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了凡四训讲记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明)袁了凡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一本劝善书。

原文简洁流畅、深得佛理,对人们修身改过、创造命运有着非常深刻的启示作用。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净空法师的讲解可以让人看透纷繁世相,断却无谓烦恼,发改过决心,生勇猛精进之意,使人信心倍增,全力改造自己的命运,追求无限幸福。

本书确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净化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佳作。

内容推荐

《了凡四训》的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诫自己儿子而作,故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该书自问世后,广为世人所喜爱,成为人们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南。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进一步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作者通过自身命运改变的过程,向世人揭示只要积善累德,谦恭改过,感格上天,定能求得无尽善报。该书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运用因果报应、善恶福祸损益之理,教诫子孙行忠孝仁义,多行善方、诸恶莫为,进而安然处世,获取福报。

《了凡四训》全文分别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立命之学”是作者晚年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儿子的《立命篇》;“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作者早年著作《祈嗣真诠》中的两篇“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又名《科第全凭阴德》)”;“谦德之效”是作者晚年所作的《谦虚利中》。四篇文章虽各自独立成文,却是一气呵成的“立命道理”。

《了凡四训讲记》后还附有净空法师对《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讲解。可作为《了凡四训》的姊妹篇,也是于世道人心很有裨益的好文章,净空法师讲解得非常透彻,若能认真修学,亦能趋吉避凶、转妖为吉。

目录

前言

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积善之方

谦德之效

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试读章节

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这是世间每个人都想明了的课题。我们一般所见所闻,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富贵、贫贱,长寿、短命,都认为是命里注定的。这种说法不能说他完全错。因为一个人若是前世做好人好事,这一世自然是一个富贵、长寿的人。若是前世做坏事,这一世自然是贫贱、短命。这是平常的道理。可是我们要晓得还有特别的,就是命运可以改变的道理。若一个人本来命里注定富贵长寿的,但他做了极大的恶事,等不到下一世去受报应,就在这一世变成了贫贱短命的人。也有一种人,本来命里注定贫贱短命的,因为他做了极大的善事,不必等到下一世来享福,就在这一世变成了富贵长寿的人了。这种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历史上的事例很多。所以虽然说今世所受的都是前世所做,命里早就注定,但是也不一定会被命运束缚,还要看他自己现在去创造。

这一篇《立命之学》,就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种种效验,告诉他儿子,要他儿子不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的善事,不可以做坏事。[立]字是建立的意思。[立命]两个字,就是命不能束缚我,是我创造命运,命运掌握在我手里的意思。所以[立命之学],就是论立命的学问,讲立命的道理。反过来说,我们念佛修行的人,若能够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念佛一定可以往生西方,得到一个陕乐美满的人生。这一篇文字很长,现在依次讲解。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这是第一小段。这四篇文章,都是袁了凡先生对他儿子所说的话。所以文章的语气,是勉励其子,自己一生命运是如何改变的,希望他的子孙也能明了此理,依教奉行。所以叫做[家庭四训]。

他自己叙述,从小父亲就过世,母亲叫他放弃举业,[举业]就是读书求学从政,也就是放弃读书去学医。因为在中国过去旧社会里,读书求学目的是从政。放弃读书。就是放弃从政的行业。学医可以养生,自己有一技之长,将来可以凭行医谋生。所以这里的[养生],[生]是生活。同时又可以救人,[济]就是救济别人。这是很好的行业。人生选择行业是很重要的。从前教书的先生,学生接受他的教学,没有规定学费是多少,而是随便供养的。家里富裕的人就多送些,贫穷的人就少送些。只要至诚恭敬地表达尊师重道的心,学费的多寡不是很重要的。医生也是如此,只要尽心尽力地为人治病,至于报酬就随各人的心意,因为他是以救人为目的。所以古代的社会里,教师和医生普遍地受到人们的尊重,道理就在此。

[且习一艺以成名]。这个[艺]字就是技艺。技艺如果专精,就可以成为一代名医。[尔父夙心也]。母亲告诉他,这是你父亲的愿望。当然,了凡先生就放下读书的念头来学医。从[可以养生]起四句话,都是了凡先生的母亲所说的。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掌。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弄叩老者姓氏里屠。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效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毋。毋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这一段是叙述他改变命运的机缘。内容描述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这个老人[修髯伟貌]。[髯]是胡须。从面颊两边垂下的叫[髯];在下巴底下,嘴两边的叫[须]。这个人胡须很长,相貌庄严,个子高大,看起来不是一个凡人,所以叫[飘飘若仙]。仙风道骨,潇洒出众,没有一点俗气的样子。所以袁先生对这位老人非常敬重,因为他品貌不凡。

老人就告诉他:[你是将来要从政的人]。[子]是对人的尊称,[仕]是做官。[仕路]就是官场,像现在的政治界一样的意思。[明年即进学],因为老人会看相,就叫他赶快去进学。[进学]就是从前国家用人,都要经考试来选拔人才。如果考上了秀才,就会派进到县立的学校读书,所以叫做进学。并且说:[你是从政之人,为何不赶快读书呢?][余告以故],了凡就把母亲告诉先父希望他学医的原因,向老人说明。并且请教老人姓名和住所。[里居]也包括籍贯和住处。老人就告诉了凡先生,他姓孔,是云南人。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邵子]就是宋朝的邵康节,这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皇极数]就是《皇极经世书》,这本书也有相当的分量,收在《四库全书》里,它的内容,完全是依照《易经》的理论来推算命运。它推算命运的范围非常广泛,整个世界国家转变都有论定。所以朝代的兴亡,个人的吉凶,完全从数理上推断,是一部非常高深的学问。

所以每一个人,甚至每一桩事皆有定数。这就是佛法里讲的因缘果报,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有定数。只要你没有心念,那你就超越数字、数量之外了。

修行人往往能超越,为什么呢?因为他人定。入了定,他的心就不起作用,没有任何念头。没有念头,就不落在数量里。由此可知,只要你有念头,就必定落在数量里。换句话说,遇到高明的人,他就能够把你的流年命运推断得清清楚楚。

P2-4

序言

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做佛经一样尊重。民国初年,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还不断提倡,教我们研究、实行、讲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诸佛的法印。佛法是讲原则,是讲道理的。所以,佛经有五种人说,除佛之外,其余弟子、天、仙、化人所说的,只要和佛说的宗旨一样,不违背佛的原则,佛都承认它是佛经。

我们看看这本书的内容,都是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佛是讲理的,并不是只有佛自己说的,才称为佛经。这就是佛教值得人尊敬,值得人赞叹的地方。因此凡是符合佛陀教育的原理、原则,我们都应该看成经典。尤其是这本书,经过祖师的证明,一再提倡,它是我们学佛的根基。不但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一般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创造命运是有一套学问,它是有理论、有方法的。这些理论方法就在这本书中。本书的分量虽然不多,但对于这方面确实掌握住纲领。所以我们想要改造命运,创造命运,乃至学佛真正有所成就,都要依本书的道理方法为基础。可见本书对于我们学佛修行是何等的重要。

《了凡四训》是这本书的名字。[了凡]是写这本书的人。[了凡]两个字的[凡]字,有两种说法。第一,是讲到人。如果不是佛、菩萨、罗汉这些圣人,就是一个平常的[凡人]。[了]是明白、也是完结的意思。[了凡]就是明白做个平凡人是不够的,应该要做最上等的人。就是说“凡”是平常人所动那些不好的念头,要渐渐消除。所以称作[了凡]。第二,就是指作者袁了凡先生。他是明朝人,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府的吴江县。他是进士出身,做过宝坻县知县。他喜欢做善事,并且是信仰佛教的。因为他是一个大善人,所以大家都尊重他,称他了凡先生。

[四训]是四种教训,就是本书所说的四篇文章:第一是立命之学,第二是改过之法,第三是积善之方,第四是谦德之效。这是了凡先生把他读书所得到的心得,以及他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经验,写了这本书来教导他的儿子。所以此书是他的家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51:37