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炉山,灵境青芝,章仙羽化,李奶故里,道缘厚重,源远流长。盛世文昌,道友济贤,旨泽后昆,终已梦想成真。《连江道教缘》内在,记录历史,关注道义,感应时代,既是古邑连江道教的写真,也饱含着庄重的祝福和殷切的期盼。
本书由阮道明主编,以道缘为主脉,传承道教历史文化主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为主旋律,追根溯源,极力发掘和彰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把道缘独具的魅力融人其中,通过文学表现形式,用不同视角、层面、镜头,充分展示连江道教在中华道教文化大熔炉中,爱国、爱教所进发出的精神力量与智慧光焰。
道教以道家思想为本源,为老子所创立。道教以老子所著《道德经》为经典,是以道家哲学为核心的多神教。这本由阮道明主编的《连江道教缘》以道缘为主脉,传承道教历史文化主旨,把道缘独具的魅力融入其中。作品以散文的形式展示连江县道教文化,并讲述连江县境内道教宫观的历史,突出连江道家信众团结一心建设家乡的事迹,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展示今天的美好生活。充分展示连江道教在中华道教文化中,爱国、爱教的精神力量。
一 和谐道缘
林承祥
凡因“道”的文化或“道”的信仰而自然形成的一种关系,即为“道缘”,其核心价值在于“道法自然”的和谐思想。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保存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以尊道贵德、崇尚自然为宗旨,倡导抱朴守真的人生态度,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和光同尘的处世方式以及身心并重的修养观念,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身心的和谐,充分挖掘道教和谐文化资源,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经》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从个人角度而言,道实际上是修身养性的一个极高阶段。因此道教历来主张“性命双修”,即精神和形体全面修炼,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延年益寿。
只有在滚滚红尘中不断通过个人的自身修养,内在修炼,遵循自然的本源与规律,保持清静、平和、恬淡的状态,才能不被物欲迷惑而丧失善良、纯朴的本性。如名宦乡贤董应举,以其极深的道学造诣,从纷扰的尘境返归于内在的精神世界,自落职后返归故梓,寄情山水,竭力开发瑭头百}同山,身体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更加强健了。
道家思想素来主张贵己重生,无量度人,既有出世的精神,又有入世的情怀。“无量”即没有限制,没有止境。“度人”即度化人,就像帮助一个身在此岸的人引渡到彼岸。人的一生实际上是此岸到彼岸的桥梁,过程的付出决定了终极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自己,道教的理想在于济世利民。如果将道教“无量度人”的思想运用于实践中去,就能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道家认为“上善若水”,因其“善利万物而不争”,反映了人类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从不争名夺利,这是最高尚的美德。如传说中的妇幼保护神临水李奶夫人,她贤淑善良,斩妖助人,忠肝义胆,芳名流传,深受民众的爱戴。
“学道为人,多行善功。”广结道缘,广度法事,广行善德。这种不可分离的天道、地道、人道的整体观,引申到家庭,则家庭和谐;引申到社会,则社会和谐。多年来,连江县道教协会充分发挥道教慈心力量,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抗灾救灾等公益活动,扩大了善行义举的社会影响力,提倡人人行动起来,追逐内心向善的信念,以服务社会,造福桑梓。
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又秩序井然的综合体,具有广泛的涵盖面。连江道教历史悠久,使民生、民俗、民风、民情等社会各层面都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道教文化的色彩。如享誉神州大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炉山、辛亥革命的策源地透堡棋盘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湖道教音乐等,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精髓。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特别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道教思想也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自然圆融,即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效法天地的运行准则,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和自然相互对立。
在地球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人类要认真反省,珍爱地球。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建设美丽家园,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道教思想是尊道贵德,兼容并蓄,具有多元一体的民族整体意识,强调中华民族和谐的真善美。如“一心中国梦”的郑思肖,他是连江道教史上一位极有成就的学者。在其著作里,深入’地阐述了儒释道三教相生相容,融于一体的思想,体现出融合共通的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在连江道教的宫观建设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也表现得相当突出。
道教很早就传人台湾,根植宝岛,两岸道缘一脉相承,两岸亲情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三地道教界神缘网结,交流交往频繁,关系日益密切,合作日益扩大,相互借鉴,共同学习,促进了各地信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宗教文化的交流,既是联系闽台两地民众的感情纽带,又可以带动和促进两岸旅游的发展。在开发连江环马祖澳旅游资源过程中,应加大对道教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为旅游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旅游的深度和品质。
作为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信仰在民间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进一步弘扬道教和谐文化,创建和谐宫观,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科学管理,围绕服务大局,增进团结互信,才能为加快连江县发展和“海西”建设争做新的贡献。
“清磬木鱼醒凡梦,高山湖水证世情。”《连江·道教缘》即将付梓,但愿润物细无声,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道的温馨和暖意。因势利导,净化心灵,凝练道义,弘扬大爱,和衷共济,奋斗不息,为实现“中国梦”而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P3-5
道教是教。教是文化、是哲学、是信仰。
道是什么?《辞海》里的解释为:道路、方法与规律。《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
道教以道家为本源,老子为道家鼻祖。老子创立道教学派后,经庄子发扬光大,成为道教思想集大成者,后世并称为老庄,以此代指道家。道教以老子所著《道德经》为经典。老子是道的化身,被尊为太上老君。道教是以道家哲学和神仙信仰为核心的多神教。
道的特质指明了万物的共同性:
一曰自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万物自己在运动,自己在变化。万物演进变化有一个自然规律,灵动自如,昂扬健行,生生不息。而万物的变化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循序渐进的,它既不受人或神的意志影响,也不受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爱心或恶意的左右。这种自然、自行运动的特点才衍生出道家无为、无言、朴实、不智等思想。从根本上说,大自然的运动变化,是客观世界规律的反映。万物生生灭灭,道却永存。“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曰“趣时”。“道莫盛于趣时”。趣时就是对时势的认识,对时机的把握,对时变的感受,对时行的觉悟。时是活的,趣同样要灵活,要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趣时的把握,在于自觉遵循天道、地道、人道运行的规律,与时偕行,“顺乎天而应乎人”,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通常人们处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去探索、去把握,这叫顺之;一种是被动适应,这叫由之。道家思想强调,要作为有心人,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通过积累和凝聚,让这种感觉成为随机应变,“承天而时行”的悟性,追求一种适应发展变化的趋势,又适得事理之宜的理想境界。 三曰“知几”。“知几”是道家思想的最高智慧。“几”就是苗头、兆头。它启示我们:天下事都有一个开始,如果我们能在混沌不清的太易之时,或在气之未分的太初之时,或在形之未成的太始之时,或在质之不定的太素之时就辨察,及时地研究、发现细微征象,就可能因势利导、逢凶化吉。道家思想强调:“穷理尽性”。其实,“穷理”就是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地穷究万物规律、特征;“尽性”就是用“变通”“趣时”“知几”的大智慧,掌握万物终极目的的境界,并因此知“天时”、明“地利”、善“人和”,使自己的生命行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人们只有“穷理尽性”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享受自然,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总之,无限大“道”归为一。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有着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是深层次的,又是潜在的。可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在它的熏陶下成长和提高的。道家思想所倡导的谦虚谨慎、勤劳朴实、积极作为、刚健柔顺、自强不息等精神,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虽然从形态上分为儒、佛、道,但在内容上却是融合的。儒家的“仁人”教化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一个没有道德人格的人,不懂礼义廉耻的人,根本无从谈什么为道、信佛。一个人只有能够善养浩然正气,看淡名利,才能理解道家的“无为心境”,才能做到“内圣外王”。倘若一个人满脑子都是名缰利锁,私心贪欲,怎么可能做到道家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呢?要知道:不管什么名利、地位、金钱,都是过往云烟。只有佛家“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业”的精神,才是人生的真正觉悟。今天,我们研究宗教思想,就是要让人觉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启发人们在点亮自身良知的前提下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福地炉山,灵境青芝,章仙羽化,李奶故里,道缘厚重,源远流长。盛世文昌,道友济贤,旨泽后昆,终已梦想成真。本书内在,记录历史,关注道义,感应时代,既是古邑连江道教的写真,也饱含着庄重的祝福和殷切的期盼。
本书以道缘为主脉,传承道教历史文化主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为主旋律,追根溯源,极力发掘和彰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把道缘独具的魅力融人其中,通过文学表现形式,用不同视角、层面、镜头,充分展示连江道教在中华道教文化大熔炉中,爱国、爱教所进发出的精神力量与智慧光焰。
编撰《连江·道教缘》一书,从2012年5月份以来,由连江县民族与宗教事务管理局,联系连江县道教协会、连江县作家协会,三番五次组织专家、学者和部分省、市、县里的作家,深入基层道教宫观,“三贴近”实地采风,特别是相关文章作者,不畏艰难,克服暑热等困难,主动与相关人士直接交流沟通,集思广益,从中搜集、挖潜、筛选出一批珍贵的资料,为“道缘仙踪”“人文剪影”“邑观春秋”“古今传奇”等四个栏目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本书编撰全过程,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兼秘书长叶家松先生为本书作序,福州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黄启权先生也挥笔撰文表达勉励扶持,中共连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切、指导。采写、编撰实际运作中,相关部门、乡镇、宫观、道友等为此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宜发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庄惟春先生,慷慨捐款资助《连江·道教缘》出版,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由于历史悠久,道缘跨度大,编撰时限紧,有的名观、人文,如古田“临水宫三十六宫”中的第十一宫连江何莺娘,第二十三宫程二娘等尚未人篇,本书收录不够全面,错漏难免,恳望读者海涵。
编委会
2013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