;胜华问学手记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章贡随笔/谷风学者随笔丛刊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小盾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小盾编著的《章贡随笔》内容包括:走过茂县是北川;沙漠书店;渥巴锡;华盖;史公自序;西域古道巡礼;我的学术经历;陈均老师指导我读《资本论》;《唐代扬州史考》和它的作者;在东京逛书市;从学术走近古琴;文化是一种超越;容受人生无尽的智慧;关于中国文史传统的重释;从一份命书看《红楼梦》正续二书的关系;胜华问学手记等。 内容推荐 《诗经》有言:“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古人谓谷风为东风,随春化雨,润物无声。又谓谷风为生长之风,翼彼新苗,花叶茂成。此套学人随笔,作者多来自上庠,以随心、率真的笔墨,透出才情与职志,故取“谷风”而冠之,期与读者相呼应。《章贡随笔》由王小盾编著。 目录 前记 散文 走过茂县是北川 沙漠书店 渥巴锡 华盖 史公自序 西域古道巡礼 琐忆 我的学术经历 陈均老师指导我读《资本论》 《唐代扬州史考》和它的作者 在东京逛书市 从学术走近古琴 对话 文化是一种超越 容受人生无尽的智慧 关于中国文史传统的重释 从一份命书看《红楼梦》正续二书的关系 胜华问学手记 杂谈 送给研究生新生三句话 在文学研究的边缘 古代音乐文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 谈中国戏剧和史前文化的关系 文学研究是否需要技术 我看七卷本《中国书法史》的意义 书序 《任中敏文集》序 《中国古器物大辞典》符号卷前言 《马戏丛谈》序 《(悉昙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序 《两周诗史》序 《中国中古维摩诘信仰研究》序 《宋代声诗研究》序 《<乐府诗集>版本研究》序 《<乐府诗集>成书研究》序 附录 作者学术年表 试读章节 地震的时候,我在成都市东南角的狮子山上,坐在五楼的宿舍里。我根本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突然之间,房屋剧烈晃动起来,像颠簸的罐头车厢一样发出巨响,让人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灾难正在降临。直接吸引目光的是客厅两边的书橱:那些高大的木家具拼命敲打着墙壁,橱门时开时合,书籍噼噼啪啪地摇落下来。我本能的反应便是张开双臂去抵住橱门。但顺着书橱往上一看,我猛然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因为我看见整个天花板都在摇动。我想起了地震,惊慌起来,改变主意,急速寻找躲藏地点。我从这个房间跑到那个房间,但见桌子太单薄,床太低,便不知不觉走近了阳台。我产生了跳楼的冲动;不过,远远看着楼下摇晃的地坪,我一阵心惊,不免退了几步,想:今天我是死定了。这念头倒使我清醒了一些。我转过身,把床上的棉被顶在头上,打开房门,沿着颤抖的楼梯急速走到楼下。 后来我问过一些人。他们的感受大致同我一样:经历了从错愕到惊惧到绝望再到庆幸的心理过程。事实上,人的心情在哪个阶段停止,完全取决于头顶上那块预制版,自己是无法选择的。有些人在惊惧当中死去了,有些人的绝望持续了很长时间,只有无奈才是人们的共同感受。这种感受会把时间拉长。所以幸存者都认为,地球摇动了半个多小时,而不是三分钟。 从这三分钟开始,成都的一切都漫长起来。人们先是聚在空地上注视楼顶,久久地注视,感慨这个被称为“家”的建筑几乎变成坚硬的坟墓。人们然后相互寻找,倾诉,一遍又一遍地庆幸劫后余生。再接下来,人们就开始等待了——在用雨伞、塑料布架成的各种临时住所中,不断等待关于事件、关于亲友的消息。人们小声地说着话,显得不再轻松。 当我知道地震发生在汶川以后,我的沉重的等待就直接来自北方。在5.12这个不眠的夜晚,陪伴我的是一个借来的收音机,是成都交通台女主播孙静的声音。这是当时获取震灾信息的唯一途径,而它的全部内容都来自于时断时续的移动通信。我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大楼门口,斜倚在一张沙发上,在昏暗潮湿阴冷的灯光下向北张望。我的目光和无线电波交织在一起,总是被阻断在成都至都江堰、至绵阳的拥挤的路途当中。 5月13日,电波终于到达了都江堰、安县、绵阳、彭州。我反复向都江堰打电话,居然打通了。有位亲戚在电话线那边说,她所在的四川水利学校倒了四幢楼房,二十多人遇难。另外得到一个消息,说彭州市有十万民众被堵在山里。接下来,我知道了绵阳的统计数字:四千多人死于地震,一万八千多人被埋在废墟当中。这些地名和数据都让我心惊。我多次到过都江堰,曾经站在安澜索桥上远望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引水口,被大自然也被人类的智慧震撼。彭州则是牡丹花的故乡。去年年底,文学院在彭州附近的彭山开年终总结会,会后游览,我和一位同事踩着脚踏船,一度迷失在雾霭蒙蒙的仙女湖中。而今年1月,当那场著名的大雪降临的时候,我和教研室同仁住在安县的罗浮山上。我去山上看了羌寨;此前一天,则绕道绵阳,特地参观了这座“科技之城”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些经历使所有痛楚都更加生动。因为那美丽如画的山水街道和画中之人历历在目。“好年轻的老师啊!”我不断想起那位亲戚的叹息。我很难想象记忆中的那些鲜活的生灵会遭此涂炭。 5月14日,我的目光进一步到达了汶川和北川。这天我回到令人晕眩的五楼宿舍了。打开电视机,看到温家宝总理走进北川的画面,同时也看见了北川的城市废墟,看见武警部队乘冲锋舟从水路向汶川县城开拔。但是,五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我最挂念的那个地方却没有消息。它在汶川和北川之间,在崇山峻岭当中,无法推测它是否被灾难摧毁。有报道说,当天中午,空降兵从五千米高空向它跃进了;但没有任何报道做更具体的描述。 我牵挂的地方是茂县。2007年10月下旬,我曾到过这个心仪已久的地方。 2006年,当我迁居成都的时候,万光治教授就对我说:四川最美的地方在岷江上游。从都江堰往西北走,沿着岷江走,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好的景致。我相信他的话,他是西部民歌、四川风光和巴蜀美食的专家。P3-5 序言 江西省南部有章、贡两条河流。它们分别发源于南岭山脉和武夷山脉,在赣州城边、郁孤台下会合为赣江。这是我父亲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的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 赣江向北奔流,越过青山无数,在鄱阳湖西分支为抚河,在鄱阳湖东分支为信江,然后在鄱阳湖北汇入长江。我是饮着这些江河之水长大的。 我出生在赣江之滨——南昌市子固路,在抚河东侧读完小学和初中,在信江边务农十年;后来负笈长江下游,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和扬州师范学院,并在上海、扬州两地工作17年。在这五十多年间,我似乎没有离开过章、贡之水的养育。 我的母语是赣方言。尽管从17岁起,我就进入了另一个语言环境,但我一直改变不了自己的方音。我知道,这是在语言上恪守一个已经被同化的民族。因为方言意味着:本来的民族语作为底层成分进入了占领者所带来的新语言。我心中那条奔流不息的长江,总是有章、贡二水的底色。 其实,我只是在五岁那年到过一次赣州,俯望过章江与贡水。我梦中的章、贡二水,只是得自那时的印象。但这两条河流却总是在我心底呜咽,仿佛是先辈的私语。我想有所应答,于是编成这部集子,名之曰“章贡随笔”。 1991年,父亲因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在南昌辞世,享年68岁。这位中学语文教师,用自己富有才华的生命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惊恐、贫困和艰辛。我写的短文,都是他未及看到的。为此,我向他献上这本小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