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磨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董兆元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董兆元著的《磨难》通过一个家族二十年间风雨飘摇的历史,讲述了那一个浸透血与泪的家族奋斗史,展开了一幅卷席黄土与红旗的历史画卷。小说从一种返璞归真的追忆视角,展示了那一段真实鲜活的艰苦岁月。

本书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感人,情节曲折,令人一读难忘。

内容推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董兆元著的《磨难》通过对季氏家族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地位等的描述,使读者了解一九五七至一九七七二十年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那种纷纭复杂、波涛汹涌的社会现实。

目录

1.季远之家

2.相亲

3.订亲

4.重逢

5.嫁娶

6.风暴

7.夜

8.团聚

9.贫穷

10.季宾

11.水库工地

12.应试

13.赴约

14.晚餐

15.讨饭

16.季近之死

17.上岗

18.杨晖

19.孔杰和赵宽

20.思念

21.煤炭嫂

22.郭冉夫妇

23.何华

24.临产

25.产后

26.赵宽-

27.两件顺心事

28.秦桂源的亲事

29.两处走访

30.仇忠培(一)

31.仇忠培(二) 

32.突袭

33.文妈

34.陆文文与季明义

35.汪蕾

36.钻研

37.季明义

38.冷氏

39.季宣

40.解体

41.冷氏和汪蕾

42.喜事

43.赵氏

44.宴请老人

45.春节

46.婚事与心事

47.“四清”运动来临

48.孔令淼

49.季明伦

50.“四清”开始 

51.斗争会

52.风波

53.谈心

54.赵同

55.外出

56.外地

57.打工

58.访友

59.陆大壮

60.陆大壮之死

61.霍氏之病

62.序幕

63.归乡

64.一张大字报

65.冲突

66.信

67.遭遇

68.友情

69.阚母病危

70.季明建

71.停课

72.孔杰造反

73.秘密会议

74.罢官夺权

75.红星村事件

76.母女归来

77.余波

78.家庭紧急会议

79.分头说情

80.禁闭室内外

81.巅

82.出逃

83.张堡

84.李起星

85.游街高潮(一)

86.游街高潮(二)

87.忧伤

88.再立山头

89.夏恩的苦恼

90.两张大字报

91.下坡路

92.苦痛

93.夜谈(一) 

94.夜谈(二) 

95.再次动乱

96.变色龙

97.顾承

98.烦恼

99.分手

100.建革命委员会

101.清队第一天

102.陆德凡上任

103.冤案

104.申冤

105.季明理

106.报复

107.赵俭之死

108.归来

109.丧事

110.病

111.盖“大屋”

112.一九六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113.纠纷(一)

114.纠纷(二)

115.抢救

116.归农

117.闹

118.旅途

119.清查“五·一六”的斗争

120.乔迁新居

121.归宿

122.尾声

试读章节

山东省兖州城西九公里处有个自然村叫天齐庙,村北有一条约五十米长的街叫季家街。街东头路北有一座可供铁木硬轮车进出的宽阔的大门,门里用土墙围起来的大场院是打场晒粮的地方。场院的一角有磨坊、车库和摆放农具的敞棚。场院西侧,进去二龙抬头的双襻子黑漆大门,有一个小院落:东屋四间存放粮食杂物,西屋两间喂牲畜,南屋两间做厨房,没有正房。内宅院比较狭窄,只有三间起脊的堂屋,两间西屋。院子很小,一道砖路不过十几米。院中一棵老槐树遮天蔽日,盛夏亦不很热。这就是土地主季远的旧居。说他“土”是因为,一来他的家业很小,只有五十亩地,一牛一驴合犋的牲口,一个长工,既当饲养员又下地劳动,农忙时则多雇短工;二是季远不做官,芝麻大的小官儿也不是,不像那大庄园的财主,官府里有席位,进了衙门和县太爷平起平坐,甚至于州官府官还要倒过来买他的账;三是季远不光是管家,而且是家庭中主要劳动成员。他会耕耙耩扬全套农活,那犋牲口主要靠他使唤。秋收秋种的繁忙季节,他顶着星星下地,伴着月亮回家。长工回来晚了,他还要亲自照料牲口,抓起石槽里的草渣放在鼻子上嗅一嗅,清理干净,然后加草添料极为认真。大财主的洗脸水是清的香的,他的脸盆底可经常澄有泥汁。晚上,他需磕掉鞋上的土才能上床;四是季远的生活水平虽高出一般,但他也相当俭朴。夏季,百姓们大都可以吃上白面时,他家也公开吃白面;秋后,各家各户都换了地瓜和玉米窝头,他家做馒头时,妻子霍氏就用高粱面做面醭。那馒头外皮是黑的,内里却是白的,吃起来味口不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和百姓拉平,不搞特殊,怕人眼热。夏季,季远喜欢穿白粗布的长袖褂子,哪怕一天一水,总要求洗得很干净;冬季,他有一件棉袍,但是很少穿,只在会客和出远门时才架上。平时他也是穿短衣扎裤脚,混在百姓中闲谈说笑,晚上下到地窨子里听《响马传》。

季远有早起刷牙的习惯。有时没牙膏,他就用牙粉,如果连牙粉也用完了,就沾上一点盐末痛痛快快的刷。后来牙齿掉了大半又不去镶,一支牙刷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中间露出了骨板,也从没间断过。牙刷完后,用一根“弓”形竹篾刮刮舌苔,干哕两声,抖抖胃,让身上起一层鸡皮疙瘩,这才心满意足觉得全身痛快。他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部队养成的。年轻时,他曾是冯玉祥的部下,由于在家练就的一身武艺,会使枪弄棒,耍耍拳脚,再加上身材魁梧,相貌不俗,后来被冯玉祥选中去当他的保镖。季远对冯大帅极为崇拜,解甲归农后还一直保存着冯玉祥的照片和自己与冯将军的合影。他经常对晚辈和世人讲述冯大帅的生活习惯和用兵策略并引以为骄傲。一九二二年十月冯玉祥移居北京南苑。一九二六年一月在张作霖、吴佩孚联合进攻下,冯宣告下野。他把季远叫到跟前说:“季先生,我们分手吧——我把你介绍到北京报馆去当印刷工,比跟我南北颠簸舒闲得多……”当时季远三十四岁,一直在北京混了七八年。

季远只有一个独生子名叫季宣,每回家一次总见到儿子长得如竹笋那么快。家业虽不大,妻子一个人也实在管得漏洞百出,并且每次写信都叫苦连天。再想想,人过四十天过午,自己后半生要做的事还很多,远在天边,又想混钱,又欲照管家中的事,谁的胳膊也没有那么长。干脆吧,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年景又不太平,北京再好总有一离。

一九五〇年土地改革时,季远五十八岁,他已经是七口之家的户主了。填填户口表那就是:妻霍氏五十九岁,儿子季宣三十六岁,儿媳赵氏三十八岁,长孙季明理十四岁,次孙季明伦十岁,三孙季明义六岁。政府给季远留下十五亩地,外院的房舍和部分农具。同年,赵氏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季明娟。季远老汉思想开放,无轻女意识,两代后人只有这么一个女孩,自然视如珍宝。季远有皮肤瘙痒的毛病,夏季更严重,他每逢干活回来总好脱下褂子让明娟用那嫩嫩的小手挠脊梁。不管哪个孙子过来说:“爷爷,我给你挠吧。”他马上笑着回答:“谁用你——螃蟹爪子。”季远的土地房产被处理了大半,开始他虽然非常怨愤,但后来慢慢的也能想得通。‘‘孙中山先生也提倡耕者有其田哩。”他一直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此时他虽然年近花甲,但身体健壮,魄力惊人,过起日子来仍有超凡的毅力。他曾不止一次对家人们说:“我季远在这个世界上是摔不到底的——我有人。”他认供孩子上学:儿子季宣是师范毕业。他发誓把孙辈兄妹四人都攻着上大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他终日向孩子们讲这句话,甚至让孩子们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想当初我在北京报馆只能干印刷工,搬纸卷子弄油墨,看人家做编辑的,提着笔杆爱干爱不干就挣到比工人不知高多少倍的钱。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呀!”

季远的心血没有白费,刚解放,儿子就被分到东边山区平邑县当小学教师。土改后,他虽戴上了地主帽子,可他的儿子是国家的正式工作人员。不久,大孙子季明理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找了个学校去代课,每月二十七元钱,和正式教师的待遇莘不多。季远老汉的腰杆更硬朗了,他觉得自己仿佛年轻了许多。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